當“裁員”滾滾,個人如何維持競爭力?

去年,中國整體經濟環境遇冷,許多公司都在裁員。根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智聯招聘聯合發佈《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2018年四季度CIER雖然(中國就業市場景氣)上升至2.38,但與2017年相比,2018年就業市場景氣程度明顯回落。

根據獵聘全球職業發展中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企業招聘計劃呈下降趨勢,企業的招聘需求開始放緩。根據天風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其4月份在「前程無憂」平臺上抓取到的招聘廣告有285萬個;半年之後,銳減200餘萬招聘訊息。

以往被視為明星產業的互聯網公司自2018下半年起傳出噩耗,例如百度、滴滴、摩拜和知乎陸續傳出裁員消息,據聞,阿里巴巴、和網易也進行了人事凍結和組織優化,就連製造業巨頭富士康都難以倖免,年前傳出自去年10月以來,鄭州iPhone工廠已裁減超過5萬名合同員工。

在這些被裁的員工當中,又以應屆畢業生、新進員工和績效不佳者為優先被裁對象。當經濟下行和不景氣已成既成事實,維持個人競爭力不墜成了不被現實淘汰的最佳手段。

許多成功者都有保持學習的習慣,根據英國成人教育機構Niace研究,學習和個人就業的競爭力有強烈的關聯性,有學習新知習慣的員工,適應變動環境的能力以及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都明顯較高。那些認真看待自己未來的個人發展的員工,通常被視為是自我驅動力較強的人,而他們對於學習新知的開放心胸,在僱主眼中看來,說明了他們是比較靈活、適應力強而且可以持續為工作環境帶來進步的人,這些都是企業主看重的特質。

但學習新知,該從何開始?互聯網、機器人、人工智能、雲計算...幾乎每過一段時間,媒體就會創造全新趨勢名詞,看得人眼花撩亂,彷彿如果不是該領域的專家,就前途茫茫,飯碗不飽,但到底哪一個才是最重要的?

在近十年的科技趨勢中,區塊鏈可能是顛覆性最大,但知識進入門檻卻最高的一個。互聯網和雲計算,就算一般民眾不懂背後的技術原理,至少天天食衣住行少不了它;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就算沒了解過,至少也聽過,就算沒聽過,科幻電影人人總看過個一兩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概念相比區塊鏈更加具象化。

但不可否認地,區塊鏈作為一重大科技趨勢,其重要性已獲得許多權威機構的認可。根據會計師事務所德勤發佈全球區塊鏈調查報告,有95%的受訪企業表示,今年將投資區塊鏈技術,84%的人認為區塊鏈技術具有廣泛的可擴展性,最終將實現主流應用。而各大調研機構如Gartner、阿里達摩院和全球互連及數據中心公司Equinix也都持續預測區塊鏈將會是2019年的重點趨勢。

就連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都斷言:“沒有區塊鏈的阿里巴巴,是會死人的。”

區塊鏈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但區塊鏈的技術概念複雜度較高,對於一般人來說,光是

要搞清楚私鑰、公鑰和助記詞的差別,就相當耗費心力。在線自己看文章欠缺效率、在線課程容易分心,因此最有效的依然是線下區塊鏈培訓課。

但在眾多區塊鏈培訓課程中,就內容而言,並沒有一個標準化的課程體系,大多數的培訓機構的教學內容以網上能找的可見材料為主,或者是非常宏觀的產業趨勢分析,並沒有什麼深入的挖掘或者只有內行人才知道的“乾貨”,實際的技術類分享更是少之又少,更不要提實際參與鏈改項目這樣的實操課了。

比特大學是33複雜美孵化的區塊鏈項目。複雜美擁有區塊鏈行業領先的科研開發能力,實力是槓槓的。 複雜美目前已累計申請接近200項區塊鏈發明專利,其中有4項已經獲得授權,80項已公開,全球排名前10, 其專利已經獲得了歐洲專利局的認可,國內區塊鏈專利申請數排名僅次於阿里巴巴和中國聯通。

當“裁員”滾滾,個人如何維持競爭力?

同時複雜美已為海航海平線、電力巨頭和電器巨頭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正式上線區塊鏈項目,其他合作單位包括小米、京東、微軟、華為、上海汽車、杭州互聯網法院等等。現擁有完全自主研發的Chain 33區塊鏈底層技術,供應鏈應收賬款轉讓(企業白條)、商品上鍊、積分、供應鏈管理、物聯網加區塊鏈溯源、存證、錢包、區塊鏈交易所等成熟產品。

自2018年開辦以來,比特大學收穫了一批忠實的學員,同時也培養了一批專業的講師,創造出了多個第一。比特大學EDWIN老師獨創的沙盤模擬演繹數字資產投資遊戲已經申請專利、MAGGIE老師設計的證書錄入系統是國內首個證書上鍊,掃碼哈希可查的系統。

當“裁員”滾滾,個人如何維持競爭力?

比特大學特訓營+特戰營的課程可以讓你成為理論和實操專家, 獲得一二級證書,並通過講師考核,可以加入比特大學師資庫,成為比特大學專屬講師。

當然,通過這樣全方位的課程學習,除了成為專業講師,還有很多方向可以選擇,如區塊鏈底層開發者,區塊鏈產品經理,區塊鏈項目運營,區塊鏈市場,鏈改專家,交易所運營,區塊鏈媒體等;當然,如果你想投資區塊鏈項目,想要進行數字資產理財或是自己想要開發項目,比特大學也會提供相應的諮詢和孵化服務。

當“裁員”滾滾,個人如何維持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