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難道真的不能與生活達成平衡?

真的有人把工作當生活?還快樂?

今天是《理娛·快樂噴泉企劃》的第三天,今日份的連線對象是“困神”範丞丞,還沒趕上一起樂呵的小夥伴記得在微博「理娛打挺疼」補課。

不只是哈欠連連還在敬業工作的範丞丞,我們連線了那麼期多明星後,發現他們跟996工作制的普通人一樣,都是連軸轉。#996指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週工作6天#

這次企劃的評論區,也有人也說晚上看視頻時候是真快樂,但想到第二天還要工作就又不快樂了。

改變大環境或工作體制,一般人都做不到,明星也如此。但相對於由不得自己的工作時長,自己能改變的大概就是工作時的心情吧。

我加入理娛半年多了,理娛編輯部也是個日常連軸轉的地方,但這裡的同事不少是真真的快樂工作,好像再忙再累也不會影響她們的心情。

工作難道真的不能與生活達成平衡?

今天就想和大家一起看看,為什麼有的人就是可以快樂工作?到底有沒有人人可學的快樂工作大法?

同樣的工作,有人快樂有人折磨

昨天在家追《創造營2019》,我又一次為蘇有朋的工作態度折服了——

拍《還珠格格》的時候,他已經是紅遍兩岸三地的小虎隊成員,但很快他就發現演戲方面自己連劇組裡的新人都不如。

劇組其實很開心有他這樣的大明星加持,他也有條件躺在以前的功勞簿上偷懶,但蘇有朋的選擇是:主動加班,沒有基礎沒人教就——偷師。

工作難道真的不能與生活達成平衡?

後來他乾脆自掏腰包請了個助理,第一件事就請助理買個DV機,拍戲的時候就讓助理在邊上把他演的都錄下來。

工作難道真的不能與生活達成平衡?

講完這個故事,蘇有朋還對創造營的學員說,如果把這裡的時光當作和別人的競技,你自然會很痛苦,壓力也很大,但如果換個思維——把超越昨天的自己當目標,心態不就好了嗎?

之前我們就寫過,從15歲出道時,蘇有朋就是個熱愛自我挑戰的人。

在小虎隊時期被同學笑話落下了學業,他在自傳裡說“我就是要讓你們看到,我不會輸”,然後拼命學習考上了臺灣最好的大學。

要知道,到1997年拍攝《還珠格格》的時候,他也只有23歲。

再看一個也是少年出道,但工作著工作著就丟失了快樂的藝人:日本治癒系女神——新垣結衣。

先申明,絕無拉踩之意,我們只是想探求工作到完全丟失了快樂的人,是受到了什麼因素影響。

工作難道真的不能與生活達成平衡?

新垣結衣來自日本沖繩縣,人如出生地,是個閒、慢、不急不躁的人。13歲意外出道後,一下子被拋進快節奏的工作和大都市生活。

對新垣結衣來說,工作和生活裡的一切開始變得小心翼翼和異常緊繃。

在採訪裡,她會對工作人員說“對不起,我沒有講到什麼內容”,她覺得是自己讓大家失望了。

拍電視劇,她會緊張地問工作人員:“我改了一個位置,可以嗎?”對方說當然可以,她再三確認:“我沒有說錯嗎?”

工作難道真的不能與生活達成平衡?

越緊繃她就越不自信,甚至凡事會往壞的方面想。

她回憶又要做藝人又要上學的日子時,說“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畢業。一去學校就變得很陰暗,補習或者做研究都是自己一個人在教室做。”

工作難道真的不能與生活達成平衡?

也是第一次做電視劇的主角,也是沒有任何表演基礎,新垣結衣的反應是,一上來就被架這麼高,很不安。

工作難道真的不能與生活達成平衡?

外界的質疑“只會可愛就不要出來演戲了”,她在意且不安;公司壓榨式地給她接戲,連專業的表演訓練都不安排,她感到無助。

#後來新垣結衣通過放慢腳步,一年只拍一部戲以及有了愛人的鼓勵,好了起來#

只是大多數上班族沒有新垣結衣那種選擇放緩腳步的權利,不上班基本約等於沒飯吃,也往往沒有好愛人這種幸運,普通人最能效仿的大致是蘇有朋。

到底怎樣才能快樂工作?

現實生活中,我們肯定也看到過:打車會遇到特別焦躁的司機,誇張的還能跟乘客懟起來;也會遇到那種特快樂的司機,要麼哼著歌跟你聊他的今日見聞,下車時還叫你千萬別落東西。

都是做同一種工作,為什麼有人就是很快樂呢?

我們翻書了!這次還翻到了外文書,國內還沒引進的那種——《Nine Lies about Work》,我斗膽譯為《關於工作的9個謊言》。#國內還買不到,大家忍忍#

工作難道真的不能與生活達成平衡?

#此處感謝身在美國的物理學家萬維鋼老師的超前引進和介紹#

這本書的作者白金漢和古道爾提出了一種工作觀: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不存在的,將兩者對立起來更不對,他們鼓勵大家追求工作之內的幸福。

他們介紹了一種「20%快樂工作法」,如果工作中有大於等於20%的部分是你特別樂於做的,就不太會有過度疲勞感。

用書中採訪的一位麻醉師的故事講講怎麼實施:

英國麻醉師邁爾斯,特別不擅長和患者及患者家屬見面,他覺得每次見他們壓力都大到爆棚,畢竟再厲害的醫生也無法保證每次治療都有效,最痛苦的時候,他甚至想躲著病人和家屬。

但他是一位特別優秀的麻醉師,並且十分熱愛這個工作。他最熱愛的部分是如何把麻醉技術控制得恰到好處。

工作中邁爾斯經常需要將病人的麻醉狀態控制在16個小時,這是界於生死之間的狀態,這個狀態和我們想的不一樣,它其實很不穩定,是個動態的過程,就像開飛機一樣,你要時刻考慮如何在不同情況下維持平衡。

工作難道真的不能與生活達成平衡?

大多數麻醉師最怵的反而是這個環節,稍有不慎就犯大錯,但邁爾斯特別喜歡,他“喜歡解決複雜問題,喜歡操控飛機,並且願意負這個責任”。

對邁爾斯來說,他會把更多的精力用於鑽研技術層面的問題,用此中得到的快樂支撐他去面對和患者家屬的溝通。在他的工作裡,快樂的部分已經超過20%了。

其實娛樂圈也不乏這樣的明星,比方梁博,最近看《唱作人》,他實在是不喜言談,哪怕是和其他歌手營業互動一下對他來說也很難,更別提媒體採訪了。

工作難道真的不能與生活達成平衡?

但這不影響他做一個好歌手,看看他的日常微博就知道了:

工作難道真的不能與生活達成平衡?

只要可以沉浸在音樂中,只有有機會創作和唱歌,對他來說就夠了,至於工作中需要說話的部分——少說一些或者跟別人講好咱們都少說點,這就夠了。

#汪蘇瀧說梁博#

工作難道真的不能與生活達成平衡?

而我們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找到這快樂的20%,並將之無限放大。

這20%,既是快樂來源,也是你的優勢。

有的優勢是刻在基因裡的,比方有人天生外向愛溝通,那完全可以選擇談判、銷售類的工作。

有的是後天培養的,它可能很具體,是你後天習得並喜愛的技能,也可能是抽象的,比方邁爾斯熱衷於解決複雜難題。

怕被說我們好為人師,但想了想還是要提醒各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這世上沒有100%順你心意的工作,工作中總是有這樣那樣你不擅長甚至不情願做的環節,不要因為追求某種100%的順心而放棄了自己本可以大放異彩的工作。

這裡抱柱子介紹一個超棒的工具:蓋普勒優勢識別器。百度搜“蓋洛普優勢識別器在線測試”可得。#不是廣告,測一測可以得到對自己的解讀,抱柱子提醒:要付費哦#

工作難道真的不能與生活達成平衡?

介紹這個工具的原因是很多時候大家會把興趣和個人優勢混淆,這可能也是很多人明明選擇了自己的興趣做工作,但依然不快樂的原因。

也可配著書食用:《現在,發現你的優勢》升級版——《蓋洛普優勢識別器2.0》。

工作難道真的不能與生活達成平衡?

對於知道自己的優勢,但不知如何轉化為快樂的小夥伴:

再給你們支一招——「心流」大法。

心流是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米哈賴提出的一個概念,說的是一個人投入某一項任務時,感受到的愉悅狀態。

工作難道真的不能與生活達成平衡?

今天我跟任不重說:你寫稿時的狀態,就是完全進入「心流」的經典範例。她一邊手不離鍵盤,一邊懵圈地看著我:什麼是心流?

完全忘我地享受寫稿,就是一種心流呀。

嚮往嗎?

建議大家去讀米哈里的兩本書《心流》和《發現心流》。

這裡介紹書裡的一種方法:心流可以發生在任何場景中,也可以主動進入,重點在於自己要把工作的難度調整為比自己平時的技能高一度,主動製造自我挑戰的動機。

工作難道真的不能與生活達成平衡?

每個人的工作因人而異,舉個通俗點的例子:

如果你的正常水平是1小時可以走到朋友家,你可以試著規定自己半小時到達,那你就要開動腦筋嘗試新辦法;要麼依然1小時到,但必須走從來沒走過的路到達。增加了難度後,無論是哪一種都不會讓你的過程不再無聊。

如果工作中拿到的工作和目標太難

——你可以試著把這個目標分割成多個步驟,在每個小步驟上循環使用上面的方法。

工作難道真的不能與生活達成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興趣不是心流產生的必要前提,但可以是心流產生的後果。興趣可以培養,而產生心流是培養興趣的好方法。

今天介紹的只是心流冰山一角,它可以滲透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還是建議大家讀兩本原著。#again,不是廣告,燈十二翻書櫃推薦#

工作難道真的不能與生活達成平衡?

今天又不小心跟大家嘮了這麼多,無非也是希望大家可以跟我們每天一起成長一點點,除了「快樂噴泉企劃」,也希望大家能在工作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最後多嗶嗶一句:書是個好東西,誰讀誰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