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悍的戚家軍,打倭寇幾乎百戰百勝,為何後來打金人就不行了?

jsy809371305


戚家軍是明代名將戚繼光為掃清東南沿海的倭寇而在浙江義烏招募的武裝力量,通過嚴苛的徵兵手續、殘酷的訓練和豐富的戰鬥經驗,多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使用鴛鴦陣,對全是步兵的倭寇取得了殺敵一千,損兵一二的驚人戰績,實現了“但願海波平”的夢想。



隨著戚繼光遠調薊鎮,戚家軍加入明朝的北部防禦,並運用車營進行改良,總體上仍然是對騎兵的防守反擊,威震蒙古諸部落。後又出征朝鮮,延續了對日軍的有效殺傷,尤其平壤牡丹峰一戰,冒著槍林彈雨前進的行動力證明了戚家軍16世紀東亞最強步兵團的地位。

同時也暴露了明軍內部派系對立、互相扯皮的現象,直接導致了戚家軍在渾河戰役中被後金軍包圍擊敗。

戚家軍戰鬥力:

1.鴛鴦陣針對步兵



首先,戚繼光由唐順之的兵法研發出進可攻、退可守的陣型,取名鴛鴦陣。該陣法一般以12人為一隊,隊長居中,前排持盾牌,後排配以狼筅、長槍、短刀、火銃等武器,並裝備了大量虎蹲炮(迫擊炮的前身),形成梯度打擊火力,由於倭寇使用倭刀,往往一字排開發起攻擊,鴛鴦陣可以有效剋制這種無厘頭的進攻手段,在擊潰以後出其不意地變陣(三才陣、五行陣)進行追擊。因此,戚家軍轉戰浙江、福建、廣東,一路所向披靡,最重要的是,在古代以冷兵器為主的戰爭中,短兵相接,戚家軍殺敵數千,居然不至於自損八百,甚至損失過百都不存在(以花街戰鬥為例,倭寇傷亡一千餘人,全軍潰敗,救出被擄百姓五千餘人,戚家軍傷亡合計:三人),創造了古代軍事戰爭史的奇蹟。

在鎮守薊鎮時,戚繼光練就了火槍騎兵和車營,在大小數百戰中,殲敵近十五萬,重塑了大明的薊遼防線,但此時戚家軍的火槍騎兵也只有八千人,步兵也不滿萬人,像戚家軍這樣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軍隊是十分寶貴的,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戚家軍的結局:只能勝不能敗。因為勝則再接再厲,敗則一無所有。

2.輝煌的延續:朝鮮戰爭

隨著張居正被反攻清算,戚繼光的晚年十分悲慘。但並不妨礙明朝繼續以戚家軍為班底的浙軍繼續駐守北方。在朝鮮戰爭中,戚繼光的老部下吳惟忠率領四千戚家軍入朝作戰,並在平壤之戰中仰攻制高點牡丹峰,完成了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李如松想把破城頭功交給遼東嫡系)。此時日軍鐵槍部隊對戚家軍造成的威脅,卻遠不如後金的重裝騎兵的衝擊,那是所有步兵的噩夢。



3.最後的血戰:孤軍奮戰、彈盡糧絕

儘管有戚繼光的部下、子侄繼續著戚家軍的傳統和精神,但是僅靠一張王牌,顯然是獨木難支,無法挽救明朝日薄西山的敗局。

薩爾滸之役後,努爾哈赤趁勢攻取瀋陽,3000戚家軍與4000白杆軍奉命增援,但等他們趕到時瀋陽已經淪陷。此時戚家軍的統帥是戚繼光的侄子戚金,他完全繼承了戚繼光的勇猛和執行力,明知有難卻堅決不退,這是戚繼光成軍以來最寶貴的精神,何況八旗騎兵機動強,與其在撤退中被截擊,不如就地列陣死戰,方可有一線生機。而此時的友軍:白杆軍遭遇瀋陽城頭的火炮攻擊而被八旗軍衝散、附近的3萬明軍被皇太極數千後金軍擊退,戚家軍陷入了絕境。

努爾哈赤知道,大明就算是瘦死的駱駝,也比後金這匹出生的小馬駒要大,必須不惜一切將明軍的精銳消耗殆盡,之後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盧象升、祖大壽、洪承疇,一波又一波精兵良將在遼東和農民軍之間來回救火,直至全軍覆沒。在八旗軍的衝擊下,戚家軍各式火器、弓箭、標槍齊發,完全按部就班發起反擊,陣型巋然不動,即便努爾哈赤投入了最兇悍的正黃旗和正白旗,也付出了幾百具屍體便敗下陣來。



努爾哈赤判定這支明軍非同尋常,決意用人海戰術也要將戚家軍消滅。在騎兵的死亡衝鋒下,車陣被打破,鴛鴦陣在騎兵面前殺傷效果降低,戚家軍開始出現大量傷亡。蜂擁而至的八旗軍與因急行軍早已疲憊的戚家軍短兵相接,最後全部壯烈犧牲,而八旗軍也傷亡近萬人。要知道八旗軍總數不過六萬,照這麼打下去,八旗遲早得回到窮山溝裡漁獵為生。

戚家軍的勇猛給後金留下深刻印象,“凜凜有生氣”、“遼左用兵以來第一血戰”,都是敵人對他們的最高評價。

4.義務兵源殆盡



據明史記載,經過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徵兵,義務青壯男子幾乎全被徵調,十不存一,義務縣令懇求朝廷停止徵兵,還民以休養生息,而此時戚繼光的部下和後人也逐漸老去,將才凋零,戚家軍從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也算是全了這支常勝軍的威名,否則在明末慘烈的殺伐中,即便是戚家軍,也很可能被淹沒在無盡的損耗中。


春秋正義


戚家軍從來就沒令人失望過。

首先,“戚家軍”的稱呼,是後人起的。當時準確的來說,應該稱為“浙江兵”,或者“浙兵”。

戚家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原因無外乎三個。

第一,天才型靈魂人物戚繼光。戚繼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和唐代的名將李靖齊名。戚繼光用兵不拘一格,往往有神來之筆。他治軍嚴格,講究兵法,重視裝備,所以戚家軍有鴛鴦陣和最頂級的火器裝備。這樣一來,如虎添翼。沒有任何一隻部隊,能在戚家軍面前有絲毫優勢。東南倭患很快就被戚家軍肅清了。

第二,由於戚繼光的個人魅力,無論和當時的浙直總督胡宗憲還是和首輔張居正關係都非常融洽。這樣,無論胡總督還是張首輔,都給了戚繼光無比的信任和充足的後勤保障,戚家軍無後顧之憂,戚繼光只盡情發揮軍事才幹即可。

第三,戚繼光被調走以後,這隻優秀的部隊,“軍魂”尚在,也倍加珍惜“戚家軍”的名聲。無論是後來的李成梁還是李如松,從來都不會因為沒有戚繼光而小看戚家軍。戚家軍在他們的眼裡,仍然是王牌中的王牌。

其次,後來戚家軍被調到北方戰場,跟隨李如松參加平壤之戰,最先攻克平壤,打出了戚家軍的威風,使日寇舊仇未報,又添新恨。當時戚家軍的待遇也是極高的。普通士兵的年薪是十八兩,而戚家軍士兵的年薪,高達四十三兩!

最後,渾河一戰,戚家軍血染的風采,讓後金心驚膽戰,受到重創。當時的戚家軍只有三千多人,在沒有友軍支援、火藥用完、徒手白刃格鬥戰中,和數萬八旗兵血戰到底。後金八旗傷亡過萬,靠著源源不斷的援兵,才最後慘勝戚家軍。以至於此戰過後,皇太極一直心有餘悸。

戚家軍最後的悲壯,是整個大明王朝日薄西山最後的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