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赴美上市,你如何看待快消品高速擴張的模式?

大聲嘚瑟


今年以來,瑞幸咖啡創始人、CEO錢治亞演講時背後大屏幕,會打上一行醒目大字:“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門店&杯量)。

Luckin coffee 瑞幸咖啡於2018年5月8日全國正式開業,而資料顯示,瑞幸咖啡創立時間是2017年11月,創始人是原神州優車集團COO錢治亞,公司試營業的時間是2018年1月,以挑戰星巴克為目標。如果從試營業那天算起,至如今赴美IPO,中間僅15個月,趕上了拼多多的速度。

美國時間4月22日,瑞幸咖啡向美國證監會(SEC)遞交註冊上市公告表格,謀求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

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已開設的門店數為2370店,2018年共銷售咖啡及其它產品合計9000萬杯。如果從門店和杯量考量,瑞幸在中國市場已排名第二。

錢治亞發佈瑞幸咖啡2019年目標

不久前,瑞幸咖啡創始人、CEO錢治亞公開發布了公司2019年目標;其中,門店總數超過4500家,今年新建門店超過2500家。另外,在門店和杯量兩大維度上,想長高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衝擊。

此外,她也闡述了瑞幸咖啡核心競爭力,即“三高”,為客戶提供高品質、高性價比、高便利性的產品。

當然了,瑞幸咖啡急速擴張,是用燒錢不止換來的。截止2018年底,瑞幸咖啡淨收入為8.4億元人民幣,淨虧損16.2億元人民幣。而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已淨虧損5.5億元人民幣。也就在提交IPO申請的前一週,瑞幸咖啡宣佈完成1.5億美元B+輪融資,由貝萊德(BlackRock Inc.)領投其中1.25億美元,公司最新估值29億美元。

而在今年1月上旬,有消息稱瑞幸咖啡謀求在香港上市,但這一消息沒有獲得瑞幸官方的證實。多年來,互聯網及新業態企業融資上市速度日趨加快,雷軍的小米,從始創到上市,花了整整8年時間,拼多多也花了3年。而“趣頭條”似乎比拼多多還快一點,2016年6月才成立,2018年七夕節當日,就向SEC提交了IPO申請書,中間僅短短2年。

不過,這當中的多數企業均有一個類似現象,一邊是營收節節攀升,一邊是虧損不斷擴大,也就是常說的“燒錢模式”。

成立不到半年,瑞幸咖啡在全國佈局門店525家,而彼時瑞幸入局咖啡市場花了多少錢?外界瘋傳燒錢10億,錢治亞接受央視記者採訪中透露,不只十億!她說,只有“瘋狂”一把,才能培養客戶的消費習慣、改變固有的認知,未來,針對瑞幸的後續融資,一切盡在掌控當中!

日後,錢治亞說瑞幸咖啡的願景是“做每個人都喝的起,喝的到的好咖啡”。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上述提及的“三高”,“喝的起”、“好咖啡”就是性價比與品質問題,“喝的到”就是靠“高便利性”,途徑無非二個:一是開店開店再開店,二是依託互聯網電商。

作為創始人,錢治亞將瑞幸咖啡定義為“新零售專業咖啡運營商”,運用的是“輕食”模式,本身不製造咖啡。從市場定位來看,主要從消費者二個痛點下手,即“貴”與“不方便”二點。

那一個問題出現了:瑞幸咖啡為什麼急於要上市?

不少市場觀察者以為,所有“燒錢補貼”招式的,其推出的所謂商業“賣點”,諸如剛需說、核心競爭力說、文化說、場景說,都是表層的,更實質的問題在於“速度為王”。慢了,錢燒光了,故事也結束了。另外,市場上也有背後資本急於套現之看法,甚至有人說,“瑞幸咖啡不是咖啡店,是會煮咖啡的‘資本玩家’”。

瑞幸創立一年虧損8億上了熱搜,今年1月,瑞幸咖啡創始人、CEO錢治亞曾回應:“這符合我們的預期”,“通過補貼快速獲取客戶是我們的既定戰略,用適度補貼,獲取這一年的市場規模和速度,是非常值得的。如果現在有一個企業要賣給你2000家直營門店、1200萬付費用戶,開價才8個億,你買不買?”


一波說


新的一天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在這裡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雖然瑞幸的淨利潤虧損在收窄,營收增速還不錯,特別是復購數據也不錯,但必須看到這是低價促銷在拉動。我甚至懷疑是瑞幸為IPO在突擊GMV。

下面為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分享的內容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路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

消費品很難靠燒錢成功,因為人的品味,愛好,跟你燒多少錢沒關係,也形成不了規模效應。去星巴克,是為了談事,工作。只是普通咖啡的話,不如雀巢速溶。

只有高速擴張才能走的下去,才有較好的上市估值。這種重資產的投入,只有持續高速擴張,獲得高估值,然後機構、小散接盤,才是解套的出路。

以上分享的內容都是個人的觀點的看法。同時也希望我分享的內容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如果大家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我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在這裡,我真誠的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身體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老闆的生意經


瑞幸的招股說明書我也從其他渠道看到了,我還是堅持一貫的態度和觀點:

1.我非常希望瑞幸可以成為中國的星巴克,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雖然瑞幸的淨利潤虧損在收窄,營收增速還不錯,特別是復購數據也不錯,但必須看到這是低價促銷在拉動。我甚至懷疑是瑞幸為IPO在突擊GMV。近期相信大家的手機都收到瑞幸的促銷短信,1.8折。

下面說問題:

1.拉新成本為什麼降低了?沒有太多數據,值得研究。

2.中國茶飲用戶和咖啡用戶的重疊度有多高?這很重要。喜茶能不能做咖啡?

3.瑞幸的逼格瓶頸,除了新市場,現在還有人喝瑞幸發朋友圈嗎?

4.瑞幸的壁壘是什麼?或者瑞幸希望是什麼?

5.產品硬傷。


即將有文化的新青年


瑞幸咖啡急於上市,除了公關層面的創造最快上市紀錄的中國品牌外,很有可能還有個難言之隱,就是——撐不到明年。隱憂主要在於2點:

1、商業模式:

客觀來說,小藍杯的營銷模式值得傳統零售商學習,尤其是其裂變式的社交玩法,像極了資訊APP趣頭條,電商APP拼多多,創始人錢治亞也許正是借鑑了前兩者拉新的模式。

但是不要忘了,瑞幸的迅速崛起,是建立在鋪天蓋地的推廣基礎上的,“買二贈一、買五贈五”的促銷、滿天飛的“2.8折”、“5折”等大幅度的優惠券,大牌明星湯唯和張震的代言……說白了還是燒錢的模式。

用小藍杯CMO楊飛的話說,這就是典型的用燒錢去破壞一個行業的正常發展,再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去重塑。

對於這種模式,大家一定也不陌生,滴滴打車就是典型,通過補貼吸引用戶,等習慣養成再開始割韭菜。

但是現在的用戶就真的那麼傻?滴滴打車取消用戶補貼後,訂單驟降了1/3,仍然在虧損中掙扎。

數據顯示,小藍杯2018年虧損18億。雖然可以認為是盈利前的“戰略性虧損”,但是誰能保證在瘋狂燒錢後,就一定能帶來盈利呢?京東物流已經連續戰略虧損了12年,劉強東自己都稱受不了了。

靠燒錢燒出來的商業模式,絕對不是一家企業的護城河!因為書上也說了,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想想OFO和摩拜,燒出了什麼商業模式?


2、用戶習慣

小藍杯要挑戰的是綠巨人星巴克。卻忘了星巴克表面上賣得是咖啡,實際賣的是場景。

很多人去星巴克,並不是為了喝咖啡,而是為朋友間的聚會、商務上的簡單洽談,尋找一個合適的場景,咖啡只是這個場景內的附屬品。

小藍杯主打的外賣市場,沒有了場景的支撐,完全是瞄準了剛需。

問題就在這裡,咖啡真的是中國人的剛需嗎?中國人更喜歡茶葉。

作為一個舶來品,咖啡在美國一年三萬億的市場,但在中國僅有700億。幾十個億的真金百億去砸一個百億級的市場,是否划算暫且不論,這百億的市場,還需要面臨其它玩家的分食。

筆者身邊就有很多鍾情於速溶咖啡的群體,畢竟相比動輒幾十元一杯的星巴克和小藍杯,速溶咖啡的飲用成本要低得多。

同時,小藍杯的外賣模式,還需要打敗茶水間的咖啡機和樓下的保安。

很多時候,點外賣咖啡就是圖個方便,如果樓下的保安禁止了外賣小哥下樓,那麼意味著點單者還需要下樓自取。

多了這一道環節,消費者是否還有意願去點外賣,還得打上一個問號!在風雪天,外賣咖啡是否會影響咖啡現磨的口感?

這些都是問題。

因此,我認為小藍杯完全就是資本燒出來的畸形兒,如果今年上市失敗,線下20個城市2000多家門店帶來的巨大的運營成本,會讓它很難活到明年。


國貨風雲


1,風投偉大。請你喝咖啡。2,消費品很難靠燒錢成功,因為人的品味,愛好,跟你燒多少錢沒關係,也形成不了規模效應。去星巴克,是為了談事,工作。只是普通咖啡的話,不如雀巢速溶。。


範範的投資筆記


作為世界三大飲品之一的咖啡,向來都是深受人們的喜愛的。

(上圖為咖啡豆,日曬豆)

瑞幸能夠開設2370家門店是以其互聯網思維分不開的,他們的快速擴張給人一種錯覺,那就是瑞幸的模式和神州優車的模式如出一轍。這裡就有很大的思考空間了。

這種高速擴張上市的做法是符合2018資本寒潮的。所以我覺得我還是去喝杯好咖網的咖啡舒緩下心情會比較好。(因為:喝好咖啡,上好咖網。)


好咖網


沒有文化底蘊的品牌,即便上市末來又在哪裡


用戶8374387941172


因為瑞幸咖啡會有整體的營銷系統思維,所以上市是遲早的事情,他們針對的用戶跟星巴克的人群是不一樣的,所以也不是競爭關係,那必然有市場在。


根據馬太效應,投資人有錢,有強大的互聯網思維,有一定的用戶人群,上市是必然的。


但卻不能代表說快消品都能如它一般快速擴張。


優閒狐


開始圈了圈了,畫圈圈了


阿杜不辣


只有高速擴張才能走的下去,才有較好的上市估值。這種重資產的投入,只有持續高速擴張,獲得高估值,然後機構、小散接盤,才是解套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