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阿里和騰訊哪個會更厲害?

無憂了麼


看到不少對現行業務的比較分析,寫的不錯,我寫一點不一樣的看法。

在我看來,阿里和騰訊在未來的發展潛力,要看誰先佔領5G時代互聯網應用的制高點,以及兩者在國際擴張上的成績。

先說第一點,5G時代互聯網應用的制高點。

互聯網圈裡的人應該清楚,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有兩大分支——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前者主要是To C,後者主要是to B。

阿里的業務起步於to B(阿里巴巴),擴張於to C(淘寶、天貓、支付寶),佈局於to B(雲業務)和to T(阿里達摩院)。

我們今天觀察阿里的業務集群,能發現阿里其實有很多應用的出發點基於中小商戶,中小企業,他沒有什麼應用是完全to C的,包括天貓、淘寶、支付寶,雖然個人用戶極多,但它的商業用戶也非常多。

但騰訊的業務是起步於to C(QQ系列),擴張於to C(遊戲、微信等),佈局於to B(雲業務、微信公眾平臺等),但重心一直是to C。

我們看騰訊的業務集群,會看到騰訊的目標用戶就是網民自身,它的利潤絕大部分來自於C端,並且模式相對單一,目前騰訊最好的一批企業用戶幾乎都在微信生態之下,騰訊視頻、騰訊音樂、騰訊的遊戲等都是終端用戶消費。

對比一下能發現一點,阿里為行業上游提供服務,也為終端客戶提供服務(比如阿里巴巴、淘寶、天貓),它屬於“普惠型”,而騰訊則幾乎僅針對終端用戶提供服務。在轉化上,阿里的效率未必比騰訊高,但這樣上游下游都有佈局且都有成績的方式,阿里比騰訊要高明,在未來的抗風險能力也會高一些。

當5G到來,其實最先發生改變的市場是產業互聯網,我們可以說騰訊是產業互聯網的參與者,而阿里則很有可能成為產業互聯網的遊戲規則制定者之一,因為它能夠定義眾多B端用戶擁抱5G的方式,這會產生虹吸效應。

第二點,國際擴張。

其實兩家公司都不咋的。

阿里和騰訊最大的市場都在國內,在國外最成功的區域也都是東南亞。即便東南亞和南亞得益於穩定的社會環境而獲得百年一遇的發展良機,但這個市場還是太小,並且這個市場無法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增量空間。

平心而論,馬雲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要大於阿里巴巴,據說國外介紹阿里巴巴都是說“這是傑克·馬的公司”。但這種影響力無法掩蓋阿里巴巴在業務上缺乏競爭力的事實。

未來十年,能夠給阿里提供突破口的,一個是外部原因,比如說5G促進的物聯網的發展;一個是內部的,阿里達摩院相關的,我們要看阿里巴巴能否擁有顛覆產業互聯網格局的技術成果,併成功轉化為產品。

制約阿里發展的還是產品。

騰訊的話,我覺得如果玩好了VR/AR以及人工智能,那麼新時代下的社交和遊戲體驗必將擁有更為廣闊的空間。想想電影《頭號玩家》裡的世界,我覺得那就是騰訊未來十年要做的事情,和要做到的事情、

總之,就目前來看,阿里的路子更加中正平和,但其實兩家都有自己的增長突破口,我相信他們也一直在為之準備。

希望各有輝煌,走向世界。

以上。


好人長安君


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看看阿里系和騰訊系一直都在不斷競爭的領域有:

阿里繫有電商(淘寶)、物流網絡、螞蟻金服(主要是支付寶)、阿里雲、投資的公司(陌陌和微博、餓了麼、滴滴、ofo和哈羅單車)、人工智能(城市大腦)。

而騰訊繫有社交(微信、QQ)、娛樂遊戲、微信支付、騰訊雲、投資的公司(京東、美團、滴滴、摩拜)、人工智能(智能醫療)

1、首先,先來看騰訊和阿里都最擅長的領域。騰訊最擅長的領域是社交,主要產品是微信、QQ,而阿里最擅長的領域是電商,主要產品是淘寶、天貓。在最擅長的領域上,主要做社交的微信基本已經普及中國大陸,但是主要做電商的淘寶是遠遠談不上普及的。

舉個例子,在很多三四線的城市,基本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微信,人群從 16 週歲到 60 週歲不等,但擁有一個淘寶的人佔比可能是非常低的。但我們還需要考慮一個問題,騰訊社交的國際化擴張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但阿里的電商在國內和國際化擴張都具備很大潛力。

2、其次,我們來看看阿里的物流和騰訊的遊戲。阿里基於電商掌控著菜鳥網絡,騰訊基於微信社交掌控著娛樂遊戲,但是前者有來自順風快遞和京東配送的競爭,後者有來自網易遊戲和盛大網絡的競爭。

因此,在這個領域,鑑於雙方的侷限性,基本不會出現此消彼長的情況。但是,論盈利的能力,騰訊掌控的遊戲盈利能力是完全秒殺菜鳥網絡的。前段時間有一個有數據說騰訊的王者榮耀日納稅 1 個億,而阿里日納稅也才 1 個億,雖然這數據略顯誇張,但騰訊遊戲的盈利能力確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呢,進入到了 2018 年,國家大力出手政治遊戲行業,目前倆看騰訊的市值一直在下跌,雖然阿里也在下跌,但是總市值要高於騰訊,最重要的問題是騰訊的遊戲目前增長乏力。

3、第三,騰訊和阿里都旗鼓相當的支付領域。阿里掌控著螞蟻金服(主要指支付寶),騰訊則掌控著基於 10 億左右用戶的微信支付,說是旗鼓相當,某種程度上,螞蟻金服略佔優勢,主要是螞蟻金服市場份額稍大,但微信支付用戶量大也是不容小覷的。因此,在支付領域上,只要雙方不出現太大的失誤,基本上也不會出現此消彼長的情況。

但是,結合身邊的朋友的反饋,這裡要提一點就是支付寶的用戶體驗越來越差,最突出的問題的越更新越卡,顯得非常的冗餘,但微信卻仍然非常的剋制,用戶體驗極佳。

4、最後,在人工智能領域。騰訊阿里都在緊急部署人工智能領域,阿里的城市大腦,騰訊的智能醫療,目前沒有趨勢表明騰訊或者阿里誰更勝一籌,未來十年,只要雙方沒有太大的失誤,相信人工智能領域也將會是旗鼓相當的競爭範疇。

綜上所述,我認為未來十年毫無疑問是阿里會更厲害。當然,萬事沒有決對,未來仍然存在很大的變數,目前來看雖然騰訊的遊戲被封殺了,但是騰訊的實例也是不容小覷的。你認為呢?


stormzhang


總體來說對於前景而言我覺得騰訊更佔優 對騰訊確實口碑不太好遊戲佔經濟比很大一部分 相對於阿里而言馬雲的個人影響或魅力都遠大於騰訊 許多外國人都不知道馬雲的公司叫什麼名字但是知道馬雲 形容阿里巴巴也是說傑克馬的公司 馬雲的高情商和高調行事確實吸引了很多眼球 相比而言馬化騰更為低調 遊戲行業國民口碑極低 但是可以這麼說你可以沒有淘寶因為還有京東拼多多 可你沒有微信qq能嗎 騰訊壟斷了社交行業 只要微信qq在騰訊最起碼不會輸的太慘 微信qq的巨大人流量帶來了很多利益 而馬雲在業內則極為霸道 一心打擊其他電商 但是劉強東的努力和黃徵的鑽空子都使他們成為僅次於阿里電商的象徵 拼多多是靠淘寶打假然後給了那些便宜的物品一個生存之地 說句難聽的 我甚至認為以後的京東都要比淘寶厲害 當然現在還天差地遠 但是京東良好的口碑和京東的營業模式 確實要比阿里強 阿里走的是平臺 說白了就是我給你店面你給我房租賣的衣服錢還得有我的分成 京東是純粹做電商的 京東里面百分之八十都是京東自己的 京東快遞口碑也一直很好 跑題了不好意思 個人認為阿里騰訊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大企業 日後的變化誰也不好說 但總體而言我更看好騰訊一些 個人見解勿噴 歡迎下面留言討論


Hbw侯博文


你可以不用淘寶天貓你還可以選擇京東或者拼多多亦或者亞馬遜。

但是離開了微信和QQ你還有選擇的餘地嗎?

誰佔據了流量誰就掌握了互聯網,所以騰訊是毫無疑問可以活的很長的企業。

馬雲趁高位退出就已經說明了一切問題,自己都不看好的情況下,急流勇退無疑是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剷車小分隊


未來的事我們誰也無法保證,但是可以看看過去的十年間騰訊和阿里巴巴有怎樣的不同。

2018年是阿里巴巴雙十一購物節的十週年,為了慶祝這一節日阿里啟動了一站一星計劃,決定向太空發射“糖果罐號”迷你空間站和“天貓國際號”通訊衛星。

2018是騰訊誕生的二十週年,在這一年騰訊的股票市值下跌超過一萬億港元。因此,騰訊在9月30日宣佈啟動“關乎自己生死存亡”的第三次組織架構升級。

2008年騰訊和阿里巴巴同時被外界寄以厚望,一個主打電商領域一個主打社交遊戲領域,兩家企業都有無限的可能。然而十年過去了,阿里巴巴仍舊被世界看好,可騰訊卻是陷入了18年來首次利潤下滑的局面。

下面我們就從騰訊這十年間發展的三個階段來看看,十年時間中騰訊到底是什麼而逐漸落後了。

第一階段 技術驅動讓大家緊跟時代步伐

2008年的騰訊和阿里巴巴都擁有無限的活力。此時騰訊剛剛確立自己在社交領域的領導地位,也建立國內第一家由互聯網企業自主建立的研究機構——騰訊研究院。

2010年3月5日,騰訊QQ最高同時在線人數突破一億,這是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全世界首次單一應用同時在線人數突破1億。外界無不讚嘆與騰訊在社交領域的數據處理能力,同年騰訊與美國思科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在這一時期,阿里巴巴並沒有騰訊這麼風光。2008年,馬雲剛剛邀請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堅加入阿里巴巴,同年10月阿里巴巴研發院正式成立,同時也開始研發“大規模數據計算”——阿里雲飛天計劃。

此時的騰訊與阿里巴巴,雖然在規模上並不能和Google、微軟相提並論,但對技術重視與投入,為它們日頭的騰飛奠定了基礎。

第二階段 技術優先還是資本優先

2012年騰訊開展第二次組織架構調整,設立了七大事業群,並明確的提出內部競爭機制。

此時的騰訊,僅僅憑藉QQ業務就擁有了超過1億七千萬用戶。2013年年初騰訊參照QQ業務模式打造出來的微信總註冊用戶突破三億,此時的騰訊已然明白自己最大的依仗就是近5億互聯網用戶的流量資本。

如何最大程度的將用戶流量變現,騰訊決定啟用同部門競爭機制。一個QQ郵箱的登錄頁面最高峰時五個團隊在做,誰做的好就採用誰的方案,同時KPI也歸誰,而競爭失敗的那一方自然也就無人問津。

在這幾年中騰訊不斷的推出新產品,QQ微博、QQ微視、QQ旋風……一系列產品層出不窮。同時殘酷的內部競爭也要求這些新產品短時間內就要達到相應的KPI目標,如果達不到則意味著是在浪費騰訊現有的流量。

然而互聯網不止只有騰訊一家公司,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QQ微博、QQ微視、QQ旋風這些不溫不火的業務逐漸被騰訊所放棄。為了將流量收益最大化,騰訊不可能耗費過多資源去投資這些前途渺茫的非核心業務。

並且隨著微信的成功和集團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各部門之間業務協調問題,騰訊讓每一個產品線都像當初的微信一樣,擁有一整套獨立人事架構。完全獨立的人事架構也就意味著大多數情況下,各部門之間的業務彼此都不是互聯互通的,甚至在同部門競爭機制下,不同項目組的研發數據都不互通。

隨著騰訊體積不斷擴大,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騰訊還是構建自己的投資版圖。7.36億美元投資58同城,8500萬美元投資人人車、數十億美元投資美團……如今的中國互聯網行業,騰訊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

對比騰訊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些年阿里巴巴仍舊在搗鼓自己的阿里雲、雙十一、達摩院。和騰訊相比,阿里巴巴這些年就像一個技術宅一樣,不斷的研發新技術,完善老產品。就連一年一度的雙十一,阿里也僅僅是在算法數據和用戶體驗上做優化,坐擁數億用戶的阿里,近些年居然沒有試圖打造出第二個雙十一。

第三階段 騰訊掉隊了

2018年上半年,騰訊股價持續下跌超過一萬億港元。在全世界都在看衰騰訊發展潛力的時候,騰訊再次轉型並提出“擁抱產業互聯網 進軍B2領域”的口號。

然而十年過後,人們卻找不到騰訊在技術方面還有那些引以為傲的東西。除了QQ、微信和近十億互聯網用戶之外,曾經讓全世界都驚歎的數據處理技術在騰訊身上也沒有了影子,今年9月“騰訊雲刪庫事件”更是扯下了騰訊最後一塊遮羞布。

在4月份的“頭騰大戰”中,曾以技術見長的騰訊只能通過QQ、微信限制外鏈的方式,來遏制字節跳動對自身用戶流量的侵蝕。一直強調內部競爭的騰訊,迎來了外部挑戰者後,除了利用流量和資金打造出一個微視之外,已經沒有更好的還擊方式。

反觀此時的阿里巴巴,仍舊在做阿里雲、雙十一、支付寶和螞蟻金服。只不過此時阿里雲已經成為世界一流雲計算提供商,雙十一的銷售今年也有望突破2000億,支付寶也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錢包。

從2008年到現在的十年時間,阿里巴巴仍舊是一個技術宅,他們用更好的技術服務了全世界。而這十年間,騰訊已經從一個以技術起家的互聯網企業,做到了佔據互聯網半壁江山的互聯網投資企業。

有人說,這十年阿里巴巴的發展推動了全世界,而騰訊的發展則僅僅是讓騰訊變得更有錢了,對此你又是怎麼認為的呢?


喻拓


騰訊和阿里巴巴是我國互聯網領域的兩大巨無霸,在大部分人的印象裡,騰訊和阿里巴巴這兩個巨頭的標籤,一個是“社交”,一個是“電商”,二者都擁有自己的優勢,而且在其它各個風口也迅速擴張不甘落後。不過科技浪潮發展迅猛而且殘酷,跟不上時代就會落後,在BAT陣營裡的百度,錯過了移動互聯網的浪潮,與騰訊和阿里巴巴相比,顯得有些掉隊了。未來十年,其實時間已經不算短了,畢竟騰訊和阿里巴巴成立時間不足20年,未來十年誰會更厲害真的難以預料,或者兩家企業都發展不怎麼好也是可能的。



這裡只從營收這個角度來看,未來幾年阿里巴巴可能會擴大對騰訊的領先優勢。在今年公佈的世界五百強企業中,阿里以377.7億美元的營收位列第300名,而騰訊則以351.8億美元的營收位列第331名,阿里稍稍領先。但是目前阿里巴巴發展勢頭更加強勁。最近幾個季度,阿里巴巴的收入增速都超過50%,領跑FAANG+BAT陣營。而騰訊的收入增速卻逐季放緩,今年第三季度,騰訊的收入增速已經放緩至24%。當然,這個速度還是比較快的了,只是相對阿里巴巴來說顯得掉隊了。

騰訊收入增速放緩主要是由於遊戲業務增長下滑,遊戲業務佔騰訊公司總收入近1/3,我們以第三季度為例,騰訊公司的網絡遊戲收入同比下降4%至258.13億元,如果收入增速未來不能止頹,就很有可能被阿里拉開差距了。


錦繡中源


很多人認為未來是阿里更厲害,但我認為還是騰訊更厲害。原因無非就是阿里是做電商的,而騰訊是做社交和遊戲的。中國現在年輕人喜歡幹嘛?沒錯就是每天網絡聊天和玩網遊!玩網遊玩哪家最多?沒錯就是騰訊!

未來誰抓住了年輕人誰就更厲害。毫無疑問年輕人都還是向騰訊靠攏的!沒辦法誰叫玩遊戲的都是90後00後的天下呢?那騰訊是國內第一的網遊公司,大家都玩騰訊的網遊,肯定騰訊賺錢最多了。再加上騰訊本來做社交起家的,微信也和QQ一樣成了10多億中國人的選擇,那騰訊不厲害才怪!

再看看阿里系的應用,其實我們平時真的用的不多,用的多的還是淘寶優酷等少數幾個。

當然馬雲已經將阿里做到世界前十的互聯網大公司了。所以即便是騰訊稍微厲害一點阿里也是差不了多少的。當然如果未來能有更好的電商公司超過阿里的話,那麼阿里可能就會一落千丈,也不是沒這種可能。


樹魚的哲學


不分析數據了,說點主觀的,私以為肯定是阿里。

對於未來的預期最大的可參考性就是格局,可以說當企業到了如此規模以後,大局觀決定著未來的一切。

兩家公司同樣具備的是優秀的團隊和組織架構,鮮活的創新能力和生產力(說騰訊沒創新的我不與辯駁,但一個公司如果真的只會山寨是走不到今天的)。同時,兩家公司的商業版圖之巨大,應該說在中國企業中也是空前的。

那麼究竟兩家公司在大視野方面和未來格局發展上有什麼不同呢?

兩家公司的核心,分別是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和中國最大的社交平臺,他們同樣擁有巨大的流量入口和用戶的粘合度。但雙方,甚至是三方(加上百度)又都想要去對方的優勢產業中分一杯羹。阿里嘗試了多年的社交產品始終未能成形,而騰訊在嘗試了多個電商平臺以後選擇了投資京東。

其實多年來那麼多回合的較量雙方始終撼動不了對方在核心領域的絕對優勢,只能是雙方試探並穩固自己的體系。但從長遠看來,零售相比於社交和遊戲更加貼近於人們的生活,相較於京東以物流建立起來的購物體驗優勢,淘寶和天貓雙線建立的則是龐大的商業帝國,從商家數量到產品品類再到銷售額,京東跟阿里在規模上還有非常大的差距。再加上阿里巴巴本身在批發上的所向披靡,可以說電商的絕對領先優勢很難被動搖。

反觀騰訊,在社交上雖然微信已經突破10個億的月活用戶量,但用戶的疲勞期顯然已經來臨,從公眾號連年下降的數據可以看出,用戶漸漸更加喜歡今日頭條+悟空問答+西瓜視頻+抖音的組合,字節跳動可以說已經在社會化媒體上給予了騰訊一記重創。而另一方面,作為曾經利用QQ龐大用戶量建立用戶優勢的微信,其實核心還是一個IM軟件,朋友圈相對封閉的環境和95後、00後市場份額的逐步走低可以看出,危機四伏。那些還未走進社會的學生,所需要的不僅僅是IM,他們需要真正的多樣化的社交手段,他們本身沒有人脈,朋友圈除了家人就是同學,形同虛設。

而從遊戲的角度說,成也爆款敗也爆款,無論是王者榮耀還是吃雞,顯然現在的遊戲生命週期越來越短,沒有暴雪一樣在遊戲領域多年的深耕,也沒有steam這種真正百花齊放的遊戲平臺。追著爆款走,只能風騷一時,無法歷久彌新。暴雪一款《星際爭霸》20年過去了出一個僅僅在畫質方面提升的重置版依然喚醒了無數老玩家,這不僅僅是爆款能夠帶來的。

從大的格局上看,阿里巴巴成立達摩院一年以來,所顯現的巨大能量有目共睹,馬雲在大局觀上的卻可以說是個絕無僅有的奇才。相比於騰訊,似乎阿里或者說馬雲能夠看得更遠,一個堪稱國際頂級豪華陣容的研究院,不隸屬於國家而隸屬於一家企業的研究院,想想實在比雙11再高的銷售額都更加令人激動。

所謂的未來之爭,就是站在今天賭明天,而這,恰恰是阿里最擅長的東西。


未泯雙瞳


關注我,獲取更多深度解讀


阿里和騰訊未來十年,誰更厲害,還真不好說。二者業務不同、發展策略不同。不過在互聯網下半場的轉型方面,阿里似乎腳步更快。


新零售vs智慧零售

最近騰訊股價暴跌40%,市值蒸發萬億,一下子無數散戶損失慘重,業內開始唱衰騰訊,搞得騰訊好像快倒閉了似的。

從《“狗日的”騰訊》到《騰訊沒有夢想》,騰訊的用戶時長佔有率不斷被頭條系產品突圍,騰訊似乎也已經到了增長瓶頸期。

比起騰訊,阿里則要霸道得多,收購優酷,收購餓了麼,只要阿里需要,買就一個字,賣給阿里就變成阿里的流量入口。

雖然阿里霸道的名聲在業界沒什麼好評,但是一直牢牢把控主動權,讓阿里在互聯網下半場的轉型中更為迅速。

馬雲早早提出新零售概念,收購餓了麼,收購大潤發,擴充自己的新零售線下場景邊界,推出盒馬鮮生,投資銀泰百貨,在銀泰百貨開了天貓體驗店,阿里的新零售之路走的風風火火。

另一方面,騰訊推行智慧零售,與永輝超市合作,推出樣板店,打造超級物種,和京東一起入股步步高,開放小程序給零售企業導流。騰訊主要是合作為主,這樣能以量取勝。

阿里的掌控,騰訊的合作,到底誰的發展更好,還需時間驗證。


雲戰役

國外,谷歌雲和微軟雲都已經十分完善了,國內百度遲遲沒有感受到時代號召,技術大拿走的差不多了,才推出公有云。阿里從百度、谷歌、微軟挖了很多技術大牛,打造了阿里雲。騰訊雲也在穩步發展中。

三方比較,貌似是阿里雲優勢地位更明顯,但是雲戰役也是持久戰,現在下定論為時尚早,未來十年,則是見分曉的時候了。


騰訊的文娛

文娛還是要看騰訊,優酷被阿里收購後,日漸落寞,去年還有一些強勢節目,今年則落寞了許多,如今視頻網站基本上是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的天下,明年雙方又有一大堆爆款節目正在排隊播出中。


不止優酷,天天動聽被阿里收購後,改名阿里星球,也早早被玩壞了,反正文娛項目在阿里手裡都被折騰的一言難盡,但阿里還是在可勁折騰文娛,也是非常有韌性了。

文娛方面還是要看騰訊的,尤其騰訊調整架構之後,打通平臺內容,連推兩款新的短視頻應用,製作精良,潛力非常,未來的文娛天下,騰訊的頭部地位仍然難以輕易動搖。


反正雙方各有優勢,這麼多年,誰也沒能幹掉誰,前電商時代,騰訊做不好電商,靠投資京東、唯品會制衡淘寶,後社交電商、內容電商時代,騰訊又有拼多多和公眾號、小程序助力。

阿里做不好社交,不拋棄,不放棄,折騰折騰,也做出了用戶過億的釘釘。

有競爭才有看頭,看騰訊、阿里雙方你來我往,互相競爭,也共同進步,雙方亦敵亦友,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就戰略而言更看好阿里巴巴!如果阿里巴巴做成全球eWTP能實現全球(買賣付運遊)到2036年成為全球第5大經濟體,到時候騰訊無法跟阿里比!做到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業,有商業的地方就有阿里!阿里有螞蟻金服、菜鳥網絡、平頭哥芯片、達摩院,阿里在東南亞成功阻擊亞馬遜電商,在俄羅斯和中東做得也比亞馬遜好,阿里是要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最後拿下美國!產品設計、原料採購、定單處理、生產製造、倉儲運輸、批發零售這條產業鏈,如果阿里能通過商家大數據讓產業鏈上的商家快速對接,並提供產業鏈金融服務,如果通過全球中小企業交易數據,為全球中小企業提供產業鏈金融服務,但那時螞蟻金服必須有頂級的風控系統,解決全球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到時候螞蟻金服的市值可以想象!

騰訊微信海外化受阻,由於社交軟件有極強的用戶粘性,在日本和臺灣省幹不過line 在其它地方幹不過what'sApp 如果微信想到海外實現支付必須拿到當地牌照、打車、購物、外賣等功能必須和當地公司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