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億資金規模!金誠集團突然“炸”了!這些公司為什麼說炸就炸呢?

保而易見


不能說是炸了,而是資金鍊斷裂,新錢不足以抵舊債!這與之前P2P平臺爆雷比較類似,一旦後續資金跟不上、或無法及時融資,極易引發集中風險;崩盤,也就是遲早的事!

金誠項目的一般操作模式

我們之前與金誠,在徐州競爭過一個特色小鎮項目(含部分棚戶區改造),對其操作模式有過一定的瞭解:

  1. 先與政府簽訂項目框架合作協議,以PPP模式來運作。

  2. 以名下公司為主體(比如杭州金誠新城鎮投資)將項目包裝成私募基金產品,然後進行募資。

  3. 募資的錢,大部分用於項目運作,一小部分用作他途(借新還舊之類的)。

  4. 待政府財政缺口補助(或回購)資金到位,項目產生正現金流後,再將項目打包出售給第三方,基金產品實現逐步退出。

如果一切都理想化操作,整個現金流是不會出現多大問題的!要知道,金誠集團旗下運作有354只產品,累計資產管理規模超700億,與政府簽訂的合同總量超過5700億元,更是擁有金誠控股、太悅健康、麗晶光電等多家上市公司的!

運作中的“致命”缺陷

雖然,金誠集團這套融資模式,操作的很是嫻熟;不過其運作模式,有著很大的缺陷!

  1. 5700億政府PPP項目,其中絕大多數是簽訂的“框架”協議,本身並不具備約束力。再者,很多特色小鎮項目,也只是停留在框架協議的程度上,根本沒有實際操作,卻拿這些項目進行包裝、募資!

  2. PPP項目的合作週期太長,少則10年、多則20年;而前3年(建設期),無任何政府補貼,前期的資金壓力會很大!

  3. 金誠所發行的基金產品,大多以債權形式存在,合作期限也就1~3年,根本無法覆蓋整個項目期限。這就會造成期限錯配,將長債轉短債、不斷循環融資!這可是嚴重違規的行為,恐怕也是其拒絕地方證監局檢查的原因之一吧!

  4. 其他還有一些,篇幅有限,暫且不多說了!

總之,這種運作模式,與部分P2P平臺,“空手套白狼”的手法極其相似;一旦資金流出現問題,那麼“爆雷”也是必然的!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資金鍊斷裂,其實應該不是突然炸,資金流動早就有問題,然後想找資金來緩解過渡,結果沒有資金注入,那就完蛋了!


不忘初心04171228


監管不到位及企業管理混亂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