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保,這回讓我挺失望的

1.

寶寶們都知道,相比支付寶,我其實更偏愛微保的用戶體驗一點(此處不特指產品)

甚至也diss過支付寶,在客服諮詢上真的讓人心累。但這回,恕我也要瞎說幾句大實話了。

可能讀者裡買過微醫保醫療險的朋友,多多少少,也接到過微保客服的電話吧...

打來幹啥呢,嗯,銷售電話。

並且是“專門針對優質用戶的專享定製款,別的地方不賣,只有優質用戶,才能享受這個福利”。

說得我都快飄了,可是吧,產品我研究了一下,嗯不咋地。

先來瞅瞅具體產品,這是「微醫保」的一款多次賠付重疾險。

由泰康人壽出品,產品名為《泰康無憂多重給付A款重大疾病保險》。


微保,這回讓我挺失望的


一款含身故責任,多次賠付的重疾險。也就是說如果沒患重疾,身故也會賠保額。

我們都知道,買了含身故責任的重疾險,要麼賠重疾,要麼賠身故,但只賠付一項。

而且聽起來好心動,精準戳中用戶痛點:“單次賠付重疾不夠用,之後再得大病咋辦”。

別急,接下來就是重點部分,看保險責任。

a、100種重疾不分組,最高3次賠付,間隔期1年;b、突破等待期限制,縮短至30天——但投保須知中限制微醫保醫療險人群; c、沒有輕症,沒有中症; d、最高保額35萬; e、打破行規交10年、20年限制,支持10/20/30/終身繳費;

我說過,一款重疾險最具含金量的是輕症,不含輕症的重疾險,含金量大大下降。

其次,它的保障內容只有重疾和身故,沒有輕症和中症;最高保額只有35萬,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個保額是不夠的。

拿它做保險配置裡的主力選手,我覺得是冒險的。

此外,通常多次賠付重疾包含有重疾豁免責任,一旦患重疾賠付保額,後續保費不用交。

否則的話,一邊得了重疾正在花大錢治病,一邊還要交保費以維持可能獲得的2次3次賠付,也太吃力了些。

有豁免責任在,也算是很人性化的規定了。

但微保這一款重疾險,如果患重疾,後面保費也要繼續交der....

最後是大家最關心的費率,也,沒啥優勢啊。

同樣30歲,男,30萬保額保至終身,繳費20年。

微醫保多次賠付重疾一年7710元,哆啦A保一年6570元。

不過呢,它的優勢是在於——

等待期非常流弊,只有30天。也就是這個月買,下個月就能生效獲保。

但因為繳費期和等待期上的優勢,保費高出一截,且無輕症保障,無重疾豁免,你覺得划算嗎?

這款險,確實很契合不少人的心理需求,但我真心覺得不怎麼樣。

2.

順便囉嗦一下,很多人在重疾多次給付上的糾結。

多次給付重疾,一般都會對重疾進行分組。而多次賠付的前提,是前後所患重疾分屬不同的組別。

在同一組中,若得了某個重疾,那麼這一組裡其他重疾也就隨之失效,不能獲得二次賠付了。

舉個栗子,這是某家保險公司根據病理、嚴重程度等將病種進行的分組——


微保,這回讓我挺失望的


如果老王患了癌症獲得理賠,那麼再做重大器官移植或得了終末期腎病,不能進行二次理賠,因為這三種疾病都在A組裡。

但是,如果老王得癌症後,再患腦中風後遺症或是機型心肌梗塞,則可以理賠。

總之每一組發生一次理賠,整組就不再保了。

我覺得吧,在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重疾多次賠付要比一次賠付好些。

現在醫療水平越來越發達,治癒率也越來越高,癌症五年存活率也越來越高,很多重疾都不是絕症。

但是患病後,要想再買保險就變得非常困難了。如果只理賠一次的話,將來很難再有保障,風險就得自己承擔。

既然差不了多少錢,當然首選多次賠付的。

但是咯如果價格相差太大,又注重性價比,顯然一次賠付就比多次賠付性價比要高。

當然,不差錢的土豪爸爸隨意。

仔細想想,一個人得多倒黴,得了一次重疾治癒後,又得了其他重疾,概率太低了……

既然都有概率,那麼抓大放小最重要。花大價錢買這個「小」,預算緊張的話,其實挺沒必要的。

3.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互聯網保險才算是進入到一個大眾熟知的性價比時代,挺不容易的。

我們可以用更低的保費買到更高的保障,並且操作簡單方便,省卻了很多代理人差價。

像支付寶和微信這樣的巨頭進來,說實話都抱了很大期望。

保險專業人士,期望藉由巨頭將好產品和好服務的理念,紮實地科普出去。

畢竟你可能一天都不打開支付寶,但你會一天不打開微信嗎?

普通保險小白,也希望能夠通過它們更加了解互聯網保險的屬性。

但這回,微保讓我挺失望的。

這種優質用戶,我還是不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