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獲封齊王后為什麼不反叛劉邦

韓信當齊王時候,有人一再勸他反叛劉邦,他為什麼不答應

韓信帶兵打仗可謂超一流名將,但政治情商就讓人不敢恭維了。他偏偏很不安分,小聰明不斷,早早就惹得劉邦忌恨,以致後來身死名辱。有人說,韓信獲封齊王時,如果他聽從謀士蒯徹的建議,反叛劉邦,三分天下,大概也能雄霸一方。提起這個話題,我們還是先回顧一下歷史片段。

韓信獲封齊王后為什麼不反叛劉邦


當初韓信趁著齊王田廣答應歸順劉邦、解除了戰備的時間點,發動突襲,攻下了齊國。隨後韓信與項羽的部將龍且交戰又取得大勝,劉邦答應了韓信的請求,封他為齊王。韓信坐擁強兵堅城,一時間地位舉足輕重。

這時的楚漢戰爭中項羽已經處於劣勢,就派人勸說韓信脫離劉邦,彼此聯合三分天下。韓信拒絕了,說當初項王對我看不上眼,我才投奔漢王的。漢王對我推心置腹,委以重任,我怎麼能幹出這事來。項羽的使者剛走,韓信的謀士蒯徹也來勸說他自立為王。

蒯徹說,大王你幾年間立下蓋世之功,無論跟隨劉邦還是項羽,都會受到猜忌,唯有另起爐灶這一條路了。現在是最好的機會,有兵有糧有土地。韓信還是那一套說辭,不願背叛劉邦。蒯徹不死心,過了幾天又一次來勸,可謂苦口婆心,韓信猶豫再三,仍是沒有答應。

韓信獲封齊王后為什麼不反叛劉邦


相關劇照

我們知道韓信的確是有反心的,後來被剝奪兵權改封楚王時候,他還想造反,所以不能聽信他的言辭。他當齊王時不反叛劉邦,是因為時機並不成熟,我認為主要有兩點。

一、齊國剛平定,將士們需要休整、磨合

我們先把時間往前推。起初韓信出兵齊國時,大概正生著悶氣。為什麼?因為他與劉邦的部下張耳剛剛擊敗趙、楚聯軍,平定了趙地。而劉邦在成皋抵擋不住楚軍,有一天早上韓信和張耳還沒起床,劉邦突然到了,收走兩人的官印和兵符。於是張耳被任命為趙王,鎮守趙地。劉邦調走了部分軍隊往南對付楚軍,命令韓信帶領幾萬趙地士兵去攻打齊國。

請注意趙地士兵這幾個字,劉邦當時把韓信的舊部全調走了,交給他的士兵大都是新面孔。這明顯不利於作戰,韓信攻打齊國進展緩慢。如果不是逮到了偷襲的機會,拿下齊國肯定還要很久。韓信偷襲齊國的確成功了,但這是赤裸裸的背信棄義。毫無防備的齊國將士血流成河,齊王田廣死於亂軍中,國相田橫跑到了海島上。齊地的人民能不恨他嗎?

韓信獲封齊王后為什麼不反叛劉邦


相關劇照

隨後韓信又擊敗了項羽的愛將龍且,此時他的兵力很多,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趙兵、投降的齊兵和楚兵,當然還有一些齊地招募來的新兵。如果聽信蒯徹的,在這時候反叛劉邦,就面臨很尷尬的問題。一來剛打完打仗,將士們需要休整,第二,人心的問題更嚴重。趙兵於情於理都不願反叛,他們的家人都在趙地。歸降的齊兵和楚兵雖然沒這個拖累,但士氣正低落,戰鬥力不強,齊地的士兵對韓信還帶著恨意。這些棘手問題需要一定的時間解決,讓士兵與將官們磨合,才能逐步建立信任。

所以蒯徹的建議從謀略方面來說可行,但結合上述情況來看,暫時不具備條件。韓信作為頂尖的將帥,太清楚這些了。

二、當時的局勢不利於韓信反叛

齊地在山東一帶,韓信並沒有佔據山東全境。韓信造反的話,為了抵抗漢軍,只好與項羽互為援手。項羽在南方。但山東的西南部是軍閥彭越的地盤,彭越的勢力範圍還包括河南東部、安徽和江蘇的一小部分,與項羽的領地犬牙交錯。彭越是向著劉邦的,善於游擊戰術。每逢楚漢交戰的緊要關頭,他就在項羽的後院放火,打得項羽很生氣又無可奈何。彭越不能把韓信與項羽的勢力完全隔開,但他嵌在這裡讓韓信很難受。

再看齊地的西邊河北一帶,趙王張耳虎視眈眈。張耳跟隨過秦末的兩任趙王,如今自己又當上了趙王,在這裡是很有威望的。項羽的勢力範圍夠不著此處,張耳沒有後顧之憂,一旦韓信造反,可以集中力量對付韓信。而韓信手裡的趙兵,隨時有投奔張耳的可能。劉邦當初安排張耳鎮守趙地,奪走韓信的舊部,大概就有防範韓信的意圖。

韓信獲封齊王后為什麼不反叛劉邦


公元前202年楚漢形勢圖

韓信處在這樣一個並不算好的境地,西部、西南有兩股勢力鉗制著。南北為縱,東西為橫,西邊是漢軍,南邊有彭越,韓信連合縱也搞不起來。此時的項羽,兵力只剩下十來萬。他與韓信之間毫無信任可言,如果韓信自立為王,頂不住漢軍夾擊,項羽出兵幫他,也必定是有限度的。同時項羽還要防備彭越的襲擾。

以韓信的軍事眼光怎能不瞭解面臨的問題,所以他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才拒絕了蒯徹的提議。但他最終沒有等來比這更好的時機。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