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為什麼盛產妖怪?

妖怪:日本文藝界的大咖

最近,電影版《夏目友人帳》在國內上映,贏得不錯的票房。此前,動畫劇集版《夏目友人帳》連續多季,都獲得了向來挑剔的豆瓣網友九分以上的肯定。在夏目的時空裡,妖怪不再是隱形在世界背後的存在,而是與人共處,甚至成為牽掛的好朋友。

無獨有偶,在日本的動畫界,大鬍子宮崎駿導演拍攝的電影裡,不論是《平成狸合戰》裡的百鬼夜行,《幽靈公主》裡的山犬、野豬、仁獸麒麟大神,還是《千與千尋》裡的河伯、無臉男、舞首、琥珀川小白龍……五花八門的妖怪、精靈、神祇,簡直比人類社會更加精彩。

在日本的文藝界,妖怪無疑是常客,有時還是大咖。除了宮崎駿的電影,在芥川龍之介的小說,鳥山石燕的浮世繪,柳田國男的學術專著,太安萬侶的史書《古事記》,佛教的故事集《日本現報善惡靈異記》裡,妖怪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日本文化為什麼盛產妖怪?

最廣為人知的浮世繪之一-神奈川衝浪裡 《冨嶽三十六景》之一,葛飾北齋繪。

為什麼日本人那麼喜歡妖怪,還變著法地為妖怪寫出各種各樣的作品呢?其實在日本文化裡,妖怪並非可有可無的奇談怪論,而是活生生的傳統文化和民俗生活。

根據江戶時代國學大師本居宣長的《古事記傳》,日本有“八百萬神”、“八百萬妖”的說法。這種說法當然是頗具詩意的誇張修辭,但這用來反映日本妖怪生態的豐富多元,絲毫不為過。

江戶時期的浮世繪大畫家——鳥山石燕,就曾畫過《畫圖百鬼夜行》、《今昔畫圖續百鬼》、《今昔百鬼拾遺》、《百器徒然袋》,這四部以妖怪為題材的浮世繪畫集,裡面一共有207種妖怪。

在“妖怪漫畫鼻祖”水木茂的筆下,湧現出423種妖怪。臺灣作家葉怡君曾統計過,有名有姓的日本妖怪大概有600多個。這還算有姓名的,而有些在浮世繪或佛經裡出現過但又名字家世不詳的小妖怪,還有更多,端賴後人是否賞臉幫它們打扮一番,再登臺亮相了。

而在1960年代後的日本社會,多次出現了“妖怪熱”、“怪獸熱”、“變身熱”等文化現象,校園怪談、陰陽師等甚至在中小學裡風靡一時。這足以看出“妖怪”在日本的熱門程度。

但是,為什麼日本盛產妖怪呢?為什麼從古到今,日本人都那麼熱衷妖怪?如此熱門的妖怪,究竟是如何來的?它們又將去往何方?這並非一個怪力亂神的現象,而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學術問題。眾多妖怪的紛至出場,跟日本的自然與社會環境息息相關。

日本為什麼盛產妖怪?

在進入日本這座“妖怪列嶼”之前,我們首先來界定下何為妖怪。

《搜神記》說:“妖怪者,蓋精氣之依物者也。”意思是說妖怪是精氣附著於某個物體的表現。在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看來,“妖怪是淪落的神明。”意思是說,妖怪與神明本來同出一個源頭,妖怪只是沒有升到天界的神明,淪落人間了而已。妖怪與神明本系同源,只是因為人生道路不同,而成了不同的生活。

在日本,究竟是什麼在影響著妖怪的誕生和成長?這先得從日本的自然環境說起。

日本是個島國,四周大海環繞,丘陵山地就佔了70%,剩下的零星平原分佈在沿海一帶。日本境內,有三分之二的國土被森林覆蓋。在這樣的環境,日本人種田、打漁、做生意,都會頻繁進出山林江海,在這些地方來往多了,各種奇談怪論傳開,自然可以理解。

除了自然地理適合妖怪誕生的“先天優勢”以外,日本的社會環境也有利於妖怪。因為鬼怪是一種綜合的文化現象,需要文化心理的長期積澱。

日本自古以來就有“泛靈論”的風氣,到了明治時代,更是把神道教欽定為國教,由內務省官員擔任神職人員。作為一種國家宗教和官方意識形態,神道教允許妖怪的存在。在神道教的經典裡,就有千萬神明的說法。

作為一名負責任的主神,天照大神很寬容,不像西方的一神教那樣,排斥其他神明,而是與各種自然神、社會神、人間神和平共處、非常和諧,一派熱鬧景象。而在日本民間社會,老百姓的三觀也是“萬物有靈”,動不動就覺得家裡的哪張桌子哪張床,裡面都住著些什麼精靈。不論國家還是地方,到處是千萬神明、萬物有靈,妖怪哪能不出現呢?

另外,特殊的社會事件也會影響妖怪的出場。當代日本作家京極夏彥,在一次訪談時,講過這麼一個故事。

1855年,發生了一場安政大地震,導致七千多人死亡。劫後餘生的人們紛紛傳言,是地下的大鯰魚震動,導致這次大地震。此後,一種叫作“鯰繪”的浮世繪,開始在日本民間流行開來。

日本文化為什麼盛產妖怪?

鯰繪。維基百科。

在“鯰繪”裡,人們制服鯰魚的招式五花八門。有一群人站在巨大的鯰魚背上,抄出棍子、錘子、刀劍等十八般武器毆打鯰魚的。也有抄起大石頭、大葫蘆壓住鯰魚頭的。還有請來天兵天將制服鯰魚們的。

通過制服鯰魚,人們對地震的恐慌和悲傷,得到了適當的紓解。正是在特殊的社會環境和歷史事件裡,一種新的妖怪就這樣華麗出場了。

京極夏彥素來以“妖怪推理”聞名,他創作的《百鬼夜行》系列小說、《百怪圖譜》系列妖怪畫,征服了很多日本人。很多人認為妖怪是迷信,但京極夏彥就認為,日本人眼裡的妖怪,不是迷信,也不是超自然現象,而是人們將自身的情緒所賦予的一種角色。

“鯰繪”的誕生,不就正好體現了妖怪的“社會屬性”嗎?

正是因為日本特殊的自然環境、社會文化以及特殊的歷史事件,共同造就了妖怪流行的文化風俗。這種風俗,當然會深深影響到作家、藝術家和學者,他們把這些現象變成文字、圖像、學術研究,形成文學、視覺、影像的審美體驗。在日本的學術界,甚至還誕生了“妖怪學”這個聽上去“怪怪”的學科。

“妖怪學”的誕生

在日本,有一項專門的學問,叫作“妖怪學”。這個學科,聽上去有點讓人毛骨悚然,但一聯想到日本動漫裡那些妖怪精靈們,還是覺得蠻可愛。

妖怪學是以妖怪為研究對象的學問,綜合了文學、藝術、人類學、民俗學、心理學等等學科,是一門跨學科的研究。

在古代,很多妖怪只是日本老百姓茶餘飯後的傳聞罷了,有些甚至無名無姓,也沒有視覺形象,除了部分浮世繪和民間工藝,全靠腦補。

但是到了近代,日本湧現了一批愛上妖怪的浮世繪畫手、漫畫家、作家、學者,陸續賦予這些妖怪以鮮明的形象、特點、角色和故事,讓它們逐漸變成家喻戶曉的大IP。

這些愛上妖怪的人有不少名人,比如“日本妖怪學之父”、東洋大學創始人井上圓了、“日本鬼怪漫畫第一人”水木茂、民俗學家柳田國男、畫家京極夏彥、小說家川端康成,甚至導演宮崎駿等。他們圍繞著妖怪起舞,以妖怪為主角,向全世界講述著妖怪背後的日本生活。

在此,不得不說一個關鍵人物,就是被譽為“日本妖怪學之父”的井上圓了。井上圓了是日本首開妖怪研究的學者,他的《妖怪學講義》經由蔡元培翻譯,於光緒三十二年(1902年)進入中國。

井上圓了把日本的四百多種妖怪分門別類,他有幾種分類方法。從真假的角度,可分為“真怪”和“假怪”。顧名思義,“真怪”是無法用任何理論解釋的真實存在的妖怪,而“假怪”則是因為人們的恐懼、迷信、憂慮等造成的假象。

而從成因的角度,井上圓了又將形形色色的妖怪分為“物怪”、“心怪”和“理怪”

什麼是“物怪”?比如鬼火。這是古代人們眼睛能看到的物質,但又沒法解釋成因,就把它當作妖怪了。當然,今天我們都知道,鬼火只是一種磷火。什麼是“心怪”,就是催眠術、魔術。“理怪”則是肉眼看不見的最高存在,在不同宗教裡有不同的名字。

當然,如果按照我的分類,日本的妖怪,可以清楚地分兩種——可愛的、可惡的。

可愛的妖怪,可見諸浮世繪、電影或動畫片,在《千與千尋》、《寵物小精靈》裡比比皆是。可怕的妖怪,也不必多說,在京極夏彥的“百鬼夜行”系列小說,在流行的恐怖片裡俯仰可見,共同構成一個鬼靈精怪的日式生活。

長相和行為惹人發笑的妖怪,比如青坊主,是一個只有一隻眼,長得很可愛的妖怪。野蓖坊,只是一塊醜醜的肉。倩兮女,愛笑停不下來的妖怪。豆腐小僧,愛吐舌頭、邊走邊跳的妖怪。也有些是行為怪誕的妖怪,同樣也很可愛,比如“網切”,專門喜歡在夏天割破別人的蚊帳,放進蚊子,讓人又笑又氣。有種叫“垢嘗”的妖怪,名字看上去大概能猜出是做什麼的。它是專門吃澡桶汙垢的。雖然人畜無害,但因為讓人覺得“噁心”,也榮列“妖怪博士”水木茂欽定的妖怪榜。但是這種“噁心”,畢竟沒有讓人感到恐懼,聽起來還有點萌。

另外,還有一種正義到“令人髮指”的妖怪也很可愛,比如“以津真天”,長著鳥的模樣,專門跟那些見死不救的人過不去,專找他們的麻煩。而那些可惡的妖怪,令人發怵驚懼,或者說它們本身也是人類內心怨氣的投射。比如,專門挑起人們惡念的“天邪鬼,還有專門在漁民中間吸血的“磯女”。

總之,不論是可愛型,還是可怕型,日本的妖怪可以來自人,也可以來自草木蟲魚、山川萬物,或者是任何幾種自然元素的混搭。它們可以是竹匾,可以是章魚,可以是沒有耳朵的豬,也可以是形似海龜的和尚,還可以是人腿上的瘡口。總之,沒有什麼東西,不會成為妖怪。妖怪,可以是你能想到乃至想不到的任何東西。

其實,這充分反映了日本民間社會流行的“泛靈論”,日常生活裡出現的奇怪的物體和事情,都可以被解釋為“妖怪作祟”。

如今的妖怪們已經從傳統民俗走進現代社會,成了娛樂界、文藝界、學術界爭相邀請的熱門嘉賓。其實,妖怪們的轉型,何嘗不是日本文化現代轉型的倒影。

神叨至此,徐子偈曰:

島國文藝妖怪多,原是泛靈論作祟。

八百萬神鬼橫行,六百種浮世繪圖。

一場地震歸鯰魚,一門學問解妖怪。

問君何以愛小鬼,人間實在亦荒誕。

《百怪圖譜:京極夏彥畫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

井上圓了著,蔡元培譯,《妖怪學講義錄(總論)》,東方出版社,2014年。

中西進著,彭曦譯,《日本文化的構造》,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