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寫的是白鹿兩家的恩怨紛爭,你覺得他們兩家最大的本質區別在哪裡?

雪狼254414835


直接將小說裡的白、鹿兩大家族進行比較太過籠統,因為家族中的兩代人都起了很大的影響。但總體而言,他們兩家最大的本質區別就在於,是否尊崇和維護仁義來謀求以白鹿原的安詳為重的發展目標。

一、白家尚仁義,鹿家非仁義

白、鹿兩家幾十年恩怨,在小說裡被作者概括寫成了"仁義"與"不仁義"之間的鬥爭,所謂仁義的一派包括了關心鄉民福扯和維護白鹿原宗法道德的族長白嘉軒,忠誠勤懇的老農鹿三及一生高風亮節世事皆明的士大夫朱先生,而不仁義的主要代表當然就是是能幹、荒淫、詭計多端又不屈不撓的多重人格鄉長鹿子霖。

從白、鹿兩家祖先的發家途徑來看,白家祖先以勤懇踏實的勞動將錢存於"木匣子"最後置地發家,這種精神品質歷來被提倡,發跡故事也被傳為佳話。而鹿家祖先雖也靠著聰明和勤奮成為遠近聞名的掌勺,開飯店發家,但卻是通過不良的途徑學來的,被人所不恥。

從白家和鹿家的做派來看,白家的仁義和鹿家的不仁義主要是從白嘉軒與鹿子霖這代人的比較得出的。

白嘉軒任族長以來便以身作則,尊崇和維護宗法,崇奉《鄉約》,力踐和倡導儒家道德的仁義禮智信。白嘉軒的腰板又硬又直便給人正直不阿、權威不可侵犯的的感覺。他家風威嚴,仁義正統。他為護封建仁義道德,將傷風敗俗的長子白孝文在祠堂施以重刑並逐出家譜,可見其護宗法、揚仁義之行。而白孝文在代理族長時,待人處事為人稱道,就連在街門口正給孩子哺乳的婦女見了他也要轉過身去,怕衝撞了重禮的新族長;白孝武一心謹順父親,踏實做事,守好族長本分,彰顯仁義。且白家孩子都在婚後才知男女之事,雖說有封建禁錮之害,但也能看出白家家風正直仁義。百靈受新教育的薰陶,有堅定的信仰,是白鹿精靈的化身,仁義言行可見一斑。

鹿子霖向來不服於白家的權勢和地位,想而不得族長之位的嫉妒扭曲了他對白家的態度。以小人之心陷害白孝文,坐等白家的好戲。道貌岸然,在眾人面前盡是道德做派,私下卻好色荒淫,在原上的乾兒子、乾女兒可湊成三兩桌。鹿兆鵬在愛情的驅使下讓自己親兄弟喜歡的人懷上孩子,這確有一點不妥之處。鹿子霖和在政治角色等方面表現出其反動醜陋的一面,甚至有在國共合作失敗後嚴懲共產黨時表現出其兇惡的"動物本能的拭殺",可見他的自私自利。

但白家也有不仁義。白嘉軒騙取鹿家的寶地,後來種植毒品罌粟,從此家運變好,白家一帆風順,子孫滿堂,而鹿家卻一再衰落。最後,白嘉軒對瘋了的鹿子霖說,這輩子唯一對不住鹿子霖的事就是騙了鹿家的那塊寶地。他對白孝文錯誤的的嚴厲懲罰和對其生死的不聞不問也顯無情冷酷,還有明知與小娥偷情的不是狗蛋兒,但卻為了維護鹿家大主鹿子霖而害死無辜。這些都能看出白嘉軒的不仁義和殘酷。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他的小殘酷成全了大仁義


二、白家為全族,鹿家謀其他

白家子孫因族長之位維護宗法和仁義之職,一心以守護白鹿原為己任。鹿家鹿子霖小人之心謀求權益,鹿家兄弟則是在現代革命中投身於黨,為信仰奮鬥,為國效力。鹿家始終沒有將白鹿原的整個家族利益放得很重。

尤其在國共矛盾和政治鬥爭激烈時,白嘉軒仍心繫全族,在"交農事件"中發揮作用,而鹿子霖則全然顧全自身安全和利益。白家的白孝文、黑娃、百靈和鹿家兄弟在滋水縣的政治中也起到了很大的影響,這代人的眼光已經越過白鹿原全族,去奮鬥革命成果,看的是全國局勢和自身的影響力。

白家子孫世襲族長之位,促白鹿原的安詳和平衡。白嘉軒修葺了祠堂,祠堂是族長利用宗族法進行管制的行政機關,在村民心裡的意義極大,不僅是祭祀祖先神位的地方,更是傳統宗法倫理的載體,是白鹿原上的土衙門。族長白嘉軒發揮了祠堂的巨大潛能,團結族人向世事和命運抗爭,聚眾會議商議村中大事,如面對白狼威脅,宣佈修補破殘圍牆;實施《鄉約》,按照其法懲戒犯錯之人,如在祠堂上鞭打田小娥和狗蛋兒;主持祖宗祭祀活動,如將白孝文逐出與收回家譜。白嘉軒還修葺了學堂,造福一方教育與文明。他面對變成動亂的白鹿原,仍然能夠安之若素,他的日常生活程序和該做的事情都不會改變。他堅信只要按照祖宗留下來的族規家法行事,就能夠使得自己的家族綿延生存,不至滅絕。新任的族長白孝武在瘟疫過後,為凝聚人心提出重整族譜,以祭奠死者和安慰生者。

鹿家鹿子霖一心想要打壓白家,他陷害白孝文給白家抹黑,還收購白家地產。在國共破裂時期,鹿子霖在仗著自己兒子鹿兆海是國民軍一連連長,便在保障所作威作福,高位在上而閒事不管。又擔心嶽維山地頭蛇的勢力,只想著保全自身,將白孝武增補族譜的全族大事說成"閒啦啦事"。他只為鹿家考慮,對白鹿原全族事情只是在走形式。

鹿家兄弟參加革命,一心為各自黨派的發展,白鹿原對他們來說只是家鄉而已,他們更注重自己的信仰和黨派的前途。鹿兆海一心效力於黨國,並得一定的地位。鹿兆鵬和百靈則全身心投入到共產黨的奮鬥中來,對未來全國的發展充滿熱情。


一往文學


最本質的區別是權力與地位之爭中的眼界高低



恩怨的紛爭,無非就是權力與利益之爭,白鹿兩家誰能成勝出,關鍵在於雙方的眼界。


(1)在地位上白家擁有族長繼承權,而鹿家沒有。所以,白嘉軒的族長位置不是靠能力得來的,而是源於天然的世襲制。因此,鹿子霖無論怎麼努力都不可能上位,因為這是白鹿兩家祖先早就定下的規矩。



(2)這時候,一心想出風頭的鹿子霖想要勝過白嘉軒是很難的,所以,其他的比不了,剩下的只能拼眼界了。


(3)族長是白嘉軒的榮耀,同時也是他的侷限,因為死守白鹿原並在白鹿原上“做人”成了他一生的信念。至於白大叔的“做人”準則是否表裡如一,那就另當別論了。



(4)那麼,鹿子霖就不同了,他註定在這個小天地裡拼不過白嘉軒,所以只能選擇突圍白鹿原,這也是他唯一的選擇。


(5)所以,他應田福賢總鄉約的邀請,成了白鹿倉的鄉約,統轄十個村莊,包括白嘉軒這個族長都在他的管轄之內。這是白鹿兩家平輩人之間的角逐,幾乎打個平手。



(6)但他們的兒子就不一樣了,鹿子霖的兩個兒子明顯勝過白嘉軒的孩兒們,而且人生格局也遠大於白家兄弟。


(7)而他們的最終成就,一方面源於祖上的家訓;一方面是白嘉軒和鹿子霖最直接的教導。不同的是,白嘉軒親手摺斷了白孝文和白孝武的翅膀,誰都不放出白鹿原。



(8)而鹿子霖卻幫兩個兒子插上了翅膀,鹿家兄弟提出要進城讀書時,鹿子霖爽快地說:“去!你倆一搭去!……”。而白家兄弟也要進城時,白大叔的反映是什麼呢?


(9)“人家上城裡就讓人家去,書院只要不關門,你就跟你姑父好好唸書”。白大叔這個人貌似從來沒有認真聽過孩兒們的訴求。孩兒們都說了白鹿書院的生員一直在減少,他聽都不聽。這就註定了,即便是競爭,白鹿兩家的後代都不在一個頻道了。



(10)白大叔的這一點,連那個可恨的郭舉人,也就是田小娥嫁的那個偽君子也比不了。郭舉人家的兒孫全都在外頭,有從軍的,有為政的、經商的,家裡幾乎沒留一個。這一比,白大叔的格局和眼界貌似也太窄了。


(11)再看白鹿兩家的族訓。白嘉軒的老爹曾讓朱先生寫過門匾:“耕讀傳家”,如果白孝文的爺爺活著,肯定是另外一種局面。



(12)白嘉軒的思想,其實都沒超越自己老爹的一分一毫。白大叔作為白鹿原上的一個精神領袖,在知識層面肯定是要白家強過鹿家才行。


(13)可見“耕讀傳家”裡藏著的,不僅是修身齊家,那裡面還有有別於鹿家祖上靠技術、也就是勺客發家的區別的,白家是存著傲嬌的。



(14)可白大叔是怎麼做的呢?自己不但不按家訓學習,他也不讓自己的孩兒們到白鹿原以外去長見識。就連治理白鹿原的《鄉約》也是朱先生的制定的,而非出自白大叔之手。


(15)鹿子霖呢?他別的方面可能比不上白大叔,但他的思想不曾受到任何束縛,眼界也比白嘉軒開闊的多。



(16)所以,他秉承祖訓,一刻也不曾忘,在這方面也下足了功夫。鹿子霖的老太爺、著名的“天下第一勺”,謝世時留下遺囑:“我一輩子都是伺候人,頂沒出息。爭一口氣,讓人伺候你才算榮耀祖宗……”



(17)由此,鹿家幾輩人一心一意專供子弟讀書,到了第四輩鹿子霖,他就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了。連給兆鵬兆海起名都翻查了一夜字典,而且,每天天不亮他就喊他們去上學。



(18)但從結果來看,雖然白孝文最後當了縣長,白嘉軒也慶幸白家後繼有人、光耀門楣了,而且,白家人丁也比鹿家興旺,但眼界還是小了。


(19)因為白孝文憑的不是真本事,而是靠耍心計弄死黑娃得來的,可見,其人生格局比鹿家兄弟要小多了。



(20)因此,鹿家的恩怨紛爭中最大的本質區別是鹿子霖眼界比白嘉軒要寬,雖然原著中的鹿子霖不得好死,幹壞事,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21)可白嘉軒雖然倖存,但他的際遇也沒好多少,無非是留了條命,卻也傷了一隻眼睛。其實他乾的壞事,比鹿子霖的更齷齪,不提也罷。


(22)但從接班人的培養上,不是白嘉軒贏了,實質上是鹿家通過幾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通過鹿子霖強大的監督和執行力,以及海闊天空的突圍方式,致使兆鵬兆海兄弟,在格局上完勝白家。



綜上,白鹿兩家的恩怨紛爭,無非都是在爭取白鹿原上的領導權和話語權,而從結果導向來看,其本質區別卻是因眼界的不同,才決定了各自的高度和最後的出路。

影視成長筆記小刨手


仁義白鹿原

白鹿出現在原上,萬物一轉眼充滿了靈氣,乾旱的土地龜裂縫隙中冒著汩汩甘泉,滋潤了大地溫暖了莊稼人心田,原上的老農民開始焚香禮拜,這就是老天爺的使者吧!

白鹿走了,留下了一株仙草,仙草救了白嘉軒的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白家的香火綿延不斷,生了驢蛋和騾蛋,還有一隻百靈鳥,幸福啊!白嘉軒!



白家是有福的,白嘉軒的老漢積德行善獲得了族人的真心敬重,白秉德生了白嘉軒和一個千金,耕讀傳家的家風獲得了關中才子朱先生青睞,朱先生早年連中三元與陝甘總督方升成為同年,可是朱先生無意官場一心修學,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朱先生迎娶白家千金,這個不纏腳的大腳板女子很可朱先生的意,雖然她不解子曰詩云和風花雪月,可是厚重的關中黃土培育的是下里巴人。朱先生對妻弟白嘉軒的期許是不辜負白鹿原的仁義,這是白家作為族長的道德底線。



仁義白鹿村,白嘉軒送走秉德老漢後繼承了族長的職位,落魄的白家被族人推著上位,這是幾代人的情意所繫。志在必得族長之位的鹿子霖失望了,更令他難以釋懷的是自己的老漢鹿泰恆竟然公然支持白嘉軒做族長,這不是吃裡扒外嘛?鹿子霖與白嘉軒光著屁股蛋一起長大,尕娃們長大後竟然成為了兩路人,赤腳醫生髮家的白家積攢了懸壺濟世的名聲,顛大勺匯聚大院和土地的鹿家八面玲瓏,鹿家不服白家從祖上開始較勁,可是白家一直站上風,對於一個家族來說這是奇恥大辱。



鹿泰恆對鹿子霖及孫子們的要求是,中了秀才放一聲銃子,中了舉人放三聲銃子,鹿子霖做了白鹿倉的鄉約(相當於村長)放了一聲銃子,鹿泰恆很滿意的與世長辭了,鹿家終於壓住了白家。宗族之間的內鬥並不影響白鹿原的仁義,這是大義與小義的區別,如同三俠五義中白展堂與展昭的義氣之爭並不妨礙他們攜手忠君愛國一樣,白嘉軒為反貪官而抗糧抗稅坐了牢,白泰恆毫不猶豫命令兒子鹿子霖一起陪著坐牢,這就是仁義的白鹿原。

百年孤獨

老一輩的恩恩怨怨從來就不是新生代的那盤菜,白家的百靈鳥與鹿兆海和鹿兆鵬兄弟產生了愛情和革命友情,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愁,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裡激盪在三角戀之間,年青人為了理想和信仰而奮鬥,多災多難的中國為了民族獨立而犧牲。白孝文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求聖賢書,他內心對於鹿家兄弟和自己親妹妹的離經叛道是厭惡之至的,這些有辱斯文的傢伙不是給家族添災惹難嗎?草民百姓怎麼能夠妄議國事呢?如果自己做了族長,一定要執行祖宗之法清理這些不孝子弟為娃們樹立榜樣。白孝文雖然這樣想,可是卻無法做到,除了晚上在大自己老婆肚皮上尋找快樂外,他別無所求,這種放縱自己慾望行為被自己祖母所不容,祖母趴在窗前時時叮囑白孝文,娃咱可是讀書人啊!



咱可是讀書人啊!白孝文被祖母的提醒嚇出了毛病,以至於後來在田小娥的身上快樂不到一分鐘,這是非禮我為的結果,存天理滅人慾嘛!後來發生了很多事情,白鹿原遭受兵亂,兵匪在白孝文課堂上蹂躪了二狗的老婆,白孝文身入麥糠一樣緊緊捂住了孩子們的耳朵和眼睛試圖保持聖人最後的斯文。鹿兆鵬從人群中站了出來與自己兄弟黑娃一起點燃了麥田絕了兵匪的軍餉,釜底抽薪的抗爭保住了白鹿原的尊嚴。鹿兆海與百靈此時被圍困在西安城內,日本人發動猛烈的攻勢,鹿兆海參加了學生軍,百靈加入了紅十字會,他們並肩作戰,為了不做亡國奴。朱先生帶著關中大儒們棄筆從戎奔赴娘子關,老夫聊發少年狂,抗倭寇救中國,兩代人之間找到了共識,國家大義高於一切黨派利益。



娃們都在忙著自己經營自己的青春,長輩們需要守好家園為娃們保住回家的路,鹿鄉約仗著蔣委員長的任命在白鹿倉作威作福,白族長秉持仁義白鹿原鞭笞著鹿子霖的不端情狀,國法與家法哪個更有威力呢?亂世之中,莊稼人看重的是活法,白嘉軒為他們創立一個世外桃源免疫外界紛擾。朱先生鼓勵白嘉軒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錢糧土地都是催命鬼,延安的偉人已經遇見未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而南京的股票經紀人蔣總統卻喝著白開水吟誦:雪山千古冷,獨照峨眉峰。峨眉山的雪最終被東昇太陽融化了,換了人間。



白家與鹿家,百年孤獨的守著宗族禮法和天下世事輪迴,白家取了仁,鹿家就了義,合在一起就是仁義。


唐俊龍55398571


陳忠實《白鹿原》在1997年榮獲中國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主要講述從清朝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白鹿原白鹿村白家和鹿家兩大家族祖孫三代恩怨紛爭。

白鹿兩家本質區別在哪裡?

一、白嘉軒母親白氏目不識丁,好容易盼來了孫子整日裡寵溺,經常用她的封建思想教育孫子們。

鹿子霖父親鹿泰恆思維活跌,拿勺勺走街串巷見識多,雖然兒子鹿子霖過於精明,好色成性不成體統,爺爺也經常以此教育孫子不要學自己父親那些劣跡。

二、白嘉軒世襲族長,以傳統禮教家族制度教育兒子要懷仁義之心,以德報怨。做為族長好面子心硬,認死理崇尚封建禮教,對兒子特別長子白孝文尤為嚴厲,動不動實施家法。初始孝文以父親為榜樣中規中矩,後遇田小蛾後性情大變,開始逆反父親,人性醜陋面目表現出來。

鹿子霖屬於生意人對兒子們管教隨意,他也沒放多少心思在家裡,吃喝嫖賭都忙不過來,兒子們被散養,受他影響並不大。

三、白嘉軒自認為身為族長知道如何教育後代,只想在白鹿村佔一席之地,所以孝文孝武只是在白鹿書院讀書後又發生辛亥革命被終止學業,他們沒有見過大世面。

鹿子霖就不同早早送鹿兆鵬、兆海去神禾村上學,後去白鹿書院學習,當了鄉約後又支持他們去西安讀書,由此眼界不同接受思想也就不同了,兆鵬兆海進步就更快了。

四、作者如此寫白嘉軒的後人孝文是對封建禮教的一種反抗,也是時代進步的淘汰。"一山難容二虎"鹿子霖最終還是敗給了白嘉軒,但白嘉軒贏了嗎?又贏了什麼?都是時代產物。白嘉軒最後拄著柺杖,盯著鹿子霖眼睛說:"子霖,我對不住你,我一輩子就做下這一件見不得人的事,我來生再世給你還債補心"。他始終認為是因為自己瞞著子霖換那塊地才使他家敗落兆鵬不知生死,兆海死了。

白鹿兩家塵埃落定。








梅吉3882174592


陳忠實大師是真正值得崇敬的,《白鹿原》是我頂禮膜拜的。

本人解讀,《白鹿原》可不是描寫白鹿兩家的恩恩怨怨的,或者說白鹿兩家的恩恩怨怨,只是《白鹿原》的表象,她的精髓就是大結局,白孝文——大惡鉅奸的白孝文,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白嘉軒,作為宗族勢力的代表,他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都在自主甚至是自覺地依傍儒家的仁義禮智信,這是中華歷史傳承的主線。當然,這只是官家史書上概括的歷史主線。實際上,事實上,這條官家的主線只是一條虛線。因為,這條線只是存在於官家的嘴巴上,以及官家權力的指揮棒上。

鹿子霖,則是利己主義、實用主義、天性主義的代名詞,既然只能苟活於世上,那就儘可能活得更順心一點、更如意一點、更讓自己滿足一點。幾千年文化中,有兩個詞是專門為“鹿子霖”們創造的,那就是:市儈、小農。

以鹿子霖為代表的社會絕大多數最底層群體,毫無例外地選擇了鹿子霖的這條路線,這個才是幾千年中華歷史的主線、幾千年中華歷史的實線。

只是,這條實線,從來入不了官家史書的法眼。權勢者就是要辱民擾民,哪裡能夠讓民眾安逸滿足呢?!

以白嘉軒為代表的歷史虛線,和以鹿子霖為代表的歷史實線,在時空中相互交錯,共同演繹著秦政以降的中華歷史。雙方誰都沒有輸,因為白嘉軒落了好名聲,鹿子霖相對活了自我。但是,雙方也誰都沒有贏,因為贏者是白孝文,以及所有大惡鉅奸的權勢者。無論“白嘉軒”還是“鹿子霖”,都只是“白孝文”們腳下的螻蟻!!!

依傍著權勢、把控著權勢的“白孝文”們,滿嘴的仁義道德,滿腹的蠅營狗苟,將偷來的搶來的權力,頤指氣使,逼迫“白嘉軒”們、“鹿子霖”

們或者活在自我壓抑中,或者活在自我作賤中,根本沒有人之為人的基本權利保障。

厚黑,更厚黑,是“白孝文”們的標籤,是所謂的勝利者的標籤,這個才是陳忠實大師在大作《白鹿原》中揭示的主題。

大師在天之靈明鑑,本人作為虔誠的讀者,不敢對您有一絲一毫的褻瀆。如果本人的解讀有誤,請您諒解。



樂觀黃山自在徽州


白家之代表白嘉軒是一個對傳統對現實社會秩序非常重視的族長,他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儒家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生長,他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他明白國家的治亂,取決於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所以乍一聽說皇帝沒了,思想上就接受不了。當舊的王朝覆滅的時候,皇權思想根深蒂固的白嘉軒首先思忖,沒有了皇帝,那老百姓有誰來領導,他們的生活秩序由誰來維持。他關心的是社稷的走向,關心皇權的顛覆是否給民生給原上村民的生存發展帶來桎梏的瓶頸,是一個守舊、刻板的人。

  而鹿家之鹿子霖,對於改朝換代他並沒有過多的在意,他更多的是看到的眼前,他最關心的是本人,關心的是自身利益是否會受到損失,關心的是到底變革對他的生活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更多想到的是自身的發展前景,是一個對社會的變革有著極強適應能力的人。果然,在這之後,不同的思想使他們選擇了不同的生活道路。白嘉軒還是老老實實,本分經營著他的族長,引領著族人靠自己也靠天吃飯。而鹿子霖則順風順水,開始了他“輝煌”並與時俱進的生活。

正因思想上的不同選擇讓白嘉軒與鹿子霖有不同的為人處事原則,也釀成二人最主要的矛盾衝突。

  白嘉軒恪守儒家傳統文化,以“正心、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來規約自己。因此他這輩子除設計和鹿子霖換地,他的立身行事在“法治”、“德治”和“人治”主義的基礎上完完全全體現出“仁義”來。

  而鹿子霖畢竟“祖德較淺”,祖先的審時度勢傳到他這代,已經讓他像“萬金油”,塗抹到哪裡都靈光。他的“仁義”帶著虛偽的意識。

這是在這一代兩家代表的差異。

而在下一代,由於鹿子霖的設計引誘,使白嘉軒長子白孝文由一個持重有禮人的青年楷模,在與田小娥媾和後,情慾的激發讓他欲罷不能、陷於沉淪,無法自拔、迅速墮落,人性中的“惡之花”燦爛盛開,走向自己人生中最具磨練的低谷。他自私、冷酷地逼死妻子,盡情放蕩,更加肆無忌憚地日日夜夜與田小娥廝混,樂不思蜀、盡情揮霍、肆意縱慾,甚至吸大煙,“使這孔孤窯成為饑饉壓迫著的白鹿原上的一方樂土”,成了典型的“敗家子”。在貧困潦倒時的白孝文四處拉下臉討飯、搶舍飯,寡廉鮮恥,淪落成不齒於人前的乞丐,餓倒在土壕裡面幾乎被野狗分食,在鹿三的痛心疾首中絲毫沒有悔改之意,道德完全淪喪。

而命運在瞬間得到新的轉機讓白孝文獲得新生的機會,步入仕途、獻身政治。 也讓他從此在仕途中搶佔先機,人性迸發,成為一個陰謀家。

在小說末尾,黑娃任茲水縣副縣長,是他政治上的競爭對手。日日面對這個深諳自己過往的故人,生性狡詐的白孝文無論如何都無法釋懷。因此,在篡奪黑娃的革命功勞後,白孝文更是想方設法最終以革命的名義將他送上斷頭臺。

所以,仁義與偽仁義有時真假難辨,白家的白孝文就是在仁義之下開出的碩大的惡之花,更讓人讀罷齒冷,覺得通體深寒。


欲語還歇


實際上是中國人的陰陽,白鹿原的隱喻很多,白嘉軒是中國人精神裡面陽光、保守、傳統的一面,鹿子霖是另一面。


鳥叔講出版


白嘉軒是族長,作為族長,他的一舉一動都在族人的眼皮子底下,所以他不管對自己還是自己的孩子都嚴格要求,克己守法,遵守禮志,要在族人面前擔起族長的威嚴和責任,而他的孩子孝文孝武也基本被圈在原上,很難跟外面的世界有什麼接觸,即便是後來孝文反水當了縣長,也改不了他傳統的思想,所以他以及他們家人代表的是保守的傳統的一面。而鹿家家大業大,從小鹿子霖對孩子也是處於放養狀態,孩子也沒有受到過多的束縛得於去接觸外面的世界,接受新的思想新的事物,進而參加革命,代表的是先進進步的一面。這種傳統和激進的對立是兩個家族矛盾的根本原因。


皮皮豬8號


本身我就覺得白鹿原的作者有點性格扭曲,總是色色的,白鹿原上真的是一遍很騷很騷



——承包笑點


家風問題。白嘉軒對子女教育嚴格,過於束縛,鹿家則是散養性的,隨他去吧!大人的示範作用也不可低估。白走的端行的正,結果孝文卻大奸大精,鹿雖然偷雞摸狗,兩個兒子卻獻身兩黨。看來也不盡然,時勢弄人,誰也沒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