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劊子手的收入如何?砍一顆頭相當於多少錢?

liguangweg13


▲劊子手劇照

首先心理素質要過硬,通俗點說就是“心狠手辣膽子肥”。連殺雞都膽怯的人斷然是無法勝任的,另外諸如暈血等心理或生理上容易對行刑產生不適反應的人都不能擔任。還有重要的一點,即劊子手必須是無信仰的人。封建社會的百姓大多迷信,但劊子手卻萬萬不可如此,他需有過人的膽量和最簡單的神經,最好是早上起來都顧不得洗漱就趕去斬首,工作完畢後路過屠夫那裡買幾斤豬肉,回家大口喝酒吃肉,晚上倒頭就睡。既不信也不必懺悔祈求,如此之人方可做一個好的劊子手。

▲秦始皇劇照

不管再怎麼說,劊子手終歸是沾血的職業,而且沾的還是人血,一般人絕對不會想著去幹這個,那又是什麼支持劊子手幹下去呢?一個字,錢,劊子手在古代一直是“高薪職業”。秦漢之時開始出現專門的劊子手,到漢朝就已經是出名的行當了。秦朝時劊子手的工資並不高,只能算是官府手下的一個小吏,工資自然也是小吏的標準,而且秦朝劊子手還不能收黑錢。因為秦朝是以法家思想治國,送黑錢這種事被查到就是人頭落地,所以哪怕劊子手敢收,也沒有人敢送。

▲漢高祖劉邦劇照

然而到漢朝時,劊子手的待遇就陡然發生變化。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出身底層,對尋常老百姓的想法瞭若指掌。為維持大漢王朝的統治,劉邦直接廢除了秦朝時法家學派的治國理念,政策比較溫和。因此這一時期的劊子手除了領固定薪水以外,也可以適當收點兒黑錢。不過死刑犯家屬送黑錢的理由也比較奇葩,送黑錢只是為了讓劊子手能夠讓他下手的刀儘量準一點兒,千萬不要讓罪犯挨第二刀,免得白白受罪。

▲隋煬帝楊廣劇照

儘管這個“黑錢”有點兒質疑劊子手專業性的味道在裡面——畢竟每個劊子手都有經過嚴格訓練,但錢多又不是壞事,所以這些劊子手一般都會收下這些錢,並保證自己這一刀下去必定了結痛苦。然而不知道是不是由於送黑錢的現象太過嚴重,隋朝時皇帝直接下令把劊子手這個職業廢除了。

直到唐初之時,這個職業才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劊子手又開始了“砍頭、拿錢”的生活。只是唐朝時,家屬送黑錢不再是為了讓他們下手快點,而是希望劊子手下刀時能夠稍微力氣小點兒,不要完全把頭和身體斬斷,以便家屬收斂時請人將其傷口縫合,隨後才能入棺下葬。要是劊子手力氣太大,一刀下去身首異處,縫合起來無疑就要麻煩許多。

▲清末菜市口行刑舊照

清朝時,由於統治者篤信佛教,認為劊子手這個職業殺人太多,容易積攢陰報,所以就讓有關部門給劊子手漲了工資,而且漲工資的勢頭幾乎一直沒有消減過。到宣統年間,劊子手砍一顆頭就可以拿一塊銀元。可千萬不要小看這一塊大洋,要知道那時一戶普通農家一年的花費也才一塊半大洋,所以劊子手們也常有“三年不砍頭,砍頭吃三年”的說法,更何況他們還有其他的隱形收入了。

《中國民俗考》《清稗類鈔》


趣觀歷史


劊子手是很有錢的。

想了解劊子手這個行業,推薦大家看看莫言先生的《檀香刑》,裡面的主角趙老甲,就是一名資深的老劊子手。他很有錢,金盆洗手之後回到老家,儼然是本鄉的首富。

但是雖然有錢,劊子手在舊社會絕對不是個好工作。

如果從收入上講,劊子手賺錢是很多的。古代的劊子手殺一個人給多少錢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清末的劊子手,每殺一個人給四塊銀元。這個收入在當年已經很不菲了,普通勞工一個月才賺半塊銀元。

但是,這個錢不是隨時能賺。古人講究天時,一年之中,冬、春、夏都不能殺人,只有秋天可以殺人,而且颳風下雨都不行,只有晴天才可以。普通的死刑犯,一般都是判死刑之後關在牢裡,準備“秋後處決”,在術語裡這叫做“斬監侯”。只有極其特殊的人才會馬上處決,這叫“斬立決”。不過這種一般只適用於造反的大罪,多少年都碰不上。所以劊子手每年只需要“工作三個月”,在這三個月之外,他們只拿基本工資。

但是,官府的收入並不是劊子手的全部,大頭在後頭。

根據古人的筆記小說記載,古代官府裡的衙役幾乎都是靠賄賂過活的。綁人的,打板子的,看監獄的,都有各自的賄賂來源,劊子手自然也不例外。

劊子手的賄賂來自於哪呢?這裡面學問可大了。

首先說,劊子手是個絕對的技術活,不是像看起來那樣手起刀落就可以的。人的身體組織是很堅固的,殺人並不好殺,也需要很強的心理素質。

古代劊子手,練的就是刀功。初期會拿冬瓜練手,要求一刀下去正好劈成兩半。後來用雞鴨鵝狗,用殺動物來見血。而據說最厲害的劊子手,是用宣紙下面墊一塊肉,一刀下去,宣紙不破而肉盡碎。如果練到這個程度,就說明把功夫練到家了。

為什麼要練刀功呢?主要是為了索賄。

同樣一個人,同樣是斬首,我可以讓你一瞬間就死掉,也可以慢慢的把你的腦袋鋸下來,生死的痛苦全部掌握在劊子手手中。

這種情況下,只要犯人家裡有一點力量,都會行賄劊子手,給犯人求個速死,而且這個賄賂事關重大,數額自然小不了。

至於最有名的大刑——凌遲,這裡面的講究就更多了。

凌遲按照規定,是要割上三千六百刀的。不過按照記錄,似乎沒有任何一個犯人能夠割滿三千六百刀。不過只要劊子手誠心,割個幾百刀還是做得到的,比如明朝的太監劉瑾,判凌遲之後被割了一千多刀才死。

這種被判凌遲的犯人,家屬(如果有的話)一定會給劊子手一筆重賄,讓劊子手在割幾刀的時候就“意外”一下,早早了結犯人的生命,不要讓他遭受太多痛苦。

不過,有資格做凌遲的劊子手,一般都是劊子手中的頂級人物,不會太缺錢。而被凌遲的犯人,大多數都是因為造反,這種情況下犯人不會有家屬,就算有家屬行賄,劊子手也不敢收。

不過,就算劊子手有錢,但劊子手和衙役、捕快一樣,屬於賤民。在古代社會中,這些人雖然可以通過權力獲得一定的錢財,卻被看做是絕對的下等人。唐朝規定,家中有人做衙役的,三代不能參加科舉。而劊子手的地位,很多時候連衙役都不如。

所以,現代的死刑執行,很多時候都會由多個人執行(槍斃除外)。在一些國家,電刑和注射死刑,都會由三個人同時按下按鈕,只有一個按鈕是真的。為的就是讓人有安慰作用,防止有殺人的心理陰影。


小約翰


中國最後一個劊子手叫鄧海山。

根據他自己的敘述,這份工作有基本工資,基本工資還不低。

工資不低的原因第一個是因為這是個技術活,行刑的時候必須一刀砍死,否則一刀一刀的砍,有損朝廷顏面,所以必須勤學苦練。

第二這活工資低了根本沒人幹。因為中國人認為這個工作殺人,有損陰德,要遭報應的。而且社會地位也低,真的是連乞丐都不如,因為大家嫌棄他們不吉利。

鄧海山到了老年相進民國的善堂,就是民國的養老院,竟然不被接受,大家就認為他不吉利。

除了基本工資他們還有灰色收入。

一方面來自犯人家庭。

犯人家庭希望留個全屍,給劊子手送點錢,劊子手就會下刀的時候,留點皮毛在上面。

或者犯人要被凌遲處死,給劊子手送禮,劊子手就會提前一刀斃命。

另一方面來自社會上。

魯迅在《藥》這個小說裡,華老栓就是給劊子手送錢,才能拿到人血饅頭的,這在古代還真有不少的需求量。


但是劊子手行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一生最多殺99個人,殺多了必然要遭報應,這就要求,劊子手必須在99個人之後退役。所以許多劊子手平常都自己有個營生,做個小賣賣啥的。

(《一代宗師》這個忠心耿耿的老家人原來就是劊子手,後來被宮家收留了)


錦翼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古代劊子手收入是相當可觀的,但是這樣的人其一生也是相當悲慘的。

咱們先說說劊子手的收入。

劊子手和捕盜的小吏一樣,在古代都是賤業,但是當劊子手有一個好處,工資高,收入來源多。


劊子手是以殺人為業,古代人多迷信,認為殺人總會帶來惡報,死後會有陰報啥的,因此想讓一個人當劊子手,那現世的回報就必須得足夠多。因此劊子手明面上的工資本就比一般小吏多。

除此之外,受賄也是主要經濟來源,這裡的受賄,不光有被行刑者家屬的賄賂,還有仇人的賄賂。家人自然是希望能少受點罪,或者是給沾點皮毛留個全屍。

仇人自然是想讓被行刑者多受罪。基本是這麼個情況,一個劊子手自然砍頭水平是很高的,就算家人不行賄,自己也爭取一刀斃命。但是如果有仇人出錢買罪受,那就是用鈍刀,砍得你血流一地還喘氣。如果兩邊都出錢,那就一看誰勢大,二看誰錢多。

但是劊子手的一生也很悲慘,基本就是師徒倆人過一輩子。姜文曾拍過一部電影,男主被村裡人攛掇著出去殺了倆人,結果回來後,以前的情人不搭理他了,村裡的長輩,同輩朋友也是見他繞著走。

這就是劊子手的寫照,成不了家,沒有朋友,沒有人敢接近他。一個人掙多少花多少,孤苦伶仃一輩子。


守仁讀仁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劊子手在中國古代是一個比較固定的職業,收入可觀。

按大清制度,劊子手行刑一次四兩白銀,一年砍傷幾個人頭就可以衣食無憂。當真是高收入人群了!

另外,劊子手和地方政府那些長隨、書役、衙役等一樣,都有額外收入——賄賂。這筆錢一半來自於被判處死刑者的家人或者仇家。

但是,中國古代乃至當下,國人都認為殺人有損陽壽,是缺大德的事情,要折壽,這等倒黴的差事並沒有多少人願意幹。劊子手並不是一個體面的工作,常常沒有朋友,更談不上討到老婆了,誰會嫁給一個只會殺人的人?因此,劊子手在古代一般是師傅傳徒弟。

另外,劊子手除了地方官會使用之外,軍隊裡面也有負責處死罪犯的人。

可能是受到古裝電視劇的影響,很多人眼中的劊子手就是負責砍頭的人,其實並不僅是這樣的 ,劊子手說白了就是死刑的執行者,古代死刑的方式多了去了,除了人頭落地,還有腰斬、凌遲等等這些都是劊子手乾的事情。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劊子手”這三個字可謂路人皆知,既朝廷專司殺犯人的行刑者。

“劊子手”是古代喊法。現代人謂之就是行刑人。 雖說都是行刑人,但古今行刑者殺人手段卻大相徑庭。一槍斃命叫殺人,一刀結果也叫殺人。然而恐怕古代劊子手行凌遲刑時,對犯人千刀萬剮的技術,且不到最後一刀犯人不死的手段,現在人恐怕是學不來的。

嚴格地說,古代劊子手可是個技術活兒,有技術高下之別。膽肥無情冷血且不必說,還要具有相當的經驗和技術。要當個合格的劊子手,絕非一日之功。

比如明崇禎皇帝下令對袁崇煥凌遲處死,既千刀萬剮。劊子手將袁崇煥千刀萬剮。處刑那天,菜市口萬人空巷,圍滿了吃瓜群眾,一個個等著食其肉寢其皮以解恨。不為別的,聽說他是大漢奸!

劊子手剮下來的肉,那是待價而沽。圍觀者爭搶用碎銀子買他的肉和著燒酒吃。從袁崇煥身上剮下來的肉,一錢銀子才能買到指甲大一片,他們吃一口罵一聲“漢奸”,到了第三天上,“大漢奸”才被最後殺死,其內臟也被眾百姓鬨然搶光。這些吃瓜群眾丟的碎銀子,都到了劊子手口袋裡。技術好,自然代表收入高,古今一樣。能行凌遲之刑的劊子手,也算是在劊子手一行裡,登峰造極,技藝爐火純青了。


(等待凌遲的犯人)

因此,劊子手是在編吃皇糧的,每月薪水都有不菲薪水不說。但也有別的灰色收入,即有人給他們背地塞銀子。

那時處決犯人多是砍頭。一些受刑人的家屬為了讓親人少遭罪少痛苦(因為有一刀砍不下頭犯人還死不了的例子),提前就給劊子手塞些銀子,叫他做的利索乾脆點,爭取一刀斃命,死得痛快,免得不得好死。

劊子手收了錢,為了給犯人家屬意思一下自己有區別對待。會穿一身白綢子褲褂,在犯人身後反手持刀用力橫著一抹,與此同時往其後背踹上一腳,犯人首級落地,軀體便栽進前面事先挖好的坑裡,而劊子手衣服上不帶一滴血。以視其乾淨利落,不給犯人留痛苦,不掙昧心錢。


(收了錢穿白卦的劊子手打算手起刀落)

到了滿清,劊子手都是一高薪的職業。雖說行規是殺不過百,但不怕忌諱的人簡直可以賺到發。據滿清最後一個劊子手鄧海山親述,其底薪至少有一個大洋每月。此外每砍一個人,額外有三個大洋的收入,如果一個月砍了兩顆人頭就有將近7個大洋的收入。在那個年代,七個大洋的收入幾乎相當於一個普通家庭的大半年的收入了,除此之外,這只是劊子手的固定收入,還有一些犯人家裡送的錢,各種灰色收入,比如連犯人血都能賣,民間迷信人血饅頭能治病呢,這些都是直接進入劊子手的口袋裡的。


(鄧海山)

《英國人眼中的中國的酷吏》記述清末劊子手一事。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後來我與劊子手簡短地交談了幾分鐘。他告訴我,當劊子手並不是他的職業,這只是一份臨時工作,換點外快花花而已。但現在這個工作已大不如前了。先前他每砍一個人頭,就可以獲得兩元錢(大洋),現在卻只能得到半元錢。在這樣的一種價格下,當劊子手是很不划算的。

看來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興衰啊。


不書公子


斬首作為中國古代的五刑之一,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作為斬首行動主要實施者的劊子手,也是一個十分古老的職業。但這個職業十分晦氣,有損陰德,非膽大之人不能為之,亦非尋常之人就可輕易操縱。想要成為一個劊子手除了自己膽子大之外,還需要經過一番訓練,從砍冬瓜入手,再砍槐樹,確保一刀下去,即成兩半。

說到劊子手的收入,其實收入也非常可觀,由於這個職業太特殊,劊子手在社會上往往被人看不起,娶不到老婆,無兒無女,雖然如此,他們也有一些賺錢的門道,除了基本工資外,也有績效,例如每砍一個人頭,大概可以獲得四個銀元。此外,他們還有一些灰色收入。一是犯人的親屬想在行刑時減輕犯人痛苦,希望劊子手一刀下去了事,賄賂劊子手,二是犯人的親屬不希望人頭落地,希望連一點皮,取一個完屍,也要賄賂劊子手;三是古代的迷信,認為吃了帶有血的人血饅頭,一些病就會治好,為了得到人血饅頭,也會賄賂劊子手。

這三項灰色收入,劊子手的收入就非常高了。但是劊子手的工作時間一年只有三個月,因為古代都是秋後問斬,其餘時間就靠吃老本了,或者幹一些屠宰的活,賺些外快。而且一般劊子手砍人的上限是99個,超過這個就得改行了,因為這個職業損陰德。他們的刀也不會磨,因為刀上沾滿了鬼魂,最後就成了鈍刀,一個洋記者,在晚清的見聞錄裡就記錄了一個劊子手一連15刀才砍下犯人的事情。

特邀嘉賓:一枚蜻蜓


秦右史


大小姐觀點:劊子手是個非常賺錢的行業。

其實閉著眼睛就明白,劊子手是一個非常變態的職業,對一個普通人來說,殺死一個人都會留下終身的心理陰影,更不要說以此為職業了,這麼一個悲慘的職業,要是掙錢少的話,誰還幹?

劊子手是一個古老而諱莫如深的職業,因為職業的特殊性,史書上很少有記載,基本都是口口相傳,而到了清代,洋人來了,照相機也進入了中國,我們才看到了真實的劊子手斬首鏡頭。

清末菜市口行刑照片,洋人在圍觀

劊子手是如何煉成的

怎麼才能當上劊子手:首先是祖輩相傳,當了劊子手基本上保證一家子溫飽,傳給別人不如傳給自己人,但是有的劊子手害怕有報應,不願傳給兒子,或者是兒子的資質不適合幹這一行,就只好收徒弟了。

要想當一個劊子手,這幾個條件必須具備。首先心理素質要好,就是“心狠手辣膽子肥”,如果見血就暈,那就算了吧。其次是要能吃苦,砍腦袋是個技術活,只有經過十多年的嚴格訓練,才能出師操刀殺人。第三是不能有強烈的信仰,最好沒有信仰,封建社會絕大多數百姓迷信,劊子手不能迷信,不能相信有來生,砍完人,喝酒吃肉,倒頭就睡,不用燒香拜佛求上天饒恕,這才是一個好的劊子手。

一個合格的劊子手需要千錘百煉,練什麼?練刀法!首先要練習殺生,開始是雞鴨魚狗等小動物,然後是牛、豬等大型動物,主要是練膽子,練心理素質,心理素質好才能手不發抖,下手才能穩準狠,其次是練習準頭,在冬瓜上畫一條線,順著這條線出刀,必須做到沿著這條線,準確的把冬瓜一刀兩斷,最後再砍槐樹,一刀下去,劈為兩半,刀法就練成了,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用戶體驗,對於被砍頭者來說,手起刀落,一刀斃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你想一下,如果一刀下去,腦袋還連著身子,畫面不敢直視,據說咸豐年間,抓到一夥強盜,有幾個塊大的,連砍數刀都不斃命,只能用鋸子鋸,聽著都好怕怕。聽說最厲害的劊子手,在宣紙下面放一塊肉,一刀下去,宣紙不破而肉盡碎。

說了半天,劊子手到底能賺多少錢呢?

首先,劊子手屬於公職人員,鐵飯碗,是定期發餉銀的,不過這些收入微不足道,後來,又有了“績效考核”,每砍一顆腦袋,就得到一部分“補助金”,清末的劊子手,殺一個人四塊銀元,而普通勞工一個月才能賺到半塊銀元。

這是合法收入,還有灰色收入,主要有三項:一是犯人家屬希望行刑時乾脆麻利,少一點痛苦,就需要賄賂劊子手;二是犯人家屬希望留一個全屍,腦袋和身體連在一起,也要賄賂劊子手;三是古代人認為人血饅頭能治病,就掏錢向劊子手購買,這三項加起來,收入也是非常可觀的,有時候,劊子手還開闢第二職業,利用自己的本事兼職屠宰,也可以賺外快。

但也不是天天有頭砍,古代殺人有講究,一年之中,冬、春、夏不能殺人,只有秋天殺人,一天之中,颳風下雨不殺人,只有晴天才可以,普通的死刑犯,關到牢裡等待“秋後問斬”,叫做“斬監侯”,特殊情況隨時可以處決,叫做“斬立決”,不過這種特殊情況比較少,多年碰見一次,因此,劊子手一年也就開工三個月,其他時間,都是拿基本工資。

鄧海山

家有家法,行有行規,劊子手也有自己的規矩

據一名叫鄧海山的劊子手說,雖然他們這一行儘量不迷信,但是根本做不到,他的師父教育他“殺人九十九,到時要收手”,否則會損陰德、遭天譴,鄧海山沒有聽師父勸告,死在他刀下的不下二三百人,到最後生活中四處碰壁。

而且劊子手這一行要去晦氣,砍完頭以後,一路往前走,不許回頭看,回到衙門,讓衙役用竹板拍打自己,可以打掉身上的血氣,這樣不會有冤魂來報復自己。

古代砍頭多為正午,陽光最烈,人影子最短,陽氣最盛,這樣死刑犯的亡魂不會糾纏行刑的人。

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劊子手行刑前向刀上噴酒,這樣做的目的,一是防止刀生鏽,二是防止晦氣沾身。

劊子手地位很低

雖然收入比較高,但是這個職業註定是被人嫌棄的,在古代,劊子手和衙役、捕快一樣,屬於下等人,唐朝就規定,家中有人做衙役,三代不能參加科舉,劊子手的地位就更低了。

鄧海山偏居一隅,獨來獨往,一輩子沒有娶妻,常常受人排擠,民國期間武鋼縣有個大朗巷,是劊子手聚集的地方,那裡的人很少和外人談自己的經歷,有人問起,總是閉口不答或者轉身離開。

1914年,北京政府頒佈《懲治盜匪法》,規定“死刑需用槍斃”,1932年《六法全書》明確規定“死刑用槍斃”,槍斃代替斬首,成為死刑執行的主要方式,劊子手這門職業,被行刑隊代替,從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古代劊子手的收入,是相當可觀的,砍一顆頭大概可以賺到50-80石的大米,這些大米已經相當於明朝七品到九品知縣的俸祿,摺合現在的人民幣可以達到1300-1500以上的月收入,這個收入在古代社會中絕對不會算太低,到底多賺錢,相信大家心裡都有數了吧!


劊子手的收入豐厚,來源往往是基本收入加上一部分“灰色收入”。基本收入上面已經說過,這裡暫且不表。灰色收入相信大家肯定感興趣,在古代,很多被判處斬首之刑的犯人,家裡但凡有點錢,都會花點銀子賄賂劊子手,求他用一把鋒利的刀,讓犯人能少一些痛苦。


尤其是在面對一些殘酷刑法的時候,不能一刀斃命的犯人,會承受人生當中最悽慘的痛苦,雍正王朝有一位河南學政因為被處以腰斬之刑,沒有人行賄劊子手,被腰斬之後,上半生還痛不欲生的在地上寫了“七個慘字”,這種痛苦誰受的了?


家人希望犯人走得別太難受,會賄賂劊子手,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還有很多仇人,會在這個時候落井下石,比如自己的仇家馬上要被斬首,就會想法設法去討好劊子手,讓他故意砍得輕一些,不給犯人一個痛快,臨死還要多受幾次折磨才罷休,這種做法可以說是很損了,但在古代,這種行為並不少見。


有這樣的收入,劊子手的職業可以說是旱澇保收了,掙得盆滿鍋滿,按理說應該過得很好吧,但事實正好相反。


但是劊子手的職業是很被人不齒的,甚至會唾棄劊子手,理由很簡單,手裡沾染太多鮮血,會有損福報,嚴重的還會影響子孫後代的福祉,這樣職業的人,自然不受親朋好友的待見,躲還躲不及呢!


其實,劊子手也並不容易,如果不是被逼無奈,誰願意做這份“損陰德”的差事呢,劊子手出身多是窮苦百姓或者宮廷守衛中選拔出來的士兵們,在這種情況下,能給口飯吃,自然什麼都肯做。而且,劊子手的職業,往往是師徒二人一起,師傅把本事傳給徒弟,徒弟知道感恩的,會替師傅養老送終,若是不孝,教完也就遠離了,還有就是“父死子繼”的傳承,老爸死了,兒子繼承這門手藝。


這一輩子,劊子手都是孤獨的人,若是能夠娶妻生子,真是天大的造化了。


歷史總探長


大家在觀看影視劇的時候經常聽到一些例如“拖出午門外斬首”,“秋後問斬”等經典的臺詞。


其中提到的斬首便是從商朝開始記載,一直持續到1905年才被廢除的古代殘忍刑罰。

古代的名將關羽和近代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都死於這一刑罰。

這一流傳了長達3000年之久的斬首令人聞風喪膽。當然流傳下來的不僅僅是這個刑罰本身,斬首的執行也一定少不了劊子手。

那麼作為一個發展長達千年的職業,劊子手這一非朝廷官職的工作收入是否能符合它這千年的歷史底蘊呢?

單單談它的工資是無法獲得準確的數字,畢竟作為一個非官方的職業它也有屬於它自己的另一面,接下來我們從兩個方面來深入思考。

從他的基本工資來看,收入比較可觀。

在封建社會充滿了眾多有關牛鬼蛇神的迷信,人民對鬼魂都是談之色變,更何況劊子手是距離鬼魂最近的職業,一般膽小的人無法駕馭。

並且根據封建的迷信殺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而且死了之後還會被閻王爺在地獄中重罰,並且死去的人會化作厲鬼回到陽間索命。

這種種因素就導致了敢做劊子手的人萬里挑一,當然衙門給予的銀子也一定不會少。在清朝末期,砍下一顆人頭就能得到4個大銀元,這相當於普通人家半年的收入。

這些錢雖然比不上朝廷官員,但比起一般的小吏也高出不少。



從職業本質來看,其受到的賄賂也決不會少

如果劊子手要上刑場,那麼誰最有可能行賄呢?首先就是死刑犯的家人。

古代的斬首都是用大刀將脖子砍斷,如果劊子手能夠手起刀落直接切斷神經,那麼死者所受到的痛苦就會減少。

作為死刑犯的家人,通常都會花下大價錢請劊子手將刀磨快,調整切口並且加大力度,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減少死者的痛苦。

並且死者的家人都希望能留下一個全屍。他們會賄賂劊子手,使其能留下一點脖子上的皮肉將死者的頭顱連在一起。這樣一來死者死得比較體面而且容易安葬。

其次就是死者的仇家,與死者的家人恰恰相反。他的仇家更希望能加大死者的痛苦,他們也會賄賂劊子手使其換鈍刀,這樣一來即使頭已經掉了一半但是犯人還是留有意識。


戊戌變法失敗之後的譚嗣同就遭到了這樣的待遇。當時的譚嗣同被劊子手連砍了30刀左右才閉上了眼睛,其所受的痛苦真是難以想象。

最後就是屬於封建的迷信一類。古代有一種說法就是使用人的血來祭祀神靈,有些人為了祈求神靈的保護就賄賂劊子手來換取新鮮的人血。

還有魯迅先生曾提過的人血饅頭。民間傳說吃了沾有人血的饅頭可以治療肺癆(肺結核),劊子手也能從中獲得利潤。

綜上來看,劊子手的收入是絕對不低的,甚至有時遇到貴族賄賂更是賺得盆滿缽滿。

但這個職業需要一定的膽量和毅力,並且在生活中沒有人敢於接近,一生無妻無兒。最終只能孤獨的跟隨他手下的亡魂到地府“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