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男孩身上包塊竟會“動”,醫生劃開一看,震驚了!

蘇州三歲男孩小剛

從半年前開始

肚皮膚經常癢痛紅腫

起先其父母以為是普通的皮膚病

誰知後來紅腫的包塊居然

開始移動!

從孩子身體右側 " 跑 " 到了左側!

3歲男孩身上包塊竟會“動”,醫生劃開一看,震驚了!

(小剛紅腫的皮膚處,有個包塊)

小剛的父母意識到不太對勁,連忙將孩子送到附近醫院。起先醫生認為可能是皮下組織增生或是皮下囊腫,但由於孩子撓得頻率越來越高,醫生還是建議手術切除。

3 月 7 日當天,醫生在為小剛動手術時,怎麼也沒想到,手術刀劃開肚皮紅腫處時,一條長約 5 釐米的乳白色蟲子悠哉悠哉地從刀口爬了出來。

3歲男孩身上包塊竟會“動”,醫生劃開一看,震驚了!

(5釐米的乳白色蟲子)

這讓動手術的醫護人員吃驚不小,也嚇壞了小剛的父母。醫生意識到這很可能是條寄生蟲,遂建議小剛到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繼續診治。

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感染一科沈秀娟主任醫師在瞭解情況後,馬上意識到這是多年來在蘇州地區臨床上罕見的" 蠕蟲蚴移行症 "。沈秀娟與醫院檢驗中心、蘇州大學寄生蟲研究所一起鑑定,最終確診,小剛肚裡的這條蟲學名叫 " 曼氏迭宮絛蟲裂頭蚴 “,而小剛病情已至曼氏迭宮絛蟲裂頭蚴感染中期。

曼氏迭宮絛蟲裂頭蚴具有較強的遊走性,不僅引起皮膚蠕蟲蚴移行症,也可引起內臟蠕蟲蚴移行症。

可因飲用含原尾蚴的劍水蚤的生水,或生食含裂頭蚴的轉續宿主(鳥類、獸類)或第二中間宿主(蛙、蛇)而感染。

" 輕症病人可無任何症狀,重者可有發熱、腹痛、噁心、嘔吐、肌肉關節痛等症狀,嚴重者可癱瘓、嗜睡、昏迷、癲癇大發作甚至可引起死亡。" 沈秀娟告訴記者。

由於病情罕見,各醫療單位都沒有常備治療的藥物。沈秀娟先後多次聯繫各機構尋找藥物。經過不懈努力,最終在江蘇省寄生蟲研究所找到了適合小剛病情的藥——吡喹酮。小剛在服用藥物後,病情較為穩定,目前治療正在進行中。(新聞來源:現代快報)

裂頭蚴

裂頭蚴這種蟲子寄居在蛙類和蛇類體內,爆炒也不會死。其進入我們的身體,甚至會寄居在大腦和眼部,造成失明、癱瘓等。

放張模糊版的手術圖

(注意:可能會造成不適,謹慎觀看)

你們感受下……

3歲男孩身上包塊竟會“動”,醫生劃開一看,震驚了!

不止是這次新聞事件中所報道的裂頭蚴

生活中我們還需注意這7種寄生蟲!

病從口入!

小心這些寄生蟲

01

廣州管圓線蟲 食用未煮熟的福壽螺

福壽螺中帶有多種寄生蟲,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廣州管圓線蟲。每隻福壽螺內含廣州管圓線蟲幼蟲多達3000—6000條!

人食用生的或加熱不徹底的福壽螺後即可被感染。該寄生蟲寄生在人的腦脊液中,引起頭痛、頭暈、發熱、頸部僵硬、面神經癱瘓等症狀,嚴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3歲男孩身上包塊竟會“動”,醫生劃開一看,震驚了!

(2006年 北京福壽螺感染事件)

福壽螺因曾引發人體感染寄生蟲致死病例而被多地禁售,但因價格低,仍有黑心商家用福壽螺冒充田螺。

3歲男孩身上包塊竟會“動”,醫生劃開一看,震驚了!

02

顎口線蟲 黃鱔沒熟千萬別吃

不管是家養還是野生的黃鱔,都帶有顎口線蟲。當顎口線幼蟲進入人體,它會像無頭蒼蠅在人體內亂竄,進入眼睛可致失明,進入大腦還可能致命!

3歲男孩身上包塊竟會“動”,醫生劃開一看,震驚了!

吃黃鱔時一定要將食材煮熟煮透,並保證在70℃的高溫下加熱4~5分鐘。

03

肺吸蟲 慎吃小龍蝦、醉蝦醉蟹

肺吸蟲寄生在蝦蟹中,進入人體可引起咳嗽、胸痛等,如果任其遊走到大腦,會有癲癇、失語等神經系統症狀。

3歲男孩身上包塊竟會“動”,醫生劃開一看,震驚了!

小龍蝦的蝦頭易潛伏細菌、寄生蟲,一般不要食用,也不要生食或半生食蝦蟹類。

04

肝吸蟲 生吃淡水產品(生魚片等)易感染

肝吸蟲的幼蟲寄生在淡水螺、淡水魚、淡水蝦等體內,一旦進入人體可長期存活。它主要損害肝臟、可導致膽管炎、膽管結石等一系列肝膽疾病。

肝吸蟲病在臨床上並不少見,生吃淡水產品是最大原因。

3歲男孩身上包塊竟會“動”,醫生劃開一看,震驚了!

想要遠離肝吸蟲,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生食淡水產品,最好加工煮熟後再吃。

05

牛帶絛蟲 牛排七八分熟也不保險

牛帶絛蟲是較為常見的寄生蟲,多以牛等牲畜為中間宿主,最終進入人體。成蟲為乳白色,扁平狀,長度可達4~8米。

3歲男孩身上包塊竟會“動”,醫生劃開一看,震驚了!

這不是項鍊,也不是繩子。這是南寧303醫院檢驗科實驗室從消化科病人體內排出後送來的標本中找到的牛帶絛蟲!

帶絛蟲病的患者有時會腹部不適、腹瀉、肛門瘙癢等症狀,糞便中還會出現白色蟲體節片。

很多朋友吃牛排注重口感,往往喜歡吃六七成熟的牛排,殊不知這樣很容易把牛肉中仍然存活的絛蟲幼蟲吃到肚子裡。

3歲男孩身上包塊竟會“動”,醫生劃開一看,震驚了!

因此,在口感和健康之間,還是建議大家健康更重要!

06

弓形蟲 涮火鍋 肥羊肥牛要煮熟

說起弓形蟲往往第一時間會想到貓咪,但你知道嗎?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可以傳染弓形蟲,而且感染率很高,其中羊群的感染率超過60%。

吃火鍋時很多朋友為了追求口感,常常將火鍋肉類剛下進鍋內不久就撈起食用,這樣很可能會感染上弓形蟲。

3歲男孩身上包塊竟會“動”,醫生劃開一看,震驚了!

所以食用時一定要將肥牛、肥羊、雞肉、魚肉等食材煮熟後再食用。如果加熱食物的體積較大,更要延長加熱時間確保熟透。

07

薑片蟲 荸薺、菱角別生吃

荸薺、菱角等水生植物,如果生吃,極容易感染薑片蟲,使腸黏膜發炎、出血甚至形成潰瘍。

兒童感染後,會出現臉部浮腫、發育遲滯、智力減退等現象。

3歲男孩身上包塊竟會“動”,醫生劃開一看,震驚了!

因此,荸薺、菱角等水生植物應當充分浸泡後洗淨煮熟後食用,不宜生吃。

總而言之

咱們還是儘量將食材煮熟煮透後再吃

減少感染寄生蟲的幾率

避免病從口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