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滇銀行:“一帶一路”上的西部金融樣本

富滇银行:“一带一路”上的西部金融样本

在“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中,雲南從“末梢”變為前沿,作為雲南省屬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有著百年品牌歷史的富滇銀行立足人文環境相通、沿邊金融便利、服務層次多樣、機構合作對稱等特色優勢,創新發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沿邊金融和跨境金融服務,在國家層面政策溝通的良好環境下,積極促進“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不斷豐富雲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金融內涵,成為先行先試、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西部金融樣本。

暢通金融“血脈”推進“設施聯通”

2007年重組成立之初,富滇銀行就圍繞發展大局,按照促進與毗鄰國家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原則設立營業機構,推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一方面,優先在雲南與老撾、越南、緬甸等周邊國家接壤的最前沿,設立河口、姐告、磨憨、勐臘、孟連等口岸機構,積極搭建連通毗鄰國家的金融服務網絡,為“中越河口—老街跨境經濟合作區”“中緬瑞麗-木姐跨境合作區”“中老磨憨-磨丁跨境經濟合作區”“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境內外客戶群體提供現代化金融服務。另一方面,於2014年1月與老撾大眾外貿銀行合資設立老中銀行,為中老雙邊金融設施互通提供支持,成為全國地方性商業銀行率先走出國門的典範。

富滇银行:“一带一路”上的西部金融样本

富滇銀行沿邊口岸支行與老中銀行緊密聯動,為“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信貸資金和多層次金融服務,老中銀行代理監管老撾萬象國際商業旅遊中心、老撾萬象綜合開發、雲銅琅勃拉邦酒店等項目,實現了設施先行、金融先行。

打通結算渠道促進“貿易暢通”

富滇銀行加強與周邊國家銀行的磋商合作,通過雙邊互開賬戶的形式逐步打通了與周邊國家的結算渠道,逐步搭建起輻射南亞東南亞國家的“1+3”跨境人民幣結算平臺、資金交易的跨境金融服務共享平臺。

目前,富滇銀行與全球160多家銀行建立了境外代理行和賬戶行合作關係,推出周邊國家本幣跨境結算服務,縮短金融服務路徑,降低區域內跨境金融合作的交易成本,有力推動了中國同南亞、東南亞周邊國家的經貿往來和繁榮發展。

富滇银行:“一带一路”上的西部金融样本

2017年8月,老中銀行在老撾的第一家分行——磨丁分行開業,磨丁分行與富滇銀行西雙版納磨憨支行在中老跨境經濟合作區相互聯動,率先推出了人民幣和基普的跨境現金調運、邊民互市結算、境外務工人員代發工資業務等金融服務,進一步推動了中老企業發展和貿易投資便利化。

七項“全國第一”助力“資金融通”

富滇銀行聚焦小幣種特色服務,打造“特色貨幣國際業務品牌”,在全國首創推出人民幣對基普、泰銖、越南盾的直接定價以及泰銖、老撾基普現鈔跨境調運,有效促進了人民幣與周邊國家貨幣穩定匯率的形成。

富滇银行:“一带一路”上的西部金融样本

2011年,富滇銀行推出人民幣對老撾基普直接定價,成為全國第一家獲批掛牌東南亞國家貨幣的城市商業銀行。同年11月,富滇銀行正式對外提供人民幣對泰銖兌換匯率報價。2013年8月,富滇銀行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核准,獲得辦理調運外幣現鈔進出境業務資格,成為全國第一家獲得外幣現鈔跨境調運資格的城市商業銀行。2015年9月,富滇銀行推出人民幣對越南盾匯率直接定價。

富滇银行:“一带一路”上的西部金融样本

2018年,富滇銀行以全國唯一城商行的身份,成為全國首批人民幣對泰銖直接交易做市商,至此,富滇銀行國際業務已擁有七個“全國第一”頭銜,不斷積累先行先試的有益經驗,推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南亞東南亞國家間的貨幣互聯互通和資金融通。

深度融合厚植“民心相通”

成立5年來,老中銀行融入老撾經濟社會,成為了中老經濟走廊的一塊響亮招牌,也成為了中老友誼的金融橋樑、文化紐帶。2018年11月1日召開的東南亞孔子學院聯席會上,老中銀行與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簽訂獎學金捐贈協議,鼓勵老撾當地中文學習愛好者接受更加專業、系統、深入的漢語教育,培養更多致力於推動老中經濟文化交流的使者。

富滇银行:“一带一路”上的西部金融样本

2019年3月29日,“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老中銀行獎學金捐贈儀式”及“老中銀行與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設立合作實習基地協議”簽字暨授牌儀式舉行,首批50名學生接受獎學金捐贈,該獎學金總額1.5億基普,期限三年,累計將有300名學生獲得免費學習漢語的機會

作為“一帶一路”金融文化交流的直接獲益者,來自老撾北部村落的石賢松是老中銀行第一批員工,他說,“老中銀行讓我5年的中文學習有了用武之地,中國先進的銀行業知識、技術和管理,是我未曾聽說過的,我希望多學習,也希望將自己在中國學習的行政管理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去。”

“特別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在老撾的投資高居第一,老中銀行的業務發展也越來越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銀行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為老中兩國的交流搭建更好的橋樑。”石賢松說。

雲南網記者 李莎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