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友情,當然很矯情


真正的友情,當然很矯情


古人的友誼


王徽之是一把好手。

作為東晉名士,他生性高傲,才華出眾,不僅留下了“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典故,還引得後世眾多畫家爭相描繪,元四家之首黃公望的《剡( shàn )溪訪戴圖》就是最好的例證。


真正的友情,當然很矯情

剡溪訪戴圖 黃公望 雲南省博物館藏


什麼是剡溪訪戴(又叫雪夜訪戴)?

那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年冬天,鵝毛大雪下了幾天,某日深夜雪停後,一輪圓月掛在空中,照的地上晶瑩剔透。王徽之推開窗,見到皚皚雪景和當空明月,興之所至,讓家人取出酒具,細酌起來。此刻,他突然想起了遠在百公里之外的朋友戴逵,於是叫上隨從揮槳而去。船整整行了一夜,拂曉時,終於到達戴逵家。抬頭望去,明月已去,美景不再,王徽之轉身將要返回,隨從疑惑,他答道:“我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為何一定要見戴逵呢?”

這個故事,滿是文人隨心所欲的逸興,是魏晉時期隱逸名仕處世和交友的典範。不過,現代人又何嘗不是如此?每當我們品嚐到“意外”的美食,看到難忘的景色,也會想起遠方的老友,也有立刻分享的衝動,只是,我們少了王徽之的一點任性而已...

真正的友情,當然很矯情

雪夜訪戴 戴進


如果戀愛是人生的必需品,那真正的友情只能算是一種奢侈品。

魏晉文學家劉峻提出的“素交”,最能表達友誼的精髓。一個“素”字,把純潔真樸的交情形容得淋漓盡致,正如錢鍾書所說:“真正的友情,看來素淡,自有超越死生的厚誼,它是比精神或物質的援助更深微的關係”。

真正的友情,當然很矯情

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古代交通不夠便利,書信需要跨過山川大河才能抵達朋友處,在今人看來,他們的傳遞過程有些緩慢,表達方式有些“矯情”,但這些慢條斯理的問候和表達,卻最得“素”字之意。

《快雪時晴帖》,是王羲之(存疑)寫給朋友的一封問候信。與《蘭亭序》不同,它是王羲之遠離官場後“隨意”書寫而成,十分純粹,也更具文人的清雅氣質。其內容是: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這 28 個字的斷句方式歷來爭論不休,考慮到魏晉時期的詩歌流行四言,或許四字斷句的形式最為合理——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如何斷句只關乎閱讀,並不影響含義,這封信的字面意思是一場快雪之後,天空轉晴,王羲之想將這份喜悅分享給朋友張侯,同時為之前的事略表歉意。

字帖雖被命名為《快雪時晴帖》,但他與朋友分享的卻不只是雪景或晴天的美景,而是看到天空初晴後的心境,實際上,分享的是喜悅,這或許就是錢鍾書筆下“更深微的關係”。

同樣是談論天氣,含義卻不盡相同。當我們與朋友之外的人談論天氣時,被談論的可能只是天氣本身而已。


真正的友情,當然很矯情

鵲華秋色圖 趙孟頫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與王羲之父子為代表的魏晉風度不同,趙孟頫的友情更加質樸。

1295 年,在濟南任總管府事的趙孟頫奉命進京編修《世祖實錄》,他藉機告病辭官回到故鄉吳興,文學家周密常來與其討論文字與丹青。趙孟頫深知好友祖籍濟南,卻未曾回過家鄉,於是常與他分享為官時期所見的齊魯風土人情,以解其思鄉之情。某日,他將在濟期間的記憶畫了下來,贈予好友,希望給以慰藉。看到畫後,周密感動不已。

這幅象徵著友誼的畫作,就是著名的《鵲華秋色圖》。


真正的友情,當然很矯情

趙孟頫題跋


趙孟頫在題跋中寫道:

“公謹(周密字公瑾)父,齊人也。餘通守齊州,罷官來歸,為公謹說齊之山川,獨華不注最知名,見於左氏,而其狀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為作此圖,其東則鵲山也。命之曰鵲華秋色雲。元貞元年十有二月。吳興趙孟頫制。”


真正的友情,當然很矯情

鵲山


畫中,右方突立的是尖狀山是華不注山,盤踞在左面的是鵲山,畫題就是由這兩座山而起。左方可見山羊四五隻,在幾間簡陋的茅舍前齧食,水邊輕舟數葉,舟中漁叟正安靜地工作。

這是趙孟頫繪畫風格最為獨特的一幅畫,畫境清曠恬淡,恬靜悠閒,他描繪的雖是秋景,卻並無蕭條之感,通過色彩渲染,使畫面極富節奏感。

它是趙孟頫內心印象的映射,也是給好友的最好禮物。

真正的友情,當然很矯情

屋舍幾間


這一生,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很多可以稱之為朋友的人,而真正的朋友,則是淡而不膩。

我們可能不會像王徽之一樣乘興而去,不會像王羲之一樣給 TA 寫信,也不會像趙孟頫一樣為 TA 作畫,但 TA,一定是你願意去分享的彼此具有“深微關係”的人。【作者:莫一奧 | 新浪微博:莫一奧在這

另,LCA 採用進口宣紙及技術,無限接近原作的複製製作了這幅《鵲華秋色圖》,既然原作遙不可及,何不留下一張收藏級復刻品?喜歡的朋友可以去公眾號LCA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