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汾酒集團這次的“假酒”風波,談談國內白酒行業發展的一點看法

此前有媒體報道,山西太原、汾陽等地調查發現,汾酒廠出品的產品存在價格、產品信息混亂,“集團開發酒”暗藏私自灌裝等現象,“批發價30元一瓶的‘開發酒’,對外零售價能達到600元左右”,不同品名的“開發酒”雖然均印有“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品”、“杏花村”等字樣,但無法查詢到具體的開發商和酒水生產廠名廠址等信息,其中甚至還出現了三無散酒灌裝冒充汾酒的情況。

從汾酒集團這次的“假酒”風波,談談國內白酒行業發展的一點看法

2019年4月22日,山西汾酒集團發佈了一份聲明,內容公佈了汾酒集團關於市場上存在的貼牌酒,假酒問題的處理結果,表示會加大自2018年10月開始的產品瘦身計劃。並且還將請求相關部門對杏花村周邊存在的三無散酒,以及貼牌酒進行徹底的詳查。

與此同時今年2月份,貴州茅臺發佈通知,要求全面停止包括茅臺酒在內的各子公司定製、貼牌和未經審批產品所涉業務,就地封存,不再生產和銷售。

今年4月初,五糧液方面也證實,已向運營商、專賣店下發了關於清理下架和停止銷售“VVV”“五糧PTVIP”“東方嬌子”“壹玖壹捌1918”這4個總經銷品牌的通知,目的在於聚焦公司主力品牌,提高公司自身品牌的辨識度。

通過這幾次事件已經明顯的能感受到國內白酒行業將迎來一場不小的變動,並且個人認為這場變動將有利於白酒行業的整體利好發展。

首先,國內白酒的主要名酒企業都在進行瘦身,這是必須且認為已經晚了幾年的情況,近幾年開發酒、定製酒等頂著各大名酒的品牌大肆撈金,市場魚龍混雜,老百姓看傻了眼,已經對品牌產生了負面影響,砍掉這些定製貼牌酒是早晚的事,國內的主要名酒品牌的產品線將會逐漸清晰,這對老百姓將是好事,但對經銷商及貼牌商就不一定是好事了,廠家直接管控價格體系將會更加透明,貼牌商的利潤空間將大幅降低。

貼牌酒在白酒行業內非常普遍,甚至每個酒廠都存在,其實貼牌酒的存在是白酒行業特定時期的必然產物,白酒這個品種的特殊性可以有很多的香型、口感、年份,在前些年各大酒企為搶佔市場積極的與在各地區的經銷商(在當地有深厚渠道)進行合作,通過定製酒提高經銷商的利潤空間,搶佔市場份額和佔有率,是一個互利共贏的事情,經銷商賺錢、廠家也能名利雙收,但是人對利潤的貪婪是永無止境的,能賺100想著賺200,酒的品質管控就弱化了,超市中60元一瓶的五糧液大行其道,可想而知這些是什麼類型的,酒是入口的東西,口碑很重要,酒品質的弱化肯定會給名酒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從汾酒集團這次的“假酒”風波,談談國內白酒行業發展的一點看法

其次,隨著各大名酒的產品瘦身,勢必會騰出很多貼牌商的渠道空間,這些經銷商的渠道及團隊是非常優質的尤其是在當地市場,各大名酒企業不能合作了,他們不能幹等著不採取動作,因為他們有團隊有渠道要去維護,我覺得他們會從二線或三線品牌中繼續尋找合作企業,同時這些二三線的企業也需要藉助他們的渠道進行市場開拓,可能又是一個輪迴,不過在這個輪迴中會出現什麼結果,冒出什麼品牌我們拭目以待,但總的趨勢來看國內白酒將形成幾大巨頭引領高端及次高端的消費市場,中低端的市場未來幾年仍將是魚龍混雜,但預計未來五至十年會再出現一個年度營銷額破五十億的企業(這個企業可能現在營銷額在10億內),主要看哪個企業能出來整合多餘出來的渠道資源。

從汾酒集團這次的“假酒”風波,談談國內白酒行業發展的一點看法

最後國內白酒市場未來的走勢將會更加清晰:

1、龍頭企業越來越自信,產品結構越來越清晰,消費者更能清晰的判斷酒的價位和定位,什麼場合買什麼酒。

2、定製酒酒在未來幾年仍有較好的生存空間,但將以二三線品牌為主,貼牌商的貼牌產品利潤空間將會降低,大不如以往,因為有龍頭企業清晰的產品線擺著對比。

3、中小酒企的運作空間將會越來越小,被收購和兼併的可能會越來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