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周陵存在“重大火災隱患”被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掛牌督辦

中新網西安4月29日電 (記者 田進)地處陝西西鹹新區秦漢新城周陵街道辦的周陵文物管理所,因“周陵”存在“重大火災隱患”被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掛牌督辦。近日,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周陵”已暫停開放、閉門整改,而在陵園內封土堆的樹林附近,仍然可以看到還有被隨地丟棄的香爐、燭臺、煙盒、菸頭等物品。


陝西周陵存在“重大火災隱患”被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掛牌督辦


4月25日拍攝,周陵大門外10多棵樹上纏著裝飾燈電線。 田進 攝

日前,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通知,對全國33家博物館和文物建築重大火災隱患單位實施掛牌督辦。其中,陝西西鹹新區秦漢新城周陵街道辦周陵文管所,由於無消防水源、無室外消防給水系統、未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問題被掛牌督辦。


陝西周陵存在“重大火災隱患”被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掛牌督辦


4月25日拍攝,周陵廟區後門與陵園交接處,香爐、燭臺等物被隨地丟棄。 田進 攝

周陵文管所製作的宣傳欄介紹稱,周陵文物保存完整,文化底蘊深厚,其陵墓佈局構成了咸陽北塬上陵墓群“背子抱孫”的罕有勝蹟。現存周文王、周武王、姜子牙、周公、魯公陵墓各一座,廟區古建群遺存獻殿兩座、配殿兩座、木牌坊一座,特別是40餘通曆代帝王祭祀周陵碑碣保存完好,有“周陵小碑林”之稱。陵園佔地近千畝,松柏環繞、鬱鬱蔥蔥,現存柏樹200餘畝。

記者25日實地探訪時看到“周陵”的大門緊閉,門上貼著的一張紙上印有“消防安全設施整治,謝絕參觀”的字樣,落款為“周陵文物管理所宣”。附近居民說,“周陵”大門關閉已有時日,最近常有遊客“吃閉門羹”。


陝西周陵存在“重大火災隱患”被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掛牌督辦


4月25日拍攝,煙熏火燎後的香爐等物。 田進 攝

在當地熱心人的指引下,記者從距離大門不遠的一處半掩著的鐵門進入了周陵文管所的辦公區。通過該區域分別可以到達“周陵”現存古建築群的廟區和王陵封土堆所在的陵園。在去往廟區的門前,一名工作人員從辦公室出來說,古建築區域正在消防整改暫不開放,建議去陵園參觀。

陵園裡,記者看到植有大片樹林。“進入陵區、嚴禁煙火”的警示牌也有設置。然而,在廟區後門與陵區交接處的牆角,仍有香爐、燭臺等物被隨地丟棄,牆上還有煙燻的痕跡。附近的垃圾箱裡,也塞滿了香燭的包裝紙。王陵的封土堆上,菸頭、煙盒以及塑料等垃圾也多處可見。

令人意外的是,在周陵文管所的辦公區內,一處緊鄰廟區和陵園的獨立院牆內,還有一個飼養了多條大型犬隻的養狗場,犬吠聲此起彼伏。


陝西周陵存在“重大火災隱患”被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掛牌督辦


4月25日拍攝,周陵辦公區內,藍色大門裡左側是一處養狗場。 田進 攝

隨後,記者聯繫了周陵文物管理所。周陵文物管理所所長張俊輝介紹,“周陵”現存有獻殿等建築群的廟區最近正在實施消防整改。目前,文管所已經配備了微型消防站,廟區內增加了消火栓,還添置了一輛小型消防車。由於周陵鎮當地的用水長期以來沒有接入城市管網,文管所正在緊急修建一座蓄水池,為消防設施提供水源。同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也在加緊設計實施中。

來自陝西西鹹新區的官方消息表明,早在2018年10月17日,陝西省文物局、陝西省消防總隊聯合對秦漢新城周陵文管所的消防安全工作進行了聯合督察檢查,就對周陵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了詳細的整改意見。2018年12月18日,陝西西鹹新區消防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對新區重大火災隱患單位進行曝光。因為存在無消防水源;無室外消防給水系統;未採用專用的供電迴路;無消防用電設備末端自動切換裝置;未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主要隱患,周陵文管所名列其中。


陝西周陵存在“重大火災隱患”被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掛牌督辦


文管所內為建築配備的消火栓。 田進 攝

陝西省文物局的資料顯示,“周陵”為戰國晚期的秦王陵墓。唐宋以來,史家多認為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陵墓,並建廟常年祭祀。近年的考古研究確認其應為戰國晚期的“周陵鎮秦陵”。在陵園內勘探還發現陪葬坑27座,建築遺址5處,小型墓葬168座。


陝西周陵存在“重大火災隱患”被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掛牌督辦


文管所新添置的小型消防車。 田進 攝

據瞭解,陝西西鹹新區秦漢新城歷史遺蹟豐富,特別是以秦咸陽城遺址和9座西漢帝陵為代表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最負盛名。“周陵”是一處陝西省人民政府1956年8月6日公佈的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