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田地如何防治螻蛄?


螻蛄是危害比較大的蟲害,螻蛄在淺土層中活動,咬食馬鈴薯的根和嫩莖,直接導致馬鈴薯苗死亡,造成斷壟缺苗的情況。

1、螻蛄的生長習性

螻蛄三年左右完成1代。成蟲螻蛄在6月份進行產卵,6月下旬孵化為若蟲,若蟲在地下越冬,來年4-5月若蟲即產生危害,秋季大齡若蟲越冬。到第三年,春季若蟲活動為害,秋季若蟲老熟成成蟲。螻蛄雌蟲每次產卵200-300粒,最高可達500粒。

螻蛄危害季節為4-11月,以春秋兩季活動最為猖獗。螻蛄喜歡沙壤疏鬆的土壤環境,黏性重的土壤不利於螻蛄棲息活動。

2、防治方法

對於螻蛄的防治,可採用藥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1)深翻整地,凍死幼蟲

秋收以後進行大水灌田,躲藏在地下的螻蛄會向上進行遷移,在冬季土壤結凍之前進行深翻,淺表層的螻蛄就被翻到上面,在嚴寒的天氣下螻蛄就被凍死。

(2)追施化肥,趨避螻蛄

在螻蛄活動的猖獗期,追施碳酸氫銨等化肥,化肥散發出來的氣味對螻蛄有一定的趨避作用。

(3)燈光誘殺

在田間及周圍設置黑光燈、白熾燈等設施可以對螻蛄成蟲進行誘殺。

(4)拌種處理

播種前,對馬鈴薯種塊進行拌種後再進行播種,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措施。

(5)毒餌誘殺

常用的方式是先將麥麩、豆餅、玉米碎等炒香,然後伴上適量的敵百蟲,撒在出苗的馬鈴薯附近或者隨播種施入地下。

以上就是馬鈴薯田地防治螻蛄的方法,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柯花草


螻蛄又叫拉拉蛄、土狗子。對馬鈴薯為害比較普遍的螻蛄有非洲螻蛄和華北螻蛄,在鹽鹼地和沙壤地為害較重。螻蛄一般在春季地溫回升後開始活動,晝伏夜出,在土壤表層潛行,咬食馬鈴薯幼根和嫩莖造成幼苗枯死,缺棵斷壟,產量下降。螻蛄在溫度高、溼度大、悶熱的夜晚大量出土活動。螻蛄有趨光性,並對香甜的物質以及馬糞等有機肥具有強烈的趨性,喜歡潮溼的土壤。

(2)防治方法

1.黑光燈誘殺夜間19~22時在沒有作物的空地進行,在天氣悶熱的雨前效果更好。

2.挖坑堆糞誘殺法:在苗床周圍挖坑堆入騾、馬糞誘集,爾後捕殺。

3.毒餌法:90%敵百蟲或40%樂果0.5千克,用15升水稀釋,拌入炒香的豆餅或麥麩50千克中,即成毒餌,按每畝2~2.5千克撒在苗床上。

4.煤油水澆灌螻蛄隧道:在螻蛄隧道口滴入數滴煤油,或在煤油內加入少許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滴入隧道口,而後向隧道內灌水,螻蛄會死於隧道內或爬出後死亡。


521心兒


地下播種時拌毒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