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4月份有檔看著平平無奇,卻意外出圈的音樂類綜藝——《我是唱作人》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最近,王源因為演唱《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失控爆哭的場面,就出自於此。

可如果你以為,王源爆哭是這檔節目的唯一看點,那你就誤會它了。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說實話,剛開始看到“唱作人”三個字我有點怵。

經過各種綜藝選秀,早被什麼製作人、發起人等各種“人”敗光好感。

為了保證人氣,節目組往往請來各種資歷勉強的流量咖登上導師席。

那場面,給人的感覺就是——

一群不太行的人,點評一群更不行的人:“你們不行”。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那唱作人又是個什麼鬼?

簡而言之,這是一檔主打歌手原創能力

的對戰節目。

明星不再是指點江山的導師,而需要拿出自己的原創作品一對一PK。

今年走到第七年的《歌手》,于山窮水盡之際,也曾拿“原創”作為賣點。

結果原創作品壓根沒幾首,空留一個噱頭而已。

《我是唱作人》從根本上規避了這一掛羊頭賣狗肉的做法。

歌手參賽的作品,每首都必須是未經面世的最新原創歌曲。

但一看嘉賓陣容,很多人恐怕就先行告辭了。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頂級流量王源和101女孩陳意涵,他們真的會創作嗎?或者說他們的創作能聽嗎?

熱狗毛不易倒是既有熱度也有實力,但在各種音樂綜藝裡也已經看得審美疲勞了。

童年記憶曾軼可汪蘇瀧,大部分人對他倆的印象還停留在10年前的綿羊音和QQ音樂三巨頭。

為人低調的好聲音冠軍梁博,平時不關注他的人,恐怕會覺得這只是個過氣的選秀咖。

至於歌紅人不紅的高進,看了介紹才知道他原來就是那個制霸廣場、商店和抖音、快手的傳奇男子。

年度洗腦神曲《我們不一樣》和《剛好遇見你》均出自他手。

▲在下失敬

不過,這樣無論實力還是風格都很差異化的嘉賓陣容,怎麼放在一起比呢?

說到這兒,我認為《我是唱作人》是最近幾年“清純不做作”的音樂競技類節目了。

少見的沒有洪濤那樣逼死人的排名公佈方式,沒有《中國有嘻哈》遊戲關卡般複雜的晉級方式,更沒有點評、拉票、問夢想的導師時不時刷存在感。

也沒有主持串場,全程只有一個兇兇的狗頭AI告知比賽規則。

它的規則十分去套路。

參賽的8位嘉賓只需要幹兩件事。

第一是demo互聽。

嘉賓圍坐在一個錄音棚裡,互相聽其他人的demo(小樣),根據自己喜好給彼此排名。

最後出來的綜合排名決定了他們是處在上位區(3個人)、中位區(4個人)還是下位區(1個人)。

第一期demo互聽的排名結果是——

上位區:1.熱狗;2.毛不易;3.梁博

中位區:4.汪蘇瀧;5.曾軼可;6.王源;7.陳意涵

下位區:8.高進

第二就是登臺表演。

三個區位從下到上,選擇一人進行一對一挑戰,下位區挑戰中位區,中位區挑戰上位區。

表演完由101位大眾評審投票決定獲勝者。

挑戰成功,排名互換,挑戰失敗,排名不動

挑戰後的最後一名將被淘汰。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選擇後的PK組合是:

高進PK曾軼可

王源PK熱狗

汪蘇瀧PK梁博

陳意涵PK毛不易

除了第一組因為風格太過迥異讓人難以判斷勝負,其他組的挑戰看著都像是自殺式襲擊。

結果呢?

強的依然很強,弱的卻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弱。

可以說,這個節目就是為了讓“弱者”來撕標籤的。

第一期王源寫的《隨想》,很多轉音、高音,難度係數不低。

demo互聽時唱走音,同場人毫不掩飾地面露尬色。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這也符合我們既定印象中王源的水準。

但上臺正式演唱時,他的穩健颱風、走心演繹和溫柔聲線還是驚豔了不少人。

這還是那個唱著《青春修煉手冊》的可愛小男孩嗎?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王源在節目中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放下對我的偏見,好好聽我唱歌。

對於王源這番言論,現場有位大眾評審顯得很不買賬:

所有別人沒有的你都有,對你有偏見難道不應該嗎?

相信這句話說出了很多圍觀群眾的心聲。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總導演車澈對王源轉達了這個觀點。

王源表示理解:“所有偏見我都接受”。

但他還是希望,至少臺上那三四分鐘大家可以對他拋開這些偏見。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當我們願意以一個創作者的身份正視這個18歲的男孩時,會發現他距離大眾刻板印象已經走了很遠。

節目中他將自己喻為“成年猛虎”,做事積極,喜歡打頭陣。

不管是試唱demo還是挑人PK,都衝在最前面。

他是8位嘉賓中最年輕的一個,也是最剛的一個。

而且,要剛就剛第一名,不管是誰。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第一期王源的慢歌不敵熱狗氣勢洶洶的《嘻哈沒有party》。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第二期他依然初生牛犢不怕虎,選擇用嘻哈的方式再戰熱狗。

一首《吆不到臺》,氣氛點燃全場。

前段是欲揚先抑的清新旋律,後段猛轉氣勢噴薄的重慶話說唱。

Live現場成為了這位頂流跳出粉圈、刷新路人觀感的名場面。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王源也憑藉此曲將第一名的熱狗挑下馬來。

王源用嘻哈贏了熱狗?

這在沒看過節目的人眼裡,大概又會是一個流量沽名釣譽的案例。

而熱狗也鞏固了專門配合流量演出的‘real’形象。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但王源的贏面在於,《我是唱作人》是一個大眾認可度高於專業標準

的舞臺。

因為投票權完全在現場101位大眾評審手中。

在這101個評審中,包含了各行各業的人。

既有tony老師、抖音網紅、插畫師等各路神仙,也有小有名氣的音樂從業者,比如嘻哈歌手、樂評人、livehouse的老闆......

不是每個人都能以專業眼光看待音樂,但無疑他們綜合了各行各業的人對音樂的品味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這位tony老師特別有綜藝效果

《吆不到臺》這首歌,專業水準可能未必抵得上熱狗的《失眠是一種病》。(非專業,未必對)

它的詞曲爆發力十足,但是聽著判斷並不怎麼新鮮。

因為副歌一出來就有一股濃濃的GAI爺味兒,“火鍋底料”、“勒是霧都”等詞也重現江湖。

結果果不其然,feat一行就寫著周延的名字。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但像車澈說的那樣,歌寫的好還要表演的好,有時候舞臺感染力決定了一切。

正好熱狗第二期走得是安靜內斂的風格,王源很聰明地利用了反差效果。(沒辦法,嗨歌勁曲永遠是最受歡迎的)

同樣讓人刮目相看的還有曾軼可

這位09年出道、全國9強的超女,獨特的風格和唱腔,曾經讓評委高曉松和包小柏掐得不可開交。

高曉松稱曾軼可是“難得一遇的音樂天才”,包小柏卻無法忍受她“發抖和走音的歌聲”,甚至放言“她留我走”。

雖然如今看來高曉松是慧眼獨具的那個人,但當年很多普通觀眾是站在包小柏一邊的。

包小柏那句“比賽選的是實力,不是爭議”,多麼正確有力!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雖然當時憑藉爭議紅極一時,但曾軼可=綿羊音=無唱功,還是在大眾心中劃下等號。

根深蒂固的偏見,使其在代表作《獅子座》和“信曾哥不掛科”的調侃段子後就沒有新的大眾記憶點。

其實現在,她的氣息仍然還是弱項,每次演唱前都會要求別人把她的話筒聲量調高兩倍以上。

可是對於很多人來說,曾軼可卻成為了整個節目的最大驚喜。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音樂風格獨立前衛,旋律從來跟朗朗上口無關。

但是她那耳語般輕柔的唱腔,卻傳達出強烈的精神力量。

《彩虹》裡,她唱道:

擁抱是禁忌,擁抱是羞恥,可是對我來說,擁抱是命運。

《流言》裡,她唱道:

誰能衝破流言,別相信耳朵,相信雙眼。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編曲中狂躁的電子音樂,揭示出她淡然柔弱外表下富有力量感的一面。

當她用迷幻唱腔呢喃著叩擊心門的歌詞,總會讓人掉入某種邊緣化的文藝氣質。

邊緣之所以會讓人著迷,因為它意味著抵抗。

以小眾反叛大眾,用幽微的心靈碎片對抗主宰性的世俗洪流。

別人眼裡的廢墟,在她眼裡可能藏有玫瑰。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曾軼可私己化的表達,註定只能走進部分人的心裡。

像她自己說的那樣:喜歡我的人會很喜歡,不喜歡的會很討厭。

其他唱作人對曾軼可的風格,也呈現出不一樣的態度。

比如王源和汪蘇瀧就一致認為:酷則酷矣,但無法評價,有時候欣賞不來。

另一邊,陳意涵則是曾軼可的忠實迷妹。

毛不易在和曾軼可PK時,也當面表達了自己對她的喜愛。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兩個羞澀內向的人互表欣賞,場面一度很可愛

他盛讚曾軼可的歌詞裡,有勇敢,也有溫暖。

但與勵志歌曲的中二熱血有所不同。

這份勇敢和溫暖,更像是經過黑暗、歷經破碎後,仍然相信愛與善意並繼續傳達它的孤勇的理想主義

曾軼可擁有獨屬於自己的表達,別人無法複製,這大概也是高曉松所賞識她的原因。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與曾軼可完全相對的,是第一期與之PK的高進。

這位17歲出道,寫了160多首歌的網絡草根歌手,擁有很多傳唱度非常高的作品。

人到中年,歌被記住了,人卻被遺忘了。

他帶著這個“作品流行地位邊緣化”的創作群體的希望,站到主流平臺證明他們的存在價值。

但不幸的是,無論是同行內投還是觀眾票選,他都是墊底。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其他唱作人說話還是很委婉,認為他的歌很好聽,但不是他們平時會聽的風格。

其實直白地說,就是“俗氣”

的確,他的三首歌聽下來,歌詞旋律都毫無個人特色。

《下雪哈爾濱》唱得像翻版汪峰,《沒那麼容易愛你》又好似低配李宗盛。

在中年男人的車載CD中,你可以聽到無數這樣的聲音和旋律。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第二期的生死一戰,高進為了勝率,選了實力最弱的陳意涵來PK。

曾軼可很坦白地表達了不滿。

該不該為了贏專揀軟柿子捏,在節目內外都引起了不小爭議。

王源說,認為不該選陳意涵,本身就是瞧不起她。

熱狗也說,這是高進的權利。

說的當然都對,但是此舉也暴露出高進自身實力的捉襟見肘。

陳意涵最終被淘汰,高進在兩期壓抑的情緒下哭了出來。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他說,自己兩期都選女生,可能你們都在想我勝之不武。

但是大家都同樣是辛辛苦苦來比賽的,為什麼一來就被關進小黑屋的人是我?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接著,高進拋出了音樂圈“行業鄙視鏈”這個說法。

“很多人明明喜歡我的歌,但他們不投,覺得Low。”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鄙視鏈的說法,得到了王源、汪蘇瀧的感同身受。

流量和網絡歌手的出身,會讓許多人對他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自己的出發點,而不願跟著他們一起見證進步和成長。

只不過他們比高進更幸運的地方在於,他們擁有更多的粉絲。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其實鄙視鏈不僅僅存在於歌手之中,聽眾也一樣。

是否聽小眾獨立音樂就是比聽大眾流行音樂更有逼格?

聽外文歌就是比聽中文歌更有品位?

很多人不願意承認音樂品味的高低之分。

但有沒有高低,我想大家在鄙視鳳凰傳奇、痛罵抖音神曲時都做出了實際的回答。

同樣都是某種邊緣化特質,曾軼可的邊緣讓人感受到酷和美感,但是高進的邊緣只能讓人產生對一箇中年失意歌手的同情。

你是在迎合,還是在表達,是在吃老本,還是在自我突破,有辨識力的人很容易就能看出來。

只能說,每種音樂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時代、自己的受眾。

在一個以年輕人為主要受眾的音樂節目中,高進的尷尬和失意是必然的。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場面還是挺心酸的

原創音樂節目的魅力在於,無論旋律歌詞,還是現場表演,都可以成為我們抵達歌手內心的密碼。

同時也能透露他們所處的不同境界與層次。

王源和汪蘇瀧有著作為年輕人的強烈勝負欲,這個節目對他們來說是自我證明,撕掉固有標籤的難得機會;

毛不易和曾軼可則是在表達自我、享受舞臺,這個節目對他們來說只是創作生涯的普通一役,也可能會讓他們有找到知音、留下作品的額外收穫;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還有梁博這樣91年的老靈魂,不喜歡暴露私人情緒,8個人中公認最難聊天的人。

但是說到音樂和行業本身,話頓時就多了起來。

他有著身為強者的極度自信,極度自我,和極度認真。

其他人評價他,把比賽當作自己的演唱會。

每次表演都自帶樂隊,堅持7分鐘時長才可以完整表達自己的情緒遞進。

突出的編曲和樂器演奏都是他歌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明明五官跟小嶽嶽一樣,為什麼這個男人這麼有魅力?

曾經,梁博在獲得好聲音冠軍的巔峰時期,跑去唸研究生。

別人在商演撈金的時候,他被人拍到在美國街頭“賣唱”。

之所以參加《我是唱作人》這樣的綜藝節目,全因“原創”二字的吸引力。

他說“原創音樂需要平臺”,但現在很多人對原創是充滿牴觸的。

全場只有他,習慣站在整個行業生態看問題。

但他沒有一味地抱怨觀眾不懂音樂,而是清晰地意識到華語樂壇缺乏好歌的現狀。

“現在的歌並不足以讓投資商和平臺,有信心敢去做一場原創的節目。”

爆哭的王源,才不是這檔節目的看點

他對自己的音樂有信心,同時也對推廣原創音樂富有某種使命感。

梁博說,希望《我是唱作人》這檔節目是一個有人看也有人聽的節目。

“歌曲的播放量很少,視頻的播放量很多,那不是我們要的。”

同樣,像梁博這樣有能力創作,有勇氣創新,有動力去改變現狀的年輕人,也是現在的華語樂壇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