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褚面對五虎上將,敢單挑從來不慫,為什麼遇到顏良文丑卻不敢迎戰?

薛小落


先來看一個典故——嚇退馬超

曹軍在潼關被劫殺戰敗後不久,曹操跟跟韓遂、馬超等進行單獨談話,左右都不得隨行,只帶了許諸一人。馬超自負勇力,想暗中偷襲曹操,但平時聽說許褚勇猛,懷疑隨從的人就是他。於是問曹操:“曹公您的虎侯在哪裡?”曹操回頭指了指許褚,許諸對著馬超怒目而視。馬超見狀不敢妄動,就各自回去了。

許諸外號“虎痴”,是曹操的貼身護衛。曹操曾說:“此吾樊噲也。”可見其勇猛善戰。他不但善戰,還好戰,不然怎會有“軍中以褚力如虎而痴”一說呢?他連馬超都不怕,又怎會怕其他人!

再看助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對顏良、文丑的評價——“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

換言之,對付他們兩位智取即可,不必勞煩主子的貼身護衛出戰,他們沒有強到非要許褚出戰的程度。況且,在建安五年,顏良倉猝中被關羽斬殺,文丑在混戰中陣亡,許褚與他們再也沒有見面的機會了。


倚齋聽風雨


許褚不敢迎戰的原因是因為他打不過文丑顏良,真要上去打肯定也會敗陣。從戰績來看,許褚的戰鬥力肯定不如文丑和顏良的。

先說一下顏良的戰績,顏良剛剛開始挑戰曹操軍隊的時候,曹操還不知道顏良的實力如何。為了不讓自己的嫡系產生死傷,曹操先派遣了一個炮灰宋憲上去送命。宋憲是呂布的手下,當年背叛了呂布投降曹操,這種賣主求榮的人曹操不會重用,讓他打頭陣試試水最合適。宋憲衝上去,三個回合就被殺死了。曹操看到宋憲被殺,沒有絲毫的憐憫,還誇獎顏良:“真是勇將呀!”

魏續看到兄弟被斬殺,憤怒的請求出戰,他認為自己比宋憲強一些,可惜一個回合魏續就死了。宋憲和魏續都是呂布的八大健將之一,同張遼等人都是平起平坐的,武藝肯定不會太差,絕不是潘鳳武安國之流。這兩個人被殺後,曹操的將領們就都開始慫了。曹操在部隊裡面大喊了一聲:“還有誰能夠出戰!”受到鼓舞,徐晃衝了出去,徐晃是曹操軍隊裡面武功最高的戰將之一,他和顏良打了二十回合,戰敗回來了。徐晃回來之後,曹操的將領們中再沒有一個敢出戰的,《三國演義》稱曹操諸將粟然,都嚇得不敢亂動了。

文丑的戰績比顏良還要輝煌,他戰平過常山趙子龍,擊敗了張遼和徐晃的夾擊。雖然文丑沒有殺過知名武將,可是交手的武將的質量都非常高,武藝最起碼在準一流水平。再來看許褚的戰績,許褚最輝煌的戰績是戰平了馬超,實際上許褚在和馬超的戰鬥中,氣勢上還是輸了一節。馬超不緊不慢很從容的打許褚,許褚則是脫光了衣服,明顯要比馬超打得更費力。

在對戰張飛的時候,許褚兩次被擊敗。一次是赤壁戰敗逃跑的時候,一次是許褚喝酒押運糧草,這兩次許褚都敗的比較慘。第一次是戰敗逃走,還算情有可原。第二次喝酒只是一個藉口而已,喝酒的張飛還能夠戰平呂布,假如張飛喝了酒,許褚最多也就戰平張飛。

許褚在早期的時候還戰平過徐晃,兩個人打了50回合不分勝負,這個結局也就說明,徐晃和許褚最起碼是同一水平線相差不大的武將。徐晃已經二十回合敗陣了,許褚再上去肯定也是敗退回來。如果這樣分析的話,關羽的武藝應該是在五虎上將中最高的。在對付馬超的時候,諸葛亮和劉備也說過:馬超武藝高強,需要請關羽來,才能夠斬殺他。假如說關羽的武藝比張飛和馬超更高的話,許褚不敢應戰文丑和顏良在邏輯上也就比較成立了。

除了小說中的情節決定了許褚不能戰文丑顏良之外,小說的創作環境也決定了許褚不可能出戰文丑顏良。《三國演義》的主要思想是擁劉反曹,像文丑顏良這樣的大將,肯定要讓劉備的武將來殺才最合適。假如讓許褚敗給了顏良,那麼就等於貶低了馬超和張飛,只有忽略掉許褚,才是最合理的結果。


鄧海春


關羽的武力值有三分之一是要藉助赤兔馬才能發揮,都知道關羽坐騎,誰知道許褚的坐騎叫啥?所以說單從個人武力值上來說,關羽打不過許褚,三國中有一個有名的規律,就是武功最高的都用來做領導的貼身護衛,也就是最後一張王牌!呂布是董卓的貼身保鏢,許褚是曹操的貼身保鏢,趙雲是劉備的貼身保鏢,所以說關羽和許褚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說心裡話關羽除了忠義以外,論武力值恐怕連張飛都打不過,還記得當時他們倆剛認識的時候有過一場較量,最後是難分勝負,劉備出現才給拉開的,他自己也承認不是三弟張飛對手,在曹營的時候親口對曹操說:我三弟張飛若在,在十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猶如探囊取物!能做到這點的除了張飛、呂布、就剩趙雲了,其他的都不行!











兔子代購


許褚遇到五虎上將單挑從來不慫,為啥碰到顏良文丑卻裝聾作啞,不敢應戰?



這提問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曹操原來的貼身護衛典韋,建安二年(197)已經戰死在宛城,而顏良,文丑與曹軍對壘是在建安五年(200),大背景是袁紹軍力佔據絕對優勢,曹操處於極度下風,在這種狀態下,不說袁紹的間諜,情報人員,曹軍內部也是人心慌慌,不少人雖然嘴上不說,心中都開始另打主意,此時,曹操本身的安全保衛,就十分重要。



三國演義中沒有明確說,顏良出戰時,許褚具體處於啥位置,但兩個最明顯的事實,使得羅貫中先生寫到這裡時,用兩段稍稍隱晦的故事,有意提升關羽武力,同時拉開其他猛將,包括許褚等人與關羽的距離。



這兩個事實:一是三國志中明確,顏良是被關羽所殺,羅貫中先生不能把這件事寫成另一個人;二是三國演義前面的故事裡,羅貫中塑造的第一猛將---呂布,也在建安三年(198)被曹操幹掉,這樣就必須加快關羽成長,提升步伐。當然斬顏良距離三英戰呂布的初平元年(190),已經過去十年,這期間關羽事實上的進步,可能也是很大的。



基於以上原因,羅貫中運用兩段描述,刻畫了關羽這一段巨大變化:第一,顏良出馬頭兩陣,先斬宋憲,魏續,這是原呂布部下的八猛將之二,接著,讓曾經與許褚五十合戰平的徐晃,出戰顏良,仍然叫顏良二十合打敗,這其中含義很明顯,表面看顏良武藝高於許褚徐晃,實質則襯托關羽;第二,在這之前,曹操打算收服關羽時,曾經讓曹操令許褚,徐晃左右兩路夾攻關羽,仍被關羽奮力殺退。通過這樣的渲染,後來關羽斬顏良,誅文丑就順理成章,不至於生硬轉彎,大師的文筆堪稱出神入化,恰到好處。



不過,話說回來,假如十年後呂布仍然活著,關羽,呂布在戰場再次相遇,很可能關羽一人就能把呂布幹爬下。這也不是憑空亂說,呂布曾經稱劉備賢弟,說明呂布比劉備,甚至比曹操年齡都要大。


有種說法是呂布死時47歲,那麼,190年三英戰呂布時,呂布約三十九歲,正是能打年齡,而當時關羽二十八、九,兩人有9-10歲差距,但最主要是184年黃巾大起義,自此亂世開始,關羽,張飛,劉備闖蕩江湖才五六年,且全在下面,層次低,見到的場面有限;而呂布則早得多,而且多在高層,見多識廣,包括武藝的歷練,也就條件更好一些。因此,當年三英戰呂布,才能打勝,十年後具有年齡優勢、進步很快的關羽,單挑打贏呂布,是完全可能的。



綜上所述,結論如下:顏良文丑臨陣時,許褚不是慫逼,而是因為雙方軍事實力差距,許褚負有更重要責任,一是曹操不會派許褚去對付顏良文丑,二是許褚本人職責也不能隨便顯擺能耐;關羽能斬猛將顏良,也不是偷襲的說法,而是經過多年曆練,成長進步,套用“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話,說明武藝這個過程耗時更長,更加熬煎人生。(1:31)


流譽後


《三國演義》中,每個武將除了自己練就的一身出眾的武藝之外,還各自都有自己獨門絕技。當與較強的敵手相持的時候,就會使出絕技,奇招致勝。


舉個例子,比如說猛將張飛,他的獨立絕技就是獅吼功,他已經練到了九重的功力,遇到了比較強的敵手,他就施展出這門絕技。例如與袁術手下的大將紀靈對陣的時候。

張飛“大喝一聲”
,就使用了獅吼功,嚴重干擾了紀靈的正常發揮,把他刺於馬下。



紀靈是很厲害的,曾經與關羽對戰,三十合不分勝負,他的武藝是很高的。但張飛放了大招,就把紀靈幹掉了。

其它一些武將也各有絕技,比如說黃忠是“百步神射”,典韋是“月光小飛戟”,夏侯惇的絕技就是“一目瞭然”神功。

那麼,袁紹麾下的大將顏良是什麼絕技呢?顏良有一身獨特的裝備,叫“炫目黃金甲”。這厲害了,與敵將對戰,他的金甲鱗片劇烈抖動,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出刺眼的光芒,瞬間就使敵人眼花繚亂,判斷失準,然後他就能瞅準破綻,發動攻擊。


所以顏良能夠憑此神技陣斬曹軍兩員勇將,還能在二十招內把徐晃打得落荒而逃。

那許禇也有獨門絕技嗎?當然有,許禇的絕招就是“裸體誘惑”。

許禇輕易不使用這個絕招,只有遇到勁敵時候才會施展。比如他遇到了馬超,本來他武藝並不如馬超,但許禇脫得精光,施展“裸體誘惑”的絕技,就能與馬超戰成平手。

但許禇這項獨門絕技有侷限性,只能用來對付馬超和趙雲這種小白臉子,(許禇曾經與趙雲三十合戰平)。當遇到了張飛和顏良這種大絡腮鬍子,就不頂用了。所以張飛就是許禇剋星,看到他赤身裸體,醜態畢露,大喝一聲,就衝過來了。張飛三次把許禇打跑,最後還一矛挑到他肩上,把他捅落馬下。

我們明白了,當顏良耀武揚威得時候,許禇是不敢上陣迎戰的,他的絕招對顏良不起作用。所以,他和其他曹軍將領一樣,“皆慄然”。

但關羽是不怕顏良的,因為關羽也有獨門絕技。除了赤兔馬快以外,他長著一雙丹縫眯眯眼,不收光,顏良的“炫目黃金甲”對關羽完全不起作用。

當關羽從坡上衝下來的時候,顏良正在麾蓋下乘涼,他發現情況不對,連忙抖動黃金甲,想亮瞎敵將的鈦金眼,但關羽那雙丹縫眯眯眼根本就不收光線,一下就衝到面前了,顏良再想抵抗就來不及了。
就這樣,河北四庭柱之首,猛將顏良就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一命歸西。


饞嘴肥貓鏟史官


真實的歷史上,許褚從來都沒有慫過,之所以沒有迎戰顏良和文丑,是他根本沒有機會,因為他要貼身保護曹操。<strong>

公元197年,由於曹操太色,霸佔了降將張繡的嬸嬸。張繡同學惱羞成怒,立即反叛曹操,殺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情況危急之下,曹操的貼身護衛典韋獨自斷後,擊殺叛軍多人,為曹操跑路爭取了時間,但是典韋最後寡不敵眾而亡。

典韋死掉過後,許褚主要負責曹操的警衛工作。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爆發。

許褚作為曹操的貼身護衛(相當於大內護衛兼警衛師師長),職責所繫,許褚不可能遠離曹操,親臨前線。

所以,當時曹操派出的先鋒是張遼和關羽,讓他們與顏良作戰,以解白馬之圍。

在兩軍交戰的過程中,關羽看到了河北名將顏良的旗號,立即策馬衝鋒。殺開一條血路,於萬軍之中,取顏良首籍。

看到主帥都被殺雞一樣給殺了,袁紹的軍隊被嚇破了膽,作鳥獸散。白馬之圍遂解。

這時的許褚正在曹操身邊護衛,根本沒有機會上戰場單挑顏良的機會。

解了白馬之圍後,曹操遷徙當地的民眾,沿河向西而行。

袁紹馬上派出大軍追趕曹操,追兵趕到延津以南的時候。

曹操讓500多騎兵解鞍下馬,作散兵遊勇狀,同時在路邊丟棄了大量的輜重財貨。

文丑和劉備帶的5000多騎兵根本沒把500多個曹兵放在心上,反而是看上了眾多的輜重財貨。

有錢不搶是傻瓜!不搶白不搶!

這5000多騎兵立即分散開來,四下搶奪財物,而沒有優先解決這500多曹兵。

曹操看到機會來了過後,命令著500多騎兵上馬,突然攻擊已經星散的5000多袁紹騎兵。

袁紹的數千騎兵措不及手,被打得大敗,而文丑則死於亂軍之中。

《三國志》裡面並沒講文丑究竟是在誰的手上,如果文丑死於任何重要將領之手,歷史上都應該有濃墨重彩一筆,可見當時文丑極可能是死於亂軍之中,這筆軍功最後也成了一筆糊塗賬。

當時,許褚肯定是阜陽曹操的身邊,不大可能親自上前擊殺文丑。

所以說不是許褚慫,而是許褚要貼身護衛曹操,根本沒有上陣迎戰顏良文丑的機會!


一丹流青


方圓論壇觀點!

許褚,字仲康。典韋之後曹操的首席保鏢。同時也是曹魏陣營第一猛將。曹操稱許褚為“吾之樊噲也”可見許褚有多麼猛。而且許褚曾多次救了曹操的性命。建安十六年,曹操討伐韓遂馬超等諸侯,曹操在渡河的時候遭遇馬超領兵前來劫營。眼瞅著曹操就要命喪當場。這個時候許褚趕過來扶著曹操登船逃跑,他左手用馬鞍擋箭,右手推船渡河,最終許褚身中數箭,但是卻平安把曹操護送過河了。由此馬超驚歎許褚的勇武。



而許褚之名傳天下也是因為馬超的緣故。有一次曹操和馬超,韓遂在陣前談話,馬超仗著自己武力強盛想要偷襲曹操,但是又畏懼許褚的武力。於是就問曹操,你的虎侯在哪裡。曹操用手指了一下旁邊的許褚,許褚怒目而視馬超,馬超畏懼不敢在想著偷襲了。正是因為馬超問虎侯,虎痴之名才名傳天下,被人所熟知。


就連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都評價許褚稱“天下瓜分漢欲忘,四方豪傑盡鷹揚。葛陂許褚投降後,自此何憂呂布強”羅貫中認為許褚之強可比呂布。這也從側面誇讚了許褚武力強大。

顏良文丑乃是河北名將。並且還是袁紹帳下最厲害的武將。武力值顯然不會太低。顏良曾與徐晃交戰20回合戰敗徐晃。曹魏陣營眾將皆膽寒。因為許褚曾與徐晃交戰,50回合不分勝負。顯然顏良武力值在許褚之上。而文丑武力值也不低,文丑曾經射翻張遼,擊敗過徐晃,還和趙雲大戰60回合不分勝負。就以徐晃做為例子。可見顏良文丑都比許褚要厲害。


所以許褚遇上顏良文丑沒有出戰也就情有可原了。而歷史上關羽斬顏良誅文丑,完全是帶有偷襲的性質。而正史中顏良是被關羽殺死,而文丑是死於亂軍之中。再有許褚之所以沒有出戰,一方面是認為自己不是對方的對手。另一方面是他明白曹操的心意。當時劉備敗逃之後曹操估計劉備最大的可能就是跑到了袁紹的那一方。如果關羽殺掉了顏良文丑那就徹底和袁紹結仇了,而且袁紹還可能怪罪劉備,這簡直就是一舉兩得。

由此可見顏良文丑的實力被嚴重低估了。而且顏良死的也挺冤的。被關羽仗著馬好偷襲而死。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那是三國演義為了給關羽留戲份而已!真實歷史上斬殺顏良的雖然是關羽,但是砍死文丑的人卻是于禁。顏良死於白馬津戰役,這場仗是由徐晃指揮的戰鬥,當時關羽由於剛投靠曹操並沒有被安排作戰任務,但是由於關羽跟徐晃私人關係交好便以私人身份擔任軍事顧問隨軍出征,並在戰仗當中單人獨騎衝入陣中,打了顏良一個措手不及,被關羽直接劈下馬並斬首。這也是襄樊戰役的時候徐晃感激關羽的主因。

文丑則死於孟津戰役。當時袁紹與曹操對峙在白馬,而袁紹派文丑帶兵搶灘登陸孟津為的是攻擊曹軍側後。當時文丑領兵三千,孟津守軍只有一千三百人,文丑本有機會獲勝。但是于禁請纓出征救援孟津,曹操便從虎豹騎中均出七百騎給於禁,于禁帶領部隊衝散了文丑的部隊並與孟津守軍裡應外合擊敗文丑。由於被大河所阻,文丑部隊背水而戰無法撤退,最後被于禁軍打一個全軍覆沒,文丑也被亂刀砍死。演義為了襯托關羽的神,故意把這些戲份給關羽。

由此可見,這兩場戰爭都是由偏將打的局部戰爭,曹操並沒有親臨前線戰場,許褚屬於曹操的貼身侍衛隊長,曹操沒有到的地方許褚自然不會到場,也就沒有機會展現自己了。


優己



許褚面對五虎上將,敢單挑從來不慫,為什麼遇到顏良、文丑卻不敢迎戰?

既然是“演義”問題,那我們就拋開正史,從“演義”來分析這個問題;

許褚的實力,自然不用多說,曾大戰典韋,從辰時戰至黃昏,都沒有分出勝負;大戰西涼猛將錦馬超,兩百多合,同樣不能分出勝負;這兩戰,足以證明許褚體力充沛,且武藝高強;能與馬超戰平,至少說明許褚有五虎實力;

那麼!許褚既然有五虎實力,為何獨獨不敢單挑顏良呢?

白馬之戰,袁紹遣顏良為先鋒大將,獨自領兵進攻白馬;顏良本來是袁紹帳前的第一名將,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就常常聽袁紹提起顏良、文丑之勇;曹操對顏良,多少都有幾分忌憚;

而且曹操方,就兵力來說,只有五萬先頭部隊,為顏良的一半;如果貿然遣大將迎戰,萬一輕敵被斬,損失就大發了;

曹操只聽過顏良的名聲,並不清楚顏良到底有多少本事;所以,他乾脆找一個無關緊要的將領,出去探探虛實;——這個人就是宋憲,原呂布手下八健將之一,剛投降曹營不久,就算宋憲被斬,也不影響大局;

他沒有讓將領們自告奮勇,而是用點將的方式,指名道姓要宋憲去迎戰顏良;

宋憲出馬,三合之內,就被顏良斬殺了;曹操吃了一驚,感嘆道“真勇將也!”;

這時魏續見同伴被殺,主動請纓;要與顏良決一死戰,為宋憲報仇,結果被顏良一合斬於馬下;

這兩人的死,讓曹操以及眾將,都深知了顏良之勇,絕非浪得虛名;此時在讓心腹大將出戰,就不至於輕敵了,就算打不過顏良,也不至於被斬殺;於是曹操問“誰敢出戰”,徐晃第一個站了出來;


徐晃為曹操心腹猛將,曾與許褚大戰四五十合不分勝負,實力非同小可;曹操一看是徐晃,比較放心,便令徐晃迎戰顏良;沒想到徐晃出馬,也不濟事,只二十回合,就敗回了本陣;

此時,曹操方大將見狀,眾皆慄然;哪個還敢上去找死!

許褚當然也不例外,他與徐晃兩人打過,實力處在伯仲之間;現在徐晃都敗得如此狼狽,許褚沒理由再上去觸這個黴頭;他顯然清楚,自己的實力,不足以戰勝顏良;即便不被顏良斬殺,被顏良二三十合打敗了,面子上也不好看;

所以,許褚不敢上去挑戰顏良,因為他沒有擊敗顏良恩把握,甚至連打平的把握都沒有!!


愛尚文史


許褚面對五虎上將,敢單挑從來不慫,為什麼遇到顏良文丑卻不敢迎戰?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裡面,有著許多能力出色的將才們。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五虎將,指的就是關羽,馬超,趙雲,張飛,黃忠等人,在整部書中,他們就是那種能力極為出眾的高手。都知道,五虎將是幫著劉備的人。但是曹操手下同樣也有能力很出色的人才,就比如說許褚。許褚的名氣雖然不如五虎將那般大,但在作者的筆下,他是那種具有很多優良品性的人物。他最重要的2點優點,一是忠心,二是有勇氣。只要熟讀過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人,或者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那應該就知道,他算是曹操身邊的第二保鏢,曹操的第一保鏢應該算是典韋。



一直以來,許褚對於曹操都是忠心耿耿,好幾次的捨命救他,好幾次都為他奮戰前線。而他做的這一切,曹操也是看在眼中的,因此在曹操心裡,他算得上是最為被信任的心腹之一。除了忠心是許褚的亮點之外,他的勇氣和戰鬥力也是很強的亮點。要知道,五虎將中有4個人都被他單挑過。五虎將中每一個人都是一頂一的高手,而他敢單挑這麼多人,可見自身功力是很了得的。他曾經和趙雲對戰之時,整整30個回合也不落下風,最後打成了平手。他還曾經以醉醺醺的狀態去和張飛對戰,可見其對自身能力有多麼的信任了,也可見得他的勇氣有多大。他還和馬超作戰過,兩個人曾打了200多個回合,也是沒有分出個輸贏來。最後來說一下他和關羽的作戰,當然他要比關羽弱上一些,因為當時關羽是1挑3,都還能將對戰的三人殺退,由此可見,許褚在作戰上要比關羽弱一些。



我們先不去糾結許褚的勝負,至少從他敢單挑這些人的行為,我們也能看出,許褚是一個膽色出眾的大將。可就這樣一位勇氣上佳的人,在面對顏良以及文丑這兩個人時,卻突然膽小起來,不敢去應戰了,你們覺得這可能嗎?當然是不可能的了,其實許褚不是不想出去打,主要是曹操下了命令不讓他去。剛說了,他是忠心至上的人,所以面對自己的主公下達的命令,他當然就不會去違抗了。



在當時,第一次是顏良帶兵出戰,他們這一次來可是氣勢洶洶的,將曹操派出去的兩位大將都給殺了。如此一來,曹操這方的陣營當中已經沒有可派大員,此時許褚是想要去的,可曹操捨不得。因而最後他去找來了關羽,那時候關羽是降漢了,但是沒有降曹,但面對這樣危急關頭,曹操去請他幫忙之時,他也並沒有推脫。領了兵器就出門應戰,最後果然沒讓人失望,他取下了顏良的首級帶回來。

顏良去世之後,袁紹這邊才派出了文丑,曹操又是先派了兩名大將出去對戰,結果這兩人都敗了。可是曹操仍然沒有派出許褚,還是去請了關羽幫忙,這才使得敵軍被擊退了。所以說來,不是許褚膽小不敢應戰,只是因為軍令無法違抗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