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妹創作國家藝術基金大型油畫《帕米爾春曉》評述

帕米爾高原作為扼古代新疆通中亞和南亞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古稱蔥嶺,是古代中國和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絲綢之路之必經之地,是古絲綢之路上最為艱險和神秘的一段。當地有一民謠: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雨淋頭,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臘月開頭。由於地勢高寒,行旅艱險,因此高原上的塔吉克族生存條件極為艱苦。十八大以來,採取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支持新疆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關心新疆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和各族的幸福安康,不斷改善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金妹創作國家藝術基金大型油畫《帕米爾春曉》評述


《帕米爾春曉》 400×200cm 布面油畫 2018年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金妹基於自身對新疆的經歷和感受,創作了大型油畫作品《帕米爾春曉》作品寬4米,高2米。《帕米爾春曉》自2016年立項獲批國家藝術基金立項資助,歷時兩年精心準備,反覆調整,潛心創作,採風調研,於2018年12月順利完成。作品的宏大氣勢彷彿使人行走在帕米爾高原的廣袤土地上,置身其中、身臨其境。畫面中藍天白雲青草地鋪滿春的氣息,蒼茫雪山綿延林立傳來遠古的迴響,沉浸於高原風光的注意力很快被一輛巨型滿載的六輪拖拉機吸引,四位形態各異的塔吉克女性帶著小孩或收拾行囊,或張羅衣物,像是準備春天的出行。鬆弛有度的繪畫語言如同一位金牌導遊給旅客娓娓道來引人入勝的異鄉風情。

金妹創作國家藝術基金大型油畫《帕米爾春曉》評述


《帕米爾春曉》(局部)

作品《帕米爾春曉》的創作源於作者金妹曾於2010年初作為第六批援疆幹部,掛職新疆藝術學院美術系副主任和戲劇系副主任期間,在教學工作之餘用近兩年的時間,深入新疆各地採風寫生,足跡遍及大疆南北東西的多年素材積累。在作者眼裡,他們的美是那種宛如隔世古老遙遠樸素的幽美,他們擁有歐羅巴人種俊朗的骨架,深邃的眼眸,以及高原民族特有的深褐膚色,而最吸引作者的是塔吉克姑娘們,那一抹高原紅,一襲紅妝,映襯在藍天白雲雪山之下,奼紫嫣紅,飽滿壯麗!這所有的美感動作者並觸及心靈,最終觸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 2011年,作者在塔什庫爾幹採風寫生、收集了大量珍貴資料,為作者的藝術創作開拓了新的視角,也為後來的大量新疆題材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金妹創作國家藝術基金大型油畫《帕米爾春曉》評述


《帕米爾春曉》(局部)

金妹教授曾經留學俄羅斯美術學院5年學習油畫和大型繪畫,獲博士學位,回國後又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師從著名畫家杜大愷先生,受到了嚴格的學院訓練,積累了豐富的大型繪畫的造型語言經驗,《帕米爾春曉》以現實主義寫實的表現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真實感人,並融合中國藝術特點在趣味和意象上下功夫,追求敦實、樸拙、大氣的美感。作品真實展現塔吉克一家人在今天的幸福生活。畫面橫幅構圖,以弧線和水平線為主線,體現主題意境的寧靜與安詳,母子慈愛,和平幸福。畫面構成借鑑中國傳統人物畫的空間構成範式,根據畫面需要,拋開焦點透視,以觀看的視點徐徐展開,借“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挪移至畫面大背景,取長弧線形的外輪廓層層推進構成遠景,在藍天白雲輔襯下,雪山聖潔高遠,統攝住整幅作品的格調,也彰顯畫作的精神指向;畫面遠景(地平線)和中景(拖拉機)呈現層疊水平線形,置兩側的人物、投影、麻繩等斜直線形交織打破水平線,使得畫面生機盎然充滿活力;近景是畫面重點,表現人物主體,分三組,構成強中弱三個節奏,車前方三對年輕美麗的母親帶著孩子,視線的最中心組5人,描繪了2位母親為3個兒女添衣送行的場景,或俯身,或站立,高低錯落,虛實相應,形式、節奏、韻律等等藝術語言都在抽象的形式和韻味中展現;畫面左側懷抱幼兒的母親站立送別,右上方祖孫坐於拖拉機行囊之上,人物之間眼神和肢體的相互交織關聯,依依離別之情難分難捨。特別是精心安排了一輛大型六輪拖拉機橫構於整幅畫面,貫穿在女人和孩子背後,以金屬工業感的硬朗平衡了女人孩子們的柔性,增強了畫面的現代感和時代氣息,與帕米爾高原塔吉克族特殊的風土人情,形成鮮明的對比,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金妹創作國家藝術基金大型油畫《帕米爾春曉》評述


《帕米爾春曉》(局部)

美術作品語言的呈現是基於時代審美精神而產生的,是對時代文化的折射和反映。通過對美術作品語言風格表現的研究,可以對不同時代的歷史、文化、社會、宗教等做出學理性判斷,有助於深入研究文化表現的時代特徵。當下,在多元共生的文化背景下,中國傳統美術創作面臨多重機遇和挑戰,堅守傳統語言表現和融合西方創作理念成為長期難以分野的創作形態。中國傳統美術表現語言需要實現新的突破,以適應新的時代的社會需求和文化表現上的對稱。美術語言的構建成為時代審美需求的必然。

金妹創作國家藝術基金大型油畫《帕米爾春曉》評述


《帕米爾春曉》(局部)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十九大報告中指明瞭中華民族的未來發展方向。作者作為一名高校教授和藝術家,雙重使命,任重而道遠,必須緊緊貼近時代前行的脈搏,創作出更多謳歌人民不愧於偉大時代的作品。

金妹創作國家藝術基金大型油畫《帕米爾春曉》評述


《帕米爾春曉》(局部)

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如果沒有體積、比例、色彩的學問,沒有靈敏的手,最強烈的感情也是癱瘓的。”雕塑如此,繪畫亦是如此,正因為畫家對塔什庫爾幹、對新疆的濃郁感情和爐火純青的繪畫語言讓《帕米爾春曉》給人以明朗的美感、豐沛的力量和火熱的希望。

金妹創作國家藝術基金大型油畫《帕米爾春曉》評述


金 妹: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術傳播研究所副所長;清華大學博士後校友會藝術專委會副會長。2004年畢業於國立莫斯科工藝美術大學大型繪畫系,獲博士學位;2005年選派赴巴黎國際藝術城研修;2007年出站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後工作站。2010年至2011年援疆掛職新疆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2011年獲第六屆新疆自治區“教書育人”先進個人。主持國家及省部級多個科研項目:國家藝術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文化部文化藝術研究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學術論文發表於《莫斯科工藝美術大學學報》《美術觀察》《學術界》《美苑》《藝術百家》《中國文藝評論》《清華美術》等重要期刊50餘篇。出版專著:《生命藝術的自我展現》《寬容與超越——法國當代高等美術教育縱橫談》,《青島世界園博會 彩墨卷 金妹作品集》。主編生命藝術現象學探索叢書《飛天夢地》《寄情望春》《曖曖依依》《天待自然》。發表美術作品200餘幅於《人民論壇》《中國文化報》《中國經濟報》《人民藝術家》《美術》等期刊雜誌;電視專題片《這就是生活—畫家金妹》於央視旅遊衛視播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