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有一個一遇到孩子耍賴不聽話就大聲責罵孩子的媽媽是怎麼樣一種感受?

kdx_


孩子上一年級了,開始識字、認識拼音,每一天的作業都要媽媽陪在身邊寫,有句話叫“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一點都不假。

我自認原本是很有耐心的媽媽,幼兒園期間和孩子過的很和平很快樂,但自從上了一年級,每次輔導作業都是以耐心開始,以怒吼咆哮結束。

這是常態,而且沒有常輔導孩子的人不身在其中是體會不到的。

到某些時刻,真的特別難控制住自己。雖然每天都在反省,但大聲責罵也是有的,每次做完作業很晚了,洗洗躺在床上,我又忍不住和她道歉,抱抱她親親她。

我女兒平時很調皮的那種,就是寫作業你必須在身旁,你剛走開讓她自己寫會兒,她就跑去玩了。所以我有時候是真的是忍不住責罵。每當過後我道歉了,說愛她的時候,她都會抱抱我,說媽媽我也很愛你。

當然我深深反思了自己,數次立志改正,到了下學期,孩子認識的字多了,寫作業也習慣了,就好多了,基本沒有那麼煩躁過了。這樣的應該可以隨著孩子能夠獨立,加上媽媽的自我認識反省,就改正掉了。

往遠處想想,陪孩子寫作業,孩子在身邊調皮,也就這麼幾年,慢慢孩子的重心就轉移到學校、朋友上去了,到了孩子一年到頭就寒暑假能回家,還總是在家裡待不了幾天就出去找朋友玩的年齡,你想讓她坐下輔導她作業也沒有機會了。

當然這個問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回答的,有這樣一個愛責罵的媽媽孩子心裡一定很傷心,很痛苦,但希望她應該知道是因為自己的耍賴不聽話,也能體諒媽媽的苦心吧。兩個人互相理解互相進步,等孩子長大了,媽媽老了,兩個人的關係自然會隨著時間和解掉。

同時,如果媽媽一直責罵孩子不能自我認識反省,孩子的性格肯定也是會受到影響的。我相信絕大部分的媽媽心裡都是愛孩子的。互相理解慢慢進步吧!

以上回復純屬個人體會,不包括那種奇葩的無緣故責罵孩子的父母。


我是年若


媽媽很無能。不懂得怎麼樣才能教育好孩子。我小區前面一棟樓的一位一年級的媽媽就是這樣。晚上8點半在樓下大聲地訓斥兒子。我實在聽不下去。下樓去問了一下為啥這麼晚了還不去睡覺?她說要讓孩子跑步這個是學校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完成,不肯跑。我就給男孩說。我不相信你不肯跑。說他很乖不會連跑步都不會。他就乖乖聽話的去跑了。等他跑遠了。我就批評這位媽媽,今天是星期天,為啥不讓他白天完成?8點半一年級學生應該上床睡覺了。你現在讓他跑步,一身汗。很興奮,又要回去洗澡才能睡。這樣要折騰到9點半才能睡,是惡性循環。另外,罵孩子再好別在外面。讓孩子一點面子都沒有。關門在家裡好好講。這樣等他長大會懂得廉恥。


蕾蕾283831526


什麼感受,說說我吧,我的媽媽就是這樣,做什麼都要按照她的心意來,髮型,衣服,交的朋友,一不對就大聲責罵,高中畢業那年夏天我穿了一個吊帶背心,她直接罵我妓女。平時大罵小罵就算了,根本不會跟你好好說話,正經該教的東西她都沒有教我,第一次來例假,滿褲子血,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是不是生病了,是家裡的服務員告訴我要怎麼做。第一件內衣是上高中時候別人笑話我跑步難看,朋友告訴我需要穿內衣,才自己去買的。很多很多,什麼事情都是自己琢磨,上大學每個月扔給500塊錢算完事。高中時候得了抑鬱症,前幾年才好一點。到現在了也是動不動就罵,我連話都不敢多說,嘴上不說,但是心裡就很害怕。

我曾經說過,我覺得我長這麼大沒吸毒沒犯罪僅僅只是抑鬱簡直是個奇蹟。家裡每天大吵小吵不斷,有時候我就晚上不敢睡覺,坐在他們房間門口,聽聽有沒有吵架,特別怕她傷害我爸爸。爸爸有心臟病,剛做完手術她又吵架,坐在爸爸的胸口跳,坐在頭上跳,根本不考慮他是個病人。現在爸爸中風偏癱了,她也不管,扔給保姆就完事。

說說影響,我現在的性格就是標準的討好型人格,說話做事前總在考慮別人會不會生氣,很害怕哪裡做不對就讓別人討厭了,而且很自卑,覺得自己哪裡都不好,所以,大人的斥責對孩子們的影響是一生的,孩子會很委屈,當時看著沒事,慢慢的就看出來了。但是你永遠想不到你的孩子會有多愛你,我雖然很討厭她的做事方法,對我的態度,但是我依然愛她,只是,放在心裡,不敢說給她聽,怕她又說我假惺惺。


沉52338391


體驗不是特別好,可謂是兩敗俱傷。誰也不開心。分享一下自己感受。沒有孩子的時候,誰不是精緻的小女人,跟老公撒嬌,十指不沾陽春水,沒有柴米油鹽,包裡沒有尿不溼,溼紙巾,好治療,奶粉。包裡只有鏡子口紅化妝品錢包。那時候老公眼裡只有自己。現在什麼情況,說起來都扎心,誰不是兩眼淚汪汪😔😔。

有了孩子以後,孩子衣服要手洗,還要給孩子做健康輔食。給孩子擦屎擦尿,每天晚上給孩子餵奶,從此以後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為了孩子天熱出不去,天冷在家冬眠。要嚴重冬天孩子容易積食我也動不動積食。唉,帶孩子怎樣女人最有發言權,此處省略幾千萬個字…………就這樣你告訴我女人怎樣心情好,還敢提出這樣的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想要女人不對孩子大吼大叫,只能爸爸多多參與,要不就是熬,孩子大點就好了,很無奈吧。




梓fei


我從小很皮,經常讓父母恨得牙癢癢又拿我沒辦法,我皮的時候在他們眼裡我是撿來的,我聽話的時候則是親生的。有次我跟媽媽說,難怪你對我這麼兇,老是責罵我,原來我是撿來的,你不是我媽嗎.......把媽媽給氣哭了。我一直也在反思,為什麼我總是皮,好像是天性似的,但有一點我是清楚的,當我皮的時候,只要父母責罵我我就會更皮更不聽話。孩子不聽話時,父母很多時候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的,就像我皮的時候,一旦被另一種激怒的形式激發頑皮的本性就會不受控制的將事情挑大。久而久之,父母和孩子之間彷彿形成了一種共識,遇到問題就用爭吵的方式解決。都是家人,習慣了覺得不以為常,可是如果孩子在童年未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心裡會落下陰影的。我小的時候就經常想,如果長大後我也成為一個父母,我絕不能以這種解決方式去對待我的孩子,不知道有沒有和我同感的。


尢點


孩子會痛,會難過,會反抗,會想著逃離。

孩子耍賴,是得不到什麼,所以採取的一種特別方式吧。

孩子不聽話,哪有孩子天生就會聽話的呢?

有時候自己孩子不聽話,我就吼他,再不聽話就把你賽回到肚子裡去。

那個時候孩子才5歲,跟我辯解,哪有孩子不怪的?你要是攤上那個大晨(他幼兒園特別好動愛打人),更得鬱悶,還不如我呢。

瞧瞧,真是親生的啊。一口老血堵在胸口,無處發洩。

每次,我生氣的時候,孩子也是哭,更是鬧,誰也沒個好臉色。

記得孩子不愛刷牙,就是不聽,耳提面命好多次也是不聽,跟他說,不刷牙會牙齒長蟲,牙齒會爛,都不行。

家裡人也不配合,有時睡覺特別晚,也就隨孩子不刷牙了。

直到孩子牙齒出現黑點,黑點漸漸成片,那叫一個難看。

這個時候,我還是又吼又威脅,聲音大的能把樓頂掀翻,就在每天早晚刷牙的時候。

可孩子還是我行我素,說他牙齒難看,他就不笑,笑也不漏齒。真是頭疼。

可是還得一個勁跟自己說: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

還是得管啊。

帶他去看了牙醫,牙醫說,必須好好刷牙,不然牙齒就壞掉了。巧合的是,正好有一顆牙齒快4個月沒長出來了,醫生說,再過一個月,不長新牙,就得做個小手術,豁開。因為拍片之後,看到牙齦緊緊的包裹著牙齒,已經快冒出來了。

所以,我偷偷跟醫生說,孩子不愛刷牙。醫生說了,換個電動的牙刷。而且把孩子拉到身邊說,必須刷牙,不然新牙長不出來的。

回家後,立馬買了一個兒童電動牙刷,我又做了一個“牙齒變白”計劃表。每天早晚刷一次,畫一個笑臉,一次不刷,畫一個哭臉。

攢夠21個笑臉,帶他去買樂高。

每次孩子不想刷,我就拿醫生的話來激勵:不刷牙,再過一個月,那個新牙長不出來就要做手術的。

孩子就乖乖地去刷了。

也是巧,真就一個月,那顆牙齒長出來了。孩子還挺高興,笑著說,果然刷牙管用。

哎呀,就是這樣,自己孩子,自己得學著找對辦法教育孩子。

不然呢,不然呢,親生的,親生的。


我是大小象


我覺得首先媽媽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孩子越耍賴越不聽話,媽媽要越冷靜。

這個時候可能媽媽會說:看到他那個樣子,脾氣就上來了,忍不住。

我自己的孩子今年一年級,孩子總會有調皮的時候,我之前也和您一樣,脾氣上來了,就對孩子大吼大叫,老公責備我,我也總是找藉口說忍不住。但是當我自己在反思自己的行為時,發現自己不是忍不住,而是因為自己面對的是孩子,吼過了自己舒服了,孩子嘛一會就原諒自己了。如果真的是忍不住,那為什麼我們在公司,在領導面前,在難搞的客戶面前,多生氣都能忍住,對他們客客氣氣,恭恭敬敬的。所以不要再給自己找藉口說忍不住。

深呼吸,調整心態,慶幸孩子不聽話耍賴在自己面前表現出來,作為母親,我們要看到這個表象的行為來思考孩子行為後面的問題。為什麼會耍賴,為什麼會不聽話,多問幾個為什麼,幫助孩子糾正自己的行為。孩子的這些行為是不是和自己平時的管教有關係。我是一直覺得,孩子就是父母的複印件,孩子的問題我們要反思平時自己的言談舉止。加油吧,寶媽。


凌昕躍


整天有一個一遇到孩子耍賴不聽話就大聲責罵孩子的媽媽是怎麼樣一種感受?

東東今年5歲了。媽媽是職場女強人,能力出眾,工作出色,對東東也寄予了厚望。

在東東三歲的時候,爸爸由於工作原因被調到外地工作,所以照顧教育孩子的任務,主要就落在了媽媽身上。

媽媽也是費盡心思,給孩子吃最好的食物,買最好的玩具,上最好的學校。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超過爸爸媽媽,過上自己的理想人生。

媽媽對東東要求非常嚴格。只要孩子稍有不聽話,就大聲責罵孩子,有時候近乎歇斯底里。東東被吼的眼淚在眼睛裡打轉,也不敢流出來,硬生生的給憋回去。

逐漸,東東發生了一些變化。以前的他聰明活潑好動,見到不認識的小朋友都主動打招呼。但是現在的東東,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了,也不跟同學一起玩了,別人叫他,就是小聲的回應一下。

有時候,東東晚上睡覺會哭,甚至哭醒。膽子也變得越來越小。老師跟媽媽說你家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去找醫生看看吧。媽媽也感覺到了不對,沒辦法只好帶孩子去看了心理醫生。

醫生詳細詢問了具體情況,並著重問到,平時對待孩子的錯誤媽媽是怎麼做的,媽媽具實回答。醫生跟媽媽說,以後不要再吼叫,責罵孩子了,你的孩子心理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傷害。

媽媽後悔不已,本來想培養優秀的孩子,沒想到卻傷害了孩子。

總是被責罵,吼叫的孩子,會變得怎樣呢?

1,孩子變得膽小懦弱,自卑,內向。

總是被責罵的孩子,做事會畏手畏腳,什麼都不敢做,害怕出錯。

精神經常處於極度緊張的狀態,變得內向,不愛與人交流。

孩子會變得自卑,自我否定,不自信。不敢直視別人的目光,生活的小心翼翼。

2,讓孩子更加叛逆。

如果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責罵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

我們現在經常會在媒體的頭條看到,某某孩子因為與家人吵架,離家出走;又或是某某孩子被家長責罵後跳樓,跳橋等。

這些讓人深感痛心的案例再一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3,孩子容易養成暴躁的性格。

長期被責罵的孩子,容易出現暴躁的性格。遇到一點小事就會大吵大鬧,甚至出現暴力傾向。

媽媽的責罵會讓孩子認為這是處理問題的方式,他會效仿。當他遇到問題時也會用類似的方式對待。

4,孩子與媽媽關係緊張,親情淡薄。

媽媽的責罵會讓孩子認為你不愛他,甚至你嫌棄他。孩子也會疏遠媽媽,甚至討厭,怨恨媽媽。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說,打罵孩子可能會解決眼前的一個小問題,卻給孩子的成長留下大隱患,創痕會伴隨孩子一生。 暴力教育能使孩子變得順從,不會使孩子變得聰明和懂事;能讓他們變得聽話,不會讓他們變得自覺和上進——暴力教育能得到暫時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兒童整體的墮落和消沉為代價的。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


面對孩子耍賴不聽話,媽媽應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1,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冷靜對待。

孩子無理取鬧,媽媽當然很生氣。這時媽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衝動是魔鬼。任何時候控制住自己的脾氣,才能想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2,講明道理,堅持原則。

比如孩子看到超市的一個玩具,就要買。媽媽說,你最近剛買了一個玩具,不能再買了。

孩子就開始哭鬧,見哭鬧不管用就開始就地打滾。

這時候媽媽不要理會他,也不要責罵他,任由他鬧就好了。孩子最後發現都不管用,也就只好乖乖跟媽媽回家了。

事情很容易就解決了,而且孩子以後也不會再提這件事。



3,耐心對待,多鼓勵孩子。

媽媽衝孩子發火,很多時候是因為著急,沒有耐心。當你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時,就讀一讀下面這篇文章: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 ……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他彷彿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平等對待,多鼓勵孩子。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3, 媽媽多學習育兒知識。

我們升學需要考試,工作需要培訓,開車需要考駕照。唯獨做媽媽不需要任何的培訓,考試。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媽媽,也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

孩子不聽話,我們可以有很多解決的辦法,既能解決問題,又能讓孩子從中成長。打罵是教育中最壞的辦法!


青藤上的雨滴


整天有一個一遇到孩子耍賴不聽話就大聲責罵孩子的媽媽,會是什麼感受?

同樣為人父母,更作為一個教育者,只有一個感受:難受!

1. 對孩子的處境感到難受:多可憐的孩子,媽媽根本不知道他想要什麼;

2. 對孩子母親的行為難受:除了責罵之外,她已經沒有任何辦法應對孩子了;

3. 對孩子的家庭氛圍感到難受:這孩子的家,應該一天到晚都是充滿著聲嘶力竭的責罵聲,估計孩子他爹很快就受不了想到回家就煩了吧;


孩子為什麼要耍賴?他只是在用一個錯誤的方式,企圖吸引母親的注意,並且跟母親爭奪控制權;

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因為媽媽的責罵讓他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有效的,有效的引起母親的關注,有效的激起母親的怒氣,並且有效的讓母親進入了權斗的全套,更重要的是,孩子贏得了他想要的結果,這個結果反過來又加強孩子的不聽話。


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在於讓孩子聽話,而是得讓母親明白她正處於一個惡性循環的旋渦中,被孩子操控著一切。


科學育兒100問


對孩子來說,媽媽的大聲責備肯定會讓他內心很害怕,本來是自己最親近的人,但是卻經常對自己大喊大叫。

孩子耍賴不聽話,這是孩子還不能理解一切,不能理性的表達,只能以這種感性的、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當然,孩子的這種表現也是跟家庭教育息息相關的,如果孩子偶爾有這種變現,還是可以接受的。可是如果,孩子一遇到問題就是撒潑打滾,那父母就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對於媽媽來說,如果自己是這樣的一個媽媽,其實自己內心應該也是很奔潰的吧,工作上有壓力,家庭裡有瑣事,還要教育“熊孩子”,這些本來就讓人很頭大了。

如果自己的孩子特別是表達自己的訴求是以撒潑打滾的形式的話,相信很多家長的第一心理反應就是“炸了”。但是為什麼有些家長會耐心的跟孩子溝通,而有的家長會直接大喊大叫,這就是教育方式的不同。

如果家長遇到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可以採取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冷處理”,就讓他在那裡繼續,不去理睬他,當孩子覺得這種方式沒有效果的時候,他自己就會停下來。

另一種方式是可以跟孩子溝通,這種情況適用於孩子提出的要求你認為對孩子不好,這時候你可以跟孩子溝通,給他講清楚為什麼這不適合你。孩子雖小,但是有些道理還是可以聽得進去的。

切記,如果作為家長一遇到這種情況就自己陣腳就亂了,開始大喊大叫,那不僅會讓自己更累,還會給孩子帶來很不好的影響。

總之,先讓自己靜下來,在等孩子靜下來,再去溝通,這樣雙方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