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什麼人都會寫詩又發表詩歌,你怎麼看?

窗外的白楊


目前看來,現在確實是一個全民皆詩的時代。


一是因為為了讓詩歌走向大眾,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些詩人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下半身和口語詩運動,詩歌創作的門檻大幅降低,有些人不無戲謔地說,只要你會分行,就能寫詩。


二是隨著教育的普及,民眾素質的提高,詩歌再不是士大夫與某些知識份子吟風弄月的玩物。隨著我國國力的強大,在向外來文化取經的同時,越來越多的認識到優秀的民族更需要繼承本民族的傳統文化,而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詩歌傳統的國度,建立文化自信,詩歌無疑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全民寫詩促進了詩歌的繁榮,但是不一定就真的能寫出好詩。有一個例子是大躍進期間,我國除了號召全民鍊鋼,田產萬斤之外,在文化上也同樣有著大躍進思維。據傳,當時很多人寫詩,可以用麻袋來計算。比較知名的“河馬呀四條腿,大海呀全是水”就是那時由一個民間的婆婆寫出來的。


因為網絡的興起,發表變得便捷,許多人完成了作品之後就可以貼到網絡論壇上與大家交流,這與傳統的發表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我們姑且以貼到網絡上就為發表,這種發表實際沒有一定約束性和作品質量的認定性,造成了網絡詩歌的良萎不齊與泥沙俱下。甚至遮蔽了一些優秀的作品。


但是這也為交流與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很多詩人通過網絡,詩藝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各個詩歌論壇也把一些優秀的民間詩人推到了前臺,比如當代著名詩人餘秀華、張二棍等都是通過網絡為大家所熟知的。


作為個人來說,要想寫好詩,要在浮華、喧嚷的網絡時代耐得住寂寞,靜下心,把詩歌當作人生修煉而非功利性的工具,用書寫來完成自我救贖,養成兼濟天下悲憫蒼生的大情懷。


行順2018


現在什麼人都會寫詩,寫了後而且還拿出來發表。這話說的沒毛病,確實是這樣。現在網上不管是八十歲的老人,還是十多歲的娃娃,都在玩手機。如果去寫小說,寫長篇大論,既傷腦筋,沒有文化還真寫不出來。可是詩詞、詩歌這種體裁好寫呀,只要以前上過三年學,識過幾個字,都會寫,而且無師自通。特別是現在網絡發達,有些人看到別人寫,便情不自禁地也寫了起來。於是,我們便在網上,特別是今日頭條上,看到了許多稀奇古怪的詩。

說現在不管什麼人都會寫詩,那得先看看他(她)們寫的是不是詩。如果只是順口溜或者像一杯白開水一樣的大白話,那不叫會寫詩。在頭條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些詩,通篇直白,這些人不懂詩歌是需要含蓄的,更不懂什麼叫意境。他(她)們不知道如何運用比喻、擬人、誇張、排比等修辭手法。寫出來後,只要讀著順口,他(她)們就會認為是詩。反正手機在自己手裡,頭條又在自己手機裡,想什麼時候發表,只是動動手指的事。大家現在都喜歡在網上罵紙質詩歌刊物,把紙質刊物上的詩說的一文不值,好像網上的詩歌有多好多好似的。其實網上的詩歌,大多都是垃圾。就像今日頭條上面,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還多。說句實話,在我們周圍,我們認識或接觸到的人中,我們平時看見有幾個人在讀詩?舉個例子,假如我們自費出版一本詩集賣不出去,送給親戚朋友會有人要嗎?這東西老人不能喝,小孩不能吃,肯定沒有一個人要。只能說你給小區裡的公廁準備好了手紙,還沒有人感謝你。

依我看,什麼人都會寫詩,並不代表現在寫詩的人多。我們網上看見的那種熱鬧,只是表面現象,再多能多過八十年代嗎?那時候站在樓上抓把豆子撒到下面,砸到的十個人中,有八個都是寫詩的。只是那時候還沒有網絡,不像現在人人都知道而已。現在的人在網上寫詩,大多是想在自媒體上分一杯羹來的。殊不知要想靠寫不溫不火的詩在網上掙錢,可以說比登天還難!我勸那些抱著寫詩掙錢想法的人,趁早該幹啥幹啥去,免得最後勞命傷神。當然了,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如果你有閒情逸致,抱著娛樂一下的想法,那就另當別論了。



回到從前1366


說到現在什麼人,還在又寫詩,又發表詩歌!我的個人認為是!凡事願意寫詩作詞,又願意在一些公眾平臺發表的人,無外乎以下三種人。

一!有豐富的生活閱歷,本身是人生有色採,或命運多舛的人!

因為心存壯志,有抱負,有志向,內心的情懷不吐不快,便以文字格律的形式,表達了出來!

還有因一些特殊原因所至,人生命運不順,懷才不遇,或懷有情苦相思之怨,內心鬱結,不能自拔,便用寫詩的方法,杼發了一下內心的情懷。

以便舒解了鬱悶糾結之情懷!又是無法與人直白,自憐自艾的心態得到了平衡!這對於釋懷壞的情緒,恢復自信心很有幫助。

我這個說法可能就正確地,說出了願意寫詩,寫詩歌在公共平臺發表的人的心聲。

二!有文學素養,文字底蘊很深,有文采天賦的人,因為懷才在身,隨時願意顯山露水,顯擺一下自己所謂的長才!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那樣!文人通病。(臭顯擺)

三!想要憑著有點粗通文墨的所謂本事,在平臺系統掙點小錢,撈個紅包的人!即秀了一下文筆之採,又得了點實際好處,這就是寫詩的第三種人。(有真才華,文章確是寫的好,粉絲數萬,閱讀流量數萬至幾百萬的寫作高手,或名氣很高的名人除外!因為眾人追捧,不經意間,就能粉絲如潮,報酬自然就高的不得了!)。






秀才說歷史


深夜看到這個問答,雖然沒有邀請我,但我還是想說兩句!


我爺爺是他那個年代鎮子上第一批大學生,畢業後在縣農業局幹過,後來在鎮上初中教書,教語文、數學和物理三門課,可謂是那個年代少有的“文化人”、“知識分子”!

他酷愛文學,家裡好幾大書櫃都是他的書,琴棋書畫樣樣略懂,有幾年擔任了全國本姓氏的族譜總編輯。

平時非常喜歡寫寫畫畫,後來才知道他把平時身邊大大小小的事情以詞牌形式作成詩詞,寫成了一本書——《山鄉詩韻》!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叫我讀詩,我在頭條號【詩意江湖】第二篇《父之父》七首中提到過,感興趣可以去看看,我也是以詩詞的形式寫出來的!

我本人從高中時期開始寫文章作詩詞,我的文化素養也是在那個時期暴增的,儘管如此,我仍感謝爺爺帶我走進詩詞的世界!

【詩意江湖】入駐今日頭條後三天轉正,給我很大的信心,但是傳播量遠遠不夠,一個月了,申請原創失敗,可能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吧,仍然要加油!




把平凡生活過成詩!

歡迎喜歡詩詞的你們關注!


詩意江湖


“現在什麼人都會寫詩,發表詩歌。”這個“什麼人”大概是指人的身份吧!的確,現在平臺網絡很發達,工人、農民、公司職員、機關幹部……各行各業,不管高低貴賤、男女老少、何種身份,只要是愛好詩歌,都能寫幾篇發表。我覺得這是一種好現象,說明我國全民文化素質水平提高了,詩歌已經在民間廣泛流傳發展起來了。這對實現文化復興,傳承發揚中華文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謂高手在民間,創作源自生活,那些人生閱歷豐富,對詩歌有獨特敏感靈性和領悟力的天才,都有了展示自我的機會。也利於詩詞愛好者們互相借鑑學習,取長補短。當然,也有些詩詞水平不夠高大上,不合平仄韻律,但卻總能冒出一兩句意境優美傳神的新詞妙語驚豔你的眼球,帶著原生態的,濃濃鄉土氣息的人間煙火的味道。

因為愛詩才會寫詩,而這種愛好本身就是資本,你愛好,就說明你有得天獨厚的詩人的敏銳細胞。比如《紅樓夢》中香菱學詩的片段,她說她看到那些優美的詩句,就好像親身到了那個地方,看到某種美好景象,心裡就會產生想要表達的衝動。這就是詩情呀!是與生俱來敏感的才思。這樣的人若是肯下功夫學習,那一定是孺子可教也。所以現在什麼身份的人都寫詩,發表詩歌我覺得是好事。





一棵小草827


我覺得從心裡邊流淌出來的就是詩,可能文筆不算優美,可能沒有什麼文法,但只要是真情實感的流露,就可能有動人之處。

能否發表那是媒體的事,發了有沒有人看,那是詩有沒有共鳴問題。但是願意寫詩以及去發表,這就是好事,因為說明有了一顆向善的心。

總比現在在直播平臺上面搔首弄姿賣弄風情要好吧!總比遠看石頭大,近看大石頭要好吧!總比卡拉OK成天哼哼著庸俗小調好吧!因為這畢竟是發乎於心的創造。

總之,只要更多的人愛寫,愛看,愛交流就是一個好事情,就是詩歌繁榮的希望


照片裡有事


不必要為“什麼人都能寫詩歌”而發愁,而傷心,而憤憤不平。

詩歌是人類靈魂的歌唱。社會如同森林,人類有如小鳥。

小鳥的歌唱,哪怕那樣地不堪,它卻認真地在唱。

它對生活的讚揚,對愛情的追索,對前程的寄託,對過往的沉思,它所以歌唱。

人類也如是。發表詩歌,大抵是在歌頌,在追求,在探討,在爭鳴。

這不要比萬事難如自己意,一言不合就開噴要好嗎?


葡萄爺爺1


王老九,陝西臨潼縣北王村人,出生於1894年,原名王建祿,因在家中排行第九,故名王老九。其家貧,新中國成立前一無所有。新中國成立後,翻了身的王老九創作出不少表現翻身農民幸福生活的快板詩,比如《想起毛主席》:“夢中想起毛主席,半夜三更太陽起。做活想起毛主席,周身上下增力氣。走路想起毛主席,手推小車不知累。吃飯想起毛主席,蒸饃拌湯添香味……

據說最終毛主席接見了王老九。當時有個提法“鄉鄉要出一個王老九,縣縣要出一個郭沫若”。


銀湖豪宅部劉強


現在什麼人都會寫詩又發表詩歌,這充分說明詩歌前途一片光明,形勢大好!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手機、電腦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網絡文學已成為當今文學的主流。只要你喜歡寫作,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網絡上用詩歌抒發自己的喜怒哀樂,愛恨別離。很多網絡平臺都給創作者們提供了方便的創作機會。全民網絡寫詩的時代已經到來了,這說明詩歌已經悄悄地走進了大眾的生活。就比如今日頭條這個大平臺,感覺詩歌的氛圍很濃。在頭條可以寫詩,在微頭條可以寫詩,在悟空問答裡也可以寫詩。

只要你喜歡詩歌,頭條就會給你提供一個好的寫作的機會。

就拿今日頭條的悟空問答來說吧!裡面的詩歌很受大家的歡迎凡是有關詩歌的提問大家都爭著搶著回答,樂此不疲。大家你寫一首,我寫一首發表出來,同樣的題目不同的文字,不同的感想,寫出來的詩歌豐富多彩,餘味無窮。儘管有的詩很淺顯易懂,但每一首都那麼真誠、那麼令人感動。我每次在寫詩的時候就想著快一點,再快一點要不就會落在後面,不一會功夫,大家的詩歌就紛紛發表出來呈現在讀者面前。有些實用的藏頭詩也很不錯,比如用名字寫生日祝福,為產品作宣傳寫的藏頭詩等等。賦予了詩歌現實的意和價值。

全民寫詩,什麼人都能發表詩,說明曾經寂寞的詩歌有了生氣、有了靈氣。詩歌開始火起來了!


追夢人241325756


現在什麼人都寫詩歌又發表詩歌。我怎麼看?

依我看,詩歌本來就是人寫的,也沒有限定什麼人能寫什麼人不能寫。

漢語唯一的功能,就是說通自己的話,聽懂別人的話。達到交流的目的。

倘若在這個基礎上,研習寫作的技巧,遵守詩歌的韻律和規則,文章又多了些文采,起到了“詩言志”的作用,既抒發了自己的胸臆,又感染愉悅了別人,又有什麼不好?

再者說,今日頭條這個平臺,本來就是為了滿足廣大作者創作的需要,滿足讀者欣賞學習的需要。再者說,讀者和作者之間,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理應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水平略微高一點的,一定是起步早,且用心研習所致,不能夠幫助指導初學的人嗎?初學的人。能夠向小鷹學飛一樣虛心求教,多多練習,鐵杵成針,同樣會有鵬程展翅的未來。

頭條這個平臺。並沒有限定哪個學歷以上方可進入,哪個學歷以下禁止進入!

再者說,有些學歷很高的人,其實肚內空空,,而學歷不高的人,經過學習,揣摩,其水平並不一定亞於那些學歷高的人。

寫詩就是“詩言志”,能夠純熟地運用文字,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染別人,就不錯。倘若先學會笠翁對韻,在每天念念八股,口中每天背平平仄平平,又有什麼意思?並不是高山才偉大,小丘也有風景,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在這個平臺上有收穫。並非只有陽春白雪才受歡迎。我看有些語言質樸。略有瑕疵的作者,只要能寫出真情實感,同樣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嫌別人寫的不好,要麼你禮賢下士指導一下,要麼孤高自詡,遠離此地——自己孤芳自賞去吧!不信頭條能慌鋪?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今天貌不驚人的小苗,或許明天就成為參天大樹,還是和下里巴人一道,相互欣賞,追求人生的樂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