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陵川之白陘古道七十二拐

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

白陘古道指的是從晉城陵川縣雙底村到河南輝縣市十里河這一段保存最為完好的原始古道,全程百餘公里,是目前八陘中保存距離最長、最完整的古道。

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

生活在太行山中的先人,在久遠的過去,就探索並修建成出入太行的“八陘”,從南往北分別是:軹關陘、太行陘、白陘、釜口陘、井陘、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

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

巍巍八百里太行,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崔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曹操的詩句更讓我對太行山充滿了嚮往,其厚重的人文歷史與自然景觀促成了我們的南太行之行。

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
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

由於秋雨綿綿,景區入口處鐵門敞開,無人看守。我們開始沿著白陘古道向前穿行。這條古道已經進行了人工修葺,成為黃圍山景區的一部分。

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
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

走白陘古道必經“七十二拐”。七十二拐是通往雙底村的“之”字行盤山道路,是白陘古道風景的精華所在。七十二拐就是在山頂通往山下雙底村的陡峭山崖或山坡上,鑿就一道“之”字形古道,每走十多米就呈“之”字形拐彎,坡度很緩,無論是人擔馬馱到山頂都不至於感到十分的疲憊。從崖底到山巔,共有七十二拐,全程2.5公里,相對高度達到400多米。在1972年十里河公路修建之前,白徑古道的七十二拐是這一帶進出山西的唯一道路,有了公路以後才逐漸被廢棄,成為了戶外愛好者的天堂。

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

白陘古道的路面就地取材,由各種不規則的的石塊鋪成,最寬處約有三米,最窄處不足兩米。每隔三、四米距離就用長條石將路面分割成一塊,形成一個兩三公分高的小臺階,這樣做可以防止雨水和山洪沖壞路面,又可以有效地固定石塊,保持路面平整,也可以在雨雪天氣起到防滑的效果。

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

由於角度限制,七十二拐照不出全景

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
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

在懸崖路段行走中,可見路面青石上有馬蹄狀窩坑,這些坑窩均為古往今來騾馬馱隊反覆踩踏而成。

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
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

俯視山下美景

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
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
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
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
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
山西陵川之白陉古道七十二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