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GDP未來幾年能超過上海?

亞洲夢想之旅


時間很難預測,但深圳的經濟規模已經在慢慢的接近上海了。2000年,深圳GDP1665億元,上海4551億元,深圳相當於上海的36.6%;2010年,深圳GDP9510億元,上海16872億元,深圳相當於上海的56.4%;2018年,深圳GDP24221億元,上海32679億元,深圳相當於上海的74.1%。本世紀以來的18年,深圳市規模占上海的比重從1/3上升到3/4,勢頭是相當猛。



未來,深圳市GDP占上海的比重仍將進一步上升。原因很簡單,就是深圳發展速度快於上海。2018年,深圳市GDP增長率是7.6%,上海是6.6%。但是在增量上上海還是領先於深圳的,去年上海GDP增量2546億元,深圳1783億元。因此在絕對量上,深圳和上海的差距還是在擴大。但是再過幾年,等深圳的征服達到上海的時候,也就是他們在絕對值上開始縮小的時候了。

根據個人的預測,10年之內,深圳GDP趕上上海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深圳GDP增速領先上海的幅度在不斷縮小。2010年,深圳GDP增速12.4%,比上海快2.1個百分點;2015年,深圳GDP增速8.9%,比上海快2個百分點。到2018年,深圳GDP增速7.6%,只比上海多1個百分點。可見過去8年深圳經濟增長速度,領先上海的幅度在不斷縮小。並且這種趨勢肯定還會延續下去。


讓過去的趨勢,深圳GDP占上海的比重每年平均提高1個百分點。現在減速了,肯定達不到一個百分點了。所以綜合判斷下來,10年內,上海的GDP不會被深圳趕上。至於更長的時間,比如說20年,那就很難說了。


財經知識局


首先我們看看兩市的經濟總量對比:2017年上海經濟總量為30133億人民幣,位居中國城市第一,是我國首個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人民幣的城市。而2017年深圳經濟總量為22438億人民幣,位居中國城市第四名,僅次於上海、北京和香港,2017年香港的GDP為23049億人民幣。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看,今年深圳經濟總量超過香港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深圳是四大一線城市裡發展最快的城市,與2016年相比,2017年深圳經濟增量高達2946億人民幣(當然2017年深圳把研發支出算進了GDP),名義增速高達15.11%。而2017年上海經濟增量為1955億人民幣,名義增速6.94%。

而在2018年一季度,上海經濟名義增量高達940億人民幣,名義增速13.59%。而深圳名義增量625億人民幣,名義增速達13.95%。當然一個季度的經濟數據不能反映全年的經濟情況,但也可以看出深圳經濟發展仍然迅猛。



上海GDP已經連續好多年位居中國城市第一名了。上海是我國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與上海相比,深圳可謂是一座後起之秀的城市。有誰會想到當初的一個小漁村,不到40年的發展就成為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經濟總量即將超過一河之隔的香港?所以,一切皆有可能,但是難度也極大。目前上海GDP領先深圳8000億人民幣左右,如果保持目前的發展速度,不出二十年深圳GDP能超過上海,但是一座城市經濟總量越高,發展速度必然下降,所以深圳GDP想超過上海,不容易啊!

但是深圳的發展有一個最大的弱點不能忽視,那就是在四大一線城市裡,深圳的轄區面積是最小的(北京:1.64萬平方公里、上海:6340平方公里、廣州:7434平方公里、深圳1997平方公里)。上海的轄區面積是深圳的3倍多。從另一個角度看,深圳的發展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從地均產值上,深圳高達11.23億/平方公里,而上海則是4.75億元/平方公里,深圳每平方公里產出的GDP是上海的2.36倍。所以深圳GDP能否超過上海還很難下定論,但是深圳的成就無疑是巨大的。


錦繡中源


深圳作為第一個經濟特區,高速發展了40年,實力有目共睹,上海作為國際經濟、貿易、金融、航運和信息五大中心,實力也不容小窺。除北京外,這兩個城市作為中國的兩個經濟大腿,綜合水平不相伯仲。至於深圳GDP未來幾年能超過上海,我們先通過一些數據分析比較才能說明:

從經濟總量及研發投入方面看

深圳:2017年GDP2.24萬億元,居全國第三,僅次於上海,北京,已經超過廣州,首次超過香港,增速8.8%,工業規模為8087億,佔GDP9.3%,工業百強4677.5億,貢獻91.7%,新興產業佔GDP40.9%,研發投入900億,佔GDP4.1%,僅次於北京。


上海:2017年GDP3.01萬億,居全國第一,增速6.9%,工業規模佔6.9%,金融業佔GDP比重5%左右,研發投入1000億,排第二。

作為國內金融中心,國際金融發達城市,上海在金融、貿易、運輸等主要經濟行業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而深圳作為新興城市,在科技特別是計算機通訊及其他電子、機械設備方面比較突出,近來年深圳的房地產、金融業發展迅猛。

過去38年,上海GDP增速105位,深圳增速1.18萬倍,目前來說,上海的經濟總量較深圳略有優勢。但深圳人均第一,而且深圳面積比上海小得多,所以大有後來者居上之態。

從投資招商及企業發展方面看

深圳在計算機通訊、電子技術、機械設備等製造業的發展比其他城市都要快,華為、富士康、騰訊、比亞迪、平安都是大型經濟體企業,包括最近出名的無人機大疆,還有全國最好的金融業銀行招商銀行也在深圳。另外在外商港澳臺投資點GDP的比重為6.3%,股份制公司點10.8%,房地產及非房地產等固定投資為5174億元。粵港澳大灣區的橫空出世,註定就是不平凡的,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在面積、人口、機場旅客量、世界百強大學數等指標上已經位列全球灣區第一。未來大灣區可能是世界上最大體量的灣區和大都市圈,很多經濟學家開始預測,深圳+香港都市圈,GDP有望在五年內超過紐約和東京。可見,作為一個更為開放的定位為全球城市的深圳,在市場經濟的自由配置中更具活力和潛力。

上海主要是金融、貿易、航運等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對公共財政收入佔GDP比例大,作為傳統的重工業城市,只要企業有寶山鋼鐵、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交通銀行等等,也有很多企業,中國A股市場共有3408家上市公司,270家註冊在上海。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累計引進外資項目9.03萬個,合同外資4082億美元,實到外資2173億美元。

從人才吸引方面看

2017年上海人口出現減少的情況,而深圳激增62萬,我們都說,對人口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這個城市的高度,因為人口增長規模為城市帶來創造力,財富力和購買力。人始終是推進城市發展的核心,是城市發展進程中最具創造性的主體。近來年,深圳在人才補貼,人才入戶,人才安居方面支出增大,在數字人才儲備和引進海歸人數居全國第三,在這一場人的爭奪大戰中,深圳已然立於潮頭。上海雖然在試行“人才30條政策”,但由於對常住人口收緊,在人才吸引方面要求過高,對人才吸引的靈活性沒有深圳的好,而且深圳創業的人多,所以深圳又是全國年輕化最高的城市,也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城市,深圳18歲-35歲的人口占比56%,這個比例在中國所有城市都是最高的。所以上海略輸一籌。

綜上所述,從經濟增速比例看,從第三產業發展趨勢看,從智能化數字信息化看,深圳都比上海有活力,就像現在的中國和美國一樣。總有一天,深圳的GDP會超過上海的,或許5年,或許10年,大家拭目以待吧!


金牛座baba


雖然深圳發展的不錯,甚至可以說發展得很好。短短四十年,就在一個小縣城的基礎上,發展成為南中國的第一核心城市,成為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

但是至於深圳超越上海,即使在GDP這個經濟方面指標超越上海,我認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雖然前四十年,深圳發展很快,折算成增長率令人乍舌。可是越往後,深圳的發展動力就越難以為繼。深圳土地資源緊缺,人才儲備薄弱,科教落後。雖然深圳產業升級,產業含金量高,但是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只會越來越明顯的。

深圳最核心劣勢,區位和地位,這是遠遠比不上上海。作為東亞航道和長江黃金航道的交匯點的上海的地理位置優勢世界前列。特別是上海周邊都是富庶的長三角地區,資源的聚集會更促進上海的發展。上海作為中國金融中心經濟中心交通中心的定位也是深圳遠遠只能仰望的。

深圳沒有超越上海的可能,即使在經濟這個方面,加上香港一起,或許可以和上海匹敵,但是綜合實力仍然是差距懸殊。


武大東湖


深圳被稱為高科技城市,他引以自豪的也是高科技,這個就太吹了,還沒搞懂啥叫高科技,深圳的研發都是處於比較低端的層次,只是低端應用層的研發。深圳那個位置絕對不可能成為真正的高科技研發中心,真正的高端人才不會去深圳,過去深圳發展主要靠製造業吧,有高端點的也有低端點的,改革開放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紅利和國家的政策扶持,深圳潛力也耗盡了,隨著深化改革,深圳的政策優勢會消除。 真正的高科技是需要核心人才的,這個不是靠錢就可以引進的,沒有多少真正的核心創新人才去深圳。


未來中國的發展就是靠兩個方向了,一個是高科技核心技術的創新突破,第二個就是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投機市場’比如說金融衍生品的發展,外匯是其中核心。這兩個深圳肯定不行了。


黃金外匯,這是未來最好的創業方式了,底層逆襲的少數路子之一了

黃金外匯是最公平最大的市場,將是未來最大的投資趨勢

道家雲:天地不仁以萬物為鄒狗,市場沒有情感,對每個交易者都是公平的,不偏向任何人,在市場眼中,每個交易者都是像鄒狗一樣沒有區別,堅守本真思想,遵守天道,順應趨勢和時機是交易成敗的關鍵。

“本真”是我們的信仰:交易至簡,利道本真,度有緣人!!!

本真交易團隊/(官微zxd11598)


黃金外匯投機市場


我的觀點:深圳GDP超過上海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但是差距會越來越小。

數據說話:1986年,深圳GDP不足上海的十分之一,1996年,深圳GDP為上海的45%,2006年,深圳GDP為上海的65%,2017年,深圳GDP為上海的75%。

於是很多人會按照這個邏輯算下去,深圳應該在二十年後,GDP可以超越上海。

其實,經濟增長是有瓶頸和資源限制的。

未來中國,整體經濟增速會持續下滑,深圳也一樣,同時深圳的發展受限於土地資源的拓張,面積僅為上海的三分之一,人口承載力也有限。預計深圳的GDP最高峰值將為上海的85%-90%。為北京的90%-95%。

任何城市的經濟發展從長遠來看,都是呈現波浪型,雖然我們很難預測深圳GDP頂峰值在哪一年,但是這個峰值是不會超過北京和上海的。資源承載力決定了。

總結

上海是全國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北京市全國的政治中心、央企、國企、世界500強最多的城市。深圳是全國民營企業最發達的城市。三足鼎立時代,上海最強、北京第二,深圳第三,將會再未來20年很難動搖。


蔣昊說經濟


GDP總量並不能準確的反映一座城市的綜合實力,城市之間的差距不能僅憑單一指標來衡量。

通常來說經濟增長和人口規模、產業配置息息相關。近年來深圳市、廣州市人口淨增都在40萬以上,很大一方面正是由於北上人口政策的嚴控導致人口外流到廣深。北京和上海相比2017年常住人口幾無增加甚至負增長,正是由於調控和緊縮起了作用。為什麼要調控?因為北京、上海差不多已達到了城市人口能承載的極限,公共設施,交通設施每日均超負荷運行。如果人口再放任增長,只會不堪重負,城市設施與運行效率只會更無效。

所以一座城市的人口不會放任增長,到了一定程度,深圳市也會針對城市承載能力進行調控。會提高城市准入門檻,比如整個城市進行產業升級,轉型換代,將一些勞動密集型號行業、企業淘汰掉,遷移掉。事實上深圳近年來已經在這樣做,甚至在加快進行產業升級。深圳目前1303萬常住人口,1997km²的土地。人口基數還有增長的空間,不過也快到了天花板了,不會放任在只有上海1/3大小的地方裝下一個上海的人口。

回到剛才的話題,深圳什麼時候越過上海?在最近20年內應該是不可能的,一方面人口基數會慢慢控制,人口上不去,經濟總量會損失一部份。一方面產業在升級轉型期,高附加值行業、企業不能完全替代淘汰掉、遷移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創造的GDP。例如深圳新開一間網絡公司,僱傭100個白領,而與此同時一家手袋廠請了1000個工人。100個人的工資或許比1000個還高,但不能替代這1000個人在深圳吃喝拉撒與消費。

最後假設深圳、上海均維持當前的增速7.6和6.6不變,則33年後深圳271653億元,上海269321億元,此時深圳超過上海。

再假設深圳年年高速增長,較上海高出4個百分點,每年增速10.6,則需要9年之後(59980億元)才能超越上海(58089億元)。

這是最不靠譜的預測方式,實際上每年的增速不可能維持不變,深圳也不可能一直領先上海的增速。比如最近10年兩地的增速已逐漸接近,深圳在增速方面也慢慢在放緩。增速接近,差距萬億的情形下,想要談超越,為時還尚早。


極度深寒


依現有的狀況看,深圳GDP要超過上海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據統計2017年,深圳GDP2.23萬億,上海3.01萬億,深圳GDP僅上海的75%不到;

即便按照2017年的增速保持不變,以深圳8.8%,上海6.9%計算,深圳超過上海至少需要約17年,也就是2034年,屆時深圳GDP達10.18萬億,上海達10萬億。

但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隨著城市體量愈發增大,繼續長期維持高速增長已經不太可能。而且超過10年以上的事,誰都說不好。

畢竟這世界發展速度太快了,只能說一切皆有可能。

以上。


廣東包打聽


一,首先從稅收方面講,2017年排全國第一的廣東(含深圳)稅收為22271.34億(國稅+地稅合併),廣東不含深圳稅收列12226.54億,深圳兩稅稅收應為=22271.34一12226.54=100044.80億元,上海兩稅稅收為12839.92億元排全國第三位(次於廣東江蘇),上海稅收是比深圳多了2797億元!第一產業為農業林業畜牧業上海深圳幾乎都是0稅收,主要是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中的企業稅收,看下面2張上海稅收的表得,上海的第二第三產業所有企業前100名企業稅收中累加是,第三產業稅收約1500億+第二產業900億=2700億總稅收,不到上海總稅收12839億的尾巴2839億!那還有超10000億稅收從那裡來?主要是是房地產,賣土地得出讓金近2000億,賣2180萬平方米土地做成房子(平均10層樓算)2.18億平方米房子,接上海平均房價5萬算,房子總價錢10萬億元,開發商繳5%營業稅增值稅個稅等5000億,購房者3%的契稅3000億,房子稅收8000億!第二產業十多年第三產業前100名企業總稅收才2700億!

深圳稅收,2017華為1400億+深圳平安保險978億+騰訊782億+華潤集團400億+萬科地產566億+恆大地產450億+比亞迪…=7600億,深圳2017年賣土地面積剛好是上海的1/10,2018年11月止上海賣地得1820億,深圳僅304億,所以從稅收講上海雖多深圳2797億,但深圳是靠實體經濟企業納稅得來,而且稅收並不是象上海網友說的那樣,深圳稅收不到上海1/5,頂多是1/3,甚至上海稅收超過廣東養活全國人民…二,GDP方面,2017年上海是30133億,深圳為22439億,是上海比深圳多7600億,但是看下錶就知道上海賣地得土地出讓金近2000億,多10萬億新房房款,房子稅收多8000億,這30133億GDP中房地產佔多少?三,要比較上海與深圳GDP及稅收,上海,深圳同時禁止賣土地5年,自然見分曉!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中,最終回到末位的是上海!未來主導中國的是“北方是北京,南方是深圳",我的理由是如下:

1,改革開放40年的建設成果在事實上證明,1978年,上海當年GDP為272.85億,居全國第一位,今天30010億仍居第一位,其間翻了大概106倍,北京當年GDP102億的變成今天28000億,位居全國第二位不變,翻了280倍,廣州當年GDP43億由第8位變成今天21500億躍居全國第四位,期間翻了約500倍,深圳(當年寶安縣全域)由1.9億變成22439億躍居全國第三倍,期間翻了11000倍,可謂一本萬利!從這裡看出他們增速排序是1,深圳,2,廣州,3,北京,4上海。

2,從經濟結構分析,京深廣的經濟含金量較高,而上海很虛!因為上海主要是以金融,航運,物流,外貿等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經濟及財政收入對房地產依賴性很強,泡沫性很大!2017年上海賣地面積983萬平方米,比是深圳115萬平方米的9倍,從中獲得土地出讓金及土地交易稅份額很大,而深圳市政府宣佈2018年不賣地(土地0供應),可見深圳公共財政收入主要來源靠實體經濟,2017年上海一手商品房,二手商品房成交量比北京,廣州,深圳總和還多,說明房地產交易稅對財政收入貢獻很大,賣了這14萬套房絕大多數人是靠銀行按揭的,說明上海的金融也是高度依賴房地產市場,回顧上海前10強企業,1,上海汽車總公司,2交通銀行,3,浦發銀行,4,太平洋保險,5,寶山鋼鐵廠,6,寶武鋼鐵廠,7,大中華捲菸廠,8,…,這些企業不是技術含量低就是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的企業,沒有一家是高新科技企業,銀行靠房地產按揭和鋼鐵廠房地產建築_,一旦房地產瀟條企業就危機重重!而深圳,北京,廣州不同,深圳不僅擁有華為,比亞迪,騰訊,大疆,華大基因…等高新科技且在國際上具有很強競爭力企業,同時深圳具有強大製造業,2017年國際智能電子產品展銷會1/4來自"中國深圳製造”,手機,無人機,電腦,電視創維,康佳,電子智能醫療器械,汽車導航儀…,深圳從產品製造,科技創新,金融,外貿,物流,航運_自成完整經濟體系60,70,80,甚至90年代中國是"上海製造”,今天毫不誇張,中國進入"深圳製造"為核心的“珠三角製造",現實走進每個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沒有"深圳製造”恐怕寸步難行,走進房間智能密碼鎖,小區錄像監控,智能卡等系統,汽車導航智能化,我們手中手機,電腦,QQ,微信,洗衣機,空調,冰箱,電視及智能化模塊,甚至很多傢俱,到醫院看病檢測儀器,CT,磁共振…等等,人們已經無法離開深圳!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沒有上海”,連窮山惡水的老家的農民都在驚呼"上海現在怎麼了?以前是上海製造,如鳳凰,永久單車,黑白彩色電視機,上海縫紉機,鑽石,上海手錶,鋼筆鉛筆…今天是在商場上"上海製造"影子卻沒有,全是廣東製造!"

上海失去"製造業”,自然也無"科技創新",創新不是憑空產生的,任何創新都是在繼承中創新,很難想象,一個電子專業大學教授如果他不接觸電子產品的生產製造,他是無法創造出電子新產品的,很有可能是名牌大學電子教授把一部手機拆下來然後重新裝上去都幹不了,怎麼創新?所以“製造"與"創新"是密不可分的,上海喪失"上海製造",他不可能成為"創新之都“,深圳2001年~2016年在國際發明專利申請量佔全中國46%以上,絕大多數來源於企業!

創新是經濟(企業)長久不衰和充滿生機活力的靈魂!是經濟發展的大腦,金融是經常發展的血液,血液正常(不貧血)就行了,而創新是無止境的,舊產品不斷更新,新產品不斷的開發,這就是企業生命力所在!將來的中國民用製造業在以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航天航空軍事等央企,壟斷性企業如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導,及中國建築(含橋樑道路交通運輸等)如高鐵等在北京,形成中國"北有北京,南有深圳的局面!

而上海的金融,貿易,航運,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是會轉移的,製造產品在珠三角,我憑什麼把產品送到上海交易,航運,物流?我生產產品贏利,銀行才有存款就會有資金,今天的香港缺乏科技創新和製造業支撐,他的金融中心能持續多久?而10萬億總房款,如果向銀行貸款按揭70%,那上海的銀行一年放貸10萬億X70%=7萬億,這7萬億貸款按25年按揭貸款須還銀行利息近3萬億,稅收又有多少利息稅?難怪上海號稱是全國金融中心!





所以深圳是有可能超越上海,北京也完全有可能超越上海,甚至廣州也可能,從以上幾張上海第二產業前100企業和第三產業前100名企業納稅的累加稅收很少,(第一產業是農村林業畜牧業等稅收幾乎為0很少的)可看出12380億稅收主要是靠房地產開發得來,企業稅收佔的份量很少,一旦房地產過熱退燒後,上海賣土地賣不動,房子賣不動的話,上海的未來將如何?


陳陳陳


深圳市是單列市(副省級),上海市是直轄市(省級)。上海是百年發展史,有許多國家大項目和大國企及大外企。而深圳市是民企擔當主力軍,更具活力。深圳面積僅是上海一半,而且山、水佔60%,寸土寸金,所以借地合作開發是今後重要方面(異地轉移支付地方財政收入佔深圳市地方財政收入約40%,GDP算當地的,但共建共贏分成是上海沒法比的)。深中大橋通車後,中山和江門等周邊城市與深合作將更多更快,十年後深圳市實力超上海市是有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