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引勃入疆,有人說給喜馬拉雅山炸個豁子?你感覺哪個方案可行?

預知昊海


引渤入疆,不如由黃河上游地區截留下洩流量,渤海海水淡化給華北平原地區使用更簡便、更經濟。

  • 黃河徑流量在鄭州上游為580億立方米,也就是說黃河上游為華北平原至少提供了大量水資源,也就是說:黃河上游是有大量水資源可以使用,真正缺水的是黃河下游地區;

  • 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在黃河下游堆積,形成地上懸河。

  • 如此大規模高揚程調水,輸水距離長,水位提升高度大,為什麼不讓上游截留使用,下游引渤海淡化水就近,低海拔使用呢?

  • 核心是沒有真正搞清楚到底是那個地區缺水嚴重。

  • 引渤入疆工程示意圖,明顯的捨近求遠。

黃河上游劉家峽下洩流量330億立方米,黃委會西線調水90億立方米,海拔2000--1800米,完全可以經河西走廊調水入疆。

<strong>

  • 河西走廊海拔東高西低,南高北低,完全可以沿祁連山北麓從東向西自流調水。

  • 自龍羊峽--劉家峽中部開始調水,海拔2000--2100米,經白銀到武威,海拔1850--1760米,張掖--新疆,海拔1650--1500米。

  • 黃委會、水利部西線調水90億立方米加截留160億立方米,共計250億立方米,調水經河西走廊入疆。

  • 劉家峽下洩160億立方米

  • 建設黑山峽水利樞紐,海拔1380米,在揚程150米內,可以覆蓋陝北高原、蒙西高原海拔1500米的區域;

  • 海拔1500米。可以覆蓋上述地區90%以上地區。

  • 黑山峽區域調水100億立方米,補充上述地區用水。

  • 下洩60億立方米保持原河道沿線用水。

  • 為什麼要限制黃河上游用水,通過黃河下洩給華北平原用水,卻要西北從渤海淡化海水,長距離、高海拔調水呢?

優化藏水北調進疆方案,首先藏水東調至長江上游,自長江中游、下游調水到黃河,補充華北平原用水。

  • 直接從源頭調藏入到黃河源頭,工程量巨大,工程難度大,工程費用高昂。

  • 首先,自雅魯藏布江大拐彎東調,聯通怒江、瀾滄江到長江上游金沙江,簡化工程難度。

  • 自長江三峽180米--丹江口160米--鄭州105米自流引水,調水補充鄭州下游地區用水。

  • 鄭州上游,黃河水由上游截留使用。

  • 南水北調下游再次補充華北平原用水。

  • 在低海拔、平原地區施工,工程難度和水利風險均大幅度降低。

  • 清澈的長江水沖刷黃河淤泥,逐漸降低懸河,最終實現自東營--濟南--鄭州--丹江口--武漢通航。

在喜馬拉雅山開巨口是無稽之談。

  • 秦嶺,是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主要是秦嶺東西走向,海拔1500--2500米之間。就這點海拔已經擋住了南方水汽,青藏高原需要削低到1200米以下才可以。

  • 青藏高原海拔在3200米以上,這不僅要將喜馬拉雅山削低近6000米,同時還要將青藏高原削低2000米,寬度達上百公里,長度上千公里。

  • 從西藏到新疆挖出數個上百公里寬,深度2000多米,長度上千公里的巨大走廊,才有可能迎來季風。

  • 這樣的工程量完全可以將所有藏水全部引到新疆,還可以建成一大批盆地,低谷地帶。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我們先姑且不談哪個方案可行。首先我們來分析題中所謂的兩個方案“引渤入疆”和“喜馬拉雅山炸個豁子”。

引渤入疆言外之意就是引渤海水到新疆。引渤入疆第一個難題就是遠距離輸送,天津渤海海濱到烏魯木齊直線距離有2600多公里。且我國地形是西高東低,中間還有不少山脈和地質疏鬆的黃土高原、戈壁。如此長距離輸水工程在技術、資金、徵地移民等各方面都是不小難題。



二,渤海為海,其水為海水,鹽度高,海水灌溉會使土地鹽鹼化加重,花巨資如此長距離的輸送海水去灌溉,不僅不能解決沙漠乾旱的情況還會造成土地鹽鹼化。


三,新疆沙漠乾旱主要由氣候條件影響的,新疆所處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顯著特徵就是降水量少,蒸發量大。引渤入疆到廣闊的沙漠,就像一無底洞,永遠都填不滿。

四,新疆地廣人稀,且人口多分佈在雪水充足的山麓綠洲。我們有沒有必要從渤海長距離引水到實則不缺水的新疆。

如此看來引渤入疆是不值得的也是不明智的。


再來說喜馬拉雅山炸個豁子,炸個口子無謂就是讓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吹到新疆,讓新疆廣闊沙漠變成萬頃良田。

我們先來看喜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瑪峰為世界第一高峰,可以肯定的是其體量不小。能把如此“體量”的喜馬拉雅山炸個豁子就好比登天。


炸喜馬拉雅山還有一問題就是喜馬拉雅山不完全在我國境內,在喜馬拉雅山炸個豁子別國(印度、尼泊爾)會不會同意,這不僅需要考慮技術、經濟、環境等問題,還需要得到別國的認同。

即使有幸炸開豁子,緊接著亟待解決就是普遍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和新疆三山夾兩盆的崑崙山脈、天山山脈。


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印度洋暖溼氣流能不能吹那麼遠,離我國最近的孟加拉灣到新疆沙漠直線距離有兩千多公里 ,而我國甘肅省到東部沿海直線距離才一兩千公里,海洋的暖溼氣流就無法到達。




所以這只是理論上看起豐滿,實則現實上很骨感,在目前看來是人類無法解決的。


超人愛學習


為了解決新疆的水資源短缺,人們提出了各種設想,主要的方向都是從“開源”的角度來設想的。比如引渤海的海水入疆,主要是考慮在我國黃海或渤海取水,通過管道運輸送往塔里木盆地,可注入那些乾涸的鹽湖,通過水汽蒸發,來改變當地氣候,從而增加降水量,解決缺水問題。這個方案的可行性也不大,從海拔低的渤海往海拔高的新疆調海水,運行成本太高,而且效果不一定好。

還有提出把喜馬拉雅山脈炸開一個口子,引印度洋的暖溼氣流進入新疆,不過這個方案可行性不大,因為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褶皺山系,加上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的阻擋,工程量巨大。其實,還有一個方案可以考慮,可能優於之前兩個方案,那就是“藏水入疆”,青藏高原是我國許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其中包括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等河流,高原上冰川數量眾多,水資源相對豐富,被稱為高原水塔。可利用青藏高原地勢比塔里木盆地高的優勢,自流引水進入塔里木盆地。


地理沙龍


這基本上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不管是引勃入疆,還是調取北疆的額爾齊斯河之水,亦或是在喜馬拉雅上打個洞使印度洋暖溼氣流能夠溫潤西北地區,這些無非是想改變新疆,特別是南疆絕大部分區域乾旱少雨、沙漠廣佈的現狀,使沙漠變成綠洲。

很顯然,這個想法是好的,因為中國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多地少,而且可用於耕地的面積相對更少,並且水資源的時空分佈不均勻,如果能在新疆改造出一個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千米的綠洲,這無疑能夠有效改善新疆廣大區域的宜居環境,風沙少了,水資源相對豐富了等等。

不過,對於對於題主所問的哪一個方案可行,照我說哪一個都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因為不管是哪一個都是逆天的行為。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所謂的引渤入疆是怎麼一回事。這又是某些專家的想法,又稱“引水入新”,旨在將渤海之水引流到新疆。我們都知道,黃河之水開山劈地經過了地勢的三級階梯不遠萬里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匯入到渤海,這些專家應該想想向如何讓黃河之水倒流,這樣總比另外開闢通道引水入新靠譜,畢竟這不像南水北調引水渠海拔高差不是很大。

而要想在喜馬拉雅山脈上炸開一個口子引入西南暖溼氣流的話,這個口子如果炸小了根本起不到作用,因為喜馬拉雅山脈東西長約2500千米、南北寬約300千米,一個小小的坑洞是不會引起氣流的改變的,另一方面受到地緣關係的影響,這個口子也不可能炸的很大。

另外,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高達7000~8000米,僅僅在喜馬拉雅山脈炸開一個口子還遠遠不夠,因為在其北部還有面積廣闊的青藏高原,由於高原具有地勢平坦的特點,印度洋暖溼氣流進入後由於沒有地勢的抬升作用,也形成不了豐富的地形雨,並且由於受到青藏高原邊緣唐古拉山以及崑崙山等高海拔山脈的層層阻擋,水汽難以繼續深入,而且即使翻越了崑崙山也屬於下沉氣流,難以形成降水,因此只是徒勞一場,還沒有藏水入疆靠譜。

綜上所述,這兩種想法都很極端,完全沒有腳踏實地認真分析,只想到了結果是如何的美好,卻置生態環境的保護於不顧,因此這種“人定勝天”的想法是錯誤的。


地理那些事


這個問題中的兩個方案我都討論過,關於引渤入疆我當時觀點是新疆水資源比陝甘寧豐富,應優先解決這三省區的水資源問題。今天我給大家提供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引渤入疆這個問題,這個角度來自權威治黃領域專家林秉南。

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秉南針對黃河下游淤積問題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引海水沖刷黃河入海口。即引用海水沖刷河口段, 在海水注入點引起水面跌差, 藉以阻止溯源淤積向上遊傳播, 以此消除河床抬升的原因; 同時引起注入點以上河床全面下降。抽海水注入黃河沖刷河口還可以換取部分衝沙淡水, 為河口地區發展之用 。注入海水沖刷河槽形成的鹹渾水的比重大於海水, 入海後可能形成異重流。將泥沙排入遠離口門的海區, 使口門附近的淤積減少, 口門外延的速率可以減緩, 這也有利於控制黃河下游的河床抬升 。

可以說這個想法既新穎有創意,又可解決黃河懸河問題,水利部真的組織力量實驗該解決方案,實驗效果看起來也可以,達到預期目標。但後來就沒有下文了,估計就是沒法面對海水所帶來的生態危機問題。

所以回到題目,黃河河口段就在渤海家邊上,都沒法實施引海水沖刷工程,何況這個引渤海之水橫跨東西的引水工程呢?

至於給喜馬拉雅山開豁口問題,我當時也提供幾個角度看待,目前喜馬拉雅山就有幾條溝谷豁口,甚至有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豁口,實際考察下來,印度洋水汽沒有足夠的動力穿過人工開鑿的狹窄豁口,連能到達我國的三江源地區水汽都很少,除非把青藏高原整體夷平才能有效改善新疆的氣候,但這又是怎樣的災難呢?

所以兩個方案都不可行,我不選擇。


科學視野,不同解讀,歡迎評論和關注!


崑崙還東國


我曾想過,我國的大西北為什麼有鹽礦?又為什麼中華兒女都是從我國的大西北走出來的?會不會原先的我國大西北原先是大海呢?單一個鹽礦的理由不充分,但那裡原先是祖先的聚居之地,這可是有史載的。還有可以地下,有沒有石油,有石油,就證明那裡原先是有動物生活過的,如果有森林,那裡還會有煤炭。我是猜想有海,因那裡有鹽。假設有海,那麼引渤入疆有何不可。就在新疆那裡人造大海了。網上吹牛皮,中國會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太陽了,那麼中國在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大海不也不是不可以嗎?大海就不能在我國的新疆了嗎?如果它原來就有的,新疆人就不能過日子啦?是有沙漠會不會比有大海好?如果比較下來,大海要比沙漠好,那麼把沙漠變成大海,有何不可?我的意思,引渤入疆,在國際上就無爭議了。而紅旗河工程的代價肯定更大,時間更長吧?還會與印度有爭議。引長江水,山太多啦,落差是幾千米。


李198588733


靠譜的回答:兩種方案都不可行!

可行的方案:根治黃河,發揮三峽工程的偉大作用,調水三千億,新增旱澇保收的機械化耕地面積二十億畝,建設十五萬平方公里沙漠太陽能發電站,把渤海灣建設成內陸淡水湖,全國水資源一體化綜合調配!

第一是把黃河中上游的水土全部留在西北,不再流到下游!

第二是優化完善大西線南水北調工程,把每年調水量提高到一千兩百億方,把其中的四百億方從渭河進入黃河下游,沖刷泥沙到渤海灣!變黃河為地下河,恢復渤海灣到西安的航運!

第三是把三峽工程每年攔截下來的上千億方洪水通過巫山大寧河連通丹江口水庫,取代南水北調中線和東線,補充漢江中下游缺水,取代黃河水,降低農產品成本和調水成本價,建設成十億畝耕地!

第四是整合大西線八百億方調水和黃河中上游的四百億方水,在大西北開發十億畝旱澇保收的耕地!

第五是在渤海海峽築壩,一是建設全國防地震的高速交通運輸,二是把渤海灣建設成內陸淡水湖,每年節約八百億方淡水資源支援兩蒙成為綠水青山!(為將來統一蒙古打基礎)!

第六是為補充減少的水電和取代汙染能源,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開發十五萬平方公里沙漠太陽能發電站!每年可以增養一億隻羊!(沙漠長草養羊)!

第七是把三峽工程的防洪安全標準由百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也為三峽移民提供上千億水資源富民資金!


綜改1


真為這些敢於幻想的人點贊。引勃入彊或炸開喜馬拉雅山,這是多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且不說國家有無財力,單就工程來說,人力及物力將會是個天文數字。況且此種改天動地對氣侯和地理的變化會有什麼樣的潛在風險,這些都不得而知。當然世界的發展離不開創造和勇氣。遠古時代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等世界文化古蹟缺少了想象和動力是無法完的。但是就目前而言,這兩種方案,對人類而言實在是太難了,動全國之力,數十年或是數百年能否實現都不可確定,這還得需要國家經濟能持續發展,國內國際形勢穩定。兩種方案,本人覺得都很難。


老茂805


中國人從愚公移山開始就擁有著一份改造地球的基因,我相信憑藉中國人愚公一般的精神,塔克拉瑪干一定會變成汪洋大海。

另外,怎麼沒有人討論在內蒙最北側,造幾座六七千米高的天山,這樣就可以把天上的水引下來灌溉蒙古高原與黃土高原。冬季也可以阻擋西伯利亞冷空氣南下。


波斯國


沒有一個是靠譜的。最早(大概是2006年左右),有人提出引渤海水入內蒙古,所涉及的技術問題基本在我知識範圍內,我當即按提出者設想作了估算,結論是不可能。對後一個設想我沒法計算,但我可以引王安石”挖土填太湖”的設想來比擬,填太湖得另挖一個湖,不是沒事找事嗎?此外請提出者仔細看一下地圖,西藏高原與印度次大陸海拔相差多少?把喜山開個口子能解決什麼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