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大祕6條壓箱底經驗,好材料就是這樣煉成的(豁然開朗)!

今天就想探討一個問題:什麼樣的文章叫好文章?

整天聽領導叨叨要把材料寫好寫精彩,可是,大家有沒有考慮這個標準怎麼把握、用什麼來界定呢?

其實,這也是老筆頭公文導師近千次諮詢中最常見的話題之一,怎麼樣的材料才能讓領導滿意、欣賞、認可?

這次,我們梳理了六種可能稱得上“好”的材料,請各位筆友一起圍觀,僅供參考,不作權威認定,歡迎留言討論!

言辭優美型


這類材料亮點就是文筆優美、金句頻出,說句俗點的,“一看就很有文化”,用詞講究、語句精緻,寫出這類材料難度比較大,沒有相當的文字功底,只能望文興嘆。老筆頭覺得,雖然不一定能學得好,但多鑑賞類似材料,有利於提高審美標準,也是非常有益的。

推薦例文:市委書記把公文寫成散文,這才是寫材料的高境界

觀點鮮明型


沒有鮮明的觀點,這是文章四平八穩、難以出眾的重要原因。這類材料往往主題突出、觀點獨到、論述精闢,講的都是我們有所覺察但是表述不好的,“沒錯,說得就是這個意思”,觸到心中痛點,不由拍案而起、讚美叫絕。老筆頭覺得,如果你在觀點提煉方面需要提高,可以多看看類似的材料。

推薦例文:中央發文為基層減負後,這位市委書記向“5+2”宣戰的文章刷屏了(淚目)


生動活潑型


什麼樣的文章看得不累,無疑是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文章切忌故作深奧,搞一些高大上的詞,講一些雲裡霧裡的理,其實,能把複雜的道理說簡單,這才是真本事。老筆頭覺得,寫這類文章,需要一定的閱歷積累,無論是標題還是內容,都多用直白簡單的句子,多用接地氣的詞。

推薦範文:107 群眾語言最生動 ——一位農家大嫂的座談發言稿點評

善於創新型


俗話說,文無定法。文章前期可以走傳統路子,但後期想提高想出彩,還是得創新。同樣一句話,變換一種說法,效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樣。寫這類文章,要善於打破常規,從標題開始變,然後變句子,最後變文章結構,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寫作能力提高的過程,同樣是通往高手之路不可逾越的過程。


中規中矩型


別一提到中規中矩就感覺很low,殊不知萬丈高樓平地起,大神並非一開始就是大神,也是從普通不斷蛻變成長的。如果你從事寫作不久,建議多看這類文章,對於打牢基礎、夯實根基大有好處。不要一開始就想寫驚天泣地之文,可以作為目標,但是得從頭一步一步開始。

推薦範文:在全區機構改革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旁徵博引型


知識淵博的人向來很受人喜歡,旁徵博引的文章也同樣如此。這類材料一般信息量大,引用事例多,讓受眾讀後很有收穫,真切感受到思想的力量、知識的力量。老筆頭覺得,寫這類文章,需要積累大量素材、花費許多功夫,但正因為是集眾家之大成,才成就文章的高度,如果寫成這樣,領導一看就知道你下了不少功夫,是比較加分的。

推薦範文:河北這位廳官的培訓講話火了!得有多麼深的文學功底呀?!

從對這些類型文章的分析看,老筆頭覺得,好文章各有所長,就像評判人的相貌一樣,有苗條之美、有豐腴之美、有氣質之美,只是側重點不一樣、欣賞點有所區別而已。

市委大秘6條壓箱底經驗,好材料就是這樣煉成的(豁然開朗)!


那麼,被論為好文章,該具有哪些特質呢?我們覺得,可以參照以下標準,能有一條也不錯了:

1.文章的基礎符合常規行文思路,比如,寫個動員講話,至少有深化認識、部署工作、加強組織這幾條,這屬於主流的公文思維,可以創新,但這是前提。


2.觀點比較鮮明,判斷標準就是別人把你稿子看完後,能不能想起來最主要的一兩句話,而且其他的分論點都是圍繞一箇中心論點來的,做到形散而神聚。


3.語句很精緻,一看就是精心打扮過的,注意,這是對看稿人的基本尊重,雖然不必尋求刻意的雕飾,但在把主旨表達清楚的前提下,適當把標題、語句進行整飭,是必須且必要的。


4.文風很生動,不像一潭死水,能從文章字裡行間看到作者的喜怒哀樂,看到洋溢跳躍的個人情感,而不是一堆毫無生氣的文字組合,看這類文章如沐春風、身心放鬆。


5.有獨特的視角、獨到的觀點,哪怕是一句與眾不同的話,可能也是一俊遮百醜,讓文章熠熠生輝。而不是陳詞濫調、無病生吟,看了開頭知道結尾、毫無可讀之感。


6.裡面內容有一定知識含量,不能句子都是“土生土長”來的,比如,你自己說的。最好引用點名人名言、著名事例,增加文章的權威性、說服力。


可能有的朋友講,這些都不容易做到,那麼我們換個思路,如果你能避免以下幾種情況,至少文章不會太差:

1.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說得很多,以為只有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情說得很少,以為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光講自己不看整體看全局,以為天下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2.抽象籠統,說的詞只有自己知道、講的事只有自己明白;簡單堆砌,只說事不分析,看著材料很多,觀點不突出;分析武斷,根據不足,就下斷語,以偏概全、掛一漏萬。


3.語句展開沒有邏輯,不分大小王,信馬由韁,寫到下句不管上句,寫到後面不管前面,導致出現前後重複、囉嗦、自相矛盾、風格不統一等情況。


4.喜歡講長句,想把天下的事情一口氣說完,通篇下來不知分了幾層,不知這層意思在哪裡結束,一直是逗點到底。


5.寫完後不反覆讀幾遍,以致詞不達意、語氣不暢,一會扯東、一會扯西,同時多個主語,讓人讀了很茫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