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逛唐朝長安:瞭解星座和宗教,一個開放的唐朝和長安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一起逛了逛唐朝長安比較有名的幾個坊,今天我們繼續來了解一下關於唐朝的星座和宗教方面的一些歷史。

帶你逛唐朝長安:瞭解星座和宗教,一個開放的唐朝和長安

唐朝的口音現在有一個說法叫做平水韻,這個就和唐朝的口音有點像。唐朝的口音並不是像今天的普通話一樣是以某一個地方為標準的官話。長安的官話不是土生土長的,它是做出來的一個官話,後來就專門做成了一個韻部叫平水韻。所以現在我們讀唐詩,有時候覺得不押韻,但是其實是押韻的。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這裡的最後一個字就唸【xia】,二聲,不念【xie】。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在大多數情況下,“女”要讀作“汝”,這才能押韻。唐朝當時長安的官話基本上可以相當於現在的粵語,當然不完全是現在的粵語,只能說現在的粵語中保留了很多它的元素,還是比較接近的。還有一個就是,現在我們聽粵語唱歌好像比我們用普通話唱歌,尤其是中國風,更能壓住那種韻,更覺得舒服。

帶你逛唐朝長安:瞭解星座和宗教,一個開放的唐朝和長安

有一個星座叫做摩羯,為什麼叫做摩羯呢?這個名字聽起來特別奇怪。摩羯是森林之神潘,潘是希臘神話裡的牧神,掌管樹林,田地和羊群的神,有人的軀幹和頭,山羊的頹和耳朵。在宙斯的宴會上碰到一個怪物,然後他就跑,結果上半身變成一個羊,下半身變成魚,所以叫摩羯。當時古希臘的星座傳到古印度,古印度也翻譯不出來,一半魚一半羊這個東西大家都沒有見過,就有人說要不就翻譯成魚吧。當時印度有一個神獸叫Makara,摩伽羅,後來就把摩伽羅擱在這個摩羯上面。後來到了唐代,十二星座傳入中國來,翻譯的時候,當時的唐音,摩不讀【mo】,讀【mua】,這個羯字讀【ghat】,所以說Makara這個魚,就是摩羯(磨竭),磨【mua】竭【ghat】這兩個字唐音寫出來就是摩羯(磨竭)。所以現在就在星座這塊,其實跟唐代的發音有著密切的聯繫。

當時的唐朝人還是挺相信星座的。星座是在隋代進入到長安城。隋代時期,印度高僧耶連提耶舍所譯的經文《大方等日藏經》中就有寫到:“是九月時,射神主當;十月時,磨竭之神主當其月;十一月,水器之神主當其月;十二月,天魚之神主當其月;正月時,特羊之神主當其月;二月時,特牛之神主當其月;二月時,特羊之神主當其月;是三月時,雙鳥之神主當其月;四月時,蟹神主當其月;此五月時,師子之神主當其月。”

從信星座這個事情上就可以看出,當時的唐朝時非常開放包容的。當時的長安城裡,有各種各樣的宗教,各種各樣的廟都有。景教,祆【xian】教等等。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因信徒在火前禱告而又得名為拜火教,傳到中國的時候稱為“祆教”,創始人是瑣羅亞斯德。祆教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祆教拜的最高的神叫“馬茲達”,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就寫到拜火教。祆教是“食菜事魔”,意思就是吃菜的都是侍奉魔的。在宋代的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紹興四年五月》中就有記載:“起居舍人王居正言:伏見兩浙州縣,有吃菜事魔之俗,方臘以前,法禁尚寬,而事魔之俗,猶未至於甚熾。”“食菜事魔”這個事情就更加說明了佛教最開始並不吃素,後來才慢慢開始吃素的。梁武帝在《斷酒肉文》中極力鼓吹僧人禁食酒肉:“若食肉者,是遠離聲聞法,若食肉者,是遠離辟支佛法,若食肉者……所以經言,食肉者斷大慈種。

帶你逛唐朝長安:瞭解星座和宗教,一個開放的唐朝和長安

還有一個景教特別有意思。如果你去長安的話,西安的碑林博物館裡有一塊碑叫做《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這個“大秦”指的是羅馬,這個景教,並不是景色的景,這個景是指放大光明的意思。景教,是唐代正式傳入中國的基督教聶斯托利派,被視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基督教派。當時最早叫做聶斯托利派,是在敘利亞那邊,創始人叫做聶斯托利。聶斯托利派和梵蒂岡教廷吵翻了,因為梵蒂岡他們是天主教,要信聖母瑪利亞,但是聶斯托利派就說不行,瑪利亞不能算神,最多隻能算是聖徒,沒必要這麼崇拜她。最後聶斯托利一氣之下出走中東,在中東建了一個教派,叫做聶斯托利派。後來有一批景教徒一路到了長安,在長安建起了景教的寺廟。後來他們中文好了之後還立了一塊碑,上面就說景教怎麼在中國流行起來的。而且這塊碑特備難得的是它把《聖經》故事按照唐代最華麗的文字重新寫了 一遍。

帶你逛唐朝長安:瞭解星座和宗教,一個開放的唐朝和長安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中描述耶穌誕生的故事:“神天宣慶,室女誕聖於大秦。景宿告祥,波斯睹耀以來貢,圓廿四聖有說之舊法,理家國於大猷。設三一淨風無言之新教,陶良用於正信。制八境,煉塵成真。

在唐朝手時候的西方,歐洲是拜占庭時代,這個時候西羅馬帝國已經滅亡了,拜占庭時代的基督教就已經在演變了,各種分裂。是阿拉伯帝國最鼎盛的時代。波斯帝國在唐高宗的時候,末代皇子卑路斯逃到了唐朝,求這當時的唐朝帶著他們復國,當然最後沒有答應。在《舊唐書·列傳·西戎》中有幾段相關的記載:“伊嗣候懦弱,為大首領所逐,遂奔吐火羅,未至,亦為大事兵所殺。其子名卑路斯,又投吐火羅葉護,獲免。卑路斯龍朔元年奏言頻被大食侵擾,秦兵救援。”又“詔遣隴州南由縣令王名遠充使西域,分置州縣,因列其地疾陵城為波斯都督府,授卑路斯為都督。是後數遣使貢獻。咸亨中,卑路斯自來入朝,高宗甚加恩賜,拜右武衛將軍。

就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帶來了波斯的教,後來大多數人定居在長安城,開枝散葉,好多當地胡人都是這批波斯後裔。《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正面是中文,側面全是古敘利亞文,上面把所有在唐朝任職的大主教的名字全都寫在上面了。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中記載的景教徒:

助撿挍試太常卿賜資袈裟寺主僧業利

撿挍建立碑僧通行

僧靈寶 僧內澄 僧光正

僧和明 僧立本 僧法源

僧審慎 僧寶靈 僧玄覽

僧景通 老宿耶俱摩 僧明一

僧保國 僧志堅 僧義濟

僧玄德 僧利用 僧元□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特別典型的代表了唐代長安城海納百川,容納多種世界觀,多元理念和信仰融於一城的特別明顯的表現。

帶你逛唐朝長安:瞭解星座和宗教,一個開放的唐朝和長安

唐朝和中國其他朝代不一樣的,不是特別注重禮法。鴻門宴的時候,誰坐在哪邊都是有嚴格要求。《史記項羽本紀》就這樣寫到過:“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起身做什麼事情都是要一套禮法。唐朝不是,唐朝是你進來主人先給你唱歌,唱高興了,主人下去還會給你跳舞。因為有大量的胡人的文化,所以唐朝的開放程度和後來的不一樣。

從來沒有一個城市像長安城一樣,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這麼高的地位,極其開放,極其自信這就是很重要的原因。不管是誰來了,都能夠融入到唐朝的文化當中。

關於唐朝長安的文化歷史,今天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一起交流,下篇文章繼續帶你逛唐朝長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