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民間組織漸成打擊非法捕撈中堅力量

自贡民间组织渐成打击非法捕捞中坚力量

自貢網訊(記者 張才 韓鈺)4月26日晚上8點到4月27日凌晨4點,反電魚協作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志願者完成沱江鄧井關至大城段巡護,行程近兩百公里,成功制止一起非法捕撈,發現並協助公安機關抓獲兩名電魚男子。

此為中心志願者一週之內第三次巡護沱江。

夏商便有“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之規定,自今年3月我市天然水域進入為期4個月的禁漁期以來,中心志願者已出動數十次,行程數千公里。2018年禁漁期間,富順縣非法捕撈水產品立案8起,其中中心志願者參與協助便達到了6起。

自贡民间组织渐成打击非法捕捞中坚力量

夜幕下的沱江

白天的沱江既聽不見馬達聲,江面上沒有漁船的蹤影,和禁漁期期望達成的效果一樣--但想要吃到河魚卻並不難,據中心志願者前期調查,從橫溪、安溪到趙化,一大早沿江各個場鎮幾乎都有河鯉、河白鰱以及各種雜魚出售,只是價格比禁漁期前稍貴。

夜幕下的沱江則是另一番模樣。

據一名被中心志願者發現並協助公安機關抓獲的 “揹包客(指揹著便攜式電魚設備在岸上或淺水處實施非法電魚的行為人)”供述,凌晨兩三點電魚船出動的時候,在江面上來來往往“像趕場”,“不然市面上哪裡來的河魚嘛!”

4月26日晚上8點從市區出發,記者跟隨由10名中心志願者組成的巡護隊夜探沱江。

以零點為界,上半場主要是趕路,途中三臺車加了一次油,並藉助加油站燈光組裝好衝鋒舟。深夜12點左右,巡護隊在趙化大橋下游方向終於有所發現,當即驅車前往大城方向,途中兵分兩路對橋上發現的“燈光”進行包抄,約半個小時成功接近一艘正在在河中間下網的漁船,對方見勢不妙丟下漁網往瀘州方向逃走。

27日凌晨1點,巡護隊在趙化絲廠位置先後發現多名“揹包客”蹤跡,先後攔截其中兩名男子並撥打110報警,趙化派出所民警迅速到場將兩人帶回所內作進一步調查。凌晨2點到3點30分,巡護隊在趙化至安溪、橫溪段多個點位進行蹲守,但江面上風平浪靜電魚船並沒有出現,凌晨4點過返回市區結束此次夜巡。

自贡民间组织渐成打击非法捕捞中坚力量

牛頭不對馬嘴的電魚人

當晚落網的第一個電魚人汪姓男子為趙化當地人,四十來歲,註冊漁民,自述在鎮上有一個賣魚的檔口。

“喝了兩口燒酒,天氣又熱睡不著。”汪姓男子身上明顯有股酒味,稱自己之前一直老老實實打魚,但傳統捕撈方式(下網)收穫越來越少,有時候出去一趟還不夠油錢,再加上禁漁期不讓捕撈便動起了歪腦筋,花900塊錢買了一套電魚設備。

考慮對方為註冊漁民,對禁漁期相關政策和非法電魚帶來的危害較為清楚,志願者的“勸降”工作便從自身安全切入。

“這個月16號江安就電死了一個人--出事的基本上都是你們這種背揹包的。”志願者發現電魚設備上有不少線頭裸露在外,對方唯一保護只有穿在身上的一條水褲,表示一旦水褲出現破損,又或者是踩在石頭上滑到極有可能觸電,至其昏迷溺水。

經過耐心勸說,汪姓男子當場表示為了蠅頭小利“的確不值”。

就在趙化派出所民警將汪姓男子剛剛帶走,巡護隊又在下游方向發現了兩個“亮點”,併成功攔截住其中一名男子。

“哪個電魚哦,我是出來歇涼的。”儘管這名楊姓當地男子身上還穿著水褲,正往電瓶車上裝電瓶等物件,但仍矢口否認自己從事非法電魚,說出來的話讓人啼笑皆非:“我就一個愛好,喜歡在河邊上聽魚扳籽,(當晚)聽著聽著在河邊上睡著了,身上穿著水褲是怕睡著了扯溼氣,電瓶是用來照亮的--”並理直氣壯質問:“你說我電魚,有沒得杆杆嘛,用兩隻手伸到水裡電啊,那我是不想活了!”

但經驗豐富的志願者很快揭穿了楊姓男子的謊言,道破這是一種不需要“杆杆”較罕見的電魚方式,對方只需守在一處水流較湍急河段,利用產卵期成魚喜爭上水特性,或坐或臥,聽見有魚跳(即對方所說扳籽)或間隔一段時間開一次電源。同時指出電瓶上連接的金屬環還在滴水,說明楊姓男子當時正在實施非法電魚。

楊姓男子頓時啞口無言,趙化派出所民警很快再次到場將其帶走,距上一次出警中間間隔不過十來分鐘。

自贡民间组织渐成打击非法捕捞中坚力量

披星戴月的志願者

當晚參與巡護的10名志願者包括一家三口,其中第一次參加巡護的“小胖”年僅十歲。

小胖一路上都很興奮,對巡護隊的裝備不論是衝鋒舟還是夜視儀、望眼鏡都充滿了好奇,同時對為什麼要制止非法電魚有了初步認識,他表示回去之後要把這段經歷講給同學聽。由於年齡實在太小,半路上實在撐不住小胖在媽媽懷裡睡著了。

伍先生是為數不多參加了中心成立第一次行動的志願者之一,三年來練得了一雙火眼金睛。發現第一個“揹包客”時伍先生正在駕車,向旁邊黑暗處(河道方向)瞥了一眼說了一句“有情況”,當他把車靠邊停穩車上的人還沒反應過來。

伍先生總結“首先是要發現有亮光,其次要發現水中有倒影,最後要看是不是在晃動”以此區別到底究竟是岸上住戶還是有人在河裡電魚。

發現是一回事,接近併成功攔截一名“揹包客”是另外一回事:志願者要在不亮燈的情況下,摸黑前進數百米甚至上千米完全陌生地形,中間既要穿過一人深的茅草,還要越過深溝和岸邊一塊塊巨石,任何環節出錯都有可能暴露行蹤,對方便會利用熟悉地形之便迅速逃離。當晚接近第一名“揹包客”時,來自富順當地的志願者程先生重重摔了一跤,但他一聲不吭爬起來繼續潛行--

此次行動共有4名富順志願者參與,其中志願者王女士巾幗不讓鬚眉,曾孤身一人以賣家身份解救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這次她把愛人也“拉下了水”。

自贡民间组织渐成打击非法捕捞中坚力量

不斷壯大的志願者隊伍

4月26日行動當天,接內江市相關部門邀請,中心負責人朱凱率多名志願者參與了當地聯合執法行動,感觸頗深。

“一是禁漁期內當地所有漁船被‘鎖’了起來,二是執法人員不但要到市場上查看有無野生河魚出售,就連餐館菜單上所有涉及河魚的菜品都要求進行屏蔽。”朱凱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本地非法捕撈“禁”而不“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管理、數量眾多的三無船隻,中心志願者協助漁政執法過程中,曾多次發生安裝大馬力推進器的三無船隻逃逸,甚至衝撞執法船情況。

據悉,目前中心以《關於沱江自貢段涉漁“三無船”禁漁期非法捕撈相關情況簡報》向多個部門進行了彙報。

據瞭解,經過三年發展,由本地誌願者發起的反電魚協作中心在全國已經擁有數十個工作站點,參與了全國多起有影響力非法捕撈案件,其開發的舉報非法捕撈網絡平臺“江湖眼”今年三月正式上線,如今已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舉報將近一千五百起,在制止非法電魚以及保護漁業資源、水生態環境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