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為什麼這麼富裕?

譚佳輝


首先這裡的富裕肯定不是指省份整體經濟總量排名高,即便浙江省的經濟總量排名並不低,這裡所說的富裕是指人均富裕,人均財富值高於其他省份。浙江省面積不大,只有11萬平方公里左右,人口數量在5700萬左右,但是提起浙江的富裕,是超過江蘇以及廣東的,比經濟第三的山東更是強了不止一星半點。

很多人都知道浙江的人均富裕高是商業氛圍濃厚,經商的人比較多,但卻不知道浙江為何多商人,有種全民皆商的感覺。相比於北部同樣富裕的江蘇,浙江的商人要比江蘇的商人知名度高很多。近些年我們所熟知的小商品、互聯網、金融、投資等領域都有浙江商人的身影,並且北方很多城市招商引資也都更喜歡選擇去浙江。
這種經商的氛圍主要是歷史沉澱下來的,與浙江省的地形有關。浙江省相比於北部的江蘇,省內山地眾多,遠沒有江蘇那麼多平原腹地,除了我們所熟知的“杭嘉湖”“寧紹”這兩個三角洲平原地區以外,其他地區山地丘陵環繞,僅有幾個走廊,這種地勢地貌在歷史發展農業時期是不佔優勢的,既然農業沒有發展優勢,那麼便促生了浙江的商業發展。
當浙江商人通過商業嚐到甜頭以後,便開始大規模複製這種成熟模式,並且因為省內腹地小,浙江商人前些年拿著成熟的商業模式走出去,去別的省份投資礦山、房地產、金融、投資等領域,我們在北方看到的很多企業,有可能背後控制人就是浙江老闆。這幾類行業的利潤都是驚人的,相比於江蘇以及北方的商人更多從事加工製造、食品、機械等領域,顯然浙江的商業模式更為吸金。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看了大家回答,總覺的沒說到點子上,我做為一個浙江人,對家鄉還是有些瞭解的,我來回答一下。

富和窮是一個相對的,大到一個國家,小到每個個體,沒有比較,就難以分清楚,我從小在安徽和浙江兩地來回生活過,就拿兩地做個比較,您如果不是這兩地的人,也可以根據您家鄉的實際情況,做個對比。

在七十年代,江南和江北是兩樣風景,特別是淮河流域,農村的房屋基本是泥土牆,稻草頂,東南沿海農村的房子是磚瓦木結構的。

究其原因主要是淮河經常發大水,農民把住的地方當臨時住所,不知什麼時候大水就把房子衝沒了。而東南沿海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們一生的心血,畢生的結蓄就是為了建房子,所以浙江人住的比安徽人好,生活也穩定,由於穩定,也可搞些副業收入。

就拿浙江人建房子說事,當時貧窮的年代,要建象樣一點的房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來那麼多錢呢、?第一,要勤奮勞動,不能好吃懶做,平時要勤儉節約,不能大手大腳,這樣下來,浙江人就養成了一種勤勞,節儉的好習慣。第二,就是“捐會”,這種方法在浙江農村特別盛行,什麼是“捐會”呢?比方說我要建房子了,還差800元,我做東,找二十個親朋好友,每人出40元,是不是一下子我就有了800元,然後按大家需要資金的輕重緩急排下去,如果一季度一次的話需要五年才結束,這就需要做東的人,平時人緣要好,你找的人也是要守信用的人,這就又形成了浙江人的自律精神,團結互相精神。

勤勞,節儉,自律,團結這些優良品格為浙江人在改革開放後的發展奠定了充實的基礎。

那時我在淮南,一到發大水季節,農民只有四處逃荒,大水停息後再回來重建家園,家裡即使養了豬啊鴨的,也被大水沖走了,就是一點糧食也難留,每家在外地的親戚也少,即使有,也很少聯繫的,誰都不願意和窮親戚來往,怕連累了自已。

我每次回浙江農村,親戚家都要走一遍,我發現每家都在外地有親戚,特別上海最多,全國各大城市都有,我爺爺輩的人,有幾個解放前就在上海開工廠的資本家,有的還去香港和東南亞的,從這一點可以證明,浙江人前輩就有經商的經歷,骨子裡就注入經商的基因,對發家致富有天然的衝動。還有散落在祖國四面八方的親戚,給了浙江人發展提供了最方便的,最快的幫助。我有個表妹,就是坐在家裡發財的,那時她給人家加工螺絲,她姑媽從上海探親來,問她現在幹什麼?她說給人家加工螺絲,問她有什麼理想?她說做夢都想發財,問她為什麼不去上海找她?她說媽媽不讓去,怕去上海給你丟人。後來她在姑媽幫助下,開了一家運動衫廠,現在都成了上流名人了。這種人不是一個二個,有很大一批。

由於浙江私人經濟的壯大,吸引了很多地方的人來工人,這樣,農民又多了一筆收入,就是房租,房租抵的上二個普通打工仔。安微人到浙江來打工,自己家裡的房子只能空在那裡,而浙江人的房子就成了搖錢樹,是不是變成了好上加好了?可以說現在浙江的富裕是外地上做了很大貢獻,越來越多的外地人成為新浙江人,他們在浙江買房買車,娶妻生子,撐起著浙江的半邊天,就說到這裡,有不同意見,還請批評指正。





雪上長留馬行處



大家好,我就是浙江溫州的,說到浙江為什麼這麼富裕,我知道聽到也很多關於溫州人創業在故事,豐碩的收穫必須要有背後辛酸苦辣的付出,這是創業必經的過程,富裕我們首先要勤勞努力,有辛苦的智慧。雖然溫州市最早開發城市之一,好的機會也是人創造出來的,溫州市政府申請提交了很多次要改革開放,前面有幾次也許是方法不對沒有成功,最後一次申請成功,才跟著上第一批開放城市之一。溫州開放了,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當時溫州人也想當的吃苦耐勞,開放好機會加上願意吃苦耐勞,就這樣一炮打響全中國。剛開始的時候溫州這裡家家戶戶都是家庭住房加工廠,根本不叫什麼廠?只是提個人跟名字而已。當時大家其實都是很辛苦的,從早上四.五點鐘開始幹活至晚上11.12點鐘,甚至有的是通宵連續好幾個通宵,這是我親身也有經歷過。還有到外地經商開店的,也聽他們說過,也是早上四五點鐘理貨開門。大家也看過那個電視,溫州人在美國紐約。這些都是現實的例子

有句話大家都聽說過我,天上不會掉下餡餅的。

大家努力吧,只要你捨得付出,必有收穫,人會報答我們,老天爺也會報答我們的。想要好的事業好的發展,一定要從勤勞辛苦努力開始。


精心奔跑


從小在浙江長大,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發展的點點滴滴都從浙江農村開始見證。

最重要三方面原因:人、政策、機遇

首先是人

浙江的自然條件並不好,真正能夠耕種的土地少。浙中和浙南地區基本都是山區,不要說種地,通車交通都非常不方便。交通的不便利導致浙江的方言特別多。每個縣一中方言,甚至每個縣裡不同的鎮或鄉都有不同方言。自然條件惡劣,每年的酷熱、嚴寒、颱風,浙江都是災區。大家要是在浙江過冬應該知道,冬天冷得要命。每年春節過年回浙江都是冰天雪地,屋內屋外一個溫度。惡劣的自然環境,使浙江人不得不背井離鄉到處找出路。

溫州人早期就通過大海出國打工,全國各地開發廊賺錢。

義烏人從事“雞毛換糖”的義烏農民,到加工自己的小商品等等。

開放性的貿易,加在自身的努力。在沒有任何政策扶持的情況下,發展了第一批創業者。敢問天下先的實踐證明,這條路是對的。

低調實幹的浙江人造就了今天的繁榮。

政策

這裡舉個例子,義烏小商品城的建立同當地政府領導英明的決策有不可分割的關係。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改革春風吹拂大地,但義烏仍在等待冰消。而小商品市場從“地下”轉入“公開”,源於一個“提籃女”叫板縣委書記的“傳奇”故事。

“提籃女”,真名馮愛倩,如今已80歲高齡。1979年,由於家庭困難,她下定決心,賣掉10擔穀子獲得80元“本金”,又從信用社借了300元,開始了擺攤謀生。擺攤的地方一直在換,原因是被當時叫作“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的部門趕來趕去。

上世紀80年代初,像馮愛倩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決定找當地官員申訴。由於當時這尚屬政策敏感地帶,很多幹部怕丟“烏紗帽”顧慮重重。潑辣的馮愛倩說:“我頭上沒東西戴,只是個婦道人家,我不怕,我去找!”找誰呢?就找縣委書記!

1982年5月,謝高華從浙江衢州調到義烏擔任縣委書記。在很多義烏人記憶中,謝書記不太愛坐辦公室,喜歡下基層。開始了改革之路。義烏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發展,與改革開放破冰之初,一大批黨員領導幹部銳意進取,敢於擔當有著很大關係。

從此,小商品大市場就開始走向全世界。

所以,浙江經濟的發展也靠一批敢於冒險的領導幹部。

機遇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浙江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機遇。上15年浙南地區(溫州)的發展,中間15年浙中(義烏)地區發展,現在10年浙北地區(杭州)。從實體經濟,到虛擬經濟(IT和互聯網)的接力,是浙江一直走在全國富裕前列的重要原因。

人、政策、機遇,2代的人的共同努力,成就今天富裕的浙江。


棟選理財


富裕,那都是靠雙手創造出來的,浙江不是天生就是富裕的地方。浙江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小省,出了杭嘉湖一帶平原,其餘地方大部分都以緩坡丘陵地貌為主。

在改革開放之初,浙江省的經濟一直都全國中下水平,1978年浙江GDP排在第12位,前面依次為:上海272.81 ;江蘇249.24 ;遼寧229.2 ;山東225.45 ;廣東185.85 ;四川184.81 ;河北183.06 ;黑龍江174.8 ;河南162.92 ;湖北151.00 ;湖南146.99 ;浙江123.72 。



計劃經濟時代,農村人都不能離開農村,完全束縛了大批浙江人的手腳,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大鍋飯日子。想要搞點東西賣,都會被扣上投機倒把的高帽。現在很多年輕人可能不會理解那個年代,前兩年,以義烏小商品市場為素材的電視劇《雞毛飛上天》就很形象的還原的那個年代狀態。

改革開放之後,沒有了行政枷鎖,浙江人才開始放開手腳,走南闖北的開始經商之路。


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就是浙商的一個縮影。1987年,靠借來的14萬元承包連年虧損的校辦企業經銷部,並開始蹬三輪賣冰棍。1989年,創建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1991年,兼併杭州罐頭食品廠成立娃哈哈集團。

浙江的富裕離不開浙江人敢拼敢闖,吃苦耐勞的精神。浙江人是窮怕了,苦日子過怕了,你不出去闖蕩,可能連飯都吃不起。七山一水兩分田的地理現狀,靠種糧養不活一個家庭。


橙子橙子酸甜的橙子


浙江為什麼這麼富裕?我作為浙江的鄰省人福建人都不得不佩服浙江人就更別提其他地方的人了。浙江人的富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是經過拼搏奮鬥努力得來的,而要綜合起來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浙江人有商賈遺風,江南魚米之鄉的浙江早在兩晉時就成為北方士族的南遷目的地,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之後,浙江經濟發展迅速,到唐宋時期浙江已成全國富庶之地,明朝中後期出現了帶有西方色彩的輕工業,江浙滬一帶很多人棄文從商,傳統行業開始以家庭作坊或集體合作的形式出現,這是資本主義在古代中國出現的很短的一段萌芽期,至明朝萬曆後期,浙貨遍佈北方,浙江產的絲綢,印刷品等商品風靡全國,浙江商人的商業天賦暴露無遺,從明朝到清朝到民國再到當代,浙江人的商業文化是代代相承幾乎就沒有隔斷過,當代浙江人就是繼承了他們老一輩人的商賈遺風,吃苦耐勞由小做大。

二:浙江人的富是被現實逼出來的,位於東南沿海的浙江是一個典型的山多地少的省份,“七山一水二分田”這短短的幾個字就簡單明瞭的概括出了浙江的地理特徵,山多,平原少,這一點和相鄰的福建非常相似,福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平原更少。沿海多山,土地貧瘠,其實生存條件比內陸還差,考慮到氣候原因完全是靠天吃飯,真的是交通閉塞食不裹腹,不安於現狀的浙江人骨子裡就有的那種不認命,闖一闖幹出一番事業的精氣神徹底被激發出來了,萬向創始人魯冠球,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就是建國後第一批走出去的浙商,如今也是成為了各自行業的佼佼者。

三:浙江人夠團結,浙江人做生意風格明顯,那就是團結,大家抱團取暖,不僅如此,浙江人還特別看重鄉誼之情,一人富裕能帶到幾十上百人富裕,親戚帶親戚,親戚帶朋友,親戚帶同鄉,自己富了還要帶身邊的人一起富,絕對的很有公心的浙江人,讓人佩服,舉個最典型的例子,素有中國快遞之鄉的浙江桐廬縣,你肯定想象不到在快遞業大名鼎鼎的“三通一達”竟然都來自桐廬這個小縣,而且彼此之間不是親戚就是同學朋友關係。

四:浙江人做生意天賦異稟,這怎麼說呢,作為民營實體經濟最發達的省份,浙江人是一個地方一個商人文化,什麼溫商啊,龍游商幫啊,杭州商幫啊寧波商幫啊,世代傳承的商業文化讓浙江人更愛走出去,所以浙江人就把生意做到了全中國乃至於全世界,靈敏的商業嗅覺和本身自帶的商業基因讓浙江人成為中國最會做生意的一個群體。



所以說浙江人富也是經歷了漫長的奮鬥過程,現實所迫,順應時代潮流,吃苦耐勞,輸贏不重要過程最重要,浙江人是通過自己實打實的努力讓自己率先富起來。


大國布衣


浙江的GDP和人均GDP,我就不談了,沒有意義。

我問問大家:全國有多少浙江的小商品城?幾乎每個縣城都有吧?

再問問:你們去這樣的小商品城買東西,有幾個人要求開具發票的?沒有或者極少極少吧?

那麼,假如你是這個小商品城的老闆的話,你在進貨時,在廠家開給你發票讓你抵扣和廠家低一點的進貨價面前,你如何選擇?不用說,絕大部分老闆都會選擇低一點的進貨價而不要廠家的發票!

那麼,廠家也是同理,沒有需要開出去的發票,廠家會去稅務局開出發票麼?

這樣下來,廠家極少從稅務局開出發票,政府也就無法將廠家的實際生產值記入GDP!造成了看上去浙江GDP沒有廣東江蘇高的假象!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所有人都知道浙江的GDP沒有廣東江蘇高,但是到了浙江卻感覺浙江很富裕的原因!


李揚


在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中,若要論經濟實力最強的地區,非廣東莫屬,但要論哪個省最富裕,那浙江則是當仁不讓。

2016年數據顯示,浙江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8529元,在省域排名中位居第一位,在34個省市中,僅次於上海(54305元)、北京(52530元),其次是天津、江蘇、廣東、福建。

浙江省的經濟實力不如廣東、江蘇和山東,但為什麼浙江省的富裕度卻這麼高呢?一句話概括就是,浙江省藏富於民。在經濟實力排名前四的省域當中,江蘇、山東走的是“大政府、小市場”模式,廣東、浙江走的是“小政府、大市場”模式,後者的經濟活躍度明顯要高於前者。所以你會發現,山東雖然GDP排名第三,但在很多人的認知當中,山東並不富裕。江蘇雖然排名第二,但發展並不均衡,主要集中在蘇南幾個城市,蘇北除了徐州,其他城市發展並不如何好。

廣東與浙江雖然模式相同,但具體發展方式又不盡相同,廣東走的是大集團、大企業模式,而浙江走的是小商販模式,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義烏。前者雖然也富裕,但錢大多集中在大老闆手中,而浙江的發展模式是真正的藏富於民,錢集中在多數百姓手中。

錢在自己手中攥著,才是真的富裕,GDP再高,也只是一串數字。浙江是塊富庶之地,自古就是如此,正如柳永在《望海潮》中寫到的,“錢塘自古繁華”。


天天說錢


浙江為什麼這麼富裕?

的確,浙江省作為民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改革開放40年來,浙江成功實現了從資源小省到經濟大省的跨越。

我覺得,浙江的富裕體現在四個層面上:

第一、浙江的富裕是全省整體的富裕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面積和人口都比廣東、山東、江蘇省將近一半的浙江省,2017年經濟總量列廣東、山東、江蘇之後,居全國第四位,人均GDP91512元,是全國平均水平59660的154.3%,居北京、上海、天津、江蘇之後,名列第5位。此外,浙江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在全國的位次從1978年的第14位躍升至2017年的第5位。

第二、浙江的富裕是各地均衡的富裕

我們知道,漸江省轄1個副省級城市和10個地級市。而從上表中可以看出,杭州、寧波、溫州、紹興、嘉興、台州等6個城市的經濟總量均擠入了我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的前50名,而且位置還比較靠前。另外,湖州、金華、衢州、麗水、舟山等5個城市的經濟總量也都跨入了全國地級市100強排行榜中。這就意味著,浙江的富裕不是“一城獨大”,而是各地均衡的富裕。

第三、浙江的富裕是全省企業的富裕

我們知道,浙江的文化底蘊深厚,尤其是經商氛圍濃厚,所以改革開放後,這種商業氛圍很快顯示出來。目前,浙江是我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

據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浙江A股上市公司數量達421家,佔全國的11.98%,僅次於廣東,高居全國第二。在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浙江省達到119家,佔比近1/4,連續19年居全國第1,誕生了阿里巴巴、華三通信、海康威視、聚光科技等世界知名的獨角獸企業。而浙江總人口在全國各省份中僅列第11位,民營經濟之發達可見一斑。

第四、浙江的富裕是全民的富裕

可以說,浙江的富民大省地位十分穩固。數據顯示,2017年,浙江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40.8%,連續17年居全國省區第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85.8%,連續33年居全國省區第1。

同時,從近年來的富豪排行榜上,浙商人數一直位居前列。2017年的胡潤全球富豪榜中,浙商上榜人數達263人,僅比廣東少21人,位居全國第2。

綜上所述,浙江省是我國民營經濟最發達、市域經濟最好、城鄉差距最小、居民可支配收入最富的省區。


潤友


浙江人為什麼這麼富裕?這個問題問的非常簡單,第一靠沿海,改革開放的時候,就是沿海開放,內地不許開放,政策給沿海了,誰先開開放,誰富,政策就是投資,人家敢投資,敢開廠,敢做內地而不敢做的生意,浙江人沒有三頭六臂,改革開放前窮的要死怕的要死,他們嘗試到了改革開放的甜頭,家家辦廠,家家想方設法與海外聯繫,有了錢,辦企業,搞家庭作坊的,搞運輸的,販商品的,搞房產的,去外省承包修路機場的都有,錢生錢,是他們富裕的根本。第二,浙江人本身比較封閉,但是流落海外的僑民比較多,80年代美元值錢,僑民回鄉帶一捆美元投資簡直是大富翁,你敢不跟著幹嘛?幹了的人就富了,不跟著乾的人還是窮了,義烏就是這樣的代表。第三,80年代至90年代,浙江人敢造,從小商品做起,管他什麼假貨真貨,只要賣得了就是好貨,錢賺了,再打擊也劃得著,反正賺了,有底氣,做什麼生意有本錢,全國各地任你闖,人家還把你當老闆接待,為你優惠。一時浙商名聲響遍天下,生怕你不參入,賺足了外省的錢,人家的錢被浙商賺了,當然外省的錢少了,浙江的錢就多了,靠名聲賺了錢。第四,浙江人走南闖北多了,一時間知道房子賺錢,賺的錢就去買房子,屯在那裡,什麼時候能夠大賺一筆,再散步消息漲價了漲價了,出其不意地賣了,產生了一個溫州炒房團,開房商願意賣給溫州人,因為溫州人買的多,房子批發部。第五,浙江的地形決定,景物好,山川美,把影視城建了幾個,賣土地,搞基建,招演員,搞旅遊,開飯店,建賓館,賣小商品,著實費其心機大賺了很多錢,他不富誰富?浙江人是聰明,有錢誰不聰明?靠政策,靠海外大佬,靠山靠水,靠當地風水好,靠有線人拉大投資,等等,浙江人不富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