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寧願拿著4000多的工資當白領,也不願意去月薪7000多的工廠?

點擊看我主頁


我覺得是社會形態決定的,現在社會都不像以前我們父母那一輩,讀書畢業分配到工廠上班,那個時候社會大環境就是這樣,很少有其他的選擇,現在社會形態發生了變化,選擇也多了,很少有人願意去當工人,更何況還讀了大學,再去工廠上班感覺有點本末倒置了.

社會觀念,面子觀念

在現在人的觀念裡面,在工廠上班不是一個好的工作,只有讀書不好,學歷不高的才去工廠上班,好工作的概念至少得呆辦公室.你要是大學畢業去工廠上班,父母長輩都不會同意,親戚朋友也不會理解,說出去也會感覺沒面子.

工作辛苦,工作環境差

到工廠上班多數還是屬於體力活,而且工作時間長,時不時還要加班,很多工廠還是站著上班,可以說非常辛苦,哪有在辦公室坐著舒服,現在人能坐著絕不站著,能躺著絕不坐著,哪裡吃的了那份苦,就吃苦耐勞我們真是比不了上一輩.

工作前景

在工廠裡,技術職工應該是比較吃香的,如果不是學的技術,在工廠上班也沒有什麼優勢,哪怕學歷高,發揮不了作用和價值,也無法得到很好發展.

所以基本上很少有人願意再去工廠了,本書社會的發展和工業技術的進步,工廠的工作也將被機器所取代,人在工廠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低,這應該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趨勢.



我要在這撒個歡


格局不一樣,你去工廠幹一段就知道了,我大專畢業,學的是小語種,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去工廠幹了半年,工廠裡一線都是高中以下文化的,有的管理崗位也是,只有辦公室的文化高點,生產線上的姑娘們,每天都比怎麼穿好看,今天這個處對象了明天那個談戀愛了,他們的價值觀非常淺薄,世界觀非常狹窄,滿口都是髒話,我在當中感覺自己是異類,還有一個同事也是大專畢業的,被她們欺負走了,那段日子真的這輩子都不想過了,後來做的都是辦公室的工作,工資雖然平均下來就四五千,但是沒那麼多加班,工廠的日子每天工作12小時,整個人根本沒時間想別的。


小沙發沙發


如果是我得話 我會選擇在工廠待幾年,特別是年輕人更應該選擇七千的工廠,4000的白領只是看著光鮮,也許也更有升職空間,但在升職也不過是給人打工,如果選擇在七千的工廠,一個月存四千,一年存五萬,你待個三年 可以存個十到十五萬,三年後離開工廠,不管是學技術還是做點其他事 都是需要本錢的,由於你在工廠時存了十幾萬,所以不會太缺錢,但反觀四千的白領,由於每天上班八小時,有充足的時間花錢,所以一個月四千 應該剩不了多少錢,沒有錢也就沒法做其他事,甚至於 中途想離開都不能,因為沒有存款 每當想離開的時候都會猶豫在猶豫,至於升職,現實點吧,不是你想升就升的,與其被動等待升職 不如 拿著七千一個月,做個三年遲工,主動出擊比被動等待強的多


生亦何歡86272398


大學期間利用暑假去富士康工作了兩個月,從那以後我就發誓,畢業以後絕對不會去工廠工作,哪怕工資再高。

人情冷漠

我們去的時候是暑假,由於天氣非常炎熱,我們只帶了涼蓆和薄薄的一個毯子。富士康的宿舍裡面有空調,他們晚上都蓋著厚厚的被子睡覺,我們晚上凍成狗,根本睡不著,一個同學問她們能不能把溫度稍微調高一點,她們壓根不理。無奈一起來的同學半夜把能穿上的衣服都穿上了。我清楚的記得,早上起來都能看到嘴裡呼出的白氣,一瞬間覺得自己是在冰箱裡睡了一覺,而此時我們都穿著薄薄的短袖。

富士康裡的人大多學歷低,長期在那樣的環境裡工作,心理變態的很多,特別是男生,總是發些不堪入目的短信騷擾女生,感覺非常亂,人際關係也相當複雜,我們這些短期工跟老員工住一起,總是被欺負,不知道她們為什麼總是看不上我們。

工作力度大,環境差

我們的工作是三班倒,輪到夜班簡直覺得生不如死,工作環境又熱噪音又大,我做的是給產品裝箱。一個很大的機器日夜不停地生產產品,我必須一刻不停地把產品裝箱,剛從機器出來地產品非常燙,而且很容易有殘次品,我必須保證速度的同時抽空檢查有沒有殘次品,有時候忙忘了檢查,出現問題會被主管罵的狗血淋頭。有時候我會恍惚覺得自己也跟個機器一樣,是為大機器服務的小機器,沒有思想,做著機械重複的事情。


我們去的時候,富士康跳樓事件剛剛過去,廠裡三層以上的樓都裝有防護網,以防有人跳樓。在那兒待了一個多月,我就受不了,更別說幹了十幾年的人。每天除了吃飯就是工作,在廠裡沒有娛樂,沒有朋友,只有沒日沒夜都幹不完的工作,沒空思考,甚至沒空花錢。

工廠裡的工作看似來錢快,吃的卻是青春飯,生活質量也非常低,很多在工廠幹了三年左右的人,到社會上從事別的工作都會不適應。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資,年輕人,最重要的是能學到東西。


拾光1991


以我打工那麼多年的收入來說:白領4000塊可以了,工廠7000塊就很少見。我目前在廠裡上班4500一個月,12小時,沒有休息。

白領工作朝九晚五,工廠的話你這個工資至少要上12小時,兩班倒,全月無休才能達到這個點。而且工廠上班你的眼界就會停留在工廠裡面了,每天除了上班還是上班,慢慢與外面的世界脫節了。

如果有4000塊錢一個月我寧願做白領也不做流水線,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想的。





廣西張小五


為什麼寧願拿著4000坐辦公室,也不願意去月薪7000多的工廠工作,這種現象很早就有,不是現階段才出現。

04年我在服裝公司管行政,春節過後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招工。一線員工開出保底1200計件包吃住,加班一小時補貼2元,這在當時同行中算很好的待遇了。火車站出口還打了一面牆的廣告,並派專車接送。結果平均一天新人不足100,足足用一個月,新廠才勉強能開工。而同期招總檯和文員6人,工資僅800元包吃住,第一天就招滿,並不斷接到諮詢電話。

當時我經常泡天涯雜談,就發了個貼:保底1500,有本科生願意去服裝廠當工人嗎?

結局勿庸置疑,被懟得天昏地暗成置頂貼,哈哈哈哈。不過還真招了十幾個家庭比較困難的學生兵。結合貼子評論和文員新人反應,我覺得當時主要的有三方面因素,而十五年過去,現在又添加了幾種原因吧。



1.傳統觀念:勞心者貴,全社會潛意識中辦公室族最有地位。

2.沒有生活壓力:學生剛出校門,其收入對大部分家庭而言只是錦上添花,舍地位求相對高薪動力不足。

3.開放圈子:進工廠在生產線中除了幹活配合人員,與外界基本隔閡。辦公室有機會接觸各種人員,培訓機會多,與外界保持聯繫。



這麼多年過來,隨著自動化智能化提高,傳統觀念有淡薄趁勢,但不能否認依然存在,特別是傳統行業。而沒有生活壓力這點因素在強化,很多剛出社會新人沒合意工作寧可啃老,更勿論以3000多差價換取心理上禁錮自己。開放圈子目前成了主因之一。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的發展,人們習慣了大空間生活態,追求更多的接觸與思維碰撞,而工廠特別是生產線給人的印象就是封閉、剝奪時間,以至情感上格格不入。

當然現在還衍生許多表面因素,如工作環境、工作內容、使用工具、團隊活力、發展空間。

從這麼多年下來實際結果對比,去一線學生兵本來就少,能堅持下來的更少之又少,和我保持聯繫的就2個,一個去杭州當品牌採購總監,一個在晉江當生產廠長,在當初物以稀為貴,有文化在一線自然會倍受關注,脫離一線升遷機會多。

當初選文員崗位的現在都一般,在人事、行政和自己做電商苦撐,沒有特別發展。而外貿業務員、跟單員發展還不錯。

總之,這種現象從根本上還跑不脫那三條主因,加一條發展空間期望值。需要提醒年輕人的是,新一輪自主職業創新潮很快來臨,擁有一技之長才是關鍵,一些事務性職能崗位,表面一時風光,但中年職場或是在自主職業時代將一無用處,不入為好。


老西彈新


我曾大學期間放寒假做兼職,在車間裡呆過一個多月;也曾在第一份正式工作,做ERP項目在車間、倉庫做過多次調研。我的總結是:就算是工廠給的比7000更多,我也不會去。

一、環境惡劣。

這說的包括工作環境和人際環境。曾經在的那個廠子,當時是給iPhone4做邊框,操作CNC。CNC機器上到處都是機油。同一批去的好幾個人因此導致皮膚過敏,到處紅瘡、潰爛。每天帶著一次性口罩,仍然能聞見強烈的氣味。另一個廠子是洗衣機的流水線,許多人經常性地傷到手指腳趾,甚至頭部。

另外,廠子裡的那些個小領導,有點權力就敢作威作福。你就算幹得再快,他也要指指點點。當時有個晚上交接班,一個小組長被組員直接在門口打死,後來調查結果就是欠揍,該死。而這種小領導還挺不少。其實是制度所決定。

二、人情關係淡薄

工友之間,幾乎毫無“友”字可言。操作CNC過程,吃飯時,你先吃飯,你的活就他幹;他吃飯時,你就幫他幹。不吃飯時,兩人間都在忙著操機,根本無暇他顧。


下班時,交接班;各自回營。一天12小時夠累,哪有閒工夫坐一塊聊天。

三、工作時間較長,周邊的工友素養較低,對個人提升沒有任何幫助。

在許多工廠都是2班倒。3班倒的也有,但不加班也沒有你說的7000以上。一天光緊張工作12個小時,算上上下班車程,交接班等時間,其實已經耗費14小時以上。剩餘的10個小時,你還想自己能提升什麼嗎?周圍的工友,大部分來自貧窮地區,學歷、見識都很低。許多農民工同志,連基本的“工傷”、“合同”、“安全防範”的概念都不懂。

在洗衣機廠調研時,恰逢一工人指頭夾斷,醫院看病。老闆來提了些好的禮物,塞了幾千塊,把這位工人激動的不得了。他不懂這是工傷,也不懂自己沒了指頭,也在這工廠待不下去了。我心疼,但能怎麼樣?你能從他們那學點什麼呢?


安若凡


本來都在糾結要不要回工廠,現在看了這麼多答案,更糾結了!在工廠兩年,一個月工資四千,今年沒進廠找了一份網絡銷售的工作,第一個月就兩千多。工廠那邊叫我回去,一個月保底給我漲到4500(計件工作,超過4500拿超過的工資,沒超過就4500)工作比較自由,上下班不規定,一個月休息兩天,貨多就要加班,不過也不會加到很晚,我租的房子離廠比較遠!網絡銷售工作朝九晚六,一天7.5個小時,離家稍近,週末單休,節假日按國家規定休,就是剛開始工資不高!我24歲,就是怕在工廠待久了與外界都脫軌了,以後想要轉行更難,只能一輩子在工廠待著(當然也有夢想著存錢自己做點小生意),就是擔心銷售這工作,要賣的多得的多,最怕就是每個月只能拿拿兩三千,偶爾個把月拿一下高工資,但是並不穩定。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了。。。


瞎胡鬧ing


曾經在富士康呆過兩年,說句實話工資還行!比其他廠高點!但是都是被工廠壓榨工人的勞動力得來的。那兩年在那裡經歷過人情冷暖,見識過勾心鬥角!實在太累,才毅然回到自己家鄉!

去富士康是被當時老師騙去的,05年的時候剛畢業,那時家庭條件如此也沒有奢望讀大學!正好那時班主任打電話問我們去不去深圳電子廠打工,說是工資有多高多高的,還包吃住!做滿十年還可以在深圳送套房子!

也沒多想,班主任也不能騙我們這種家庭的吧!就答應了!然後,班主任說要繳2000塊培訓體檢費!想了想,回家給爸媽說了下,老爸老媽就把壓在床底下存了幾年的錢繳給了我!

軍訓,體檢!就這樣來到了深圳,然後在一個富士康一個集訓中心等了幾天,期間看見同來的同學被那些所謂的事業群像挑貨物一樣一個一個被選走,心中無比難受!下定決心一定要在深圳混個出人頭地,才回去見父母!

但是有的時候理想和現實距離相差太大的時候,理想真的沒那麼重要了!

進廠後工作12小時,兩班倒,中午那時好像只有幾十分鐘的時間,吃飯都像打仗一樣!那時的工作是做電腦主機外殼,烤完漆的外殼需要人工從掛掉上取下來,一個挨一個,一直不停歇!外殼由於剛烤完漆,溫度都是幾十上百個!剛做完一個星期的時候,十個手指上算是血泡!那時一個人在深圳,這些苦只有默默的承受著!一天接一天!感覺自己就像是個機器!麻木的工作著!

就這樣做了兩年!實在忍受不住這種像機器人一樣的生活,才回到自己的家鄉!辭職那一刻,無比輕鬆,才這知道這兩年的時間真的不值得!

回到家鄉後找了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輕鬆,自由!所以說錢多有錢多的煩惱,錢少有錢少的自在!



霧都松哥日記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答案應該是:有些東西是國人用金錢都不願意換的。


到底哪些呢?

1.工作環境大有不同

白領的工作一般來講是吹著空調,對著電腦,沒事喝個咖啡,聊點八卦,這算是所謂辦公室白領的標配,當然也有忙的時候。但整體來講工作環境舒適度遠高於工廠。

我有兩個堂哥,大堂哥今年40歲,早年的本科畢業,政府公務員,一個月6000+的工資。工作狀態大家應該都能瞭解,標準的朝九晚五,豪華辦公樓,著裝嚴肅。雙休、年假、福利……樣樣都有;
小堂哥38歲,初中畢業,如今在壓濾機廠工作,標準的流水線作業。計件工作,最高時能拿到9000+,低的時候6000+。理論上一個月休息兩天,但是也要扣工資,一天工作10+個小時,兩班倒。

換作你,你會選哪一個工作?

2.職業發展預期不同

白領的工作環境整體來講在素質與文化上高於工廠,而且底層白領未來晉升的渠道相對明晰,某種意義上講,很多能力強的白領可以獨當一面,可以是一個全能型人才,工作能力強便有著提升待遇與職位的可能性。

而作為工廠的工作上升的空間則遠沒有那麼大,因為工廠是一個大型的機器,需要的是一個個的零件,嚴絲合縫的對接。不需要某個人能力特別強,因為如果一個流水線的上游與下游都無法匹配中游的效率,那麼你能力再強也帶動不了整個流水線。

3.生活豐富程度不同

一般的白領工作很少有管吃住的,而工廠則一般都管吃住,哪怕有些小夫妻在工廠打工的都會分配夫妻房。但是管吃往的目的就是規範化工人的生活規律,提升工作時間從而增加工廠產量。

如果吃住都在工廠園區內,你覺得生活能有哪些內容呢?累了一天了,再去運動打打藍球估計都不願意去了,更多的人選擇在宿舍裡打打牌,喝點小酒。

而白領的生活才算是正常市民化的生活,豐富多彩。幾個朋友約在乾淨光鮮的酒樓小聚,品著小酒,煞是有情調,再去喝個KTV,酒吧,夜店玩一玩……


綜而言之,在不影響基本生存的前提下,人們寧願選擇做4000的白領,而不願意去工廠上班拿7000塊錢。因為在國人心中有些東西(比如特權、光鮮的外表、別人羨慕的眼光……)是金錢換不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