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姜淑梅1997年識字,2012年寫作,你覺得你現在讀書還晚嗎?

艾卜伯克


字只是文學作品的媒介和載體,一個人什麼時候識字和有沒有寫作能力沒關係,而是和思維、經歷以及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有關,何況現在很多音頻翻譯記錄類的軟件也很多,所以說只要你腦子裡有東西,就肯定有途徑寫出來,科學家霍金不就是如此嗎~



讀書什麼時候都不晚,有句話叫活到老學到老,讀書就是最簡單的學習方式,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都可以,只要能入腦能思考就肯定會有所收穫,不要還沒讀幾本書就開始思考讀書能不能賺錢,能不能過的體面,會不會太晚之類的問題,我們之所以苦惱和庸庸碌碌,只因為還沒有付出就開始要求得到回報,徒增了煩惱,浪費了精力。所以,請靜下心來讀書,其他的交給時間就好~


漲丶知識


作家姜淑梅生於1937年,前大半生生活困苦漂泊,後來生活逐漸好轉的時候,丈夫又與1996年因車禍離世,兒女們為了讓母親早日走出痛苦,鼓勵她做自己想做的事,她選擇了因為窮困動盪始終未能如願的念想,讀書認字。

那時候已經是1997年,姜淑梅已經近六十歲高齡。

在2012年已經近七十五歲的姜淑梅,在兒女的鼓勵幫助下,開始進行文學創作,開始用自己的文字回憶自己這一生的經歷。

最終創作出《亂時候,窮時候》,一部由普通老百姓講述自己的故事和經歷的著作,講述了歷史變遷,在一個最普通的人眼中最直接最真實的樣子。

與她相比我真的自愧不如,因為我總是埋怨沒時間沒精力讀書學習,給自己找各種推脫的藉口。

過去我總是埋怨自己當初為什麼不好好讀書,如果當初好好讀書會怎樣,然後就心安理得安於現狀。

看了作家姜淑梅讀書寫作的故事,讓不肯努力的我們感覺真的很羞愧,如果還很年輕的我們依舊抱著現在讀書太晚了這種思想,然後心安理得的自我放逐。

等到多年以後,我們的孩子拿著作家姜淑梅的故事來問我們,為什麼自己的父母書讀的不好的時候,估計大多數人會無言以對。

現在我在教孩子讀書寫字的時候,其實也在偷偷的跟著孩子一起學,一邊學一邊偷偷的自言自語,這麼貴的學費可不能白交,不學白不學。


靜靜思考的風


我認為,做任何事什麼時候都不晚,而姜淑梅現年82歲,她在97年的時候大家可以算一下當時她多少歲,其實這是她的一種老年生活方式,非常值得提倡這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一般的老年人在退休之後的一大段時間之內會覺得十分迷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她幾十件的生活規律被打破了,每天睜開眼不知道幹什麼了,沒有目標。同時離開了她那工作了幾十件的地方,傻了,不知道該幹什麼了。

所以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一些:老年書法班,老年繪畫班,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健身中心等活動場所。是為了轉移她的思維,培養她新的興趣愛好。

至於說她成為作家第一是她年歲大了,兒女也大了不需要她操心了,也不需要在為了生活而奔波了,也不用在為了工作而努力了,同時閱歷也豐富了,對任何事都看淡了。更能靜下心來從事自己所喜愛的事了。所以更能堅持,更能成功。

年輕人也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也知道讀書不晚,也非常想要讀書,但是被社會壓力,工作壓力,生活壓力所困擾。所以不能靜下心來努力研讀,同時外界誘惑干擾非常大,年輕人年輕氣盛,定力還差一些。

不過我還是覺得我應該多讀一些對自己和對工作有益的書,來豐富自己。並把這種讀書的習慣堅持下去。

歡迎大家點贊,關注。 我是 緦念 感謝大家


媤念成癮


我覺得讀書什麼時候都不晚,關鍵是你有沒有用心去讀書,認真體悟作者的感受,讀書在我看來一直就是一個幸福和享受的過程~

讀書的過程是新奇的,讀書時我們可以查看不同的人的人生傳奇,人生挫折,人生思考,以及別人解決問題的方式,當然我們也可以學習,學以致用才是我們讀書的核心之處~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不斷的學習之中,不是說只有讀書才能學習,我們從書中獲取的是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應用於實踐~

讀書讀的多了,更多的就是一種領悟的能力了,一本書我們讀第一遍和第二遍第三遍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一遍可能你只是讀完了這本書,並沒有確切明白,過段時間之後等你讀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大人時候,相信你就會有更深切的神奇的感受,那時你會感到一種思維的昇華,或許這就是閱讀的魅力吧~

所以說想讀書就去讀吧,自己喜歡就好,對嗎?


槿夢空間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正當年,大家怎麼理解?




三水遇蟲


朝聞道,夕死可矣。

如果,把讀書當成工具,太早了你會連工具都拿不動呢。

無心之讀為讀。無用之學學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