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丨4月23日,這位吉林老鄉離世!他是中國首例核輻射案受害者!

新聞背景

4月22日,本公眾號曾發佈一篇關於我市核輻射受害者的文章:

圍觀丨23年前,一個吉林人撿到了它!於是,命運發生了改變!

遗憾丨4月23日,这位吉林老乡离世!他是中国首例核辐射案受害者!

可就在前不久,這位努力生活的宋大哥,離世了......

4月27日,記者得知4月23日宋學文離世的消息,一瞬間不敢相信,23日10時30分,宋學文還給記者發過信息……

猶豫了幾次後,27日9時36分,記者再次撥通了電話,期盼消息是有誤的,電話響了一聲就被接起,然而接起電話的人卻是宋學文的妻子楊女士。

“宋學文23日就走了。”電話被接起後,宋學文的妻子楊女士確認了這個消息。此時,楊女士的聲音有些無力,有些低沉。

細數,記者和宋學文認識不過幾天。一切還需從頭說來。

宋學文的不幸是從1996年1月5日開始,那年19歲的工人宋學文在吉林某集團建設公司上班,上班途中撿到一個疑似鑰匙鏈的金屬條。

他揣著這條金屬9個小時,就讓原本活蹦亂跳的自己,四肢潰爛相繼截去,靠著鎮定劑熬過最初一個個劇痛難耐的夜晚,然而一切只是一個開始。

核輻射仍然沒有放過他,他患上放射性白內障、肝硬化、糖尿病、心臟病,他是中國首例核輻射案受害者。

就是這樣的宋學文,最近因賣米引起了大眾關注,於是早已經淡出人們視線的他,再次回到大眾面前。

4月18日,記者和宋學文取得了聯繫,此時的宋學文除了賣米,更多的時間是跟著和朋友一起成立的施工隊到外地幹活。

宋學文說,他曾想淡出大眾的視線,將自己藏在山村裡安安靜靜地過完一生。只是,2016年他再次吐血,好在在很多人的幫助下得到了救治,可生活的窘境又出現了,家裡的錢所剩無幾,經營的幼兒園盈利減少,宋學文內心對死亡的恐懼也開始作祟。於是,他做起了賣米的生意。

2018年,又因不願放棄村裡幼兒的學前教育而開始跟著施工隊到外地幹活。記者採訪的時候,他在松原,心裡瘋狂得想家,卻不能回家。他說,與陪伴家人相比還是賺錢更重要,他知道孩子以後需要錢的地方太多,而他不能確定還能走多遠。

然而,就在說過這樣的話幾天之後,帶著悲涼的巧合,宋學文忽然之間離開了。在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時候,宋學文的身體已經出現了些徵兆,但他習慣了忍受身體的不適,而且連藥都不捨吃的人怕是也不願輕易去醫院,更不願和家裡提及這樣糟糕的情況。

而記者能得知這些,更是一個意外。22日,記者在定稿前曾將稿子發給宋學文。在確定稿件內容後,宋學文曾和記者短暫地聊了幾句。

他說,因為一些原因,他所在的施工隊施工遇到了阻礙而停工,他很上火胃部出現了不適,有了胃出血的症狀,也有便血的情況,他的身體讓他有了壓力。

另一方面,家裡的孩子最近幾天也感冒發燒,此刻他很茫然,不知道該怎麼辦。不過,宋學文說的這些事他是不會和家裡說的,因為他習慣報喜不報憂。

事實也證實,當記者和楊女士說起宋學文22日感到身體不適時,楊女士並不知道。“我知道的時候,他已經吐血了,送到醫院人沒搶救回來。”楊女士說。

而就在23日,宋學文去世那天上午,也是他的故事在《江城晚報》刊登的日子。10時30分,宋學文還給記者發過信息,他說有一些朋友通過報紙知道了他的事情,還加了他的微信,他想讓記者拍張報紙的照片給他看,還有其他刊播的途徑也都告訴他,他想看一下。

記者回復他後,他就沒有回過信息。

“得知他走的消息,很多人加了他的微信。”楊女士說,她現在在用宋學文的手機,包括微信都是她在使用。記者問她還會不會繼續賣米。她說:“賣啊,這是他堅持了這麼久的事情。”

楊女士說,宋學文走得突然,她不知道宋學文都在哪裡賣米,現在接觸的都是微信,之後她繼續找找看。她想把賣米的事繼續下去,為了生計更為了完成宋學文的堅持。當然,他們夫婦一直不肯放棄的幼兒園也還是會繼續經營……

核輻射對宋學文身體的傷害已經劃上了句號,然而另一種傷害恐怕會持續很久。宋學文曾說,家是他的命。可是他終究沒來得及好好告別,恐怕還有更多的遺憾。

此時,《江城晚報》想做一些實際的事情,希望幫助一下這位早已認識,卻又剛剛瞭解,而又來不及進一步接觸的已故之人。

如果您有買米的需求,又恰巧願意幫助宋學文的妻子楊女士以及他們的孩子,可以通過13500983369(微信同號)聯繫楊女士。

願宋學文在天堂少些牽掛

願他的妻兒安康順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