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作霖不死,東北是怎樣的結局?

魔力俠曹操


1928年6月4日,瀋陽皇姑屯車站傳來兩聲巨響。被日本人提前安置好的炸藥炸燬了一輛列車。後來據英文《時事新報》報道, 共有20人被炸死, 53人被炸,這其中就包括身負重傷的張作霖。隨即張作霖被副官王憲武駕車帶回瀋陽急救,卻因重傷救治無效,離開人世。



張作霖作為當時東北的統治者,他的生死與東北息息相關。 那麼如果張作霖不死,東北會是怎樣的結局呢?

無非三種情況。一是張作霖從此看清日本人的面目並與日本一刀兩斷,帶領東三省拼死抵抗日本侵略;二是張作霖見識到日本人的手段後感到害怕,從此徹底做日本忠實的“跳板”,出賣東北;三是張作霖繼續圓滑的與日方合作,使關係保持在“半合作”狀態,以鞏固他在東北的利益。


如果張作霖不死,筆者覺得他會選擇第一種情況。 張作霖和日方關係無論是交好還是惡化,其本質都是相互利用,張作霖想利用日本支持,在中國的軍閥混戰中更立的住腳,而日本想通過張作霖這塊跳板將手從東三省伸到中原乃至長江流域附近以達到侵佔中國的野心,兩者的根本利益是不同的,也是難以調和的。

就算張作霖逃過這一次陰謀襲擊,也難以保證順利脫身於下一次的暗殺,加上張作霖又是一個性情火爆的人,早在皇姑屯事件發生前,張作霖對日使芳澤逼迫自己簽訂《日張密約》的舉動就已經很是不滿,曾大罵:“日本人不夠朋友, 竟在人家危急的時候, 掐脖子要好處……我不能出賣東北, 以免後代罵我張作霖賣國賊。我什麼也不怕, 我這個臭皮囊早就不打算要了。”他拒不在芳澤帶來的文件上簽字。


皇姑屯事件發生後,張日雙方可以說是已經徹底撕破了臉,橫豎都是個死,倒不如挺直了腰板,與日本拼死抵抗,倒還有機會把日本勢力從東北驅逐出去,保衛東北,既能保全自己,還能落一個愛國英雄的好名聲。

在張作霖的統治時期,東北無論是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還是金融業都得到了發展,在擁有一定經濟基礎的條件下,使驅逐日本,保全東北這個可能有機會變為現實。

但是,在真相面前,歷史不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無論張作霖選擇哪種情況,東北最後淪陷在日本人的手中,只不過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因為在當時,中國的大環境是消極的,不利於抗日的,國名黨為首的蔣介石宣佈“不抵抗”的消極抗日政策,無暇顧及日本侵略,一顆心都放在了反共事業上。


軍閥內部更是不用說,他們或許會因民族觀進行抗日,但他們更多重心都是發展鞏固自己的勢力,且軍閥內部混戰,難以形成統一戰線,以統一的力量抗日。

加之當時的民族意識尚處於萌芽之中,未在東北及全國掀起大的波浪,難以利用人民的力量抗日。況且我們面對的是有備而來的日本,無論是從政治還是經濟,當時的中國都難以長時間與日本抗衡,更何況只是東北三個省份。

因此,無論當時張作霖的情況如何,東北都難逃日本人的魔爪。


夏目歷史君


張作霖其實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人。在本質上說,張作霖是一個軍閥,他身上有很多舊時代軍閥的特徵。但是相比於大多數民國時代的軍閥,張作霖的在後世口碑卻出奇的好。



其實,張作霖的這種好口碑,很大程度要感謝他的寶貝大兒子。

張作霖雖然是日本人暗中扶持的軍閥,但是張作霖對於日本人想要侵吞東三省的行為採取了堅決的扼制態度。反正,張作霖對於日本人給到的錢是照單全收,但是日本人要是有什麼非分的想法,那就死活不認賬。在張作霖在世時,日本人始終都沒能在張作霖身上討到什麼便宜。最終,日本人在無法馴服張作霖的情況下,選擇除掉張作霖 。

張作霖去世後,張少帥成為了東三省的新主人。然而,三年之後,918事變爆發了。不管處於什麼樣的理由,張少帥的士兵在人數是十倍於日本人關東軍的情況下,幾乎沒有什麼抵抗,就把東三省拱手讓給日本人了。

父子二人截然不同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成就了張作霖在後世的名聲。

如果我們腦洞大開一下,張作霖在皇姑屯爆炸中安然無恙,東北的情況會往一種什麼樣的局勢發展?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只要張作霖還活著,東北絕對不會以一種近乎恥辱的方式丟掉。

張作霖一代梟雄,什麼大風大浪沒有經歷過?至少,張作霖不會像張少帥一樣遇到事情會驚慌失措。雖然,當時的局面對於張作霖來說並不是特別友好,日本人對於東三省虎視眈眈,蘇聯人也想分一杯羹,蔣介石的北伐軍則是剛剛把張作霖趕回了東三省。

但是,張作霖經營東三省多年,可謂根深蒂固,任何人想要從張作霖手中奪下東北,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日本人如此,蔣介石也如此。

蔣介石的北伐軍在成功把張作霖趕回東三省之後,應該有很大可能不會繼續北斤了。畢竟此時的蔣介石,剛剛掌握大權沒有多久,即便是國民黨內部蔣介石都還沒能徹底掌控,像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大軍閥也還在還蔣介石明爭暗鬥,更不說還有一股紅色力量在逐漸壯大。所以,在北伐取得階段性勝利之後,北伐軍內部將會面臨著新的一輪權力爭奪,對於退守的東北的張作霖無暇顧及。

而此時的日本人因為刺殺張作霖失敗,導致了張作霖的警惕性增強,日本人想要再次刺殺張作霖的難度比較大。其次一點,日本人在當時的情況下,也不太會大舉進攻奉軍,畢竟此時的張作霖手下的核心力量還沒有受到損失,再加上蘇聯人的制衡,日本人也只能在暗地裡動手腳。

因此,如果張作霖沒有死於皇姑屯爆炸,東三省在短時間內還能維持現有的狀態。張作霖會遊走於蘇聯人、日本人、國民政府三者之間,保持一個微妙的平衡。

但是,日本人對於東三省的狼子野心是不會停止的。也別說張作霖剛剛敗於北伐軍之下,不復之前的盛氣,對於日本人的依賴性會變得更強,在日本人面前不會那麼硬氣。那麼日本人肯定會趁機攫取更多的利益。

恐怕,時間一長,東三省還是會慢慢落入日本人之手。


小鎮月明


以張作霖務的實主義 張作霖若不死,將:

1、民國分為南京政府和北京政府,形成南北割據。

1927年6月16日,張作霖被孫傳芳、張宗昌、等擁立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並於6月18日宣佈就職,行使大總統職權,讓潘復組織軍政府內閣。

相比之下,國民政府:

1927年1月,國民政府從廣州遷移到武漢;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國民政府;7月14日,武漢國民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合併。

北洋政府派系,尤其是皖系和直系被國民政府基本上打垮,只能依靠張作霖的奉系。在南京國民政府的強勢下,北洋派系將會越來越團結。

革命軍想要奪取北京,並不輕鬆。北洋政府固然有派系鬥爭,南京國民政府也有內鬥和CC的鬥爭,並非鐵板一塊。

奉系是當時中國唯一擁有海陸空三軍的派系,並擁有自主生產火炮和彈藥的軍隊。奉系的軍工業基礎和實力一點不遜色南京國民政府。

江蘇、安徽將會是南京國民政府和北洋政府爭鬥的重點區域。

1927年9月25日北洋政府公告制定的“大元帥旗”,以五色旗為底,靠旗杆上角白色正方形內,繡制十二章國徽

2、北方孔儒文化VS南方三民主義。民國重回清末南北對峙的時代。

張作霖本人雖然讀書少,但對孔儒價值觀很尊崇,對現代化教育也非常重視。

1922年成立的東北大學,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經費最多的大學,每年經費相當於北京大學的3倍多。

從張作霖擁護袁世凱稱帝的舉動看,張作霖控制下的北洋政府,比起南京國民政府相對專制一些,但效率也更高。

3、平衡的外交政策,善於利用國際力量。

導致張作霖被炸死的皇姑屯事件就是因為非常複雜起因:

A、日本關東軍計劃炸死張作霖的原因,並非僅僅是因為張作霖沒有履行對日本的承諾,更關鍵的在於——張作霖在北京做出了親善美國、英國,意圖擴大和美國、英國的關係,以達到對抗日本和蘇聯在東北的勢力,達到英美VS日蘇的外交平衡。

一旦美國、英國勢力進入東北,日本或蘇聯想要獨霸東北的企圖必將落空。

B、張作霖利用日本的援助,獲得了第二次直奉戰爭的勝利,順利控制北約政府,但張作霖並非履行先前日本所要求的滿鐵權益。

C、張作霖利用蘇聯修建中東鐵路,但強行免費使用,激怒蘇聯。1924年,張作霖和蘇聯簽署中東鐵路條約,規定中東鐵路的中蘇共管。1925年因為張作霖拖欠1400萬中東鐵路使用費用,中東鐵路局蘇聯人決定禁止張作霖使用中東鐵路,但張作霖不予理睬,照樣使用,更不給錢。1925年張作霖為控制中東鐵路局,拘捕了中東鐵路局蘇聯人局長,蘇聯對此抗議,但張作霖不予理睬。

1928年8月蘇聯下令蘇聯情報局刺殺張作霖,但9月24日的刺殺行動失敗。

有觀點認為,皇姑屯事件是蘇聯特工刺殺張作霖的第二次行動。

4、CC不會存在。1927年6月24日,張作霖致電蔣介石,要求和蔣介石簽訂共同反對CC的協定。相信這份協定不難達成,如此,南北將無CC的空間。

1936年中華民國法理行政區域

綜述

如果張作霖不死,一個民國、兩個政府的南北對峙局勢將會形成。北洋政府無法消滅南京政府,南京政府也無法消滅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更凸顯傳統價值,南京政府更凸顯現代價值。

張作霖是務實主義者,蔣介石是理想主義者。918的發生,更多是理想主義者蔣介石對東北局勢沒有實行靈活外交平衡,不學習張作霖引入美國、英國勢力。

早期的東北,張作霖用蘇聯和日本相互平衡,進而獲利;27年時,張作霖意圖引入美英進入東北,來取代交惡的東北蘇聯勢力,以平衡日本東北勢力。

張學良竟然評價張作霖——有雄才無大略。意思就是說張作霖眼高手低~~~~~~~~~~~~~無力吐槽!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老張要是沒被炸死的話,不會同意跟老蔣合作統一中國,日本人也不敢輕易發動戰爭,就算敢發動戰爭,日本也不會輕易取得東三省控制權,沒有日本的騷擾,老蔣會全力以赴追殺共產黨,更不可能有第二次國共合作來抗日,那時的共產黨就有被消滅的可能,共產黨自身難保的情況,不可能那麼建立新中國,新中國長時間不成立,就沒有現在的改革開放,,沒有新中國的改革開放,美國很可能是經濟上一支獨大的搞他的霸權主義,全世界的老百姓又要被美國人繼續的欺壓。

所以老張的死,他是拯救了新中國 拯救了全世界。


探路者143355945


在許多東北老鄉的心裡,都信奉這樣一句話:老子英雄兒軟蛋。如果要讓大家在張大帥與張少帥中做個選擇,可能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畢竟,不放一槍一炮,將東三省拱手讓人的,是小六子。這一點,是事實。

基於這樣的事實,人們對張大帥的口碑異乎尋常的好,以至於選擇性的忘卻了張作霖生前的劣跡,覺得他是軍閥中的翹楚,甚至於認為東北王是因為抗日而死的。以今時今日的輿論風向來看,皇姑屯事件,反而成就了張作霖的美名。

不少人覺得,如果張作霖不死,東三省絕不會輕易落入敵手。的確,我個人也非常贊同這一推論。不戰而屈己之兵、獻己之地、棄己之民,並不是張作霖的性格。只是,不會輕易落入敵手不等於不會落入敵手。奉系軍隊,真能與日軍一較高低麼?

如何衡量奉系軍隊的武力值,是個非常困難的問題。不過,我們不妨換個思路來考慮:郭松齡反奉期間,張作霖急的火急火燎,險些被端了大本營,若是不是馮玉祥支援不利、李景林倒戈一擊和日本人從中作梗,被暴屍的可能就不是郭松齡了。

很顯然,儘管張作霖掌權時,已經注意到整頓奉系軍隊,可東三省的軍隊,還處於轉型期,尚未形成戰鬥力。要知道,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奉系之所以能夠獲勝,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馮玉祥在關鍵時刻發動了北京政變,使得直系軍心渙散,從而轉瞬潰敗。

作為軍閥的張作霖,不僅僅具有匪氣,還十分懂得鑽營。五四運動期間,張作霖在東北嚴厲防範和堅決鎮壓反日行為,以此博得了日方的好感與支持;北伐運動期間,張大帥更是與反革命勢力相勾結,準備抵抗國民軍;蔣介石叛變革命時,東北王則在北方與之遙相呼應,在北京蘇聯大使館內捕殺了李大釗等二十餘名烈士。

直至皇姑屯事件之前,張作霖一直關注國內外形勢,甚至與日方秘密接洽,為擴張軍力,竟有心承認連袁世凱都不敢答應的“二十一條”。張作霖的如意算盤很明顯,以最小的付出換得最大的回報,並有種耍無賴的心態。最終,日本人覺得上了當,便在張作霖專列必經之路埋下炸藥,為此事做了個了斷。

如果張作霖不死,奉系軍閥絕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大本營,但由於軍事力量不足,我們很難料定這位張大帥會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穩住自己的地位。當然,日本人逼得太急,張作霖與之開戰的可能性很大,如此走到這一步,即便是輸了,我們也覺得老張有骨氣、有血性,但最怕的是,張作霖真能頂得住壓力麼?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可是,從張大帥生前的種種作為和後來張少帥在關鍵時刻的決策來看,結局,或許真的不容樂觀。萬一張作霖不死,他今天的“美名”,果真保得住麼?這是個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的問題。


史海爛柯人


如果張作霖沒死,東北丟失的結果應該不會改變,只是時間的問題,只是丟失的過程可能不太一樣。



張作霖不死,大概會出現三種局面:在局勢不利時,跟北伐軍議和;要麼偏安一隅,做自己的東北王,繼續對抗北伐軍;第三種情況,張作霖迫於生存壓力,選擇和日本人合作,做日本人的傀儡。

侵佔東北,是日本的國家計劃,蓄謀已久,這個計劃不管張作霖死或不死,都不會改變的,只是等待合適的時間而已。

假如張作霖和北伐軍議和,而張作霖不同日本人合作,日本人還會找機會暗算張作霖,同時扶持新的傀儡,對抗張作霖。




1930年左右,日本國內爆發經濟危機,為緩解矛盾,日本還是會尋找機會侵佔東北軍。

一旦開戰,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是不會改變的,這和後來張學良掌控東北時沒什麼區別。

但以張作霖的性格,肯定不會輕易放棄東北,勢必跟日本人血戰一場。但沒有後援,東北還是會淪陷,只是結果不會那麼慘。

第二種情況,如果議和不成,張作霖和北伐軍翻臉,蔣介石肯定會封鎖東北,而東北經濟會大受影響。


蘇聯、日本人會趁機收回東北鐵路、滿蒙鐵路的使用權。此時張作霖三面受敵,東北經濟又陷入衰退,東北內部遲早也會陷入混亂。早已虎視眈眈的日本人也會乘機動手。

東北各方勢力分崩離析,一旦開戰,張作霖也無力迴天,只怕結局比張學良還要糟糕。


如果出現第三種情況,張作霖成了民族罪人,東北軍的控制權,勢必會落入日本人之手。那後面中國抗戰的局面將會更為艱難。

當然歷史不能改寫,這只是個人推測,會不會有更多的可能?這就不得而知了。



花木童說史


張作霖死的時候身份是-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行;使大總統職權 。在當時的中國是一個有實力的軍閥,更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

張作霖在東三省的口碑很不錯,東三省的人一提起張作霖,都是稱其張大帥, 主要是其人草莽出身,殺伐果敢,又深知民間的疾苦,是一個爭議很大的歷史人物。

歷史上的張作霖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對當時東北的軍政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1, 在日本和俄國的夾縫中求生存,你不管他用了什麼方法,至少他沒有出讓主權,沒有割讓一塊土地,他自己也沒有改旗易幟,分疆裂土。2,沒有讓這些把東三省當肥肉的帝國主義,把我們的國土分裂出去;一直對日俄保持著高度的警惕 。3 打擊蒙古的分裂主義分子,要知道這些人的背後可是有日俄的影子的。4, 從內地大量移民到關外,填補東北黑土地上地廣人稀的局面,同時限制日本的移民,防止搞文化侵襲 5, 大力的發展經濟,辦實業,開工廠,用計策收回了鐵路的主導權。 另外,辦了很多學校,聘請了大量的文化名流,這些對以後的東北振興,都起著積極的作用。


回到題目上來說:如果張作霖不死,日本是佔不了什麼便宜的,一代梟雄不是白來的,當是的東北實力還是有的,日本最開始的胃口也並沒有那麼大,他們也只是一次一次的試探,並沒有貿然想做大的打算,在被張作霖收回鐵路主動權以後,並沒有兌現對日本的承諾,而是玩太極,用了拖字訣,日本人氣急敗壞,然而也無可奈何,他們明白張作霖是東北王,地位威望非常高,不敢直接撕破臉。但是日本有個不好的傳統,那就是以下犯上,膽大妄為,皇姑屯事件其實當時的日本高層並沒有同意,是底下的軍官們來的先斬後奏,這也直接影響了東北的局勢,乃至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



天使老說喜歡我


即便躲過皇姑屯,張作霖也必須死,日本侵佔東北只不過是從一口鯨吞變成逐步蠶食而已。

網上很多關於張作霖“英雄”的評價,其實都是建立在兒子“狗熊”的基礎之上。張作霖草莽出身,一步步成為東北王,確實有他的過人之處,但充其量就是一個地方軍閥。如果一個地方軍閥都能抵抗日本,中國的抗戰說不定真的就能和橫店的影視劇一樣了。

總的來說,張作霖能成為東北王,除了個人奮鬥外,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日本人的扶持。辛亥革命是很多舊軍閥命運的轉折點,抓住機會的都成了一方霸主,沒抓住機會都淪為近代史上的一個註腳。

清王朝垮臺後,張作霖及時倒向袁世凱,成為第27師中將師長,後歷任奉天盛武將軍、奉天督軍、奉天省長。張勳復辟時,張作霖趁機兼併了28師,將奉天軍政大權攬於一身,奉系雛形基本形成。

日本人在東北最初支持的是宗社黨,企圖用清朝皇室的正統性,在東北建立一個傀儡政權。張作霖通過支持宗社黨活動,與日軍勾結在了一起。不久後,日本發現清室皇族難堪大任,反而是張作霖更有作用。

在日本的支持下,張作霖很快拿下黑龍江和吉林,成為真正的“東北王”。日本人希望通過張作霖間接控制東北,一是為了防止日本在中國勢力過大,而遭到英美兩國的打擊,緩解日本在國際外交領域被孤立的局面;二是為了降低侵華的成本。

張作霖對日本人更多的是利用,自己打下來的江山,怎肯輕易讓給日本人。他拿了日本人的錢、日本人的技術,裝備了部隊,建立了兵工廠,但日本讓他出讓權力時,他就刷滑頭。

第一次東方會議的召開標誌著日本將吞併東北、侵略中國正式成為國策。這次會議上,日本明確指出張作霖是日本在中國的敵人,只是東北無人能替換他,所以要對他進行有限度的扶持,即保證他在東北統治的穩定,不支持他向關內擴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1921年5月17日,日本製定的《關於對張作霖態度的文件》。

日本在東北最重要的利益就是“滿鐵”,張作霖不跟日本人硬來,而是規劃了3條幹線,72條支線,其中兩條就建在滿鐵左右兩側,與之平行。一旦建成通車,滿鐵立刻就被架空。

日俄戰爭後,日本在東北成立了橫濱正金銀行和朝鮮銀行發行“金票”,實行經濟掠奪。張作霖掌權後,讓奉天省財政廳廳長王永江改組東三省官銀號,發行“奉票”。

奉票的出現一方面方面了張作霖的窮兵黷武,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日本在東北的經濟掠奪,讓日本損失很大,而且日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奉票的衝擊都沒有應對措施,這也使得雙方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

第二次大陸會議時,日本已經明確了要把東北變成殖民地,並打算尋找代理人替代張作霖。英美是世界格局的掌控者,日本侵略東北勢必會影響英美的利益,為了防止日本在國際社會上被進一步鼓勵,國內的政客始終採取溫和的措施,代價就是給了張作霖鑽空子的機會。

新成立的關東軍則認為國內的做法太拖沓、太屈辱。第一次直奉會戰時,關東軍援助了奉軍大量軍火,還援建了東三省兵工廠。第二次直奉會戰時,關東軍出人出槍替張作霖平定了郭松齡的叛亂。

張作霖的一切都是關東軍給的,不聽話直接換掉就行了。所以在北伐軍打到平津地區,奉系敗局已經時,關東軍要求集結兵力,開往山海關和錦州一帶,不管是奉軍還是北伐軍,只要向進入關外都必須解除武裝。

關東軍的強硬措施很快被國內否定,但他們始終堅信政府的決定是姑息張作霖,無異於放虎歸山,所以製造了“皇姑屯事件”。

張作霖對權利有著無限的追求,希望成為國家元首,他和日本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日本國內和關東軍的目標是一致的,只是一個考慮問題的側重點不同,但不管他們之間的鬥爭誰勝出,張作霖都會被除掉。


史料不輯


作為一個老派封建教育培養出來的舊時代軍閥,其實張作霖身上有很多屬於舊時士紳的毛病,不過他又和那些只知道嘴巴花花欺軟怕硬的士紳不同。

那就是他的階級出生不同,中國有句古話叫“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說的就是士紳的尿性。那麼張作霖是士紳嗎?

他不過是一個對讀書人有一定仰慕,但是又看不起讀書人的土匪頭子。

這從他對自己的授業恩師“楊景鎮”那畢恭畢敬的態度就能看出來,這“楊景鎮”本事晚晴舉人,一般於舉人出生都是有功名之有文化人風骨之人。

張作霖能讀書,真要感謝這“楊景鎮”先生的無私,不收學費就讓張作霖在私塾學了三個多月,最後因為實在太不安分,才沒有繼續念下去。

臨別之前還對自己老師說,幹啥都有飯吃,不一定非要念書才有飯吃。

於是就此輟學了,不過輟學歸輟學,但張作霖對楊老師還是終身難忘。

後來張作霖做了陸軍師長,還特地邀楊景鎮到瀋陽,教育自己孩子們。

人都是被童年經歷所影響,張作霖雖然不是個好學生,但是於尊師重道一事來看,還是做的很好的。

而這就是舊時代文人的特徵,於中國舊式教育而言,尊師重道是和忠君愛國聯繫在一起的,所謂在家謂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外謂之,忠君愛國氣節悠長。

也因此張作霖雖起於草莽,混跡江湖,但卻有著無數人都沒有的民族氣節。

而這一的氣節,其實在舊時候的軍閥身上都有這樣的影子,袁世凱如此,吳佩孚如此,馮國璋如此,而這一切如何驗證,就如他後來所做的無數事情相符合。

那就是為了利益為了生存,有很多東西可以交換,但是賣國這是萬萬不能的,於是才有了之後面對政敵也好,外敵也好,那充滿狡猾的生存智慧!

堅持原則又要發展自己這需要的是閱歷於為人之道!

就如他長期教育兒子那句經典臺詞一樣“江湖是什麼?江湖就是人情世故.”這是教張學良做人又何嘗不是自己人生的體會。

張作霖是舊式教育的產物,加上白手起家的經歷,這就給了他堅韌不拔的毅力還有生存智慧。

而這些後來主政東北的張學良有沒有?

答案當然是沒有,作為喊著蜜糖出生的新時代寵兒張學良而言,如何有從底層摸爬滾打最後到權利頂峰的歷練?

沒有歷練那又何來堅韌和生存智慧?

正因為這致命的缺陷,讓張學良最後失敗無比,錯誤不斷,最後聲名狼藉。

如果不是關鍵時刻改玄更張,這張跑跑估計要遺臭萬年!

張作霖的生存智慧,主要就體現在那句“江湖就是人情世故上。”那麼他是如何踐行這一切的,從他的發跡之路就能看出來。

對內他有七個結義兄弟,無論如何齷鹺也好,都堅持義氣原則與底線,如他和馮德麟也曾交惡不斷,可是從不做落井下石之事,這是有義。

如他雖然和日本虛與委蛇,用無數利益交換換取日本的支持最後卻又用各種手段以耍太極的手法將日本的要求消去於無形,這是有智。

如他雖然在日本羽翼下成長,最後卻堅持自力更生,不斷髮展經濟發展工業以求壯大勢力,這是有志。

最後,在勢力不斷豐滿之後,妄圖拜託日本控制,進而成為中國的實際領導人,這是有雄心!

於此有義,有智,有志,有雄心,這就是張作霖的人性標籤。

最後他卻因為自己的雄心還有智慧,成為了日本的眼中釘,然後一場預謀已久的謀殺之後人生落幕!

不得不說,算是一種遺憾吧!

那麼如果張作霖不死,東北結局會如何?

這個假設性問題,讓我陷入深思,張作霖性格最大特點就是一個字“滑”。

用通俗點說法就是,他會找空當,慣於利用各種勢力之間的矛盾維持自己的地位穩固。

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的是,張作霖如果沒有死,於東北易幟這件事上,如果形勢不可迴轉,他也會做,只不過談的條件會更多。

於之後的中東路事件上,張作霖絕對不會選擇和蘇聯開戰,而是會引導日本與蘇聯的矛盾,最後二相抵消之後化解於無形。

那麼蘇聯就不會和國民政府交惡,日本也不會毫無後顧之憂的大舉入侵中國。

或許形勢將會完全不同也未可知!

張作霖除了“滑”這個特點之外,還有個特點就是“硬”簡單說,特別能拼命!

如果不是特別能拼命,張作霖也不可能獲得成功,於亂世之中,扶搖直上除了圓滑世故,沒用勇氣是玩不轉的。

如果日本真要進攻,不抵抗這樣的事情,放小六子身上那是必然,方張作霖身上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就如他自己所說:打,打到哪算哪,打死了,死了我還管個球。

雖然圓滑,卻也有至死方休的勇氣。

就算不能保全東北,但是也絕不會如小六子那樣廢材,那樣只會跑路!

當時的日本,其實在全面動員之前,軍事實力雖然強,可是要一口吞下東北其實也是不現實的,這由戰後東北一躍而成為亞洲最大經濟體就能看出。東北的重工業基礎源自張作霖的苦心經營,作為老子的張作霖可不是敗家兒子可比,會誓死捍衛自己的家底。

就算打不贏,讓日本付出慘重代價那是絕對有可能的事情!

最後,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張學良就是那無能的富二代,還是別和創一代自己的爹比了!

沒有可比性!


阿斗不傻


如果張作霖不死,東北肯定不會像在張學良手中那樣拱手相讓,東北軍一定會抵抗一番,就算是無法守住東北,但也不會讓日本輕易獲得。

1928年6月4日北京到奉天的鐵路上,伴隨著炸彈聲響起,東北最高統帥也隨之陣亡。

張作霖作為中國東北地區的守門人,從微塵裡崛起,歷經了萬苦千辛,最終成為了東北三省的土皇帝,在面對日本人侵佔中國的要求時,他各種推脫,始終沒有做出把國土出賣給日本人的事情。他去世以後,東北三省沒幾年也丟了,許多人都會埋怨張學良,如果不是他執行了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東北能丟嗎?

如果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沒死,想必整個東北也不會淪落到那番模樣,但就算張作霖不死,東北三省真的就不會丟了嗎?

並不然。

日本人對中國的窺覷早已不是一兩天的事情,當時日本的掌權派還不是軍部激進分子,他們實行的政策是先發展自身經濟。

日本也的確這麼做了,沒做過什麼太過直接的事情,只是在北方與俄國為了爭奪權益開過戰,當時他們選中的東北代理人正是張作霖,在日本人眼中,張作霖只是個傀儡,如果有需要,他們隨時可以將這位東北的守門人除掉。而張作霖呢,雖說他是日本人扶持起來的,但在很多地方他都沒有親附日本人,表面上他對日本的要求都是滿口答應,實際上兌現的卻很少。

清廷還在的時候,東北還是很受重視的,張作霖也是這時候發展起來的。本身是土匪的他沒有像其他許多盜匪一樣直接被清廷打壓下去,而是被收編成為了大清的一員。

後來袁世凱上臺了,他也很明智的第一時間就依附了過去,可以說雖然他沒有富貴出身,也沒有才華加身,但他有其他人沒有的東西,他很勢力,不像是萬鐘不加身的大學者,他可不管主顧是不是仁義之士,但凡是能給他想要的,他隨時可以倒戈,雖說他的這般作為會受到世人的抨擊,但這也的確讓他很快成為了東北的大佬。

張作霖能登上那個位置,靠的是什麼,是他自己的才華嗎?明顯不是,除了他知道審時度勢,他身邊的幾個好兄弟也是他步入巔峰的助力。

雖然他在極為拜把兄弟中排行靠後,但實際上還數他的地位最高,而他被日本人炸死後,兄弟幾人也開始走了下坡路,儘管這些兄弟們都是土匪出身,但後來這些兄弟大多數也拒絕了日本人的邀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跟他們在一起,張作霖也不會選擇投靠日本人。

在日本人看來,張作霖的存在是他們和平佔領東北的關鍵,他們最需要的正是一個像張作霖這般,手握著東北大勢,還對自己搖著尾巴的忠犬,在日本人看來這是自己的忠犬,但是實際上,這卻是地道的守衛著華夏東北大地的戰士。

張作霖之所以被日本人謀殺,就是因為他的各種推諉,將日本人惹怒了,如果他好好的做日本人的忠犬,對他自己是好的,但對中國來說卻是災難性的。

張學良上臺以後,沒有像他老爹一樣奉行在兩大勢力之間周旋的法則,而是直接帶著東北幾十萬大軍投入了國民黨的懷抱,日本人眼見沒戲,加上日本內部權利的更秩,東北易主自然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只能說張學良親自將東北落入日軍手裡的時間無限提前了。

就算張作霖沒有被炸死,東北大地也是萬萬守不住的,不存在日軍的侵略會被擋住這一說,如果可以擋住,早在全面抗戰開啟的時候就做到了。

靠著東北地區疲軟的軍隊,加上善於人情生意而疲於個人能力的張作霖,東北丟掉也只是時間問題。

當時的東北軍隊,早已在郭松齡的動亂下受了重創,而日本人的軍隊,在那個時候剛剛開始邁向巔峰。

那一場事故就已經標誌著張作霖與日軍翻臉了,其實他的多次推脫早已註定了這一幕的發生,靠著人肉撐起的城牆是萬萬擋不住日軍的坦克大炮的。

當時的張作霖,手中也不過幾十萬軍隊,就算他還在也只能保東北一時安穩,畢竟處於兩大勢力之間,想要擊垮這雙方是不可能了,只有像他一樣周旋在雙方之中才能避免戰爭,保住東北。

東北落入日軍手裡不是個人能改變的,而是大方向的結果,不管張作霖有沒有被炸死,東北三省的結局都是不言而喻的。

其實又何止東北三省呢,廣袤的華夏大地,又有多少國土落入過日本人的手中?終究是當時的中國太過羸弱,如果國家足夠強大,別說小小的日本了,就是八國聯軍來了也不會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