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該如何發展?農產品怎樣才能實現品牌化?

曹佳鵬


我國是一個傳統農業大國,農業的穩定發展對全面提升國民經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之後,農業的發展對於農村社會的穩定和農民收入的增加更是意義重大。然而我國的農業基礎十分薄弱,農業發展的地域差距十分懸殊,農業發展依然是簡單傳統的農耕。關於我國農業的發展,我認為可以從下面幾點考慮:

1、規模化

我國農業基礎十分薄弱,農業生產存在很多不利因素,農產品價格受制供求等市場因素影響嚴重,其關鍵原因在於我國農業缺乏規模。

就拿美國來說,美國所出口的農產品差不多是全世界農產品貿易市場的50%,美國有如此發達的農業,與農業的規模化和集約化密不可分,我國農業多是以農戶為為中心的小個體農業,缺乏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自然缺乏抗風險能力。

2、科技化

我國農業在科技化的道路上還有很多路要走,科技化不是加大農藥化肥的新投入,而是要通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改善農村與農業生態環境,減少農藥化肥對農村土地及水源的濡染,通過科學種田手段提高農作物產量。

比如西北黃土高原土壤板結化和鹽鹼化問題嚴重,化肥侵蝕土壤環境,土壤中的微生物嚴重缺乏,農業生態鏈遭到破壞,農作物的生產不是靠自身免疫力,而是嚴重依賴化肥農藥。除非逐年增加化肥使用量,否則就會減產。我們應該對農村水土土流失、地力衰竭等現象引起足夠重視,發展低投入、可持續發展的長效農業,普及沼氣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

農業的初衷是為了人民的健康,也是為了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科技化的意義有三:

(1)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2)減少石化汙染,提升農產品的品質

(3)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3、品牌化

缺乏品牌化是我國農業缺乏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性因素。由於我國農業生產多以農戶個體形式出現,缺乏市場意識,缺乏按照市場供求調節農業生產,缺乏農產品市場化品牌化的生產理念,所以我國農產品的銷售還是停留在農產品貿易環節。在整個農產品流通環節,缺乏品牌導向,從而很難提升品牌溢價,作為農產品原料,始終受制於人。

那麼,我國農產品如何實現品牌化,我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考慮。

第一、政府對農業產業定位

為了體現農產品的規模化,政府可以按照當地的區位優勢確定核心產業,“一縣一品”等思路值得借鑑,比如甘肅秦安的蘋果產業,經過多年的政策引導與鼓勵,種植面積達到61.37萬畝,產值達18.93億元。

第二、政府對公共品牌的宣傳

一個在產業優勢上缺乏影響力的農產品很難湧現品牌化的企業,要實現農產品的品牌化,首先需要解決公共品牌的認知。比如中國枸杞之鄉、中國百合之都等,都是政府在地域品牌和公共品牌上做的宣傳只有,通過政府推薦、產業協會的宣傳來提升地域品牌的影響力,才有助於市場對產品品牌的認知。

第三、農業合作社或涉農企業對品牌的包裝與宣傳

和公共品牌相比較,產品牌屬於經營主體,是要真正面對市場的。因此經營主體要對農產品進行品牌化改造。具體工作如下:

(1)品牌名稱

品類名稱不等於品牌名稱,我們不能總在農產品包裝上印“寧夏枸杞”,關鍵要在寧夏枸杞這個品類中取一個屬於自己的響亮的名字,簡單易記,利於傳播,能快速讓消費者明白你的與眾不同。

(2)產品訴求點提煉

訴求即賣點。農產品是不能講功效的,所以不要在農產品上寫那麼多功能和作用,而應該尋找自己產品差異化的特徵,以簡短的文案表達出來,提升自己品牌的優勢所在。

(3)時尚簡約的產品包裝

農產品的包裝不能停留在簡單粗暴的階段,規格、容量、包材都應該有講究,還要考慮包裝在運輸和消費者拆去中的便捷性。產品包裝是一個涉農企業軟實力的標誌,公司經營如何,是不是討人喜歡的品牌,從包裝上一看便知。

(4)獨特的銷售渠道

渠道就是農產品流通的場所,品牌化的農產品面對的是終端市場而不是貿易市場,因此要選擇合適的銷售渠道,切不可成為大通貨渠道,因為品牌化的農產品不僅僅對消費者而有選擇,對渠道也有選擇。


西北孫玉厚


農業該如何發展?農產品怎麼實現品牌化?我在浦北做農產品電商三年多,對於這兩個問題也經常思考,雖然得不到很好的答案,但也可以簡單分析一下。

案例一:17年的浦北香蕉因為全國的香蕉集中上市,所以只賣了兩毛錢一斤。可是今年18年,兩塊錢一斤。十倍之差,問題在哪?

案例二:17年浦北的妃子笑五塊錢一斤,桂味荔枝四十左右一斤。18年妃子笑荔枝2塊錢一斤,桂味5塊一斤。也是十倍之差呢。

案例三:百香果十幾年發展,保底有五千一噸,多的時候差不多九千一噸,如此穩定,原因在哪?

案例四:百色的桂七芒果,價格逐年上漲,名氣越來越大,地域選擇越來越強烈,又是什麼原因?

回到題目,農產品的質和量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很好的質,就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如果沒有量,就永遠走不遠。所以科學種植,規模種植才是農產品的發展之道。

最後,只有保證了質和量。再加上地域特色的優勢,再通過政府,媒體,互聯網等多種途徑宣傳,才能打造好品牌,做出好品牌。


欣鮮美味


農業該如何發展

1、大幅提高農業科技水平。目前科技在農業科研推廣方面的力度相對較低。隨著科技進步,農業對土地、化肥、農藥以及水資源等方面的需求不斷下降,生產效率不斷提升,資源限制、汙染問題和生態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人類將進入綠色、可持續的生態科技現代農業時代。

2、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業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

3、積極推進農業“走出去”戰略,建設開放型農業。

4、城市化進程中積極推進多功能農業發展。多功能農業由有機農業、生態農業、能源農業、旅遊農業、文化農業和都市農業等六大類多功能農業和若干具體經營領域構成的經營體系。

5、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 。



市場化趨勢。是指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依據市場的需要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專業化趨勢。是指充分開發和利用當地資源的比較優勢,因地制宜安排農業生產。

規模化趨勢。規模化和集約化是針對分散的小規模經營而言的。

集約化趨勢。集約化是針對粗放農業而言的。因為農業的利潤率相對偏低,因此如何資源利用最大化,用最少的資源或投入,換取最大的回報和收益。

深加工趨勢。農產品深加工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標準化趨勢。隨著消費者越來越挑剔,對食品的安全、衛生、營養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趨勢。現代信息技術正在向農業領域滲透,給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

生態化趨勢。投入資源能源少,各種資源利用率高,使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建立在生態環境良性循環。

社會化服務趨勢。為農戶積極開展農資供應、農機作業、技術指導、疫病防治、市場信息。

產品營銷等各類服務,這很關鍵。



農產品怎樣才能實現品牌化

農產品品種進行改良。口感好,營養好,純綠色,純天然,無汙染,的健康食品。

農產品純天然。農產品質量第一位的。比如大米,在稻田裡養一群鴨子,鴨子糞便是天然的肥料,比人工肥料健康多了。營養了稻田。鴨子還吃稻田裡的小蟲。這樣的大米天然健康,又好吃。一定深受歡迎。

要有品牌靈魂

品牌靈魂。要有故事、有文化、有情懷,有人性的品牌。

品牌農業形成與發展有其自身特點和規律,地理環境、氣候乾溼、日光溫差、人文環境等影響,部分地理標誌產品。

農產品品牌推廣和產品銷售要借力電商,就應挖掘電商市場的巨大潛力,打通產品的營銷環節。


農村安安


 一哥“供銷社人說供銷社事”之——

打造農產品品牌,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我國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無疑是要全面建設農業現代化,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些要件,比如:農民人均收入要大幅度增加(增產、減少純農業人口),單位資源利用效率要大幅度提升(增效、節能 ),產品質量要大面積提質,環境和諧要全面實現。推動農業現代化,一要儘快改革完善土地制度,優先推行土地股份制和租賃制的,同時推行土地的休耕與輪耕等養地制度,讓土地有恢復自然肥力的時間,保持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能力,實現農業發展與自然生態系統的和諧循環。二要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三要建設健全農業科技體系。四要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農業生產組織體系,比如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五要建立現代化的農產品供求與流通貿易體系,尤其是大數據指導下的農業“新計劃經濟”體系、現代農產品供應銷售體系。六是建立多層次的農業金融體系,積極推進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建設。

    農產品要做到品牌化,一是要做到人無我有,積極引進新品種。二要做到人有我優,確保農產品質量,確保產品無公害,努力做有機農產品並做好認證。三要做到人優我獨,雞蛋里長骨頭,拉大品種差異。四要做到人家賣農產品我賣工業品,搞好農產品深加工、系列加工、綜合加工。五要人家賣產品我賣故事,把農產品做成故事、做成文化。六要尋找可靠的推廣、銷售渠道、夥伴。

 





一哥於一


如果想實現品牌應該是地域化,不是所有陽澄湖的螃蟹都是好的螃蟹,質量是最重要的,就怕有人給你搞破壞,你在你家裡附近種植水果,出名以後,好多人都會去種植,好多人都會叫你的牌子,有多少人知道哪個是真的,如果買到假貨,就會說這麼難吃,也會跟別人說的,推廣好東西簡單,潑髒水也很容易,所以一定要專產專供,有自己的銷售渠道,不需要第三方,這樣只能做網絡銷售,所以在網上賣,所以只做精品瓜果。不要把不合格的拿出去賣,不合格的直接推銷到實體市場不能出現在網上銷售。全門通不如一門精,所以可以專門做一種水果,做一個品牌,做一個精品瓜果,不要砸了自己的招牌,牌子是一切。我的建議是做應季水果,為什麼呢,應季才是最好吃的,現在的西紅柿我都吃不到西紅柿的味道。為什麼呢,原因大家都清楚,現在是冬天,根本應季不會出現西紅柿,但是呢,就算西紅柿出來了,有多少味道好可以吃出味道的西紅柿,所以做出最為當個季節最好的瓜果,品嚐出最真實的味道,那就最好了。如果有可能可以做罐頭,我小時候吃的做的西紅柿罐頭,因為冬天吃不到西紅柿,所以夏天的時候做西紅柿罐頭。那是一種情懷。一種味道。是很多人的回憶。我覺得很多人會購買的。西紅柿為什麼但我們手上不好吃呢,第一噴藥讓瓜果更大,第二點西紅柿不太熟就摘下來,然後為了方便運輸,記住熟透的瓜果才是最好吃的,因為很多原因不能做出熟透的瓜果,因為不容易保存。容易擠壓破損,但是味道會是最好的。我小時候的西紅柿掰開有沙瓤,像西瓜一樣,酸甜的,特別好吃。現在很難吃到了。黃瓜是綠心得,有黃瓜的清香,還有點甜味。記住如果做品牌做一種水果或者蔬菜就可以,讓別人一說吃什麼東西,第一時間就可以想到你們那裡的東西,那樣你們的品牌就出名了,就一句話,做出來自己的品牌做出自己的質量。做出自己的味道。不同與別人的味道。質量永遠不會改變的。


吃貨涼涼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沒有最好的廣告只有最好的農產品。傳銷似的營銷模式,一件農產品賣出去帶來的連鎖反應很可怕的!好了一傳十十傳百…

但是在選擇種植時一定要選擇好產品,不能跟風盲目的去做,要考慮市場前景,未來趨勢以及產品的是否是廣大消費者所需求的!不要去攀比,也不要輕易評論他人,只做咱自己的,學習好的經驗技術,貨真價實!加油新農人!











臨潼石榴阿飛


先回答回答第一個問題:農業該怎麼發展:

一、加大國家對農村的扶持力度,現在種地的少了,加大糧種補貼力度,可以減少荒地的存在。

二、大力推廣機械化,加大對農民農具補貼,高山地區可以實行小型機械化。

三、使受收義務教育的比例接近100%,提高農業種植人的教育水平,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業。

四、國家適當提高對農村糧食的收購優惠額度。

以上原因多部分基於我國糧食大規模化種植較少,多為農村分散種植,農村現在荒地過多。

第二個問題,如何實現農產品的品牌化:

一、利用網上推廣,如藉助農村淘寶之類的電商平臺。

二、現在是新媒體時代,可藉助網絡名人推廣。

三、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定位,一些產品可進行深加工。





鄉村小水


未來農業的發展有兩個方向

第一個是規模化,產業化,在生產鏈上優化,通過量產來降低生產成本,通過科學管理,提升產品的標準。但是這隻適合有一定基礎的農業企業去運營操作。而且產品也要迎合市場才能走的更遠。

第二個是在一個產品上或者一個品類上去做精,小而美。適合普遍的中小企業,適度規模才是發展出路,結合自身的條件,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打造產品品牌。

在這裡也給一些農創人提個建議,在這個同質化嚴重,價格戰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一定不要迷失方向,要根據市場發展趨勢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提升產品的競爭力。藉助互聯網以及新興通道,推廣和塑造個人品牌以及產品品牌。






深山l小林


首先農村發展必須要走土地集中化,產業集中化的農場運營!根據地方資源確定特色產業!利用互聯網打造一村一品!品牌化運作必須有公司來運營!成立農業發展公司!由公司核心運營團隊運作,農戶入股的模式!或者土地流轉!有公司租賃農民土地!農民可以自願選擇到農場打工!


易買農


我們民勤縣的特產人參果,不知道怎麼推廣出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