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將軍的地位極高,權力非常大,為何能管理龐大的新疆地區?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滿清鐵騎在入關後,他們為了能讓自己薄弱的力量覆蓋整個中華大地,他們就嚴格地將手下軍隊分成了兩大不同陣營,這兩大不同陣營就是八旗軍和綠營軍。

八旗軍隊大家都有所瞭解,主要是由滿清的核心力量八旗子弟組建而有,裡面既有滿人,也有漢人、蒙古人。


而綠營兵可能大家就比較陌生了,清朝的綠營兵最開始是由漢人的降兵降將們組建而成,在後來的多年曆史發展中,也一直以漢人為主。

在清朝時期,綠營兵的軍隊人數是要比八旗軍隊多上許多的,不過由於八旗軍隊比較受到清朝皇帝的信任,所以單純論地位來說,八旗軍隊的地位要比綠營兵高上一大截。

在鎮守全國的過程中,綠營兵承擔起了主要的鎮守任務,至於八旗軍隊,則起到了監視這些綠營兵作用,一般來說,八旗軍隊是不用跑到前頭去打仗的。

清朝的駐防將軍

在清朝的八旗軍隊中,地位最高者當屬他們的駐防將軍。

這些駐防將軍們的地位非常崇高,擁有著正一品的品級,是清朝武將中最高品級的職位,就相當於我們現如今所說的軍區司令。

而清朝的歷史中一共有14個駐防將軍官職,這14個駐防將軍分別就是: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伊犁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綏遠城將軍、江寧將軍、福州將軍、杭州將軍、荊州將軍、西安將軍、寧夏將軍、成都將軍、廣州將軍。


在這14個駐防將軍官職中,有5個將軍的權力遠比其他的將軍大上許多,這5個將軍分別就是駐紮在清朝的邊緣地區的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伊犁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

這5個地方的將軍之所以比其他將軍的權力大,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所駐紮的地區當時並沒有設置行省、沒有安排相應的官員管理,屬於軍事管轄區,因此,他們才能掌握遠比其他將軍巨大的權力。

伊犁將軍

迴歸正題,下面我們就著重介紹一下這5大駐防將軍中的伊犁將軍。

說到伊犁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是說到新疆,或許大家就不會感覺到陌生了。

沒錯,清朝時期所說的伊犁就是我們現如今所說的新疆。

在我們的歷史中,新疆一直遊離在我們的中原王朝統治之外,以往一直被稱作為西域,直到清朝時期開始,隨著乾隆平定了準噶爾的戰亂,新疆才算是徹底納入了我們中原王朝的版圖。


在確定了對新疆的統治後,清朝皇帝為了更好地管理新疆,就專門設置了伊犁將軍這個官職,用來管理新疆這遼闊的領土。

正如同上面所說,伊犁將軍的地位非常高,是正一品的將職,而伊犁將軍除了崇高的品級之外,權力也非常巨大,在整個轄區內保持著至高的軍權和行政權力,這點是內地的總督無法比擬的。

雖然內地總督所管理的人口、所掌握的各種資源要比伊犁將軍多上許多,但是由於內地的總督要處處受到巡撫、提督、駐防將軍們的制衡,因此單純論權力自由程度來說,內地總督是根本比不過伊犁將軍的。


通過上面的種種介紹,想必大家已經瞭解到了伊犁將軍的不俗之處,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伊犁將軍所掌握的軍隊人數實際上並不是特別多。

清朝長年駐紮在新疆的軍隊保持在3萬到4萬人左右,這點人數的軍隊駐紮在遼闊的新疆,簡直就如同一把鹽撒入了大海一樣,從這點人數來看,我們就可以知道伊犁將軍所掌握的兵力有多麼薄弱了。

正因為力量的薄弱,所以在清朝晚期阿古柏入侵新疆的時候,伊犁將軍才會在完全無法抵抗的情況下逃亡到了蘭州,一直等到左宗棠大軍開赴新疆剿滅阿古柏,這才回到了新疆。


在經歷阿古柏事件之後,清朝深刻認識到了單純依靠駐防將軍是無法有效治理新疆的,於是接下來他們就把新疆設置為了行省、在新疆設置了巡撫官職來管理新疆。

在把新疆設置成省份後,雖然伊犁將軍仍然牢牢把握著兵權,但是由於大部分行政權力被巡撫奪走的原因,因此後期的伊犁將軍在權力方面根本就比不過中前期的伊犁將軍。

所以說這就是清朝的伊犁將軍,至於為什麼伊犁將軍能憑藉著那麼稀少的兵力掌控那麼龐大的新疆,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當時新疆的人口非常稀少,比較容易管理。


孤客生


清朝的武裝力量主要就是八旗兵與綠營兵,八旗兵是由旗人組成的子弟兵,清朝入關後,將八旗兵一分為二,一部分負責保衛京畿,充當皇帝的侍衛與親軍,另一部分被分到全國各省駐防。

因為旗兵數量不足以穩定全國治安,清朝又組織了一支效忠清朝的漢人軍隊,是為綠營兵,配合駐防的八旗兵駐守全國各地,綠營兵的最高統領一般為總督、巡撫或提督。

而將軍就是駐防旗兵的最高統領,從一品,與頂著尚書頭銜的地方總督品階相同,掌握軍權,實權不如總督,但是地位高於總督。

(本文所有圖片均摘錄於賴洪波先生的《清代伊犁將軍職主匯考》)

自乾隆中期起,全國一共設置了14名將軍,分別駐守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城、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烏里雅蘇臺、成都、廣州。其中盛京、吉林、黑龍江、伊犁以及烏里雅蘇臺五地的駐守將軍,因為守地是邊境,突發狀況與外來侵擾多,在軍政事宜上比內地的將軍們有更大的權限,而伊犁將軍又有不同。

乾隆統一新疆地區後,建立了伊犁軍府管理制度,任命伊犁將軍為新疆的最高行政長官,不僅掌管地方軍權、軍政,還代表朝廷負責整治民生、考察官吏、徵收賦稅、管理財政等民政事務,此外還受命管理中亞哈薩克、布魯特等藩部的事宜。

伊犁將軍就是妥妥的一方諸侯,所以朝廷對出任伊犁將軍的人選十分謹慎,基本都是出自滿族的皇親貴臣,深受皇帝信任,自身也得是出類拔萃的將才,比如第一人伊犁將軍就是乾隆皇帝內侄,第二任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桂。

軍府管理制度實行之初,南疆還處於自治狀態,由原來的駐紮大臣主事,不聽令與伊犁將軍,乾隆三十年,南疆有維吾爾民眾抗暴起義,伊犁將軍出兵平亂,遭到了南疆駐紮官員的阻止,導致事態擴張,清廷耗時半年才平息動亂。經次教訓,乾隆下旨南疆各地由伊犁將軍統一管轄,將軍必須定期巡視南疆地區,軍府管理制度得到完善,伊犁將軍的權勢到達了巔峰。

值得一提的是,伊犁將軍的任命、罷免、任期、連任界限沒有明確規定,都是看皇帝心情,47任伊犁將軍中任期最長的是以勒圖,幾次任期加到一起有15年之久,最短的舒興阿只幹了5天。

雖說伊犁將軍的權限已有明令,但是國力是否雄厚、皇帝施政風格都影響了將軍的政績,尤其是一手創辦軍府制的乾隆主政時,事無鉅細都要過問,當他的伊犁將軍發揮空間並不大,當然皇帝監督的嚴,將軍辦事就不敢怠慢,也是好事,軍府制前期的將軍在任上表現都很出色,穩定一方。

鴉片戰爭爆發後,大清慢慢走向衰亡,朝廷無能,庸官昏官輩出,伊犁將軍任上也多是平庸無能之輩,只知斂財享樂,引起了軍民共憤。

同治三年,南疆以及寧遠城的維吾爾族、回族人民又一次起義暴亂,與駐軍爭奪寧遠、惠寧、惠遠等地,兩年的戰亂,最終以伊犁將軍明緒滿門殉難,原將軍常青被俘,惠遠城裡 數以萬計兵民遇難,橫屍遍野結束了軍府制近百年的統治。


史論縱橫




首先,我們需要講一下清朝兩種不同類型的將軍,分別是鎮守將軍和八旗駐守將軍。清朝入關以後,在每個省幾乎都駐紮了一些八旗兵,但人數不多,通常只有幾千人。請注意,八旗兵的地位特殊,總督和巡撫都無權管理八旗兵,由各地的將軍負責管理。例如杭州將軍、廣州將軍、江寧將軍等等,這些將軍們負責管理一個省的八旗兵,但不能插手地方行政工作。另一種將軍就是鎮守將軍,例如盛京將軍、黑龍江將軍等等,在一些地區由於沒有行政區劃,自然也就沒有行政官員。由鎮守將軍負責轄區內的所有軍政事務,清朝總計有5位鎮守將軍。



其中,伊犁將軍是最後建立的。在清朝統治的前期,西北準噶爾部對清朝虎視眈眈,從康熙皇帝時期開始,清朝與準噶爾部展開了長期的戰爭。起初,清朝處於防禦狀態,但逐步轉守為攻,直到乾隆皇帝在位的中前期,趁著準噶爾部內亂,清朝最終平底了準噶爾部。但在此以後,準噶爾部並不平靜,一些貴族不斷的發動叛亂。這讓清朝意識到需要在新疆地區長期駐紮軍隊,並且需要留下重要官員管理新疆地區。公元1762年,清朝建立了伊犁將軍,這個官職為清朝在新疆的最高軍政長官。



按照清朝的規定,伊犁將軍的權力很大,能夠節制南北兩路,統轄外夷部落,操閱營伍,廣闢屯田。如果從品級來說,伊犁將軍也是最頂級的官員,因為伊犁將軍屬於正一品武官。在整個清朝官員中,正一品的高官幾乎數的過來。例如乾隆朝的猛將阿桂就曾經擔任伊犁將軍,後來阿桂成為乾隆皇帝的寵臣之一。伊犁將軍除了負責新疆地區的軍政事務以外,還需要負責處理周邊關係。由於西北地區以遊牧業為主,很多牧民誤入清朝控制區,或者新疆牧民誤入周邊政權的控制區,都會引發一些矛盾。伊犁將軍需要負責處理這些矛盾,很多小事根本不需要彙報乾隆皇帝。



在內陸地區,總督負責管理綠營兵,各地的將軍負責管理八旗兵。由於伊犁將軍的地位特殊,伊犁將軍能夠管理新疆地區的所有武裝力量。在清朝統治的中期,伊犁將軍的權力非常大。但這樣也有潛在的危機,由於沒有建立行省制度,也沒有各級行政官員。伊犁將軍對各地的控制力比較差,而且對各地的情況並不熟悉。進入清朝統治後期,西方列強開始染指清朝的西北地區。中亞軍閥阿古柏率領軍隊進入新疆地區,當時,伊犁將軍根本無力抵擋。由於自己的管轄區已經喪失,伊犁將軍在蘭州住了很長時間。



後來,清朝平定了太平軍、捻軍以後,終於開始了西征。年邁的左宗棠率領大軍西進,最終重新收復了新疆地區。鑑於拱衛邊疆的重要性,清朝在新疆建立了行省,也出現了新疆省巡撫。從這個時候開始,伊犁將軍的重要性逐步降低,新疆巡撫開始成為全省的最高長官。其實除了新疆,清朝東北地區也面臨類似的情況。原本有盛京將軍、黑龍江將軍和吉林將軍,到了清朝統治的末期,東北地區也建立了省份,這些鎮守將軍的地位開始下降。後來隨著清朝的滅亡,這些官職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