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未來不是夢

我的未來不是夢

人生總需要向上的動力,總要為了夢想去不斷的拼搏。當你看到,毛大慶衝擊第100場馬拉松時,似乎明白了一切。

迷茫的人才

30年前,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火遍了有華人的地方。歌詞很扎心,"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

或許,這就是那個時代年輕人有關夢想與打拼的內心獨白。

誰的青春不迷茫?是的,畢竟未來總是充滿著未知,夢想則更是遭遇各種牽絆。

好多人還沒聽過這首歌,就被遺忘了。從前慢,現在碎片化的信息時代,太快了。

30年後,《海草海草》受寵過一段時間,"像一棵海草海草隨波飄搖,人海啊,茫茫啊隨波逐流浮浮沉沉。"

你的未來是啥,在哪裡?這是當下最大的困惑。更為困惑的是,你到底算不算"特殊"人才???

看到最近呼和浩特搞的打五折賣房給大學生,到底這是對於人才的飢渴,還是房地產去庫存的手段,沒有實地調研,不好妄下結論。

總之,一句話說明,大學生是人才啊,也就代表著未來,現在個別已經有城市哄搶大學生的之勢,買房、送戶口,似乎一切都ok了,但總感覺少了些什麼?

如果吸引大學生的,只是用房子當誘餌,難道不是一個笑話嗎?

是的,都忘記了大學生自己的感受。這些城市真的可以吸引大學生駐足甚至紮根嗎?這是個很大的問號,若夢想遠離,一座房子又怎麼可能留住一群人才呢。

留不住人才的心,哪怕是房貸都栓不住,早晚會逃離。

看到過一個城市的標語:引進一名人才,興起一個產業。

那麼,人才最終會流向哪裡?

北上廣深高高在上的房價,無暇探討未來是什麼,而是什麼時候能付個首付出來。

逃離北上廣深若不是你本意,你又能逃到哪呢?

當房地產綁架了人才,炒房讓夢想迷失了方向。

你的未來,到底是在哪裡呢?

大城崛起

17年前的2002年,一則廣告引發了強烈的關注。"我愛北京天安門正南50公里",當時很多人對於固安褒貶不一。

然而,不過伴隨著環京的崛起,十年的光景固安就成為了一座有人才、有產業、有居住、有生活的新城。

一座新城之所以能夠如大城般崛起,其背後就是都市圈的形成。同時這也這將很大程度上為人才以及尚處於漂泊的人群指明瞭方向,這些都市圈將形成未來之城,一座又一座大城正在崛起。

那麼,都市圈是建成的還是形成的?。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城市管理系副教授、系主任王偉認為,從生活圈到都市圈,從商業圈到都市圈,人是優先的。都市圈建設不是簡單創造價值高地,而是讓整個都市圈變得平坦,只有平坦,才能夠帶來更大的人的流動,從而創造和實現更大的現實價值。

大城崛起的核心還在於大國崛起,更在於有政策推動。

2019年2月21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佈《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顯進展,基礎設施一體化程度大幅提高……形成若干空間結構清晰、城市功能互補、要素流動有序、產業分工協調、交通往來順暢、公共服務均衡、環境和諧宜居的現代化都市圈。

到2035年,現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圈。

可以預見的是,都市圈戰略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成為未來20年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中國進入了都市圈發展的新時代。

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院長顧強認為,都市圈已經成為我國城鎮的都市形態。首先、是就業通勤的跨行政區;第二、就是人口增長的都市圈化;第三,是空間擴張的都市圈化;第四、是產業聯繫的都市圈化;區域聯動呈現了都市圈化。

霸州追夢

人口的流入、產業的擴張,不斷勾勒出新的城市和都市圈版圖,未來會有多少個都市圈,由於特殊的地位決定了環北京、環雄安註定成為重中之重,而霸州有望迎來飛速發展的良機,因為在於他是兩大都市圈的黃金位置。

霸州,位於京、津、雄三角黃金地帶,屬與國家頒佈的目前國內三大世界級都市核心圈之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

此外,霸州於2005年被河北省政府確定為首批擴權縣(市)之一,即地級市。

霸州市人民政府官網顯示,霸州,一個歷史悠久、區位優越、發展迅猛的省轄縣級市。北距首都北京80公里,東臨海港城市天津70公里,西接雄安新區35公里。宋人稱:"此固三關之鎖鑰,實則冀中之機樞",史有"帝闕下臨通萬國,行人至此望燕山"的記載。

二十世紀後期,鑄就了霸州歷史上的一個個輝煌,"全省第一個億元鄉鎮"、"全省第一個億元村"、"河北省十強縣市"、"基礎教育先進縣"、"全國百名科技實力強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明星縣市"。

進入新世紀,霸州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霸州"為統籌,以"小政府,大服務"為理念,"爭創經濟強市、建設文化名城、打造和諧霸州"為目標,建立起以現代製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和高效都市農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產業大格局。

交通上,霸州緊鄰雄安新區,規劃有三軌三高速兩國道,是目前唯一擁有兩條高鐵的縣級市,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交通路網非常發達,被稱為京津冀的"黃金十字交叉點"。

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科技部主任王強說,從圈層的理論來看,交通條件,特別是通行的時間成本降到一定的程度,霸州區域發展空間還是比較可期的。

人口是市場的基石,產業是發展的內核,兩者構成都市圈發展最大的基本面。

2017年12月,河北鋼鐵重鎮霸州正式成為"無鋼市",曾經舉足輕重的鋼鐵業退出霸州歷史舞臺。

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霸州積極融入到京津冀生產力佈局調整和產業鏈重構當中。此外,霸州產業園吸引瞭如海底撈、六必居、河北達利食品等諸多知名企業入駐。

經濟數據顯示,2017年霸州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33.7億元,排名廊坊第二,同比增長3.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7.8億元,排名廊坊第二,同比增長11.8%。

同時,霸州市還積極整合歷史文化資源,藉助勝芳、信安兩個歷史文化名鎮,依託中國溫泉之鄉,不斷提升城市承載力和吸附力,加大了文化旅遊開發建設力度,增加城市魅力。

都市圈的賽道上,霸州正以"現象級崛起"。這是一座未來之城,也可以是很多人觸手可及的夢想,近水樓臺先得月。

王強說,"如果從公共服務等領域進行系統化的改善,可能未來我們在都市圈的中小城市生活,幸福感甚至高於在中心城市生活。"

未來之城,正在照進現實。夢想,也終於可以是:為美好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