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圓明園”的百年緘默

“火燒圓明園”的百年緘默

圓明園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三組園林構成,它曾是一座全球馳名的園林。

1860年7月,英法聯軍籌備向北京進軍。10月6日進攻圓明園,圓明園有20名太監奮勇相抗,最後因眾寡懸殊全部犧牲。

洗劫圓明園近兩禮拜後,額爾金以英軍戰俘被害為藉口,下達縱火命令。10月18日放火前,額爾金在北京張貼告示,說明了火燒圓明園的原因和預定的放火時間:“任何人,無論貴賤,皆需為其愚蠢的欺詐行為受到懲戒,18日將火燒圓明園,以此作為皇帝食言的懲戒,作為違反休戰協定之報復。與此無關人員皆不受此行動影響,惟清政府為其負責。”“聯軍三四千人持續放火兩日,煙霧籠蓋,火光燭天”。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無數珍藏在災難中遺失,這樣一座東方寶庫被焚燬掉了。

清朝當局與英國簽署《北京公約》,英國代表是額爾金。大約兩年後,52歲的額爾金死於印度喜馬偕爾邦達蘭薩拉鎮居所內。這是印度北部雷電多發地區,額爾金的房間被雷電擊中失火,他來不及逃生,葬身火海。此事記載於1900年英國出版的《詹姆斯·額爾金評傳》中。

此後的一百年,西方對“火燒圓明園”始終保持緘默。圖書館甚至沒有相關的資料,即使有也是慶祝“勝利”、自我吹噓的文字。這是一段被西方人有意遮掩的歷史,人們情願忘記它。

直到2005年法國人伯納·布立賽專著《1860:圓明園大劫難》的出版,才第一次重現了這場世界文明史上的災難。布立賽在書中稱,對圓明園的焚掠是“對人類文化遺產犯下的不可補贖的罪行”。“此種罪過……不只在中國人心中抹不掉,在所有人類記憶中都永難磨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