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倆雞蛋險丟官的戰國大將

昨天(3月25日),江蘇溧陽上興鎮一座大型土墩墓中挖出一罐春秋時期的雞蛋,有蓋子蓋著,發現時雞蛋完好無損。

考古初步判斷,土墩墓建成於西周到春秋中晚期,意味著這一罈雞蛋已穿越2500年。

小子讀到這篇新聞,第一個感慨是大約在2500多前,雞蛋已是群眾的日常食物。作為家庭副業,當時三五成群養雞的情況應該已十分普遍。

同樣在江蘇,徐州符離在漢代就有特產符離雞。徐州獅子山漢代楚王墓耳室中,出土了很多雞骨,有一方印泥,上有“符離丞印”字樣。

吃倆雞蛋險丟官的戰國大將

雞蛋無辜

閒話少敘,今天講一個因吃人家兩個雞蛋而差點丟官的古人——苟變。

苟變是子思的好友。子思是孔子的孫子。

戰國時候,群雄角力,天下大亂,各國均以招賢納士為能。

一次,衛慎公與子思閒談,提及招納大將的想法。

子思說苟變可以勝任,他的才能可統領五百輛車。

衛慎公沉思片刻說:“我也知道苟變是個將才,可是我聽說他當稅吏時,有一回吃了老百姓的兩個雞蛋,如此不檢點,所以我不用他。”

子思說:“英明君主選拔官吏,就像木匠選木材一樣,取木頭的長處,拋棄木頭的短處;合抱的大木,即便有幾尺朽爛,高明的木匠也不會棄而不用。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正是用人之際,且不可因為兩個雞蛋而捨棄一位可守一城的大將,這事可不能讓鄰國知道啊!”

衛侯十分羞愧,向子思鞠躬說:“我接受您的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