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衡水中學畢業的學生真的能成為社會的棟樑嗎?

把我知道的告訴你


本人30年大學學習、從教過程中,沒有接觸過衡中的學生,也沒有對衡中學生進行過統計分析。但無論同學還是學生中確實有不少是通過類似模式走出來的。

衡中不僅僅是一所學校,更代表一種為高考這一特定目標而推行的“煉獄”模式,其中,學校、老師、學生、家長都在目標、態度、行為上都達成了高度一致。

經過這種煉獄的錘鍊,往往會形成兩種比較極端化的表現:

那些意志力強、適應能力強的孩子往往在這種錘鍊中不僅僅得到更高的成績,在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上也得到極大的鍛鍊,相對很容易走到人生巔峰,成為社會的棟樑(當然,三觀要正)。

那些意志品質較弱的孩子則可能在這種折磨中對學習徹底失去興趣,進入大學後失去目標,自我放逐,完全迷失,或者難以融入集體。不要說社會棟樑,能不能正常學習和生活都成為問題。

本人在南開讀博士期間,接觸過一位通過類似模式考上的山東學生,入學1年多,還搞不懂同學跟他是在開玩笑,還是來真的,看人的眼神還是直勾勾的。讓人真為他的未來擔憂。

在南師大任教時,曾經有一個在南師大中北學院(獨立學院)的孩子到我班上蹭課,並諮詢我想考南大的研究生有沒有戲。我就一句話,只要你沒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有足夠的自信,肯定值得一試。2年之後,我真的在南大校園又見到他,而他正在準備申請到美國讀博士。

奉勸大家一句,衡中能成就某些人,但未必適合你或者你的孩子。

只要不失去對這個世界的熱愛,對學習的興趣,你隨時有機會擁抱整個世界。

能成為社會棟樑更好,但能不能體會幸福、追求幸福似乎更重要些。


孫文祥:雙博士後,教授,先後在國內外9所著名高校學習、從教,獲國家、省部級科研獎勵12項。七星導學平臺創始人。


孫文祥教授說高考


說下我吧!

我初中的時候比較喜歡寫作,再加上我平時喜歡看書,背古詩,以及我的知識儲備量,每次班裡語文考試,我的作文都被拿來當範文。

但是很奇怪的是,一到通考的時候,我作文就成了弱項。我一直搞不懂,直到有一次全市通考完,我們語文老師把我叫到她的辦公室,我看了下他桌子上厚厚的一踏卷子,才算是知道了原因。

由於我平時看書比較多,同齡人的作文在我面前就是渣渣。但是我作文里加入了太多老師沒有教的東西,比如一語雙關,比如明藵實貶。而按照一份作文八百字,一個老師每天看一千份的速度來看,有幾個老師會認真的看完每一篇作文呢?

真正能在那種考試中拿高分的作文都是什麼樣的?

開頭由一兩句名言引出自己的感慨,順出來自己經歷的事。中間起承轉合,最後加上自己的領悟,或喜悅,或悲傷,或讚美或批判。只要三觀正,開頭和結尾總結到位,就能拿高分。

但是在我看來,這樣的作文就是在侮辱文學這兩個字。結合現在的衡中,我彷彿明白了


燕子來時莫忘焉


我是真的不太看好衡水中學畢業的學生,雖然,全省高考前200名的,衡水中學能佔到一半以上,三分之二的學生能夠考600分以上,但是,我仍然是不看好的,我不相信現在的高考寵兒將來能成為國家的棟樑。這是因為:

首先,過度的應試扼殺了孩子的創新思維和大局意識

毋庸置疑,衡水中學在應試教育方面做得非常好,這是任何一所中學都無法相比的。它將學生的潛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包括一個字,一個標點,不僅不能丟分,而且得佔盡便宜才行。筆者作為一個語文老師,也經常參與中考作文的閱卷工作。一些孩子的作文其實並沒有多好,但是,由於字寫得端正,結構安排好,總之,從大面上看,就非常順眼。這樣的作文往往會得高分,因為閱卷老師並沒有那麼充裕的時間仔細閱讀的。你想,高考作文800字,實際寫下來總在1000字以上。而一個老師一天按閱卷1000份算,就是100萬字,你想一想這是一個多大的閱讀量。

作文語文老師明明知道這樣會得高分,但是,一來真的很難都訓練成這樣;二來,也有點不忍心。很多時候,過多的干預孩子的寫作,到最後,真的不知道怎麼寫好了。我曾經做過試驗,這一屆孩子如果從初一就開始訓練怎麼寫作文,最後到初三也寫不好,而且寫出來的都是乾巴巴的格式化的文章,真的不喜歡。參加一些作文競賽,很難拿獎。如果不去教他怎麼寫,而是常常讀一些好的文章,只是對學生寫得不好的地方稍稍指導一下,往往寫出來的文章挺精彩,參加一些徵文活動,屢屢獲獎。

但是,衡中不管這些。只要獲得高分就行,他們能夠訓練出靠書寫得高分的學生。在軍事化格式化的訓練下,學生被格式化了。

你看這英語書寫,就像印刷上去的一樣。閱卷老師怎麼會不喜歡這樣的卷子呢?同樣的英語作文,這樣寫就是滿分,潦草一點就會扣掉好幾分。

沒有軍事化的鐵血手段,絕對不會培養出這樣的學生來。

但是,這樣訓練出來的學生,因為過度重視細節的得分,而且從中獲得好處的話,這在他們的人生中就會極其重視這一點。

而歷來成大事者,往往是屬於不拘小節的。他們看重的更多是大局,而忽略這些雞毛蒜皮的東西。他們懂得捨得,他們要的是西瓜,就捨得舍掉芝麻。而實際情況是,魚和熊掌往往不能兼得。

其次,初高中過分用功的孩子,到大學或者上班後未必會繼續那樣用功

你以為高中的魔鬼式訓練是財富,但是對於考上重點大學後的原衡中學生來說,或許,過去就是一場噩夢。到了大學之後,他們很可能會忽然鬆懈下來。他們或許再也回不到那個如打了雞血似的激情燃燒的時代了。

第三,衡中的孩子或許缺少社會背景

衡中的這些孩子更多出自於貧寒家庭,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出人頭地的機會。而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富裕的,有家庭背景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有一句話叫做“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人家的家就在羅馬”。

同意我的觀點嗎?同意的,請點擊關注啊!


愛河北人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衡水人以及衡水教育下的學生,我說幾句。

1.畢業是不是人才不知道,但是衡中國際部已經開始向全球TOP10的高校輸出人才了。就算您是個牧羊犬,我相信您也知道,全球TOP10的高校可不是隻看考試成績的。既然應試教育沒有用,衡水的教育方式有問題,那麼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2.在各行各業,基礎都是最為重要的東西。衡水教育模式也只是在夯實基礎。而打基礎就是最為痛苦的,其它省的孩子不想努力,那沒辦法。

3.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入社會之後的任務就是工作,學生考高分理所應當。

4.成功沒有捷徑,年輕有為之人都是站在爹媽的肩膀上的。窮人家的孩子,除了多學知識,別無他法。

5.窮人家的孩子只能搬磚,到了哪個崗位哪個地方也都只能搬磚,階層已然固化,平頭百姓無法掌控資源當領導,那麼,我們能夠就此得出他們不是棟樑之材嗎?難道只有領導是人才,機器上的螺母一無是處嗎?

6.給衡中的孩子北上廣深的經濟,文化及政治資源,我保證他們個個是棟樑之材,不接受反駁。


優秀的伏特加


聽說衡中的節奏很快,一頓飯真正坐下來吃的時間是不會超過4分鐘的,來回路上還要完成一定的背誦任務,晚上8分鐘要從教室到宿舍洗漱完躺在床上,白天課間8分鐘也是要求高效利用去改錯的,強調課間自習化,所以衡中從來沒有跳樓的,因為太浪費時間了,還不如做一套英語自助卷。

其實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慢慢成熟的過程,就像一棵幼苗,需要陽光、空氣和水分;也需要栽培、施肥和除害。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長,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再者,衡水中學招生對象都是各地的尖子生,能不優秀嗎……!!!現在的教育把孩子當作考分的機器。使教育有點本末倒置,初中高中累死孩子,作業一大堆,很多孩子因此都得了厭學症,在中美專家聯合調查的問卷上,有三分之一的中國學生回答,因學校和家長的雙重壓力很多孩子存在心理問題,從小學到中學越來越找不到學習的樂趣。孩子這個年齡應該讓他們找回自己的“童年”,健康開心的成長。

至於能否成為國家棟梁之才不是靠哪所學校和成績來決定的!


用心悟才有得


有些人不瞭解衡水中學以及整個衡水教育的模式,就開始造謠生事。首先,衡水地區不是自己吸收其他省市的學生,是因為衡水的應試教育確實讓一些孩子變得愛學習了(環境所致),高考分數確實高,所以才有了衡中的傳說。衡水中學,包括武邑中學,冀州中學,饒陽中學等等,教學模式是一樣的,就是學的時間永遠比玩的時間多,雙休日只適合素質教育,每天早操(5點或5點半起床),晨讀,早餐,正課,午餐,(午休在教室1小時)下午課,晚餐,晚自習(21點結束),回宿舍洗漱睡覺,班主任檢查就寢,發現有聊天的叫出來和你好好談心。如果有談戀愛,翻牆頭,一律開除。如果到了高三,尤其是下學期,就是無休止的做模擬題,很單調。至於說棟樑嗎,看那些方面,如果是科研,肯定是學霸佔優勢了,參考中國兩院院士學歷,大部分都是學霸,各研究所也是學霸居多。


逝去的風語者


偽命題,題主是典型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態。

成為棟樑和上什麼中學沒有多大關係,和上什麼大學也沒有必然關係。

清華大學畢業的全是棟樑嗎?北京大學畢業的全是棟樑?牛津劍橋麻省耶魯畢業的都是棟樑嗎?他們只是出棟樑的概率比一般大學高點而以,也有不少棟樑不是什麼名校畢業。培養棟樑主要是大學的任務,不是一所高中的任務。

一所高中的任務是怎樣把學生送到學生們認為理想的大學,僅此而已!目的明確,目標清晰,別給他們加上更多的義務,他們沒那些個義務,他們就是培養合格的邁進大學門檻的學生,僅此而已!這點做的好他就牛逼。

一所高中不以高考成績為目標,而以培養棟樑為目標。來來來,放眼全世界你告訴我哪所中學是?

這就是國人的醜陋心態!做的沒別人好,沒別人努力,自己進不去重點中學,就變著法黑別人。


科普軍


什麼叫社會棟樑?該怎麼去定義“社會棟樑”?

我可以說,一個跑保險的,每個月工資兩萬左右,但是就是忽悠人。我說他是棟樑,你說不是,但是他賺的錢確實比一般人多,我說他是“棟樑”怎麼了。

回到這個問題,衡水中學畢業了,還要上大學啊。難不成一個高中生就能成為社會棟樑嗎?你當這是幾十年前嗎。

先考上一個比較不錯的大學,學到一身本事,然後通過一些正規的工作,合法的途徑,實現自己價值,這才是棟樑。

然而這個社會越來越現實,人們越來越自私,很少出現棟樑,包括很多名牌大學生,雖然有能力,但是發達了以後,就開始自己的小算盤了。

更不要說衡水中學的學生了,雖然升學率很高,但是和整個高考人數比較,不過滄海一粟。。





莫桑知事


從衡水中學畢業的學生,今後能成為社會的棟樑嗎?我覺得完全有可能!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棟樑。棟樑,原本指的是房子的大梁,後來引申為能夠擔負起國家重任的人才。和其他二流三流的普通中學比起來,我個人覺得衡中的學生將來成為棟樑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首先,衡中學生的責任感是非常強的,這符合“棟樑”這個“標籤”的特性。

相比於一些普通中學的學生,上課期間逃課,晚自修期間去網吧玩網絡遊戲,就算在上課沒缺席,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每天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好像讀書是讀給老師似的,這種人有沒有可能成為傳說中的棟樑呢?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一絲可能都沒有!

其次,不管是衡中的學生,還是其他管理模式比較苛刻的重點中學,都在責任感的培養方面非常走心。

而責任感這種東西,是用錢買不來的,但可以用相關的管理模式訓練出來。衡中的學生在接受種種接近“軍事化訓練”的洗禮,不僅僅在應試技巧和應試分數方面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還有很多難能可貴的內涵得到培養:比如堅忍不拔的性格,比如堅持不懈的學習態度等方面,都是衡中學生一輩子的精神財富。

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有些人在高考中“折戟沉沙”,卻在人生的其他舞臺上大放異彩。但從大概率上而言,這種人其實是不多的。我們看到的現狀是:考上985、211的大學生,一般比那些只有中小學文憑的人更有出息,成為棟樑的概率更大。雖然衡中的少數學生在考入不錯的大學之後會出現從“激情”到“低迷”的轉變,但個例並不能完全影響大局,那些考入名牌大學的學子,在核心競爭力方面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

第三,像衡中這樣的中學,確實為各大頂尖高校輸送了一大片的精英人才。

各所重點大學接手這些人才之後,能否讓其繼續在學業上“加大油門”,我覺得這已經和衡中關係不太大了——因為能否培養出“高分高能”的合格“棟樑”,取決於一所大學的辦學方向、辦學理念、學習氛圍和學校管理的具體措施。

當我們說別人能不能成為棟樑的時候,我覺得我們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棟樑;當我們苛責衡中部分學生“高分低能”的時候,不妨回想當年的我們自己,是不是“高分高能”的款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信這個道理朋友們都懂吧!


微雨潤苗


衡水中學畢業的學生,大概率能成為社會有用之才,這一點絲毫都不要懷疑!

提到衡水,就想到了高考工廠,就想到了應試教育,就想到了高分低能,反正有些人總是朝著消極的方向去想,反正就是不好,應試教育就是糟透了壞透了的東西!

如果這樣想,只能說明兩點,一是酸葡萄心理,二是太無知。酸葡萄心理沒辦法,自己考不上衡水,上不了大學,只能靠貶低衡水畢業生來找點自我安慰,這個也能理解。

太無知就不好了,一提到應試教育,就是高分低能,事實真的如此嗎?可以告訴你,一直到今天,我國的教育還是以應試為主的,素質教育還停留在面子上,裡子裡還是應試教育。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創造了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奇蹟,令全世界矚目。而有人從來沒想過,四十年來,給予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人才支撐的,正是應試教育。從1977年恢復高考到今天,一直在應試,一直在為社會提高大量的人才,這個事實,是誰也否認不了的。

沒有一直以來的應試教育,就沒有今天這麼巨大的成就,這些人才,都是通過中考高考的應試,進入高一級學校,成為共和國各行各業的人才的。而在這些人才應考的時候,連素質教育這個概念還沒有出現,那時候就是應試,也同樣應試出大量的人才。

確實,應試教育需要改革,但是不是全盤否定,提到考試就是應試教育,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人的素質是多維度的,考試本身就是一種素質,知識文化素質通過考試體現出來。

高分就低能,持這種觀點的人就是一個笑話,高分很大比例上是跟高能聯繫在一起,高分低能不是沒有,但比例非常小。去看看一個基本常識就知道了,學霸們都在從事什麼工作,而那些初中都讀不下去的學渣們都在從事什麼工作,一看便知。

讓無知的人繼續無知吧,讓看懂的人繼續看懂並踐行吧,人就是這樣兩極分化的,當然,低端的人也是需要的,社會就是有不同層次不同級別的人組成的,什麼類型的人都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