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大封諸侯時並沒有秦國這一號,為什麼最終有了秦國的中原爭霸?

國史春秋


公元前1044年,由於商紂王不斷髮動征討東夷的戰爭,國內百姓不能休養生息,經濟也被折騰的非常疲軟。周武王認為時機成熟,便聯合蜀、羌、庸……等部落聯軍攻打朝歌。商紂王自焚,商朝因此滅亡。

隨後,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鎬京,並對開國功臣和宗室同族進行了分封。自然,那些部落聯軍的首領,都得到了分封。

不過在分封的71個諸侯國中,並沒有秦國。

(周武王像)

那麼,秦國最早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為了說清楚這件事,就要把先秦歷史再梳理一下。

秦人的祖先據說是顓頊的女兒,她的名字叫女修。

女修在織布時,有一隻鴿子在她織的布上下了一枚蛋。

女修吞下了蛋,結果生下了兒子大業。

大業和少典部落首領的女兒少華結婚後,又生下了伯益。

大禹治水時,伯益也參與其中。由於伯益很有治水的經驗,因此在他的幫助下,大禹最終平定了水患。

舜帝因此獎勵大禹一塊黑色的玉圭。

大禹認為治水不是他一人的功勞,於是向舜帝推薦了伯益。

舜帝又獎勵給伯益一副黑色的旌旗飄帶,祝願他的後代,一定會繁榮昌興,並賜給了他一個美貌的妻子。

伯益於是留下來替舜帝馴養禽獸。被他馴養過的禽獸無不溫順,因此舜帝便賜他嬴姓。

伯益生有二子大廉和若木。

等到了商湯時期,大廉的玄孫孟戲和中衍便為殷國的國君駕車。他們的後人也因功服務於殷商,權高位重非常顯貴。

到商紂王時期,由於西戎對殷商的西邊多有侵犯,於是中衍的玄孫中潏便居住於西邊守衛邊境。他又生下蜚廉,蜚廉又生惡來。

蜚廉和惡來,一個善跑,一個力大,父子二人成為商紂王的不可多得的將領。

(商紂王像)

到周武王攻打殷商都城朝歌時,蜚廉正奉命出使北方,惡來為了保護商紂王戰死。

待蜚廉歸來時,殷商已經滅亡了。

普天之下,由於周武王分封,已沒有蜚廉的居所。所以他帶著家人隱居在霍太山,並在那裡設壇祭祀商紂王。

轉眼到了周孝王在位的時候,蜚廉的六世孫非子遷居到了犬丘。他特別擅長飼養和繁殖馬匹,於是有人便把他推薦給了周孝王。

周孝王便讓非子為他養馬。

由於非子在管理馬匹上很用心,周孝王的馬匹很快就得到了大量繁殖。這讓周孝王很高興,為了表彰他,便把方圓50裡左右的秦地,賜給他做封邑。就這樣,秦國出現了。不過,此時的秦國,還只是周天子的附庸國,受周孝王管轄。

周宣王繼位後,西戎再次進犯邊境。周宣王便召見非子的後裔莊公,給了他七千兵馬,讓他攻打西戎。

莊公大勝而歸,周宣王便將他們奪回來的包括犬丘等地,都賜封給莊公,並封了他一個官職——西垂大夫。

公元前777年,莊公去世後,次子襄公繼承了國君之位。

公元前771年,寵愛褒姒的周幽王,想立褒姒之子伯服為繼承人,於是廢黜了太子宜臼,引得宜臼的外公申侯非常不滿,勾結西戎和犬戎一起攻打鎬京。

襄公得到消息後,馬上整頓軍隊趕去勤王。結果,等他抵達的時候,周幽王已經被殺死在驪山下。不過,襄公還是極力打退了西戎和犬戎,保護了城中的宜臼。

(平王東遷)

在襄公等人的擁護下,宜臼繼承了天子之位,是為周平王。

然而,此時的鎬京已經被燒得面目全非。再加上週平王擔心西戎和犬戎會再次襲擊鎬京,所以決定遷都洛邑。

襄公出錢出力,護送周平王遷都洛邑,自然功在首位。

按理,周平王應該分封土地給襄公,以肯定他的功績。但此時的周國,土地已經嚴重縮水。好面子的周平王便對襄公說,西戎不講道義,侵奪我岐山,如果你能趕走西戎,他們侵佔的土地,就都歸你了。接著便給襄公封了爵位。

自此,秦國一見有利可圖,非常努力,把西戎和犬戎打得大敗,獲得了不少土地。由此,秦國才不再是周王室的附庸國,而是享有與鄭、齊、魯、晉等國平等地位的大國。

秦國又經過數代國君勵精圖治,到第9代國君秦穆公時,他再次開疆拓土,注重外交,招賢納才,優待將士……在他不懈的努力下,秦國的軍事和經濟都得到了飛速發展,最終成為春秋強國之一,而他也因此躋身於春秋五霸之列。

此後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從無到有的秦國,最終笑到最後,把所有的諸侯國都打敗了,實現了天下的統一。

(參考史料:《竹書紀年》《國語》)


張生全精彩歷史


作為秦粉,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看的。個人看法,歡迎討論!

嬴姓是舜帝因老秦人先祖大費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賜姓的。隨後的日子裡,嬴氏部族一直是為天子牧馬及馴服野獸的部族。商湯滅夏的時候,嬴氏先祖費昌加入了商湯的部隊並且是商湯的御手,也就是司機。商代逐漸成為顯族,但是周武王發兵滅商之時,嬴氏部族是站在商朝這邊的,並且為保衛朝歌,嬴氏的蜚廉和惡來戰死沙場。你覺得姬發會如此大度的封敵人的後代為諸侯嗎?非但沒有,而且周初還被遣散,驅趕到了隴西大山裡。周穆王時期嬴氏出了個造父,因為駕車的技術,深的穆王喜歡,被賜封趙城,造父也就是趙姓的先祖。再後來,到了周孝王時期,才因為嬴氏的先祖非子牧馬的本事被賜秦地,又賜姓嬴。才有了後來秦國的第一塊根據地。直到平王東遷,老秦人出人出力,才被平王封侯,並且將岐山以西被犬戎佔據的土地封給了秦人,才有了秦國。整個春秋時期,秦國一直被晉國壓制,這也能想來,晉國一分三後也就韓國存在感差一點,趙國魏國也都是強國,更何況是曾經出過重耳這樣強大國君的晉國呢。只有穆公時期有過短暫的輝煌,基本上將西戎掃平了。東出的想法一直無法實現。穆公之後,秦國內憂外患,經歷四代亂政,直到贏師隰獻公上位,才又將東出提上了日程。

此時,山東政局也是瞬息萬變,首先是姜齊變田齊;其次是韓趙魏三家分晉,魏國崛起;還有就是楚國基本上統一的江南大部……以前是面對強晉,現在東出,首先就要對付的是強魏,獻公的東出大計基本上都是被魏國打的滿地找牙結束,最後贏師隰自己也戰死在與魏國的大戰之中。到了嬴渠梁孝公手裡的秦國,基本上是一個大廈將傾的局面。六國在魏國的帶領下虎視眈眈,準備一舉殲滅秦國然後瓜分秦國土地。老秦人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私鬥成風。窮則思變,《招賢令》一出,從魏國來了一箇中庶子衛鞅,開始了秦國有史以來最徹底的變革,老秦人也真正的開始揚眉吐氣。

在經歷了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等幾代國君的經營,到了秦王政手裡的時候,秦國基本上已經是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國了。尤其在昭襄王期間,嬴稷任用白起為將,與六國展開了一系列大戰,僅白起一人就斬殺六國將士百萬之眾。根據梁啟超先生統計,整個春秋戰國戰死的人口大約也就兩百萬的樣子,“人屠”白起一人就佔了一半,僅就長平之戰一場,就坑殺趙軍四十萬之多。在秦王政發起滅國之戰後,僅僅只用了十年就將山東六國戰敗,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登基,成為中國第一位皇帝,史稱“秦始皇”。

為什麼是秦國統一六國,而非其他國家呢,其實我認為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所謂天時,周天子東遷後,基本上失去了天下共主的意義,而且分封制的弊端已經讓天下無法承受,迫切的需要新的天下共主與新的制度來代替周天子及分封制;所謂地利,中國的版圖,是一個西高東低的格局,歷史的演進也是自西而東的順序,秦的統一也順應了歷史演進的方向;所謂人和,就是老秦人在商鞅變法後,將全民的積極性都調動了起來,軍功爵就是最好的強心劑,加之秦人本就尚武,在軍功爵的刺激下,直接演變出的就是史書裡的那隻“虎狼之師”。而山東六國也都有過變法的動作,但都沒有秦國這樣的徹底,其實老秦人是先革了自己的命後才做到了橫掃六合一統華夏的。

我是輪迴的刻度,我是一枚秦粉!


用戶3460363399


周天子大封諸侯時,那時秦國祖上還沒有被正式稱為周朝的諸侯國之一,到周平王東遷時,因為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有功,同時周平王又把周朝王室無力控制的岐山以以西的地方賜封給秦國,從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其實秦國祖上嬴姓之族在商朝之時就因為鎮守西戎的勢力,而受到商王朝的重用,當時嬴姓在商朝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為以後嬴姓的崛起打下了基礎。嬴姓在商朝也是一個貴族,一直輔佐於商王朝。

到在商末周初之時,嬴姓之人惡來是秦非子的祖上,輔助於商紂王,而周武王是伐紂的,後武王伐紂成功,惡來被殺,在這種情況下,嬴姓在當時是很難成為周朝諸侯國的。

到周孝王時期,秦非子因為善於養馬和管理馬匹,因此受到周孝王的信任和賞識,秦非子被賜於秦地,讓他作為周朝的附庸國,秦非子也成為了秦國始封之君,是為秦嬴。

到周宣王時期,秦國第五任國君秦莊公征討西戎,並且取得很大的成功,因此周宣王封秦莊公為西垂大夫,並且又賜給秦莊公封地。

到西周末年東周初年時,秦襄公因為派兵護送周平王有功,得到周平王的信任和賞識,周平王就把周王室無力管理的岐山以西的地方賜給秦國,從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因此秦襄公也是秦國正式列入諸侯國的第一位國君。

到秦國的秦穆公時期,他又先後消滅戎族的各個勢力,開拓了很大的土地,並且又作為秦國的穩固後方,為以後秦國的強大奠定基礎。

到戰國後期,秦國經過多年的努力,嬴政先後滅掉六國,嬴政稱皇帝,建立第一個大統一的秦王朝。


中孚鑑


兩千多年前秦人稱霸中原的歷史在今天看來絕對是一個催人奮進又有點草根逆襲意味的經典故事。

秦人本是皇帝的後裔,上古時期協助大禹治水有功,逐漸進入統治者視野,一步步接近權利中心。他們生活的具體區域已經很難考證,但是考古學家發現他們大概就在今天甘肅隴西一帶發跡,並以此為根據地逐步發展壯大,吹響了東進的號角。秦人的祖先非子因為養馬有功,被周孝王重用,把今天甘肅禮縣一帶很小的一塊地賜給他們,在那裡建立城邑,因為先人被賜姓嬴,生活的地方稱為秦,所以他們以秦嬴自稱。然後,這塊地自然環境惡劣,長不出什麼好東西,所以他們經常食不果腹,居無定所,再加上經常還遭到西戎的侵擾,生活異常艱難。東方其他諸侯國的顯貴身份和豐富物產一直是他們羨慕和追求的,最終,天無絕人之路,機會終於來了。

公元前841年,周厲王無道,國人暴動,諸侯反叛。周宣王即位,任用秦人的首領秦仲為大夫,派他統帥軍隊向西進攻,討伐西戎,消除周天子西邊的安全隱患。秦人當然樂此不疲,牢牢把握這樣的機會,結果在誅殺西戎的過程中,秦仲死於戰亂,但是周天子交給他們的事業扔要繼續。周宣王又給秦仲的兒子們七千兵馬,繼續誅殺西戎,皇天不負有心人,秦人最終大敗西戎,奪取了犬丘一帶的土地,自此,秦人通過這樣的行動積累了一定的政治資本,秦莊公做了西垂大夫,身份又進了一大步,這正是秦人渴望的。

又一個偶然的機會,被秦人把握住了。世人都知道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只為博得紅顏一笑,卻因此失去了江山,但是正是這樣的一次偶然事件居然成了秦人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正是這樣的一次突發事件,一位和秦國毫不相干美女毀掉了西周,但是卻成就了秦國。 公元前776年,周幽王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的好戲,結果遭到諸侯反叛,戎人伐周,周幽王慘死在驪山腳下,西周就此滅亡。正是在這危機關頭,秦襄公抓住機會,帶領人馬勤王救周,立下大功,之後又互送周平王東遷洛陽,東周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歷史表明,互送周平王東遷的諸侯還有晉國和鄭國兩個同姓諸侯國,而秦國這時候只是一個功德微薄的大夫。因為秦襄公護駕有功,周平王深受感動,為表彰其功績,正式封他為諸侯,並且把岐西一帶的土地賜給他。然而,這塊地並不在周天子控制範圍內,目前在西戎人手裡,想要到手並非易事。然而,只要有機會秦人就要放手一搏,拼上一把,因為他們習慣了戰爭,習慣了靠自己奪取想要的東西。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率兵西進,開始了西征的步伐。經過幾年的浴血奮戰,秦人終於大敗西戎,在西邊築起了保衛周王朝的屏障,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分封諸侯,正式立國。秦人終於得到了和其他諸侯國同等地位待遇。惡劣的生存環境再加上東方各諸侯國的百般鄙視,促使秦人發奮圖強。此後的幾代君王通過戰爭開疆擴土,到了秦穆公一任,任用百里奚、蹇叔等人,不斷和他的鄰國晉國進行長期鬥爭,最終成為春秋時期繼晉文公之後的一代霸主。在他之後的秦康公在位十二年,也頗有建樹。一直到公元前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這位君主認為東方各國人才濟濟,於是廣發求賢令,以求良臣,尋求強秦之計,衛國人商鞅得以重用,通過改革變法,極大地激發了秦國百姓種地和作戰的積極性,奠定了秦國發展的物質基礎的軍事基礎。再之後的秦惠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正是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向東、向南擴張,攻城略地,開疆擴土,直到秦始皇一代,奮六世之餘烈,一掃六國,統一天下。至此秦國終於從一個遊牧部落成為了統治中國的政治集團,實現了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的華麗轉身,結束了戰國時代長達兩百多年的戰亂紛爭局面,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偉大統一。





文史劉磚家


秦國以贏姓氏為主要姓氏,傳說早在上古時期虞舜就曾賜封此姓給一名功臣,此為贏姓的最早說法,而此人便是後來秦國的先祖。到了商朝,秦祖先子非善於養馬,被後來的周天子賜御用馬伕,專門為天子養馬。後來,子非的後代開始在西部繁衍,逐漸壯大。直到後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周平王東遷,這時,各諸侯國坐視不理,唯有馬伕家族贏氏互送周平王到了東都,周平王感恩於是封贏氏為諸侯,敕封國土,於是贏氏開始有了自己的土地和國家——秦。秦開始與公元前860年,是一個古老的諸侯國。直到秦穆公時期,秦開始在各諸侯國中站有地位,以及在秦孝公以來七代明君,為秦國東出嘔心瀝血,也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學於古今


秦人就像白手起家的窮小子,雖然前期很艱苦,但是卻有實打實的實力;東方六國更像富二代,雖然前期得天獨厚,但是缺乏艱苦奮鬥的勁頭。


秦國屬於後封之國,但這並不能阻擋秦的強大,就像魏國一樣,在戰國時期才立國,卻一度成為戰國首霸。

說實話,秦國的建立是秦人在血與火的常年爭戰中爭來的,秦國的強大也是秦人付出了慘重的犧牲後才贏得的。



在周朝初年,秦地有秦人,卻沒有秦國,生活在西部邊陲的秦人,時常面臨著西戎的侵擾,征伐不斷,隨時面臨著被滅亡的威脅,境地異常兇險。



在周平王東遷後,秦人因護送有功,周平王將岐山關中等地分封給了秦人,到此秦人才算是諸侯國,但是分封只是一個名號,關中大部被犬戎佔領,秦人獲得的只是一個概念,沒有實際的土地,一代代秦人在與西戎的戰爭中逐步壯大,收回關中地區,可以說,每寸山河每寸血,秦人是在血與火的戰爭中強大起來的。“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足以看出秦人曾經的不容易。



相比于山東六國,秦國的強大完全是自身奮鬥的原因,比其他國家有更合適的理由和實力。

在戰國初期,秦國受到魏國的壓制,一度面臨亡國的危機,秦人五十萬竟然抵不過魏國五萬,不斷的挫敗和血淚,在秦孝公時期終於進行了變法,商鞅變法使秦人徹底強大起來,收復河山,圖霸中原,在一代代秦人的努力下,秦國最終一掃六合,統一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戰亂紛爭。


津城沐雨


西周開國後分封的諸侯裡,並沒有秦國。

到了周孝王時,西周多次遭到戎人的進攻,首都鎬京多次岌岌可危,周王室不得不臨時遷都到了犬丘。當時在犬丘居住著一個名為非子的養馬師,當時政府非常重視馬匹的牧養。周孝王想找個養馬能手管理牧場,有人就推薦非子。天子召見非子,派他去管理汧河、渭河之間的牧場。在非子悉心管理下,牧場的馬匹大量繁殖。

鑑於非子為國家做出特別的貢獻,周孝王封了一小塊地給他,這塊巴掌大的地就叫秦。這時秦並不是一個諸侯國,只是西周的附庸國罷了。

公元前822年,周宣王以秦仲(秦國第四任君主)為大夫,率自己的族人反擊西戎。此時的秦軍非常弱小,被犬戎打得大敗,秦仲戰死,秦國淪陷。秦仲的五個兒子逃往鎬京,向周宣王求援。周宣王撥出一支七千人的部隊,交給秦仲諸子,繼續與犬戎作戰。秦莊公以這七千人起家,重建秦國,與犬戎血戰四十餘年。秦莊公死後,秦襄公繼位,繼續與犬戎作戰。

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在驪山之變中被犬戎所殺。秦國感恩於當年周王室的相助,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作為回報,周平王把秦襄公封為諸侯,同時,開出一張空頭支票:只要秦襄公打敗犬戎,岐山以西的周王領地就歸秦國所有。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病逝於岐山前線。其未竟的事業,由兒子秦文公繼續完成。秦文公十六年(公元前750年),秦國擊敗西戎,收復了被佔領的周王室的土地。秦文公遵照約定,岐山以西的土地歸秦國所有,岐山以東的土地,秦國歸還給周王室。

從秦莊公經秦襄公到秦文公,歷經三代共計七十二年的時間,秦國在血與火的考驗中,由弱小變成強大。自秦文公到最後秦統一中國的數百年間,秦國一直保持著國力的強盛,是一等的強國。


君山話史


周朝建立的時候,確實是沒有秦這個封國的,秦的出現是在周孝王時期。

周孝王讓以養馬聞名的大駱在渭河流域養馬,馬養的非常好,讓周孝王很開心。申侯有個女兒嫁給了大駱,申侯給孝王說,大駱的先祖一直保護著周朝的西垂,致使西部一片和諧。不如讓大駱承襲先祖的名號。

孝王發話了,大駱的先祖伯翳曾被舜賜為嬴姓,既如此,就讓他世代養馬,把秦作為他的封地。

嬴氏這個時候才有了第二個封地秦。

幽王之亂,平王東遷,秦襄公因護駕有功,平王將岐山以西的廣大地區封給了秦襄公。秦從此有了國,成了名正言順的諸侯。

到秦穆公時期,他勵精圖治,任用人才,秦國大治。後來,在由余的謀劃下,秦穆公西擊戎狄,開地千里,稱霸西戎。

然而,穆公死後,秦國的人才基本殉葬,秦國再度衰落。

到了獻公時,他改革稅制,革除弊政,解決了秦國一直以來的內耗。

孝公時,任用商鞅變法,使秦國再一次富強。

惠文王時,任用司馬錯佔據巴蜀,任用張儀交合諸侯,讓秦國走出了函谷關,引得山東六國矚目。

昭王時,在穰侯,嚴君,白起,範睢的謀劃下,奠定了統一天下的基礎。

秦王政時期,在呂不韋,李斯等的策劃下,逐一消滅了山東六國,統一了天下。





瓊林夜話


首先,周人分封下的諸侯國,並不一定先分封者後來就強。舉個例子,周人第一次東征之後所分封的管、蔡、霍三國,在春秋時期都是打醬油般的存在:管國西周初就被廢;蔡國長期成為楚國附庸;霍國被晉獻公所滅。但是,周宣王時期才分封的鄭國,在春秋初期卻異常強大,滅了東虢國、鄶國、鄢國、胡國等等許多西周初就已分封的老舊諸侯國。鄭莊公為此被人稱為東周“小霸”,甚至在公元前707年擊敗了王室聯軍!

秦人在西周大多數時期都是作為駐守周王畿西部邊境的一個附庸,連“諸侯國”都算不上。在周厲王時期,與秦人同屬一族的大駱被西戎所滅,這既是秦人的悲劇,也是秦人崛起的起點。周宣王上臺後,志在中興王室的他,任命非子一族的秦仲為大夫,前去討伐西戎,奪回西垂故地;當秦仲被戎人殺死後,周宣王又支援秦仲之子七千兵馬,奪回了犬丘。

這是秦人崛起的關鍵性第一步。


周宣王後期,諸侯人心渙散,周王室再度走向了沒落。到了周幽王時期,由於申後與幽王婚姻關係破裂,西申國與周王室關係也破裂了。西申國一度將尚不知世事的周平王姬宜臼劫持到西申國,擁立為“天王”,與周王室對抗!

這引發了周幽王的高度憤怒。

公元前772年秋,周幽王率領周王室大軍前往伐西申國,但未能攻破。公元前771春,西申國聯合犬戎、鄫人突然殺入渭河平原,一舉而攻破了鎬京城!

這次犬戎的入侵,能取得如此大的成果,極其令人生疑。西周時,犬戎曾經多次殺入渭河平原,傳統上都是沿涇河流域一路向東,再到旬邑附近轉而南下,向涇陽方向攻擊前進。而且犬戎人攻擊的最深入點,大概也就在涇陽,大概是在周宣王執政早期。因此,犬戎入侵渭河平原,從來都沒有真正攻擊到鎬京城下。可是,西周末的這次攻擊,不但攻打到了鎬京城下,還一舉攻破了鎬京城,一路追擊周幽王到驪山下,將其殺死!


從涇陽渡河攻擊鎬京城,重點攻擊方向應該是鎬京的東門和北門;而周幽王出逃方向正是向東——難道周幽王能輕鬆突破西申國、犬戎、鄫人的重重防線,卻無法守住鎬京城?

因為這一矛盾點存在,所以推測西申國這次率領犬戎、鄫人入侵渭河平原,並非走的傳統路線,而是走的另一條路:回中道。這條道是從涇河上游,經過隴縣、鳳翔而進入渭河平原,並渡過渭河,自西向東攻擊鎬京城。正因為這一攻擊方向出乎周人意料之外,才起到了奇效。得知犬戎人從西門殺入了鎬京,措不及防的周幽王才被迫拖家帶口地從東門逃出,一路向東邊逃竄;因為家屬太多,拖累了行進速度,最終而被犬戎人追上,西周因此而滅亡!


確定西申國和犬戎、鄫人走的回中道,有一個意義:秦人在渭河平原上的封地秦邑,就在汧渭之間;今人考證,就在陝西鳳翔的長青鎮。也就是說,秦邑所在地,就在回中道進入渭河平原之處!

為什麼西申國、犬戎、鄫人的大部隊經過秦邑時,秦人未能及時告警周幽王呢?


《竹書紀年》記載,公元前776年,“戎滅犬丘”。按《史記·周本紀》記載,這次戰役戎人還生擒了秦襄公之兄世父。大約是在公元前774年左右,西戎人卻突然莫名其妙地放回了世父!鑑於西申國與戎人關係密切,且史書有西周末時西申頻繁與戎人互動的記載,很有可能這次西戎與秦人的和解就是由西申國促成。而和解的條件,很可能就是秦人讓出一條道,讓西申國與戎人能進入渭河平原!

因此,《史記·周本紀》所記“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顯然如果他是救周幽王的話,完全談不上任何功勞。所以,他所救的更應該是周平王!

正因為秦襄公加入了周平王政治集團,所以西周覆滅後,渭河平原中心地帶的傳統周人勢力中,除西申國外,秦人才成為唯一倖存的力量。同時,因為秦人的這次大功,周平王才會將秦襄公封為諸侯;平王東遷之際,才會對他說:“戎無道,侵奪我歧、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所以,秦襄公時加入周平王集團,是秦國崛起的關鍵性第二步。


至於春秋以後到戰國時期秦國的發展壯大,秦穆公霸西戎、秦孝公用商鞅變法等等,大家都耳熟能詳,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日後的秦國之所以能崛起、霸天下甚至滅六國而統一中國,全在於秦國先人們所走的這關鍵兩步。


欲雲談史論今


我們首先先了解秦的發家史: 秦的祖先因為幫助禹治水有功被舜賜姓嬴氏,到了周孝王時期,秦的先祖非子因為馴養戰馬得當而被賜秦地為封邑,方圓五十里,號為秦嬴。到了秦莊公的時候因為征討西戎有功被周宣王封為西垂大夫。公元前771年秦襄公出兵救周,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周平王封為伯爵,賜給岐以西之地,自此秦正式成為了諸侯國!並且給秦開了一個空口支票: 許之“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看這奮鬥史,簡直是太勵志了,比那些無功受祿的周王親戚牛多了!

而秦朝的封地具體在哪裡呢?大約在如今的陝西岐山縣往西的地方,和那些被分封在中原肥沃之地姬姓諸侯國相比就是妥妥的蠻荒之地,不僅土地貧瘠還得和戎狄打仗來保衛周王室!而秦國就是負責和西戎作戰,秦襄公也是在與西戎作戰時戰死沙場的。經過長期的作戰秦國吞併了西戎,拓地千里。就這樣秦國解決了西戎所帶來的邊患,但是由於秦國的大部分土地都是蠻夷之地,所以中原各國也都把秦國當作蠻夷之國。但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才養成了秦人彪悍狂野的民風以及堅韌進取的精神,也是後來秦國的虎狼之師能夠威懾天下的重要因素!但正是因為中原諸侯國對這個偏居一隅的蠻夷之國的蔑視反而給了秦國休養生息,積蓄力量的時間!到了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昭告天下以求強秦之策,召魏國人衛鞅入秦,教孝公以霸道之術,實施變法!商鞅的變法使秦國的國力不斷增強,成為了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傲視於西方!

孝公死後其子趙駟即位,繼父之威,繼續對外擴張。到了公元前325年趙駟稱王史稱秦惠文王。秦國曆經孝公,惠文王,武王三代的努力已經蠶食三晉,席捲荊楚,初漏統一之勢。

前307年昭王即位,此經數年秦昭王用秦將白起先後對齊,燕,楚用兵。齊楚皆衰,天下已成秦,趙相爭之勢。前260年秦,趙相爭韓之上黨,對峙於長平!趙廉頗不能退秦,秦王齕亦不能敗趙,對峙數年。

趙孝成王以趙括為將,秦昭王秘遣白起為帥!後趙軍糧道被劫,被圍46天,趙括戰死,40萬趙軍被坑殺於長平!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秦趙這場曠日持久的相爭最終以秦國險勝,阻止秦國前進的最後對手被掃平,統一天下已經成了定局!

前230年 秦滅韓

  前228年 秦攻佔趙都邯鄲

  前225年 秦滅魏

  前223年 秦滅楚

  前222年 秦滅燕、趙

  前221年 秦滅齊,秦王政稱皇帝,為始皇帝。

  自前221年起中國歷史正式進入郡縣制社會,秦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