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認為未來10年中國電影能否超越歐美電影?

-烈火-


中國的電影正式起步其實應該是從1977年開始的,到1980年每年才出100部電影,再看美國的電影,1977年,美國人已經開始拍《星球大戰》了。

這些年中國電影窮追猛趕,拍出來的所謂大片無數,結果如何呢,拍一部爛一部,遠的不說,就說去年的《阿修羅》,緊急撤檔,簡直就是業內之笑柄。

在電影質量方面,本來就已經落後老美很遠了,國內各電影公司並沒有把電影質量放在首位,卻把票房看的極重,從演員到導演再到影視公司,全是一群追名逐利之輩,可能他們認為國內觀眾數量龐大,糊弄一下就得了,只要電影拍出來,不管拍成什麼樣,都會有人看,各大影院一上映,隨便進去幾個觀眾,這票房就蹭蹭的上去了,錢就到手了。

觀眾太好糊弄了。

國內很多所謂的大導演,是不是真有才華,鄙人不敢斷言,但是,就算真有才華,那也是過去有,現在就未必有,眼光跟不上時代了,整天搗鼓老一套玩意兒。

把自己的那一套翻來覆去的用,再抄襲點歐美電影的排場,糊弄糊弄就搞一部偽大片,比如馮某人的《夜宴》,比如《阿修羅》,

我是沒看過這片啊,聽說連演員造型都抄《權力的遊戲》,黔驢技窮了吧。好幾個億的資金不知道都花哪兒了。

魯迅說,拿來主義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咱們的某些導演,精華沒取到,淨接收糟粕了,而且還把糟粕拿出來糊弄中國觀眾,以為老百姓還像幾十年前一樣沒見識。

最近看了《流浪地球》,我老淚縱橫啊,有生之年居然能看見一部中國製造的科幻電影,雖然比不上老美製造的,但也給了中國觀眾很大的驚喜。

這說明中國電影還是有進步的,中國的一些導演也在進步,中國還是有真正用心拍電影的人。

如果再多一些這樣用心製作的電影,多一些用心製作好電影的人,未來趕英超美也不是夢。


楚大先生


按照正常的發展,不能,但是如果國人能夠奮起直追,便能夠彎道超車,一切皆有奇蹟發生!!

今天凌晨看完《復仇者聯盟4》的首映,有感而發。雖說不是那麼喜歡看爆米花電影,但是現實就是現實,在觀看的時候,三個小時,全片劇情絲毫沒有拖沓,每處細節都表現得淋漓盡致,雖然沒有什麼內涵,完全的典型美國個人英雄主義電影,但是,精彩的剪接手法,漂亮的電影特效加上吹毛求疵般的配音以及配樂,在觀影當時讓我大呼過癮!!

新年檔最火的《流浪地球》便可以稱之為國內最強電影了,但是對比美國電影,無論是特效,還是配音配樂以及故事內容,2005年美國電影《金剛》便能與之爭鋒!當然我們不必妄自菲薄,事物的發展都是有時間來做為基礎的,一批又一批的電影人的不懈努力,還是會給我們廣大觀眾帶來更好的電影,尤其廣大觀眾已經被許多爛片,流量片騙過很多次了,已經不再輕易上當,沒有內容只靠流量明星的電影已經在中國電影屆沒有立足之地了。我相信,中國的電影也會在世界上有這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新視角劇院


我認為不會,看一步電影的好壞,無非就三個層面,電影工業能力(大體上指特效),演員的水平,以及最後的核心,劇本。


這三點,人們似乎一直認為第一點是中國最弱的,所以基本上關注點就在這裡,也因為現在電影工業技術的高速發展,而信誓旦旦可以超越。但事實上,能靠錢解決的問題,從來就不是問題。電影工業在現在,說白了就是一個錢的問題。只要你給夠錢,比如讓《流浪地球》也能有十幾億人人民幣的預算,它也可以做出《阿麗塔》的畫面效果,對此我毫不懷疑。硬件技術,從來就不是什麼最難克服的問題。


但是第二點開始,才是我們國家電影的硬傷。


先說演員吧。我們國家不缺好的演員,在國際上拿獎的也不少,但是我們國家現在的電影市場,或者說叫電影邏輯,還處於看臉吃飯的時代。儘管今年開始,流量明星的號召力似乎沒那麼強了,但也只是沒那麼強,至少在相當的一段時間內,比如三年,五年,這種選角的局面依舊不會有什麼改變。只不過是原來的老去,換些新的出來。這樣的大環境下,一個大型電影節的影帝,給一個不入流的流量明星打下手,誰要給我說,這樣的電影能成為國際範,我真的覺得那個人腦子是不是進水了。


最後是劇本,有很多人提到什麼好看的電影,就會舉《藥神》,舉這個那個的例子,但是事實就是,中國的劇本創作人,地位極其低下,幾乎不會有什麼好劇本產生。即便有哪個編劇不信邪的寫了一部好劇本,在拍攝前,也會被投資方簽署一個“改到滿意”的霸王條款。更不用說,現在的劇本普遍的待遇是“沒錢拿”,“沒尊嚴”,“苦逼”,“被迫妥協”。火了與編劇無關,爛了鍋全推給劇本。


想象三十年前,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編劇的名字往往是製作人中極其靠前,很多都放在第一位的。現在呢?哪個能知道哪個電影是哪個編劇寫的?就拿《藥神》的導演文牧野來說,他已經算是少有能編寫劇本的導演了,但《藥神》本質上,還是一個很轟動的現實題材,被提煉過後產生的故事。這樣的故事,並非是由編劇創作,而是由編劇提煉,改編以後的東西。這種類型的故事,能產出多少?


真正要想讓一個國家的影視行業活躍化,質量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源源不絕的好故事,也就是好劇本的出現,但是創作劇本,本身就是一部電影最困難的地方。現在包括好萊塢在內,全世界哪個國家電影不鬧劇本荒?如果真的好劇本那麼好找,怎麼會有那麼多漫改,炒冷飯的作品?


我們國家的編劇當中,肯定又相當多的能人,可這些人懷抱著夢想進行劇本創作,最終卻也不得不接受現實離開劇本創作。這樣的創作土壤,憑什麼去拍攝超越歐美的電影?即便你電影工業化做到極致,也不過就是和好萊塢一樣的水平。


所以我還是那個觀點,只有什麼時候中國編劇的地位上升了,回到足以和導演平起平坐的地位,才真正是中國電影全盛期的開始,否則,我們就只能寄希望中國多出幾個會自己寫劇本的導演。這東西,一百個人裡面,也未必出得了一個。


伏桀


基本不可能。不是打擊中國電影。有幾個點很難解決。歐美電影最先讓人想到的是大場面。大場面的基礎是什麼?錢!在中國電影投資幾億挺多的了。但是可以翻看一些好萊塢大片的投資,也是幾億。不過單位是美元。

其次,從最近《流浪地球》給了中國科幻片一劑強心針,但是還是有不足的。特效的製作是需要積累的。好萊塢發展了幾十年,積累了大量的模型。中國可以說在現在才開始。前幾年沒限制演員片酬的時候。特效團隊那那點錢,那點時間。5毛特效不能怪他們的。

還有劇本,中國沒有好的故事。美國DC漫威。那也是數十年的積累。才有了那些東西。中國有的只有歷史。但是在幾年前歷史題材被拍爛了,黃金甲,夜宴,無極什麼的。未來,想怎麼拍就怎麼拍,歷史,會有人各種被禁錮的。外加政策等一系列原因,實在太難有佳作了。

中國有好電影,但是不能對比歐美大片。中國電影的好片大多是文藝片,一部分喜劇,或者是情懷電影。和歐美電影硬碰硬,那還是需要改進的地方太多了。


YSoSeriousJ


不可能的,光看《流浪地球》吧,總體來說還是可以的,不過留給別人的槽點還是太多,這是劇本內容上的,而在特效方面,大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在細節方面還是相差太遠。

看看我們現在才停留在穿著幾十斤重的太空服拍攝的時候,人家已經可以讓一個穿著輕著加點的人來做特效了,如果真要穿太空服的,連頭盔那塊玻璃都不用戴,真接電腦合成就行。

這應該是一個很大的差距了。我們有了團隊,但設備和團隊技術還不過關,這個差距還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追上。

而現在最擔心的是,這樣的電影,真怕就出一部然後很多年都沒有第二部,或者第二部遠遠沒有第一部的成績。

看看,光是看劇本和製作,你就要花多少金錢和心思,這可不是光說說就行,也不是光拍一部就完成了使命,我們的特效電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走到百花齊全,部部有這水平,十年還真是太短了。


教你孩子學英語


說超越現在還為時過早,就以現在最火的流浪地球為例,雖然劇情上和特效上有很大突破,但就人物刻畫扔避免不了臉譜化,概念化,缺少一些人性本身上的一種釋放,和人物本身特點的精細刻畫。這就感覺看每部電影裡面人物給人的感覺都大同小異,很難讓人記住,人性方面缺失也不易找到共鳴。就特效而言,流浪地球特效距好萊塢頂級特效差距至少20多年,可以對比96年上映的泰坦尼克號,01年上映的魔界,10年的阿凡達等等,甚至不及05年日本動畫最終幻想7聖子降臨。



東方時光廊


我覺得很難。

第一,在歐美,電影是一件成熟的工業化的商品。也就是說,要拍一部電影,搭好班底後,這個班底的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每個人都是這部電影流水線上的一員。而且,他們的工作時間是固定的,一天八個小時就八個小時,不會隨意加減。這樣做的好處是,保證了每個演職人員的專注,而且由於休息時間充分,揣摩角色也更到位,效率也更高。


另外,他們大多數主角的片酬是由上一年度電影的總票房來決定的。如果你上年度拍了幾部爛片,票房撲街,即使你是萊昂納多也拿不到高片酬。咱們很熟悉的好萊塢影帝尼古拉斯·凱奇就是這麼玩完的。這樣的制度決定了演員在接片的時候慎重再三,當然也某種程度上保證了影片的質量。

反觀我們國內,電影圈亂象比比皆是。職責重疊,潛規則氾濫,沒有規律的拍攝時間,演員不專注演技,流量小生天價片酬。另外,國內電影劇情大都幼稚薄弱,而且題材狹窄。這些給電影圈造成了惡性循環,導致電影圈越來越浮誇,國內拍好電影的導演越來越少。直至這兩年,那些真正用心的作品,真正用心的人,才慢慢被大眾接受。希望這是個起點吧,中國電影能夠真正地專注於內容。

第二,電影技術上,還難以望歐美項背。很簡單的一個例子,《流浪地球》應該能夠代表中國目前最高的電影技術了吧,可惜人家好萊塢十年前的《阿凡達》就已經做到了。所以,咱還不能盲目樂觀,還得繼續埋頭努力。

第三,以電影分級制度來說,咱們的電影環境確實不如人家開放。不知道為什麼,分級制度一直沒有在內地執行起來,再加上國內一直被吐槽的審核,也限制了演藝人員的創作力。所以,中國電影未來的路何其漫漫哪,大環境不改變,好作品永遠都只能如流星一閃。


張俊24-1105


電影是什麼?初心是藝術,進化出商業。

中國電影的票房,已經超越北美成為全世界第一票倉,但是這種超越,僅僅是商業領域的成功,甚至,成為中國電影淪喪的原罪。

所有,資本頂上電影,以至於,撈錢的爛作品大量急促的立項,拍攝,上映。電影如果只有商業,那麼就好像好看的人沒有內涵,永遠談不上美好。

如果電影不堅守電影的本質,沒有正確三觀,沒有合理的劇本,精妙的拍攝,美感的鏡頭,只是一味套現。

不好意思,你怎麼超越?

美國隊長可以捨棄2000萬美金片酬,去低片酬演繹獨立電影。同樣,鋼鐵俠亦是。所有歐美一線明星,每年都會就一部獨立電影拍攝計劃。中國的小鮮肉動輒上億的片酬演技還浮誇。

不好意思,你怎麼超越?



電影推薦c草莓糖


我覺得一定能超越(ง •̀_•́)ง。

觀看一部影視作品主要看的是兩個方面——劇情和特效。



說起特效,的確是中國電影上的一個弱項。中國特效差我覺得有兩個大的原因。1、資金方面,一部電影的特效特效投入佔比很重要,比如一部成本為3億的影視作品,演員的工資就佔到了兩億多,特效又是個燒錢的技術活,好萊塢一個二維合成的特效鏡頭(大概3秒多的普通鏡頭)的平均週期是一到兩個月,可謂慢工出細活,中國一線電影一個鏡頭的平均製作週期一般是半天到一天... 說了這麼多了,你該懂了;


2、特效重視程度,中國的技術人才並不少,許多外國精彩優質的特效電影也有中國團隊參與比如奧斯卡最佳視效獎的《雨果》,《變形金剛》,等優質外國大片也有中國特效團隊的參與。外國團隊能做的中國也能做,中國的特效技術並不差,但是中國很多導演好像不怎麼重視特效方面的製作和投入,只重視請流量明星增加曝光度,用俗套狗血的的劇情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這是導致中國特效差的重中之重。對了,差點忘了還有個國內因素,中國強大的神秘力量,噴子,噴天,噴地,噴空氣什麼都能給你懟兩句,不噴幾句不舒服,比如前兩年那部特效大片《長城》特效做的的就非常不錯,但是被國內的噴子,噴的一無是處,這部影片國外票房就非常不錯。國內環境很重要。

現在國內電影開始重視特效方面的製作和投入佔比,《流浪地球》就是國內優秀的特效大片,我覺得趕超國外只是態度問題,分分鐘的事情。
劇情方面來說,國內國外一直是齊頭並進的大好局面(當然爛片也不少,自動忽略了),最近國內迸發出許多優質電影比如《我不是藥神》,《大人物》等,看的我是大呼過癮。國外的《阿甘正傳》,《消聲克的救贖》也是非常的好看。\t




\t\t\t\t所以說國內電影超越歐美電影用不到十年,簡單來說也許就是明天。


曉看影視


電影發源於歐洲,興盛於美國,這樣的現象是因為戰爭,也就是二戰所致。如果沒有二戰,電影應該是興盛於歐洲。中國電影起步其實也並不晚,當時的電影無論是技術還是藝術,並沒有和歐美拉開距離。

二戰和內戰也使得中國電影斷層滯後,新中國成立後的一段時間也是經歷過各種形式的阻撓(樣板戲和浩劫)。直到第五代又開始了電影的崛起,也出現了好多很不錯的電影比如張藝謀早期的幾部,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等。當然還有其他人的部分電影也很牛,只是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和觀眾見面。

這種好景並不長,當張藝謀的《英雄》上映開始,我們進入了商業類型片時代。這樣我們的競爭對手就成了巨無霸好萊塢。我們沒有好萊塢的工業體系,我們也沒有好萊塢的商業電影的經驗,我們更沒有好萊塢的全球發行渠道。那麼我們怎麼能敵的過好萊塢呢?

再說歐洲,歐洲雖然沒有好萊塢的工業體系,但是人家無論是電影觀念也好,電影環境也好,都是強於我們的。意大利的新現實主義後湧現的一批大師級的導演和電影,法國新浪潮後的一批大師,還有英國新紀錄片運動等等,還有我們的近鄰日本的溝口、小津、黑澤明等的成就遠高於我們,甚至韓國都超過了我們不止一點。

我們的香港,臺灣也是有一些大師級的電影人,但是總體上還是不及人家。所以,未來十年想要超越歐美是不可能的。尤其文化藝術領域,不可一蹴而就的,是得慢慢的長期積累,只有地基紮實了,蓋高樓其實很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