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上海對這類家庭太“偏愛”了!救助的範圍和力度高於全國!

《上海市社會救助條例》將於5月1日起正式實施,相較於國家目前的相關規定,新規的社會救助範圍進一步擴大,增加了“

低收入困難家庭”和“支出型貧困家庭”。同時,鑑於臨時救助情形的複雜性,授權各區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救助對象。

對於“低收入困難家庭”,主要提供專項救助,解決他們在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方面的困難;對於“支出型貧困家庭”,則給予基本生活救助,或者給予相應的專項救助。

好消息!上海对这类家庭太“偏爱”了!救助的范围和力度高于全国!

新規亮點解讀

6類救助對象

根據條例規定,社會救助對象共6類,分別是:①“最低生活保障家庭”、②“低收入困難家庭”、③“支出型貧困家庭”、④“特困人員”、⑤“自然災害受災人員”、⑥“臨時救助對象”。

堅持分類救助

1、對於“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除“按照其在本市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低保標準的差額,按月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外,還根據家庭需要實施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

同時,對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大重病患者,通過配發實物或者增發最低生活保障金等措施,提高救助水平。例如2018年起,上海在低保標準調整中,考慮到未成年人的教育、營養等需求,對16週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提高了30%的保障標準。

2、對於“

低收入困難家庭”,主要提供專項救助,解決他們在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方面的困難。

3、對於“支出型貧困家庭”(注:為解決居民因醫療、教育等剛性支出過大導致的家庭困難,尤其緩解因病致貧問題,上海首創了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

  • 因醫療、教育費用等必需支出過大,導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低保標準的,給予基本生活救助;

  • 有醫療、住房等特殊困難的,給予相應的專項救助。

4、此外,《條例》還對如何救助“特困人員”“自然災害受災人員”和“臨時救助對象”,以及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的內容,也作了明確的規範。

“弱有所扶”的長寧實踐

《上海市社會救助條例》的正式實施,是作為超大型城市的上海,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託底的重要法制保障,更是把黨的十九大報告新提出的“弱有所扶”真正落到了實處。

好消息!上海对这类家庭太“偏爱”了!救助的范围和力度高于全国!

近年來,上海市積極貫徹國務院《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結合本市實際,形成了“9+1”社會救助制度體系。長寧區作為全國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區,主動適應社會救助新形勢,注重制度創新、機制創新,努力打造統籌銜接、政社互補、高效便捷、兜底有力的多層次綜合救助新格局。

困難群眾“一個不能少”

2013年,上海率先把社會救助覆蓋面由收入型貧困家庭拓展到支出型貧困家庭。長寧區作為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區,在困難群體“擴面”上邁出更大步伐,建立起涵蓋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貧困家庭特殊困難家庭的社會救助“四圈”體系,救助目標對象從原先以低保家庭為主的約6100人擴大至約3.5萬人,佔全區戶籍人口比例從1%擴至6%

好消息!上海对这类家庭太“偏爱”了!救助的范围和力度高于全国!

家住上海市長寧區華陽路街道的李先生,原本有著不錯的收入,是家中頂樑柱,但自2017年確診白血病後,長期病假在家,每月醫藥費過萬元。

李先生家中還有生活無法自理的父親,母親鮑阿婆近年也因大病,身體大不如前。多重打擊下,這個原本小康的家庭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過去以收入作為唯一標準,李先生一家並不符合低保家庭的認定條件從而無法享受幫扶。

好消息!上海对这类家庭太“偏爱”了!救助的范围和力度高于全国!

在長寧區的社會救助“四圈”管理體系下,李先生獲得了街道、民政、教育、衛健等多部門聯合“訂製”的綜合救助方案。在一套“組合拳”之下,李先生一家去年先後得到民政綜合幫扶12000元、醫保綜合減免21501.6元、慈善定向助學3000元、慈善愛心雅集10000元等,鮑阿婆也辦理了長護險。

好消息!上海对这类家庭太“偏爱”了!救助的范围和力度高于全国!

“我們把‘弱’的內涵拓展到生活多個方面,通過‘四圈’體系納入更多需要救助的人。這也破除了以往救助資源在低保家庭上疊加的問題,實現了不同對象的‘按需救助’。”長寧區民政局局長章維說。

精準施助兜牢公平底線

百姓之“難”多種多樣,而很多人對社會救助政策不熟悉,對救助資源和服務不瞭解,精準施助存在“最後一公里”難題。

2018年8月,長寧區通過設立街鎮顧問點、居民區顧問點,在上海率先建立一支

“家庭救助顧問”團隊,由“顧問”為困難群眾提供政策介紹和指導,制定適合不同對象特點的服務清單和指引。同時,通過入戶走訪,精準掌握救助對象的動態信息。

好消息!上海对这类家庭太“偏爱”了!救助的范围和力度高于全国!

長寧區華陽路街道初步建成了“困難人群精準幫扶信息系統”。工作人員表示,該系統最終將為轄區內幫扶對象、家庭建立“一人一檔”“一戶一檔”,形成可統計、可分析、可回溯的救助大數據,推動管理部門對困難人群精準施助。

應救助的一個不落,不該救助的一個不多。“關係保”“人情保”及錯保、漏保等,不僅損害困難群眾利益,更傷及社會公平和制度公信。

社會參與讓“愛心網”更溫暖

一人有難,眾人相幫。在上海“9+1”社會救助制度體系中,“1”專指社會力量參與。多年來,政社、政企協同,已經成為上海社會救助工作的鮮明特點,顯著提升了救助的精細化程度和溫度。

好消息!上海对这类家庭太“偏爱”了!救助的范围和力度高于全国!

在長寧區,上海藝術品博物館專為低保、低收入等特殊困境家庭兒童打造了“藝術護照”項目,由專業教師、志願者帶領孩子們體驗豐富的藝術活動,提高藝術素養。項目負責人梅婷婷說,博物館每年會把孩子們的作品帶到國際舞臺上展示,這大大提升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對藝術的興趣。

好消息!上海对这类家庭太“偏爱”了!救助的范围和力度高于全国!

“弱有所扶”是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是必須答好的民生文章。上海市民政局局長朱勤皓說,上海社會救助工作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不斷取得新成績,形成上海標準、上海特色、上海溫度,真正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每一戶困難家庭、每一個困難群眾。

好消息!上海对这类家庭太“偏爱”了!救助的范围和力度高于全国!

猜你喜歡

最新!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幣要來了!8月30日起發行

今天,長寧再次領跑上海,進行了這項創新改革……

長寧這6個人和11個集體分別獲得國家級、市級獎項!快來為他們點贊吧!

最新!“天山汙水處理廠”4月起正式停運,周邊環境有效改善!新廠的汙水處理效能更高、出水水質更好!

更洋氣了!長寧這條洋氣十足的馬路,新添了這座花園洋房……

來源 | 新華社、勞動報、民政局網站等

編輯 | 長寧區新聞宣傳中心 吳遇利(實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