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天皇退位:生物學愛好者,從未參拜靖國神社,苦差事終於結束了

如果說裕仁天皇是“現人神”,明仁天皇則被視為一個徹徹底底的“人”。選擇“生前退位”,或許也是明仁爭取作為“人”的權利。




記者|關珺冉 嘉沐

東京都千代田區千代田1-1,是日本皇居所在地。日本第125代天皇明仁在此居住工作了30年零3個月。

2019年4月,是他以天皇身份行使職責的最後一個月。他如同往常一樣會見了新來的國外使節,還度過了與皇后美智子的60週年結婚紀念日,並與皇太子德仁、二皇子秋筱宮討論了皇位繼承的準備事宜。最後一次在皇宮外執行公務是4月26日出席內閣府主辦的“綠色典禮”,鼓勵在自然環境保護和植物生態相關研究中取得功績的研究者。

圍繞天皇退位的一系列儀式,則是從3月12日起的一個半月內完成的。除了皇居中的宮中三殿,天皇夫婦還會動身前往伊勢神宮、神武天皇陵以及昭和天皇陵親自拜謁,向列祖列宗“彙報”退位事宜。

明仁天皇退位:生物學愛好者,從未參拜靖國神社,苦差事終於結束了

日本天皇明仁和皇后美智子。圖片:共同社

4月30日,也是退位前的最後一天,明仁將進行這一系列儀式的最後三項,其中“退位禮正殿之儀”最受矚目。他還將發表了作為天皇的最後講話。

在此之後,他便成為“上皇”,並將從皇宮重回昔日皇太子時期的故居東宮御所,東宮御所的名字也將改為代表上皇含義的仙洞御所。當85歲的明仁走下“神壇”,可否像一位普通老人那樣安度晚年?

皇室新聞越來越八卦

天皇在日本國內曾是神一般的存在,但在二戰戰敗後,裕仁被迫頒佈《人間宣言》,使得天皇走下神壇,僅作為日本的象徵而存在。在京都產業大學準教授久禮旦看來,天皇反應了各個時代的精神,“在某一時代,天皇像教宗;另一個時代,天皇可以像沙皇。天皇的角色與國家的時代背景相映照。”

與1889年頒佈的《明治憲法》中規定天皇為國家元首、總攬統治大權不同,1947年實施的《日本國憲法》中,第1條就規定“天皇為日本國及全體國民的象徵”,第4條規定“天皇只能行使本憲法所規定的有關國事行為,並無關於國政相關的權能”。

經過70多年的發展,這套“象徵天皇制”已然十分完備,從首相與天皇之間是何種關係,到天皇應該履行哪些公職,再到天皇本人說話要用何種口氣,都有了詳盡規定與先例。但數量繁多的象徵性公務也讓天皇淪為“雞肋”,恰如1947年昭和天皇的弟弟三笠宮崇仁親王所言:“天皇已經淪為內閣用鐵鎖拴住的奴隸。”

日本學習院大學教授齋藤利彥在《明仁天皇與和平主義》一書中記錄了天皇本人對於自己身份的思考,“雖然立場上要成為一定程度上的機器人,但僅僅如此絕對不行。”據其記載,明仁在國事行為中扮演機器人,但在公務行為中有自主發揮的空間。例如他在各種活動中的發言、國內巡幸、舉辦遊園會、訪問災區以及戰爭遺址都屬於公事行為,都有鮮明的個人彩色。

更令外界意外的,是他在生命尚未終結之時毅然決定“生前退位”。2016年8月8日下午,明仁發表全國電視講話,稱自己年事已高,無法繼續履行現行憲法規定的國事行為和作為國家和國民統合象徵的公務行為,希望得到民眾的理解。

明仁天皇退位:生物學愛好者,從未參拜靖國神社,苦差事終於結束了

日媒稱,雖然礙於法律規定,天皇沒在講話中直接使用“退位”字眼,但整個講話中顯示出對“生前退位”的強烈願望。

對於日本主流媒體來說,跟其他時政新聞不同,碰到皇室消息時會盡量回避。“報道天皇時一定要用專門的敬語,其存在跟通過民主選舉出來的首相意義完全不同。”日本某時政記者如此評價。

這是因為,出於對於天皇的保護,主流媒體一般不願意把涉及政治的新聞與天皇相聯繫,“以免綁架了他”。但該記者也提到,近年來還是有不少小報和雜誌頻繁報道天皇的家務事,尤其是公主們的婚姻狀況,“越來越像英國皇室的八卦新聞了”。

作為“象徵天皇”的日常

健康問題被認為是明仁渴望退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在2002年曾被檢出罹患前列腺癌,次年進行手術,2012年又接受了心臟冠狀動脈搭橋手術。近年來他的工作壓力有增無減,而這些工作大多由宮內廳一手安排。

在日本,宮內廳是一個神秘的政府機關,處理皇室成員的一切事務。雖說過去60年來該機構縮編不少,但仍手握大權——控制皇室成員與外界聯繫的渠道,緊握皇室歷史的官方版本。比如,宮內廳從不允許媒體不按經過審核內容向皇室成員提問,甚至還會阻止學者重新考察帝王的歷史。

“宮內廳非常能代表最為傳統的日本社會。”前日本宮內廳書陵部主任研究官真邊美佐向《鳳凰週刊》介紹說,這裡完全是一個男性社會。“(當時)女性就我一個人,其他人全是男性。內部還有規定,女性不可以參加某些祭祀活動。”

書陵部是宮內廳內專伺皇室譜牒、文書資料的管理編修及陵墓管理等事務的內部部局。對於諸多戒律,真邊表示“只能忍耐”,但也提出自己的見解說:“傳統固然重要,但當中也會有讓人產生疑問的部分。未來如何帶著這些疑問繼續推進?這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據真邊介紹,天皇的行為大體分為國事行為、公務行為以及私人行為。明仁天皇退位時舉行的“退位禮正殿之儀”、皇太子德仁繼位時舉行的“繼位之禮”、二皇子秋筱宮作為皇位順位繼承人舉行的“立皇嗣之禮”均屬國事行為。

具體來看,天皇的國事行為並非一般理解的前往內閣和機關下達命令,或前往國會召集議員。而是坐在辦公桌前,根據內閣決議,對相關文件和議案簽字蓋章。“按照規定,他必須簽字蓋章,不能有情緒或反對意見。”真邊告訴《鳳凰週刊》,經天皇簽字蓋章的內閣文件平均每年約有千件之多,相當於每天三件。

任命內閣總理大臣、最高法院院長,接受外國大使遞交國書、親授勳章,地方巡幸及訪問外國,與外國元首互致書信和電話,接見訪日外交團體及使館人員等雖涉及國事,但本身不是國事行為,而屬於公務行為。天皇的“地方巡幸”以及海外出訪也屬公務行為。宮內廳統計數據顯示,年過七旬時,明仁平均每天參加公務活動的次數,是裕仁同年齡時的2.3倍。

上述公事之外,天皇還有私人行為。如天皇為國民祈禱而在宮中舉辦的祭祀活動。《日本國憲法》確立政教分離原則,所以宮中祭祀完全屬於私人行為。該活動從每年1月1日清晨開始,直至12月31日才算完成,期間天皇至少要進行24個的祭祀活動。

明仁天皇退位:生物學愛好者,從未參拜靖國神社,苦差事終於結束了

“有一種意見認為,如果天皇只是做國事行為,身體就不會不堪重負,更不會累及到退位。”真邊說,但正如天皇在電視講話中所言,僅僅履行國事行為,在當今時代並不能體現出全體國民的意願。“在他看來,如不能為國民祈禱,不能同國民同悲同喜,就不算盡到作為象徵天皇的職責,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繞地球15圈半的“和平之旅”

明仁登基成為天皇的1989年,是整個平成時代最好的光景。僅僅一年後,日本經濟的巨大泡沫被戳破,隨即進入持續蕭條之中。

在日本,經常聽到的一個形容是“昭和男兒平成廢宅”,用來對比熱血上進的昭和青年,以及經濟泡沫破裂後變得頹靡死宅的平成青年。儘管平成青年們備受抨擊,但明仁天皇卻滿載盛譽,國民將其一生致力的事業稱為“平成流”。

截至2018年,30年間明仁的“旅行”總距離為624321千米,大約可繞地球15圈半。除了全國植樹節、國民體育大會、全國海洋大會等定期活動外,還有到訪受災地的“鼓勵治癒之旅”、去戰爭犧牲者墓碑前禱告的“慰靈之旅”、以及赴前交戰國訪問的“和解與親善之旅”。

明仁繼位後的第一次“地方巡幸”,是1989年5月赴德島縣出席第40次全國植樹節。開幕式上,他首次以新天皇的身份講話:“這一次,我將繼承昭和天皇的遺志,和大家一起為我們的綠色國土祈福。”

那一次出行,定調了新時代天皇的巡幸風格——簡單樸素,弱化安保。在此之前,日本天皇到地方巡幸需要總理大臣、參眾兩院議長、最高法院長官送行。但這一日,在飛機舷梯送行的只有眾議院議長及農林水產大臣等人。

特別班機上,明仁要求取下天皇與同行人員之間的隔斷窗簾。明仁夫婦御用專車的車窗也比一般車窗要大一些,據說是為的是能把車窗搖下來,與前來恭迎的民眾招手。沿路八成以上的警備員則被要求換上私服。

明仁曾說:“天皇的活動方式雖然不能隨著時代變遷而有過激變化,但也可以有變化的一面。”這些變化體現在出訪中,他對戰爭的反思和對和平的珍視。

1993年的全國植樹節開幕式,選在了沖繩本島南部的摩文仁山丘。這裡是沖繩戰役中最大的激戰場,當地平民不少人被日軍屠殺或強迫自殺,而不是死於美軍的炮火之下。作為首位訪問沖繩的天皇,明仁在沖繩和平祈念堂進行了6分鐘的脫稿演講,還向130名沖繩戰役的遺屬表達了自己渴望和平的心情。

早在皇太子時期,他曾5度訪問沖繩,1975年首次訪問時還遭遇過當地抗議人士投擲燃燒瓶。今年3月27日,明仁夫婦第6次訪問沖繩。據說此次訪問是在他的強烈要求下實現的,也是他在位期間最後造訪該地。

平成時代天皇“地方巡幸”顯著增加,也源於這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時代:阪神大地震、東日本大地震、雲仙普賢嶽火山噴發、新瀉中越地震、關東和東北暴雨、熊本地震等接連不斷。一旦發生災害,明仁夫婦會立即動身前往災區。雖然災區訪問屬於公務行為,但他們也為安撫民眾情緒作出了貢獻。

1991年6月,長崎縣雲仙嶽火山噴發,43人死亡。一個月後明仁夫婦訪問災區。其中一張照片定格在兩人身穿便裝,雙膝跪地,與災民平視交流。這是第一次天皇跪坐與國民促膝長談,在歷代天皇中前所未有。與國民跪談,也成為他“親民”的一大象徵。

明仁天皇退位:生物學愛好者,從未參拜靖國神社,苦差事終於結束了

被視為“國難”的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及核電站洩漏事故。災難發生後的第五天,明仁通過電視錄像發表講話,呼籲國民團結起來,共度難關,為了死去的親人頑強地活下去。之後,天皇夫婦先後6次前往地震災區訪問。近幾年來,天皇夫婦去了東北地震災區10餘次,走進每一個避難所,跪下來與災民們交談。

值得懷念的訪華之旅

明仁之所以如此珍視和平,與年少時的經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1948年12月23日,是東京審判中甲級戰犯東條英機、松井石根等人被處以絞刑的日子。這一天也恰好是時任皇太子明仁15歲的生日。明仁幼時的英語家教、美籍女作家伊麗莎白·維寧在《皇太子的窗戶》一書中提到:“那天,裕仁天皇躲在房間裡不出來,結果明仁皇太子沒能接受父親的生日祝福。”

日本一橋大學名譽教授渡邊治在《戰後政治史的天皇制》中記錄了明仁在學習院高中的生活。一次社會課上,討論的話題是“日本再軍備”,當時明仁站起來說:“堅決反對日本再軍備,此舉會給諸外國造成不當的刺激。”他私下也說過,“如果我成為天皇,有朝一日被要求在《宣戰書》上簽名,我一定會拒絕。”

明仁對戰爭一直保持反省姿態,直到退位從未參拜過靖國神社,並多次到當年二戰的戰場憑弔戰死者,包括被害國的犧牲者。每次出訪前後,明仁夫婦都會到昭和天皇的武藏野陵前參拜。即位後的四年間,他走訪了10個國家,其中7個都是二戰時期的交戰國。

“(27年前訪華)當時受到了很多人迎接。”今年3月27日,明仁夫婦在京都御苑西北角散步賞櫻時,罕見地用英語與來自上海的遊客交談,還回憶起1992年的訪華之旅。

其實當時的訪華並不順遂,一度遭到國內右翼勢力的強烈反對——他們不希望日本的象徵出現在中國的土地上。但最終,日本內閣同意了明仁的訪華請求,他也成為第一位訪華的日本天皇。當時明仁夫婦造訪了北京、上海和西安。在參觀西安碑林博物館時,他從65萬字碑文中找到了自己年號的出處——“地平天成”四字,甚是欣喜。

明仁天皇退位:生物學愛好者,從未參拜靖國神社,苦差事終於結束了

致辭時,明仁還鄭重說道:“兩國交往的悠久歷史上,曾有一段我國給中國國民帶來深重苦難的不幸時期。我對此深感痛心。戰爭結束後,我國國民基於不再重演這種戰爭的深刻反省,下定決心,一定要走和平國家的道路。”這番講話讓會場空氣凝結,只能聽到相機快門的咔嚓聲。這段講話,被視為日本天皇對中日曆史問題所作的坦誠交代。

這並不是明仁首次在海外就日本在二戰時的罪行進行反思。1991年明仁第一次海外出訪定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三國。訪問泰國時,他直言“日本不應重複戰爭的災難,應發展成為和平國家”,還表示“將與東南亞國家努力構建新的友好關係”。

被全體國民豢養的金絲雀

從歷年來天皇的全家福照片,能看出日本現代皇室家族的變遷。但實際上,在日本,皇室成員絕對是一份充滿宿命色彩的苦差。

從中國角度來看,日本現有的18名皇室成員都算“黑戶”。目前日本憲法框架下,天皇與皇族都沒有姓氏、也不需要在民政部門登記法定戶籍,只在宮內廳保管的《皇統譜》中列上名字;如果要出國,也沒有私人護照,只頒發“皇族”官職的公務護照。除去戶籍之外,日本國民擁有的大部分權利——如選舉權、被選舉權、收養養子、婚姻自由、信仰自由乃至言論自由也都不適用於皇族。如果覺得憋屈,想要脫離皇族,也須“經皇室會議決議”。

某種意義上,整個日本皇室都像是被全體國民豢養的金絲雀。只要一日生為皇族,就不能享有普通日本人所有的自由。1947年脫離皇族的昭和天皇長女成子公主說過,雖然戰後物資短缺,但是“能第一次像普通人一樣生活,感受到普通人的喜悅”。

2013年,79歲的美智子拒絕在百年後與明仁合葬於皇室陵墓。她直言,“我只是來自民間的凡人,配不上神族。”

對擁護皇室血統的右翼勢力而言,血統問題成為平民王妃的原罪。由於身體不好意外流產,美智子曾換上失語症。同樣身為平民的皇太子妃雅子,在宮中的生活更為坎坷。她原本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但由於長年未有子嗣,外部壓力一度導致她換上了重度抑鬱症。

如今第三代皇室成員也並不輕鬆。2001年出生的愛子公主就讀小學時就遭受了校園欺凌,據說一度導致懼怕上學,出現腹痛、發燒等症狀。天皇唯一男孫的待遇也好不了多少。2006年出生的悠仁親王屢次被傳遭到同學孤立。新天皇繼位前的4月26日,在悠仁所就讀的初中,有激進分子在他的桌子附近放了兩把菜刀。

原本在去年宣佈婚訊的真子公主,由於未婚夫家庭的一系列醜聞導致婚期被延遲。宮內廳甚至形容,這種情況是“婚姻詐騙”。所謂的“婚禮延期”,則被認為“分階段分手”的第一步。

而伴隨“生前退位”,日本皇室又將面臨一系列新挑戰。如今二皇子秋筱宮負責所有家族事務,如果真子公主婚後脫離皇室,他的工作量將大為加劇。

明仁夫婦將要入住的故居東宮御所,除了高額裝修費,還面臨生活費、警衛、職員配置等問題。女性宮家的創設也會成為一個棘手問題。真子作為嫡系長公主,是否會為了皇室顏面而解除婚約?雅子的健康狀態能否應付日後繁重的公務?曾患厭食症的高中生愛子公主又將選擇去哪裡留學?這些問題將給令和時代的日本皇室蒙上陰影。

明仁天皇留下的政治交代

日本近現代史上,天皇直接向國民“發聲”迄今只有三次。第一次是裕仁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承認戰敗投降時的“玉音放送”;第二次是明仁天皇在2011年3月16日就“3·11”大地震發表電視講話;2016年的退位講話是第三次,也是明仁即位以來第二次發表全國電視講話。這次講話同步發佈英文版本,足見其決心之大。

如果說裕仁天皇是“現人神”(即神在人間的代表),明仁天皇則被視為一個徹徹底底的“人”。對於他的退位講話,平成時代的日本國民不再有昭和時期自殺切腹、失聲慟哭等極端行為,而是紛紛表達理解。《日本經濟新聞》、《讀賣新聞》和《朝日新聞》當時的民調顯示,支持和理解“生前退位”決定的受訪者比例分別為89%、76%和73%。

今年1月2日,日本皇室出席平成時代最後一次“一般參賀”,向國民問候新年。一位出席者告訴《鳳凰週刊》,現場除了十幾名穿著國旗樣式服裝的日本右翼外,很少有人呼喊“天皇陛下萬歲”,更多人反而在喊“這麼多年辛苦了”“謝謝您”“祝身體健康”等問候語。

明仁天皇退位:生物學愛好者,從未參拜靖國神社,苦差事終於結束了

“極端來說,如果缺少國民的意志,不能得到國民的理解,天皇就不能得其位。”真邊美佐告訴《鳳凰週刊》,正因如此,天皇只有在國民理解基礎之上才能得以存在。“好在平成時代的民眾對於明仁的決定給予了充分支持。”

選擇“生前退位”,或許也是明仁爭取作為“人”的權利。《日本經濟新聞》評論說,繁重的公務使天皇很疲勞,但他並不能說“我想退休”,因為他沒有這項權利,而只能表示“不具體觸及現行天皇制度,只是談談個人想法”。

早在九年前,明仁就向宮內廳傳達過想要退位的意向。當時77歲的明仁被查出胃和十二指腸都有炎症,因此希望能在80歲退位。宮內廳表示會慎重考慮,但之後不了了之。2015年的生日記者會上,明仁說“感覺自己年紀大了”,讓首相官邸面露難色。2018年8月15日,明仁出席戰後70週年活動儀式時,幾乎把活動順序搞錯。最近幾次公開演講中,他也時常出現讀錯稿件的情況,而需要美智子在一旁提醒。

有關天皇欲生前退位的消息,早先是2016年7月13日被NHK電視臺爆出的。當時恰逢參議院選舉結束,聯合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獲得過半數改選議席,贏得選舉。參議院“修憲勢力”合計更是超過總議席數的三分之二,為安倍啟動修改和平憲法打開通路。

考慮到時機的問題,有分析稱,明仁是想以自身為賭注“對抗”安倍修憲,

亦有日媒指出,“相比起安倍政權修改憲法的目標,率先修改《皇室典範》的輿論來得更強烈。首相官邸認為,這種輿論所帶來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2017年6月9日,日本內閣出臺僅適用於明仁天皇的“關於天皇退位等皇室典範特例法案”決議。據《朝日新聞》披露,皇室希望將此作為恆久的制度,並將這一意思傳達給了首相官邸。

不過,真邊美佐認為,該法案並沒有真正解決日本皇室所面臨的問題:“新天皇德仁繼位時已經59歲,不遠的將來也會面對老齡化乃至退位問題。此外,天皇繼承人的問題該如何解決,至今仍沒有定數。”

明仁就任天皇期間,總共與17位首相共事過,現任首相安倍是其中任期最長的一位,也可能是最背離天皇信念的一位。據日本《現代週刊》爆料,安倍曾多次要求明仁出席紀念二戰戰犯相關的活動,並希望天皇表態支持其修憲,但未能如願。

2013年4月的一次公開活動上,明仁夫婦退場時,安倍帶頭高喊“天皇陛下萬歲、萬歲、萬歲”。三呼萬歲,是戰前軍國主義禮儀的典型環節。天皇先略顯驚訝,其後面無表情離場。

雖說天皇不得干政和發表政治性言論,但推崇“和平憲法”的明仁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日本堅持走和平道路的重要性,被視為對政治右傾化的現狀予以儘可能的牽制。

“過去30年來,在全體國民期盼和平的強烈意志下,日本得以在近現代以來,首次踏入沒有經歷戰爭的世代。”今年2月24日,明仁在“天皇陛下在位30週年紀念儀式”上對平成時代做總結說:“但這並非一個平坦順遂的世代,氣候變化為日本帶來多宗自然災害。而高齡化、少子化造成的人口結構改變,並由此衍生的社會問題都是我們此前從未經歷過的……”

他亦回憶起父親駕崩之時,自己收到來自各界聲音的鼓舞,其中一句“讓我們與皇室成員們共同建設和平的日本”,讓他一直銘記至今、印在心坎裡。

“明仁天皇有自己的信條,更有自己的底線。他很清楚自己的地位,不能直接干預政治,也決不做違心的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外交部前大使王泰平撰文說,“他堅持和平與親民路線,這是給新天皇和皇室留下的重要政治遺產,也是順應時代和民心的政治交代。”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鳳凰週刊】創作,獨家發佈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