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視人才的皇帝,偏偏沒有重用他,只派他上了一次戰場

唐朝在我們歷史上還算是比較繁盛的朝代,尤其是貞觀年代,才人輩出,社會安定,大唐盛世就是這麼開始的。這些有名的人才除了自身能力之外,主要還得感謝皇帝的賞識。選賢任能,是每一個皇帝都應該實行的政策之一。要說到李世民在選拔人才這方面的心得的話,那就是“為政之要,惟在得人”,對人才的重視和培養就是唐太宗成功興國的首要策略。這種思想放在當代也是十分受用的,要治理好一個企業、一個組織、乃至一個國家,都必須選拔賢能之才、傑出人才,才能越來越好。而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首先就必須要有愛慕賢才之心,要善於發現人才,挖掘人才。在這一方面,唐太宗可以說是領導者這一行的榜樣了。他自己也曾說過許多選賢任能的名言警句。現實中呢除了朝堂之上的房玄齡這些文人之外,還有許多在戰場上打拼的名將,如秦瓊等人。不過我們雖然說唐太宗是很看中人才,也很注重人才的培養,但是他也並不是什麼樣的人都會好好培養好好重用,也不是什麼時候看人都不會看走眼。

珍視人才的皇帝,偏偏沒有重用他,只派他上了一次戰場

小編今天要給大家講述的故事,主人翁就是一個不被皇帝賞識重用的將軍,簡單來說,李世民也就派他上了一次戰場,之後就再也沒有重用過他了。後人都認為這不僅對他本人是個遺憾,對唐太宗甚至是唐朝都是個遺憾。這個人相信大家也都不會很陌生,他就是蘇定方。根據史書上的記載,蘇將軍蘇定方原本是冀州人士,只不過後來一家人都搬去了陝西。蘇父那個年代,也就是隋末時期,社會大動盪,戰亂頻繁,百姓的日子自然也不是很好過。蘇父不願意看到當地的百姓受到賊匪的欺負,就自己招募組建了一支隊伍,目的就是保護百姓,免遭賊人的禍害。蘇定方當時年紀還小,但是從小就比較勇猛,也是個練武的好苗子,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就是“膽色絕倫”,這在青少年當中還是不少見的。雖然年紀不大,但是他從小就跟著自己的父親一起討伐賊人,造福百姓。

珍視人才的皇帝,偏偏沒有重用他,只派他上了一次戰場

後來蘇父不幸戰死,可是這支隊伍的使命還要繼續下去,於是蘇定方就成為了由他父親組建的這支隊伍的頭兒了。雖然這支隊伍還算是龐大,因為人數足夠的多,可是始終不是官方蓋章的,實力也並不是很強,最後蘇定方一番抉擇之下,決定去投靠竇建德。從此,他就成了竇軍當中的一員猛將,因為蘇定方在戰場上表現出色,作戰勇猛,頗得上面的賞識。而竇建德很看重這個年輕人,於是就認他做自己的乾兒子。在虎牢關之戰後,李世民率軍大敗竇軍,蘇定方沒有了靠山,又投奔到劉黑闥的部下,可是不巧的是,這個劉黑闥沒過多久又被李世民給打敗了,最後實在是走投無路了,蘇定方也累了,就回家種田耕地去了。一波征戰之後,李世民成功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之後他讓李靖去討伐頡利可汗。也是在這個時候,蘇定方被唐太宗請出山,一同追隨李靖征討頡利可汗,這一場戰役,讓所有人都知道了這個勇猛的男兒。

珍視人才的皇帝,偏偏沒有重用他,只派他上了一次戰場

這次出征,蘇定方沒有讓唐太宗失望,作戰當中他身先士卒,率領一支小部隊前往吉利可汗的帳外,並且不負眾望地活捉了頡利可汗。因此,在這一次戰役當中,蘇定方的功勞最大,這個吉利可汗的勢力被消滅了之後,大唐北方的威脅和禍患也得以解除。唐軍班師回朝之後,很多將軍和將士都得到了皇帝的封賞,在這些人當中立下不小功勞的蘇定方也不例外。按照常理來說,這次一戰成名的蘇定方,理應繼續征戰沙場,他的官途也應該是如日中天的那種,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此戰之後,蘇定方就再也沒有受到重用,甚至就好像是被大家忘了有這麼個人似的。

珍視人才的皇帝,偏偏沒有重用他,只派他上了一次戰場

如此功績顯著的歷史名將,甚至被大家奉為“戰神”一般的存在,怎麼就這樣沒落了呢?而且當時的唐朝四面都有著不小的勢力,戰事連綿,高昌國、薛延陀這些都對唐朝虎視眈眈,在戰事吃緊的情況下,為什麼唐太宗就是不重要蘇定方呢?大家猜測的一種原因就是,因為蘇定方是降將,前後兩次投靠了李世民的勁敵,並且還是竇建德的乾兒子,即便後來歸順了李世民,但是他始終都是外臣,待遇自然就和那些嫡系部隊差得多了。後來不被重用,可能就是李世民對他心裡還是有一些膈應的,所以就把他雪藏了。

珍視人才的皇帝,偏偏沒有重用他,只派他上了一次戰場

一直到了唐高宗的朝代,因為出征高麗的需要,這個時候蘇定方才被皇帝想起來,被任命遠征沙場。從唐太宗時期到現在,已經有了25年了,在這期間,蘇定方一直處於被遺棄的狀態。史書上對蘇定方平生的記載還是有些許淒涼的,因為書中稱蘇定方這次復出,還只是一箇中郎將,由此可見,這二十多年的光陰,他一直沒有升職加薪,六十三歲,同僚們都到了享福的年紀了,可是蘇定方呢?還得征戰沙場,要知道六十三歲已經算是高齡了吧,可是他卻不得不聽命於皇帝。

珍視人才的皇帝,偏偏沒有重用他,只派他上了一次戰場

而唐太宗不重用蘇定方這一決定,的確是一大錯誤的抉擇。即便已經是六十三歲的老人了,可是他依舊是老驥伏櫪,寶刀未老,在戰場上的風采也不減當年。上陣殺敵他也絲毫不輸給年輕的將領們,並且為唐朝立下了赫赫軍功。即便後來在人生的最後時刻,他也依舊奮戰在前線,佔領了朝鮮半島,一舉擊敗了吐蕃的軍隊,平定了西域。也是多虧了這位名將,唐高宗時期的國土面積才能夠成為整個唐朝最大的。雖然年輕時候的蘇定方沒有得太宗的青睞和重視,但是後人對這位將軍的評價可謂是好評不斷,也十分敬仰這位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