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三次彈劾此人,在晚年卻說,自己一生最對不起的人就是他

曾國藩是我國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雖然不是皇帝,但是他的知名度卻不比皇帝小。在他一生中發生過很多值得一提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他和李元度之間,那三場看不見硝煙的鬥爭。看過曾國藩日記的人對這段歷史故事可能更熟悉一些,曾國藩在第二字彈劾李元度的時候,那時自己的實力一度達到了頂峰,在朝中的威望也非常高。李元度為了和曾國藩搞好關係,主動為曾國藩寄來一封信,表示了對曾國藩的問候,以及各種讚譽,順帶著,在心中提到了曾國藩彈劾自己的事情。

曾國藩三次彈劾此人,在晚年卻說,自己一生最對不起的人就是他

曾國藩看過信之後,察覺到李元度並沒有因此惱恨自己,或者說不敢惱恨自己,同時想自己表達了示好修和之意,所以他在日記中寫了關於看過這封信之後的想法,說李元度寫的這封信,用詞非常工整,提到了我之前參奏他,我看到他寫來的信之後,心裡稍微感到有點不安(或者說有愧,不過程度很低)。但是,雖然如此,他卻並沒有放棄繼續彈劾李元度,不過這次並沒有把直接目標對準他,而是在彈劾陳由立鄭魁士時,順帶著把他也裹了進去。陳由立是福建總兵部下的一個副將,本應該老老實實協助上司出力,但是在認為個人待遇不好的情況下,“跳槽”跑到了河南,去投奔那裡的巡撫鄭元善。所以該治個“見異思遷”、“見利忘義”之罪名,如果不治罪的話,很容易在軍中形成連鎖反應,其他將士學樣,後果非常嚴重。

曾國藩三次彈劾此人,在晚年卻說,自己一生最對不起的人就是他

鄭魁士是在安徽和浙江等地帶兵的一員總兵,戰場上十分勇猛,很有威名。但是曾國藩彈劾他,說他平日不服上司管理,經常頂撞上級,不遵守軍中規矩。如果遭到上司批評,則裝病不理軍務,這種行為和棄軍而逃沒有任何分別。而且頂撞提拔自己的上司,故意和他們危難,也同樣有忘恩負義的罪名,理應治罪。但是說起來他們兩個人的事情,和李元度扯不上關係啊,怎麼又順帶著把李元度也給參了呢?原來曾國藩對陳由立做出的“見異思遷”評語,也正好是李元度身上的一個標籤。李元度之前自作主張,沒有經過上級批准,就自己去了江浙地區,而且更兼有目無上級的罪名,犯了背棄原主之罪,也同時犯了曾國藩的大忌,怎麼能不再次彈劾他呢?

曾國藩三次彈劾此人,在晚年卻說,自己一生最對不起的人就是他

曾國藩彈劾李元度,除了繼續發洩他對李元度的憤恨,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把李元度當成一個負面教材,給湘軍所有將士看看,如果私自改換門庭,“背叛”自己,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下場。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就算曾國藩自己本心原諒了李元度,但是他依然不能停止對他的彈劾,必須要讓他“死的很慘”,不然不足以對先有的湘軍將士產生震懾,使他們不敢輕易“跳槽”。還有一點,我們從曾國藩彈劾這三人的奏章上,也能看出來曾國藩很“匪夷所思”的邏輯。他在奏章中評價這三個見異思遷的人,所舉的例子,都是古時候叛國的人。比如莒僕,從自己的國家,叛逃到了魯國,那樣的話確實算是叛國。但是在評價李元度等三人時,用這樣的例子明顯是不合適的。

曾國藩三次彈劾此人,在晚年卻說,自己一生最對不起的人就是他

因為這三個人即便是有“跳槽”的行為,也不過是在本國內之間換老闆,雖然領導人發生了改變,但依然是為清廷出力,並沒有逃到外國。所以再怎麼說,也不至於落得個叛國的影響。這種觀點的問題曾國藩自己心裡肯定也更清楚,至於為什麼把他們和以前叛國的人掛上鉤,無疑也是生怕罪名輕,整的他們不夠慘而已。雖然如此,但曾國藩心中依然知道,李元度本身並不是一個壞人,他只是太不把自己非常看重的政治派系當回事了,又或者說,在李元度看來,根本不存在什麼政治派系、軍事集團,大家同為朝廷出力,跟在誰手下又有什麼區別呢?所以曾國藩心中是矛盾的,一方面他知道自己屢次彈劾李元度,對他來說可能有點不公平,更何況李元度還兩次救過自己的命,如今卻一次一次受到自己的傷害,心中也很有一些不忍。但是,不忍心歸不忍心,曾國藩又不能停止對李元度的彈劾,不能讓他有好的下場。因為如果自己不把他彈劾倒了,就不足以證明自己的權威地位,不足以證明自己的政治存在感,更加不足以讓湘軍集團都緊緊的圍繞在自己身邊。

曾國藩三次彈劾此人,在晚年卻說,自己一生最對不起的人就是他

所以李元度在這樣的夾縫中,只好作為一個壞榜樣的角色出來,一輩子都因為離開了湘軍受打壓,即便之前有再多的功勞,在這一件事的錯誤影響下,終身再難抬起頭來。李元度並沒有為後世留下什麼日記之類的,能表達他想法的作品。但是曾國藩有,在這樣的矛盾心理下,曾國藩明著彈劾李元度,生怕他在離開湘軍後,再登上更高的地位,獲得比在湘軍時還好的下場。另一方面,卻在自己的日記中,頻頻寫下他的名字,表達自己對李元度,對這位昔日救過自己兩次的賢者的愧疚,和對自己不得不這樣做的重重無奈之情。直到老後,還一直把和李元度之間的鬥爭經歷掛在嘴邊,時常說起,自己一生最對不起的人,就是這位昔日救過自己姓名,後來又遭到自己毫不留情的迫害的李元度。

曾國藩三次彈劾此人,在晚年卻說,自己一生最對不起的人就是他

俗話說“當差不自由”,這話一點不假,小官不自由容易理解,但即便是一個做到相當級別的大官,也同樣的不自由,甚至比小官更加不能左右自己的行為和命運。因為他們雖然地位很高,但是依然也要面對自己無法左右的難題和困境,曾國藩和李元度之間的矛盾關係,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