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價格便宜,有人賠了四十萬,有人全部留種擴大種植面積


皖北地處中原,是全國範圍內少有的平原微丘地區,也是全國小麥的主產區之一。2019年4月,正值小麥揚花的季節,然而放眼望去,這個地點卻看不到一丁點的小麥。

今年3月份,“草根影像”曾由這裡經過,當時不少村民正在地裡採收藥材“紫丹參”。原來去年這種藥材價格較高,可畝可以盈利5000元左右,一些流轉土地種藥材的大賺了一筆,所以去年收穫之後,這種藥材的種植面積比以前更廣了。

然而今年,“紫丹參”的價格從18元一斤跌到了5元錢左右一斤,農民自己種植的藥材勉強夠本,但一些流轉土地種藥材的就虧大了。去年還有一戶藥農流轉土地種“紫菀”,由於價格便宜,自己又管理不善,幾十畝地今年收穫之後只賣了2萬多元,一下子賠了40萬元。


很多藥農感覺今年價格過於便宜,如果就這樣賣了於心不忍。決定將藥材全部留種,繼續種在地裡,希望明年能有個好的價格。圖為農民將收穫的“紫丹參”切成段,在春天的時候繼續栽種。

懷有惜售心理的農民很多,造成今年藥材種植面積更廣。大娘介紹:“兒子流轉了幾十畝土地,去年種的是白朮和紫丹參,白朮掙了一些錢,而紫丹參則賠了錢,結果勉強夠本。由於留的種苗比較多,兒子決定今年繼續種植這兩種藥材。”

“兒子流轉了土地之後,根本沒有下過地,連哪塊土地屬於自己的都不知道,都是我到田間進行管理。”大娘介紹:“兒子平時在市裡打工,沒有時間管理藥材,這倒好,給我找著農活幹了!”

大娘正在管理的藥材叫白朮,旁邊沒有發芽的則是“紫丹參”。面對低迷的價格,藥農不及時改變種植品種,反而擴大種植面積,等到明年採收的時候,會不會形成更加爛市的局面?歡迎關注交流,更多農村生活故事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