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餘種非洲紫羅蘭亮相2019上海(國際)花展

秦佳奇 溫 放

作為2019上海(國際)花展的重要專題展覽之一——“神秘的愛 永恆花園”2019上海植物園第六屆苦苣苔科植物展於4月27日(週六)拉開序幕 ,展期至5月5日(週日);展覽地點在植物大樓一樓展廳內,布展面積近200平方米。本次苦苣苔展以非洲紫羅蘭為主題,預計將展出250餘種(含品種)、300餘盆的苦苣苔科植物。除主題花卉——非洲紫羅蘭外,還將展示苦苣苔科其他各屬的植物,如:海角苣苔屬、鯨魚花屬、大巖桐屬、報春苣苔屬等。

兩百餘種非洲紫羅蘭亮相2019上海(國際)花展

兩百餘種非洲紫羅蘭亮相2019上海(國際)花展

兩百餘種非洲紫羅蘭亮相2019上海(國際)花展

兩百餘種非洲紫羅蘭亮相2019上海(國際)花展

兩百餘種非洲紫羅蘭亮相2019上海(國際)花展

兩百餘種非洲紫羅蘭亮相2019上海(國際)花展

兩百餘種非洲紫羅蘭亮相2019上海(國際)花展

兩百餘種非洲紫羅蘭亮相2019上海(國際)花展

兩百餘種非洲紫羅蘭亮相2019上海(國際)花展

兩百餘種非洲紫羅蘭亮相2019上海(國際)花展

主辦方將此次展覽名稱定為“神秘的愛 永恆花園”,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寓意:一是,契合非洲紫羅蘭的花語——永恆的愛。二是,苦苣苔科非洲紫羅蘭屬共有36個原生種(含亞種、變種),大部分都是開藍紫色的花,而藍紫色的花在自然界中比較少見,所以說非洲紫羅蘭具有獨特又神秘的氣質。三是,雖然非洲紫羅蘭在歐美國家已經十分流行,但在我國仍屬於“小眾”花卉。四是,經研究證實,非洲紫羅蘭是一種非常適用於園藝療法的植物材料,一來它藍紫色花能使人平靜,二來它非常適合在家庭中栽培。

非洲紫羅蘭Saintpaulia ionantha,又名非洲堇,是苦苣苔科非洲堇屬的模式種。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原產於非洲東部的丘陵、山嶽地帶,因其花型與十字花科的紫羅蘭Matthiola incana相似而得名。非洲紫羅蘭的植株小巧玲瓏,花色斑斕,1893年第一次在德國花展中亮相時,被譽為“最有趣的植物”。在歐美地區,非洲紫羅蘭素來享有“室內花卉皇后”的美譽,是廣受歡迎的一類花卉,但它目前在我國的普及度和知曉度卻並不高。在此次展覽中展出的非洲紫羅蘭,絕大多數都是經園藝學家或園藝愛好者雜交選育出來的、具有極高觀賞價值的園藝品種。此次展覽還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及全國各地花友們的鼎力相助,提供了多件展品。

在本次展覽中,主辦方還特別推薦了以下五種必看的苦苣苔:

1. 圓葉非洲紫羅蘭Saintpaulia ionantha subsp. orbicularis

兩百餘種非洲紫羅蘭亮相2019上海(國際)花展

兩百餘種非洲紫羅蘭亮相2019上海(國際)花展

這個非洲紫羅蘭的原生種由中國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GCCC))參展。屬於苦苣苔科非洲紫羅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東非的坦桑尼亞烏桑巴拉山脈。葉片淡綠色,邊緣淺鋸齒狀,先端鈍或很少銳尖,長3-7.5釐米,花序4-12根,花冠白色到淡紫色。

2. 瓦氏非洲紫羅蘭Saintpaulia ionantha ssp. velutina

兩百餘種非洲紫羅蘭亮相2019上海(國際)花展

此非洲紫羅蘭原生種由中國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GCCC)參展。原產地是在東非的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山脈之間的森林中,生長在潮溼、長滿苔蘚的岩石上,或者在樹幹和河岸附近。大約有4個居群,海拔約350-1600米。近幾十年,由於伐木業和農業的侵蝕,其原產地的森林已經嚴重退化。2014年,該物種被《東非植物紅色名錄》(簡稱IUCN SSC)列為瀕危物種。

3.單葉堇蘭Streptocarpus cooperi

又名“單葉海角苣苔”,是苦苣苔科海角苣苔屬中極具觀賞價值的一個原生種,原產於南非的誇祖魯納塔爾省。在整個生命週期中,它只長一片葉子,且只開一次花。這片巨大的葉子由基部竄出,最長可達60釐米左右。其花梗由葉脈基部生出,大約有4-5枚左右的花梗會陸續生出,每個花梗可著生20-30朵小花,花色為淡藍至天藍色。花謝後,整個植株就會死亡。

4.龍氏報春苣苔Primulina longii

兩百餘種非洲紫羅蘭亮相2019上海(國際)花展

兩百餘種非洲紫羅蘭亮相2019上海(國際)花展

它是苦苣苔科報春苣苔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倒披針形,聚集在根狀莖頂端,花序腋生,花藍紫色,非常清新悅目。該種是由李政宇先生於2002年在廣西發現的,當時只發現了一個居群,野外種群面臨滅絕的風險。雖然在隨後幾年中,科學家們又陸續找到了幾個新的居群,但仍需要予以重點保護。

5.文采苣苔Primulina renifolia

兩百餘種非洲紫羅蘭亮相2019上海(國際)花展

2004年,本種由方鼎先生和覃德海先生髮現並發表,併為致敬植物學家王文采院士在植物分類上做出的重大貢獻,當時採用Wentsaiboea這個屬名來命名該新種,即拉丁學名為Wentsaiboea renifolia。但該屬在2011年被歸併入報春苣苔屬,故拉丁學名改為Primulina renifolia。該種特產於我國廣西石灰岩山洞內,已知居群僅2個。它們的居群地點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所以,在野外的瀕危等級屬於“極危”。

申城四月,氣溫回升較快,為非洲紫羅蘭等苦苣苔科植物的開花提供了有利條件,主辦方預測將在4月下旬迎來它們的盛花期,相信展覽期間一定能讓您大飽眼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