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奴數量增長:作為鏟屎官,養貓的歷史你知道嗎?

貓奴數量增長:作為鏟屎官,養貓的歷史你知道嗎?

最近過年,聽說有上門喂貓機構的喂貓服務被差評,下架了。原因是接單過多,數量上去了,質量下來了。把貓奴們的主子餓壞了,這可不得了,鏟屎官們和雲吸貓的朋友必然義憤填膺,這好不容易拉扯大的貓主子,每天要給它鏟屎餵食,被它撓還不能打。回老家一下子就被你們餓著了,心裡實在接受不了。

貓奴數量增長:作為鏟屎官,養貓的歷史你知道嗎?

要說這貓奴現象,多是人們寂寞養貓來陪伴自己,古代也有,多是貴婦消遣。養出感情就好好對待,你的一生有很多親人朋友,而它只得你一個。大概就是出於這種憐愛吧。民間和現在農村養貓大多是發揮它的原始作用,抓老鼠。筆者見過鄉下牛奶店老闆養了十年的狸花貓,皮毛非常亮。店主說是養來抓老鼠的,但是都是咬死了事,只吃貓糧度日。頑劣驕縱可見一斑,很有靈性。

貓奴數量增長:作為鏟屎官,養貓的歷史你知道嗎?

貓最早在我國記載中出現,是周代從阿拉伯傳入中國。它是天生的獵手,雖然沒有大貓的體型,但有一顆獵殺全世界的殺手之心,抓老鼠幫了農民們的大忙,從此田間和糧倉的安全有了保障,也減少了鼠疫爆發的可能性。這下週代人民非常高興,就把它列入了神壇一角,定時上點香火保佑糧食不被老鼠偷吃。所以後來農業發展得比較好的秦漢時期,家養的狸花貓數量暴增。

貓奴數量增長:作為鏟屎官,養貓的歷史你知道嗎?

但那時還較古早,大家對它多是敬重,不敢褻玩。不像如今拿貓當寵物的盛況,老舍,錢鍾書等老一輩作家都喜歡貓,也寫過貓,字裡行間滿是喜愛和自豪,錢先生甚至拿竹竿幫自家貓趕走林徽因家的貓,實在有趣。齊白石先生除了畫蝦成名以外,也畫貓,白底黑點,神態可掬。它是文人們的創作靈感,夏目漱石也自動入了貓籍。

貓奴數量增長:作為鏟屎官,養貓的歷史你知道嗎?

到了隋唐,富貴安逸朝代,貓開始變成寵物,畫作中的貓可以出現在人的手上。而且與貓相關的作品和故事也多了起來。有傳說獨孤陀家的奴婢徐阿尼養貓鬼招財,但手段狠毒,後來被殺了。這個故事有些玄幻色彩,也聯繫上了貓帶給人的高冷神秘感,同時反映了當時家貓馴養的情況。而宋代鏟屎官也不少,愛國詩人以及將領陸游,有一天天氣陰雨,家裡暖和,昏昏欲睡,他和家裡的貓主子待得非常舒服,就寫了首詩,說是"我與狸奴不出門"。哪朝哪代的鏟屎官養起貓來都失了神志。

貓奴數量增長:作為鏟屎官,養貓的歷史你知道嗎?

《異物志》也記載貓的傳說,說是吸了日月精華可以成精,大概是看貓喜歡蹲屋頂吧。這些貓妖形象多是聯繫了貓們平時的高冷,不像狗那樣接地氣,親人且忠誠。所以狡黠的生物容易被寫成妖物,比如狐狸和黃大仙之類。清代蒲松齡先生自然也不能放過這麼好的素材,讓貓來同大老鼠搏殺。

貓奴數量增長:作為鏟屎官,養貓的歷史你知道嗎?

現在的人養貓多養在室內方寸之地,養大型犬也是,少了撒歡的場所,容易破壞室內物品發洩精力,又苦了鏟屎官自己。野貓十分自由,但怕人,有種警惕的天性,家貓懶散,沒有貓媽教它捕獵,見到老鼠都不會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