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胡會-150年間,一首歌謠

胡歌胡會-150年間,一首歌謠

胡歌胡會,一個搜狗輸入法都沒法智能辨別的詞彙,字面意思,即是“在胡人的聚會上傳唱的胡人歌謠”。當然前文中沒有一個錯別字,今次的主角並不是那個前任當家號稱“四氧化三鐵”的洛杉磯Lakers,而是公元后304年-439年間,五胡十六國時期,已經漸漸被人遺忘了的我們精神文明中的“祖先”。

胡歌胡會-150年間,一首歌謠

五胡亂華

想寫這篇文章的念頭起始於昨晚的刷碗時間,我一邊刷一邊腦中蹦出一個詞“阿得脂(音同)”,然後就發散出一眾問題:“這是啥?”、“為什麼要想到這個?”、“還要繼續想下去嗎?”。。。。。。所幸昨天的碗很多,在機械性勞作的時間裡我把思緒歸結到了兩個線索——“苻堅”、“胡歌胡會”。

苻堅,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氐人領袖,建國時號稱“大秦天王”,為我們的小學課本留下了“投鞭斷江”、“淝水戰前秦”、“草木皆兵”等一眾典故,當然也是傳統觀念裡面五胡亂華的民族敵人(政治正確)。不過這裡就不展開符天王波瀾壯闊的一生了,重點講講我在百度“阿得脂”上面的曲折一刻鐘。

胡歌胡會-150年間,一首歌謠

淝水戰前秦

感謝搜狗輸入法沒什麼文化素養的智能聯想,輸入“adezhi”沒能成功出來“阿得脂”,百度到了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然後搜“苻堅 胡歌胡會”,一路看下來仍舊是沒達到目的。看來確實是個冷門話題,要不要就此作罷呢?——我拒絕!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對自以為能叫我收手的世界say no!(玩個梗,玩個梗)。

胡歌胡會-150年間,一首歌謠

但是我拒絕

無非是把關於苻堅的文章都看個遍嘛,答案終究會水落石出的。費時之下,終有結果,而結果,就是以下的一段話:

“王猛死後,苻堅依然南征北戰,無往不勝。派呂光平定西域,在北邊搞戰略平衡,將拓跋代國趕到了漠北,平定了親族苻洛的叛亂。北方天下初定,苻堅把氐族的人眾分遷到各地居住,讓苻氏親族分鎮各地。氐族人眾本來在關中勢力強大,這次大家各奔四方,父兄離別,都有些不情願。公元380年八月,苻堅在灞上送別苻丕,眾氐人臨別灑淚,氣氛蒼涼。苻堅的心腹宦官趙整作氐歌:

胡歌胡會-150年間,一首歌謠

灞上送別

『阿得脂,阿得脂,伯勞舅父是仇綏。尾長翼短不能飛。遠徙種人留鮮卑,一旦緩急當語誰!』”

遠徙種人留鮮卑,一旦緩急當語誰!此時的苻堅,日入中天。統一了中國北方,又把漠北之地的蠻族揍了個結實,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他“視之為張良的王猛”已因病離世。再過兩年,這位當時中國北方的霸主將會一意孤行,帶著號稱百萬的軍隊,一路南下,妄圖打敗將將成型的東晉王朝。然後敗得踉踉蹌蹌,徒徒為江左謝安留下一則美談,而他一手建立的龐大帝國,也將在之後的幾年裡四分五裂,滿地煙塵。“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梁武帝蕭衍晚年的感慨,不啻也是百年前大秦天王一生的寫照。

胡歌胡會-150年間,一首歌謠

謝安談笑間破敵

聚焦回公元380年八月,此時的中國北方雖然是氐人當權,可是他們的數量即使在少數民族五胡之中,也是少得可憐。不知道是考慮到親信人數上的劣勢,需要分鎮地方維護統治,還是前兩年親族叛亂帶來的隱患,希望外遷權貴防止奪權,前秦CEO苻堅決定將氐族人眾分遷各地。

即使是千年後的當下,被領導強行跨省外派也會引起牢騷滿肚,更何況你要是看到鄰桌跟你日常不對付的同事張三,居然能留守總部,估計怒從心中起,忍不住就要砸點辦公場所裡的東西發洩一下情緒。而氐人眼中的張三,就是《阿得脂》中傳唱的“鮮卑”。鮮卑慕容氏,最出名的人物是金庸先生《天龍八部》中塑造的“表哥”慕容復。而氐人權貴們憎恨的,是這位虛構的表哥真實的祖先——慕容垂。慕容垂這位大爺,基本上可以用一個“猛”字來形容,他先是同父兄一起打下了前燕江山,然後被族人猜忌出逃,夥同崛起的苻堅集團,滅掉前燕,在前秦擔任要職期間一直慫恿CEO南下火併東晉,在CEO戰敗後自立門戶,建立後燕帝國,晚年的時候見證了帝國精銳慘死參合坡,為行將崛起的鮮卑拓跋氏集團擔當了墊腳石。而後者,撐起了長達一個半世紀之久的南北朝北方政權。

胡歌胡會-150年間,一首歌謠

慕容復

胡歌胡會-150年間,一首歌謠

慕容垂

無論是猛人領導的慕容鮮卑,還是冉冉升起的拓跋鮮卑,《阿得脂》都算得上是一語成讖。我彷彿能穿越千年歲月,看到灞上同苻堅依依惜別的氐人權貴們,聽到他們內心的聲音:

“大半生的戎馬,終於在這個亂世之中佔下了漢人的錦繡江山,而此時,族中最為英明睿智的領導者,到底是對我滿腹猜忌意圖送我去死?還是單純的不願意跟我共享榮華富貴?還是帝國的邊陲真的需要我們這些已過知天命之年的老朽帶著子侄親兵鎮守?

我老了,糊塗了,猜不透了。而那些可恨的慕容鮮卑人,前朝的餘孽,在中央坐鎮高位,手握重兵。還有北方的代地,跟他們同種同源的拓跋鮮卑人,他們雖然被揍了,但一定老實了嗎?天王將自己的親族調配的過於遠離自己了,如同畸形的鳥兒,尾巴長翅膀短,又怎麼能夠自由地翱翔呢?我知道中央之外的漢人、匈奴、羌人、羯人、鮮卑,個個都不是好相與的角色,但是親族們都外出了,中央若是出現動盪又有誰能拋灑熱血保衛主上呢?

啊!趙整大人,你是主上最寵信的宦臣了,同我們氐人亦是最為交心不過,勞煩你用我們胡人樸實的歌謠,而不是漢人繁雜的詩賦,將老朽心中的怨氣、疑惑、擔憂、熱血與真情唱出來吧!若是天王仍舊一意要讓我們離去,我們頭也不迴轉回的,但是我起誓,只要我以及同我一脈相承的子侄的血液仍舊是熾熱的,無論大秦的國主在哪裡召喚我們,無論那裡有多少的兵戈以及兇險,我們都會一往無前!

唱吧,都唱出來吧,趙大人,在這胡人的聚會上面,用我們胡人的歌謠,把我們的一腔熱血都唱出來吧!”

寫到這裡,故事已漸入尾聲,歷史的車輪仍舊滾滾向前。那些名字都沒有出現氐人權貴們,同他們的領袖苻堅,甚至連他們族群的名字“氐人”,都在五胡十六國乃至之後的南北朝中湮滅了。但是他們的記憶、他們的智慧、他們的血液卻不一定都灰飛煙滅了,他們的記憶在史籍裡,他們的智慧在生活中,而他們的血液融合在了跟他們相伴而居的漢人等族群體內。他們並不是史書上冰冷的“別人”,而是組成我們認知中的“祖先”這個概念中的一部分。

胡歌胡會,我腦中偶然閃過的十六國150年間的一首歌謠,會不會又是組成我基因一部分的祖先跟我開的一個小小的玩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