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韓國人與中國人血緣最為親近

我們時常聽到韓國人考證某些中國歷史上的名人是韓國人之類的言論,如孔子等,韓國確也很好的保存了很多在中國已經被遺棄的文化,比如韓國服飾就是脫胎於明朝的漢族服飾。

西周立國後,分封天下,封宗室貴族、功臣將相、舊族於各地。史載有八百封國。而朝鮮半島地區被分給了箕子,箕子是前朝大臣,商紂王的叔父,有大才,孔子也讚揚過他的仁德,周武王也向他請教過仁政。箕子統治朝鮮期間,為還處於人煙稀少未開發狀態的朝鮮半島帶來了大量人口,開發了這個地區,帶來先進文化和生產力。從這個角度看,華夏族人口當時就已經融入了朝鮮半島。

東周戰國時期,燕封國的人口也常往朝鮮半島遷徙,朝鮮半島北部還一度屬於燕封國直接管轄。

大漢朝實現大統一後,漢武大帝滅衛氏朝鮮,在遼東地區設四郡縣,其範圍基本涵蓋了整個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樂浪郡的郡守就設在今天的朝鮮首都平壤,四郡和後續郡縣延續了400多年,一直到魏晉時期,這個時期大量中原人口遷居朝鮮,開發當地,自然也融入了當地。

隋唐兩朝前仆後繼,隋煬帝三徵高麗,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親征,頒發詔書,昭告天下,指出:遼東地區實乃中國故土,朕欲親征,收復故地。高宗皇帝時期,高句麗入侵朝鮮半島南部的唐朝屬國新羅,大唐出兵徹底滅亡了高句麗政權,滅高句麗王族,讓其內遷,設安東都護,統治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我國民間傳奇話本薛仁貴東征就是講的這段歷史傳奇。唐朝統治朝鮮半島時期,朝鮮半島進一步學習了中國先進的文化,讓朝鮮半島擺脫了原始社會,半島與內地交流也非常頻繁,人口遷徙時有發生。

元滅宋,南宋貴族也有大量逃亡朝鮮半島王氏高麗,韓國儒學的理學派系就是這個時期這些宋朝華夏人帶過去並且發揚壯大。

明朝時期,李氏朝鮮為大明朝屬國,有學者觀點,朝鮮李氏為遼東李氏後裔,遼東李氏則為隴西李氏一支,從這個角度看雙方是存在的血緣聯繫的。李朝的王朝制度,文化風俗高度融合明朝,明朝滅亡後,李朝自稱“小中華”,據李氏朝鮮王朝實錄記載,明亡後,李朝還組織過“反清復明”,並且一直採用明朝的年號,祭祀明朝的崇禎皇帝。私下視清朝為蠻夷,採取蔑視態度。李朝時期,漢族人口多有遷移朝鮮半島,明朝滅亡後,大量漢族人口也有遷移到朝鮮。

即使到今天,依然保留了宗族傳統的韓國人,在修正族譜的過程中,他們依然會發現他們族源來自中國,比如韓國前總統盧武鉉就到中國祭祖,自稱是漢族著名家族范陽盧氏的後人。韓國的崔氏,鄭氏,陳氏也有自稱族源在中國的說法。

幾千年歷史中,朝鮮半島或為中國直接管轄的郡縣,或為中國屬國佔大多數時期,也是中國融合最深的國家,雙方間血緣文化早已融合。遺憾的是,現代韓國立國後,一度大力推行去漢化運動,以建立所謂韓國人的獨立意識。一些韓國電視劇違背歷史常識,將屬國與中央王朝並列,以顯示韓國的獨立。韓國是獨立國家,這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廣泛承認的,韓國大可不必自尊心作祟,隨意修改歷史。

為何說韓國人與中國人血緣最為親近

祭孔

為何說韓國人與中國人血緣最為親近

祭孔

為何說韓國人與中國人血緣最為親近

祭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